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安医大二附院直肠黏膜脱垂专家

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于2008年开诊,2013年率先在安徽省按照原卫生部部颁标准通过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2017年初,医院以高分通过JCI国际认证(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成为安徽省首家获得JCI认证、全国第十家以学术型医学中心医院通过JCI评审的大型公立医院。医院现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其中2022年获批省重点专科1个(眼科);拥有省级临床研究中心1个,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2023年获国家自然基金立项33项,位列全国医院前五十强。省科技进步奖9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9个学科位居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全国百强;在9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中获A+等级,位列全国87名。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表彰。2022年,获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案例奖”,首次荣获“安徽省服务行业居民满意度调查”医疗行业第一名。2021年获得“安徽省十佳履行社会责任最满意单位”、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等荣誉称号,医院近20名医护人员获得“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合肥好人”等荣誉称号。医院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总建筑面积281668平方米。院内以科学的流线设计将医用、人流、物流科学分开,配以全面集成数字化信息系统、完善的生活休闲服务设施,构筑了一座花园式、人性化的舒适性医院,2018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最美医院。医院目前开放床位2650张,现有员工3124人,其中高级职称493人,博士305人,在站博士后43人,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5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科技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生计生突贡中青年专家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0人、江淮名医13人、省杰青3人、优青5人、省特支2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皖江学者2人、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9人。其中2023年已来院报到博士52名,博士后进站7名,柔性引进高端人才14名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共开设4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202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拥有肿瘤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泌尿外科、肾脏内科、血液内科、儿科、检验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眼科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为挖掘内在潜力,重点培育发展,着力实施“建名科、树名医”战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确定康复运动医学科、泌尿外科、眼科和放射科等8个院级重点发展专科。医院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学科建设方向。入选安徽省第十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获批安徽省危重症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麻醉)。2022年,医院高分通过了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建设项目评审,正式成立安徽省首家血友病诊疗中心;2021年获批肝肾器官移植资质以来,已开展肾移植手术47例、肝移植手术13例。积极打造高水平药物临床试验研究(GCP)和转化医学平台,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院创新药物I期临床试验项目数(含BE)排名全国第一(试验数79项)。2022年,医院引进的安徽省首台MAGNETOMVida3.0T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为新一代智慧型生命感知型磁共振,配置了业界首个生命矩阵系统;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引进安装新一代高清动态放射外科全流程智能数字化平台直线加速器。医院拥有规范化的中心实验室和标本库,为临床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近年来,医院获批8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130部;发表学术论文5341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069篇、最高影响因子高达36.37分,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76篇。作为安徽医科大学直属附属教学医院,医院教学师资充足,设施齐全,建有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临床教学技能培训中心和教研室用房,是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安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代表安徽医科大学组队参加第八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医院近年来与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Weil危重研究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等国际一流院校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关系,不断提升医院青年骨干的临床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自建院以来,安医大二附院对内致力于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疗愈环境,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的责任和使命。医院以省内唯一一家JCI认证公立医院为平台,建设国际医疗部;一体化托管省政府机关医院和经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不断创新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与邵逸夫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长三角先进医院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医院通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医院医教研协同高质量发展。对外先后多批次组织医疗队员远赴南也门、南苏丹,新疆和田、西藏山南等地,圆满完成援外、援疆、援藏等医疗任务,同时,医院积极选派医生参加安徽省健康脱贫“百医驻村”任务。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驰援湖北武汉、孝感、安徽阜阳、蚌埠等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等各项工作中以过硬的业务素养出色的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医院一大批优秀医务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好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滑动性疝学说,直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直肠息肉,1、禁忌暴饮暴食、无规律饮食。 2、禁忌辛辣刺激、油腻饮食。,B超、X线摄片、CT、磁共振检查,。

耿峰 副主任医师

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成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好评 99%
接诊量 1086
平均等待 2小时
擅长: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成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更多服务
唐黎黎 副主任医师

头痛,头晕,失眠,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脑供血不足)帕金森,痴呆,焦虑,癫痫,脑炎

好评 99%
接诊量 8.2万
平均等待 -
擅长:头痛,头晕,失眠,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脑供血不足)帕金森,痴呆,焦虑,癫痫,脑炎
更多服务
王松 副主任医师

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断治疗。尤擅长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神经眼科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等疾病的诊断治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84
平均等待 -
擅长: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断治疗。尤擅长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神经眼科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等疾病的诊断治疗。
更多服务
贾犇黎 副主任医师

对病态性肥胖症的外科诊疗具有较深入研究,熟练开展病态性肥胖及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曾荣获减重手术全国视频比赛第一名,华东地区特等奖。已独立开展完成减重手术二千例。擅长运用开腹、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技术对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疾病、疝等疾病进行手术治疗;肛肠疾病:痔、肛瘘、肛裂等疾病的外科诊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对病态性肥胖症的外科诊疗具有较深入研究,熟练开展病态性肥胖及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曾荣获减重手术全国视频比赛第一名,华东地区特等奖。已独立开展完成减重手术二千例。擅长运用开腹、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技术对胃肠道良、恶性肿瘤疾病、疝等疾病进行手术治疗;肛肠疾病:痔、肛瘘、肛裂等疾病的外科诊疗。
更多服务
孙晨宇 副主任医师

乳腺纤维腺瘤、乳管镜检查、乳腺增生/乳痛症、甲状腺疾病综合管理、甲状腺癌筛查、慢性病管理、全科门诊诊疗、健康体检、医院医学科综合治疗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乳腺纤维腺瘤、乳管镜检查、乳腺增生/乳痛症、甲状腺疾病综合管理、甲状腺癌筛查、慢性病管理、全科门诊诊疗、健康体检、医院医学科综合治疗等。
更多服务
瞿萍 副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癫痫等神经科多种疾病的诊治

好评 83%
接诊量 6
平均等待 -
擅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癫痫等神经科多种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丁士华 副主任医师

从事血液专业工作二十年,擅长恶性血液病尤其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诊治及生物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7364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从事血液专业工作二十年,擅长恶性血液病尤其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诊治及生物治疗。
更多服务
马嘉兴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治疗,擅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擅长肾移植。

好评 -
接诊量 2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泌尿系肿瘤的微创治疗,擅长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擅长肾移植。
更多服务
郭致飞 副主任医师

擅长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脑干肿瘤和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79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颅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脑干肿瘤和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陈磊 副主任医师

常规熟练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擅长椎间孔镜和UBE以及Delta大通道等脊柱内镜、PKP、MIS-TLIF、经皮椎弓根钉等脊柱微创手术。申请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可视化椎间孔镜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平均每年完成胸腰椎开放手术约150余台、颈椎手术约90台,椎间孔镜手术约80台,UBE手术约90台。

好评 100%
接诊量 500
平均等待 -
擅长:常规熟练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胸腰椎骨折、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手术治疗,擅长椎间孔镜和UBE以及Delta大通道等脊柱内镜、PKP、MIS-TLIF、经皮椎弓根钉等脊柱微创手术。申请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可视化椎间孔镜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平均每年完成胸腰椎开放手术约150余台、颈椎手术约90台,椎间孔镜手术约80台,UBE手术约90台。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直肠粘膜脱垂#肛管脱垂
9

直肠脱垂,俗称‘脱肛’,‘重叠痔’,是指直肠的黏膜或直肠全层甚至乙状结肠下段的肠管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小孩,老人,多次分娩的妇女或体力劳动者。

方法:

  •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肛门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肛门功能,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 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酒等。保持大便通畅。
  • 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
  •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时不要看书,看报,用力努挣。
  • 气功疗法:两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手重叠【左下右上】,按于丹田,两眼微闭视鼻尖,舌尖轻抵上腭,用鼻做深呼吸,此时两手顺时针方向旋摩丹田处 2~5 转。呼气时,两足跟提起,足尖着地,两侧臀部肌肉尽力收缩上提,每次可做 15~50 遍,由少增多。
#直肠粘膜脱垂#肛管脱垂
12

直肠脱垂的危害

直肠脱垂的危害最初患者会有排便不尽和肛门下坠感,随着脱垂日益加重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肛门粘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的湿疹、瘙痒。因为直肠排空困难,患者容易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黏膜糜烂破溃,有血液流出,如果直肠反复的突出可能会导致阴部神经的损伤,这时候可能会产生肛门失禁,而且有引发直肠溃疡、出血、狭窄和坏死的危险。

直肠脱垂的患者非常痛苦,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同时也困扰患者使其无法工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十分重视对直肠脱垂的预防。

直肠脱垂的预防

1、积极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2、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的蹲坐便。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3、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间不易过久,用力不易过猛;

4、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份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或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5、直肠脱垂的预防方法包括经常做提肛运动,深吸气收缩并上提肛门,呼气时放松,如此反复进行可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发现患有直肠脱垂后,患者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诊治,以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生活中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疾病的发生。避免这个病侵害到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

#直肠粘膜脱垂#肛肠病(痔病)
123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疑难病症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个系统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患者常感觉肛门坠胀难忍,有时放射到腰骶、臀部及大腿,可伴有里急后重、便意频繁。常常发作反复迁延,轻则数日,重则数月数年,久治难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临床上引起肛门坠胀的常见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 内痔发炎水肿或嵌顿: 内痔表面粘膜糜烂,水肿,出血及粘膜下大量血栓形成,严重时可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核嵌顿在外,突发为嵌顿痔。患者多伴有强烈的肛门坠胀感,嵌顿痔患者还会出现剧烈疼痛,需要立即治疗。
  • 直肠粘膜脱垂: 直肠粘膜松弛堆积在直肠内,但尚未脱到肛门外,可引起肛门坠胀感及排便不尽感。
  • 直肠炎: 如果慢性结肠炎累及到直肠,可以出现肛门坠胀感与排便次数增多。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病变程度轻重不一。
  • 肛周脓肿: 起病急,且容易误诊。由于部分脓肿位置较深,病变多发生在植物神经支配的区域,疼痛常不明显,表现为坠胀、坠痛或直肠刺激症状。
  • 肛窦炎: 另外,肛窦与肛瓣发炎也叫肛隐窝炎,进一步可发展成肛周脓肿,是引起肛门坠胀感的最常见原因。
  • 直肠癌: 直肠癌病情较隐蔽,在初期很难被及时发现。患者会出现肛门坠胀、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排便不尽感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肛门下坠怎么预防

  • 加强锻炼: 特别是老年人,加强提肛运动的锻炼可以延缓和减轻直肠粘膜内脱或脱垂的发生。
  • 预防便秘:
    • 合理调配饮食。
    •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定时排便,排便时不看书、看报、玩手机等。
    • 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避免长时间服用大黄等泻剂。
  • 注意孕期保健。
  •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

温馨提醒:肛肠疾病多由日常饮食和卫生习惯影响,一定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一旦有症状存在,一定要定期进行肛肠疾病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溃疡性(慢性)直肠乙状结肠炎#直肠粘膜脱垂
272

直肠粘膜慢性的炎症伴有糜烂,这个是否严重,主要是要看病历的检查结果。

  • 如果病理检查结果只是普通的炎症性糜烂,那么这个问题不大,比如说那么细菌性疾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指的是慢性细菌性疾。
  • 如果说这个检查结果,糜烂是有肉芽肿细胞,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克罗恩病,那么这种情况就是比较难治疗的,而且他可能还是一种癌前病变,那么这个治疗上周期比较长,不好治。
  • 再者就有一个疾病叫溃疡性结肠炎,那么这个往往是糜烂,同时有浅溃疡,那么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难诊断的,治疗周期也比较长。
  • 但是还有更严重的情况就是这个糜烂的性质已经激发细胞恶变的情况,那么考虑可能就是癌症性的,那么此时就得手术治疗。

所以这个情况在临床上是比较复杂的

#直肠脱垂#直肠粘膜脱垂
23

直肠脱垂在过去经济社会贫瘠的年代比较常见,由于物质条件匮乏,人群普遍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直肠脱垂的症状在老百姓的传闻就是大肠头掉出来了。在现在物质丰富的社会条件下,此病已经很少发生,但在婴幼儿,极瘦弱的老年人,恶病质晚期病患以及直肠局部解剖先天异常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发病率!

直肠脱垂的临床检查方法

  • 检查时患者需下蹲后用力屏气,使得腹压增高,使直肠有脱出。 部分直肠粘膜脱出后可见深红色螺旋状光滑的肿物;脱出肿物的长度一般不会超过 3 厘米;指检仅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此时检查者做直肠指检时会明显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乏力。患者用力肛门收缩时,或仅略有收缩感觉。若为完全性直肠脱垂,表面黏膜有"同心环"的皱襞;脱出较长,触诊较厚;直肠指检时见肛门口潮湿合并有湿疹多见,肛口扩大,感到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双指指诊患者亦可无明显胀痛感;当肛肠管回纳至肛内后,肛门与脱出肠管之间有环状深沟存在。
  • 结肠镜检查可见到远端直肠充血、水肿,部分有糜烂改变。 做排便造影检查时可见到近端直肠套入远端直肠内,清洁肠道后可见远端直肠少量粪便保留,直乙交界处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笔者发现直肠脱垂患者在男同性恋人群中亦有高发情况,精神病患者人群也不少见!

#直肠脱垂#直肠粘膜脱垂
11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脱出肛门的一种临床症状。发病率仅占肛肠科疾病的 0.66%,明显低于痔、裂、瘘等肛肠病发病率,在小儿、年老体虚、经产妇中发病率较高,在男、女两性之间的发病率并无明显的差异。

直肠脱垂非手术治疗包括:

  • 停止长时间的排便与挣便的习惯
  • 定时和便后在胸膝位下作肛提肌的收缩锻炼
  • 多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多饮水
  • 不能或立即停止使用含蒽醌的刺激性泻剂,可用福松等容积性泻剂
  • 应用中药补中益气丸、固本益肠片等。对表现肠炎者可加用米雅 BM 片及谷参肠胺类药。肛周瘙痒湿疹可加局部外用药物。

轻度的直肠脱垂,一般在门诊给予补中益气汤等中汤药调理即可,病情较重的需通过手术治疗。

Altemeier 手术是一种经会阴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式,相对于经腹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较少,适宜于直肠粘膜重度脱出的患者。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在儿童期,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 5 岁之前可以自愈,所以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成人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情况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因素,脱垂程度、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密切相关。传统的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或者直肠黏膜切除-内括约肌折叠术,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吻合口瘘、出血、狭窄及盆腔感染等各种并发症需要十分重视。该术短期效果尚可,但长期随访的复发率约为 20%左右。

B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超过2.5亿人。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因HBV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82万,这一数字反映出HBV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尤其是肝癌,作为HB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死亡原因。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HBV治疗药物问世,这些药物仍无法完全消除癌变的风险,且HBV引发癌变的具体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揭示。

HBV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在HBV感染过程中,病毒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其中,病毒蛋白HBx被认为在HBV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Bx通过降解宿主蛋白Smc5/6来促进病毒复制。Smc5/6是宿主细胞中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其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DNA损伤的积累,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研究小组,包括关场一磨特任临床医师、大塚基之讲师和小池和彦教授等,针对HBx对Smc5/6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HBV产生的HBx不仅促进病毒复制,还可能通过降解Smc5/6来抑制宿主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人类样本、小鼠模型和HBx过表达细胞进行实验,发现当宿主蛋白Smc5/6被HBx降解时,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显著降低。DNA损伤的积累被广泛认为是癌变的主要促进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Smc5/6被降解的细胞中,肿瘤形成能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研究还发现,使用化合物尼塔佐克仑(Nitazoxanide)抑制HBx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Smc5/6的降解,从而恢复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这一发现为HBV相关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表明通过抑制Smc5/6的降解,可能能够降低癌变风险。

新的癌变预防概念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HBV相关肝癌发生机制的一部分,还提出了“通过Smc5/6分解抑制药物来预防癌变”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能为未来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团队的成果已于9月1日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版上发表,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

研究支持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得到了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和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等多个机构的支持。AMED的肝炎等克服实用化研究事业中,研究团队围绕HBV cccDNA维持相关宿主因子的全面鉴定和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HBV的生物学特性,也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探讨HBx的功能:进一步研究HBx在HBV感染及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2. 开发新型药物:基于Smc5/6分解抑制的概念,开发新型抗HBV药物,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3. 临床试验: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公众健康教育:加强对HBV感染和肝癌风险的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促进早期筛查和治疗。

结论

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不仅是基础医学的挑战,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随着对HBV及其相关癌变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减少HBV感染者的癌变风险,最终改善全球范围内的肝病防治状况。

通过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战胜HBV及其引发的肝癌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10901.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9月 来源:u-tokyo

ChatGPT的基础技术,Transformer提高了精度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检验部的讲师佐藤雅哉(消化内科医师)、消化内科的助教中塚拓马、副教授建石良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池和彦、教授藤城光弘等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消融术(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后的肝癌预后预测模型,并首次证明了使用Transformer模型的预测模型比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RFA作为肝癌有效的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然而,肝癌的复发率较高,且存在预后不良的肝癌,因此治疗仍面临挑战。准确了解RFA治疗后肝癌的预后对于实施个体化的知情同意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017年,Google Brain研究团队开发的AI模型Transformer,作为ChatGPT(生成预训练Transformer)的基础,已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深度学习技术的高性能。通过使用Transformer模型,有望更准确地评估RFA后肝癌患者的预后,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使用Transformer模型进行肝癌预后估计的报告。

使用Transformer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的预测,除了肝癌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的多个领域,未来的其他领域应用也备受期待。本研究成果于2023年9月9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学术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版上发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8月 来源: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理化学研究所(RIKEN)脑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神经动态医科学联合研究团队的高级研究员岛康之(研究时),团队负责人中冨浩文(杏林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学教授),客座研究员太田仲郎,脑神经医科学联合部门的冈部繁男(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神经细胞生物学教授),生命医学研究中心癌症基因组研究团队的研究员笹川翔太,团队负责人中川英刀,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脑神经医学专业的脑神经外科学教授齐藤延人,以及山梨大学医学部生化学讲座的特任助教金然正和教授大塚稔久等国际合作研究小组,首次从人类脑动脉瘤样本中鉴定出与脑动脉瘤发生相关的重要体细胞基因突变,并建立了基因导入的小鼠脑动脉瘤新生与抑制模型。

本研究成果有望为目前仅有开颅手术或血管内导管治疗的脑动脉瘤治疗提供药物治疗这一第三选择的可能性。

此次,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分析了外科手术中切除的脑动脉瘤的基因,鉴定出405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在这些基因中,90%以上的样本中确认突变的16个基因与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且发现其中6个基因的突变在囊状动脉瘤和纺锤状动脉瘤中均有共通之处。

此外,在这6个基因中,最常见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基因突变被导入小鼠,证明了PDGFRβ基因的突变确实会导致纺锤状动脉瘤样的扩张,并且通过全身施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动脉瘤化。

参考来源: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30615.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6月 来源:h.u-tokyo.ac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残留的富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ma)对未来支架相关事件的风险影响。研究对象为接受新一代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对植入支架后的冠状动脉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斑块的组成和特征,研究团队评估了残留富脂斑块的存在与未来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强调了在支架植入后,密切监测和管理富脂斑块的重要性,以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背景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然而,尽管新一代DES能够有效减轻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仍存在残留的富脂斑块,这可能成为未来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富脂斑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新一代DES植入后,残留富脂斑块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探索残留富脂斑块对未来支架相关事件的影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支架植入后接受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特征。研究团队重点分析了富脂斑块的存在情况及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患者在随访期间定期接受临床评估,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分析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评估残留富脂斑块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新一代DES植入的患者中,存在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具体而言,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中,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OCT检查结果表明,富脂斑块的存在与支架周围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机制之一。研究还发现,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提示在临床管理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残留的富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这一发现强调了在冠心病患者中,植入支架后对富脂斑块的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应关注这些患者的随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针对富脂斑块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方案。

参考文献:Murai K, Kataoka Y, Nicholls SJ, Puri R, Nakaoku Y, Nishimura K, Kitahara S, Iwai T, Sawada K, Matama H, Honda S, Fujino M, Yoneda S, Takagi K, Nishihira K, Otsuka F, Asaumi Y, Tsujita K, Noguchi T. The Residual Lipid-Rich Coronary Atheroma Behind the Implanted Newer-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 and Future Stent-Related Event Risks.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8, 1504-1515, 2022.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2年7月 来源:Can J Cardiol 作者:Murai K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