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川医院间歇性跛行专家

简介: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32年,其前身是合川县救济院施医所,2010年获批重庆市首批三甲创建单位,2015年底医院实施整体搬迁至现南办处希尔安大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几代合医人的不懈努力,医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集临床医疗、医学教育、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现占地13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开放床位1600余张,设有职能科室19个、临床医技及其它科室43个。医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秉承仁爱、敬业、博学、创新的院训精神,为合川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群众满意卫生计生机构、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群众满意卫生计生机构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才队伍成效凸显。医院在岗职工1414人,其中高级职称204人,中级职称542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85人,市级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质护理先进个人1人,市级名中医2人,市级五一劳动奖章、巾帼奖章、巾帼标兵5人,市级抗疫先进个人3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市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8人,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1人,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重庆市区县医学头雁人才4人,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团体任职30人次,省级任职262人次。学科优势区域领先。医院学科齐全并发展迅速,拥有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1个,市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医疗特色专科3个,区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17个。医院努力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平台,先后建立心电、影像、检验、病理、消毒供应资源共享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参与市级以上学科联盟30余个。科研教学发展并进。近年来,医院获批区科技拔尖团队3个,累计获批市级立项46项,高校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重点项目组子课题1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4项,主参编医学专著30余部,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120余篇,SCI论文20余篇。承担着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医学院校约每年400余名本、专科临床教学和见习任务,以及每年近90名各级各类进修医生和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设施设备齐备先进。医院设备配置部分已达国际水平,拥有目前世界先进的核磁共振(MRI)、iCT机、西南地区第一条集成血球、生化、免疫配置的西门子全自动检验流水线、以及西门子DSA机、东芝8000VDSA机、西门子DR、西门子胃肠机、美国豪洛吉乳腺钼靶机、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手术系统、直线加速器等100万元以上的大型先进诊疗设备40余台(件),拥有顶级层流净化手术间24间。公益责任惠及民生。医院认真贯彻“健康中国”战略,践行公益社会责任,积极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系列配套政策和健康扶贫任务,积极参与各类慢病筛查、健康教育、义诊义检等活动任务。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5.12汶川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至今,医院作为全区唯一定点救治医院,院党委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共克时艰,在院内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同时组织党员、骨干医务工作者多次全力驰援其他地区抗疫工作:2020年共派出22人分两批支援湖北、2022年4月派出30人奔赴上海、2022年8月派出13人远赴西藏。荣获国家级表彰抗疫先进个人1人,市级表彰3人。医院认真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打造远程医疗品牌,扎实推进援藏、对口支援工作,形成了1+6+29的医联体模式,支援帮扶秀山区人民医院等区内外多家医疗机构,每年选派优秀管理和临床专业人才脱产进行管理和医疗技术帮扶指导工作,有效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壮大。砥砺奋进九十载,扬帆起航正当时。合医人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新机遇、以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总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四项任务(巩固三甲服务能力建设成果、健全重大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推进七大工程(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科建设工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后勤保障服务工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程、管理强院工程、文化建设工程),朝着“建百年强院、树医林典范”的长远目标扬帆远航,奋力谱写医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claudication)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治疗酌情采用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病因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狭窄的基础上,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形成了间歇性跛行。这是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椎管狭窄,也有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足,1.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方法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给药: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部分患者暂时缓解疼痛,但有可能病情加重或瘫痪。多次注射会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他: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2.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和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或腰椎滑脱、侧弯进行性加重,并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同,减少肥肉、油炸食品、零食的摄入,1.观察患者的步行状态。 2.进行X线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检查。,。

李静 主治医师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心血管、消化等内科疾病的常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心血管、消化等内科疾病的常规诊治
更多服务
李在明 主治医师

胃结直肠肿瘤、肠梗阻、阑尾炎、体表肿物、痔疮、内外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外伤等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胃结直肠肿瘤、肠梗阻、阑尾炎、体表肿物、痔疮、内外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外伤等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
更多服务
李佳佳 临床药师-主管药师

专职消化内科临床药师,擅长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肝病等的治疗!另外擅长妊娠期妇女用药指导,感染性疾病用药调整!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
擅长:专职消化内科临床药师,擅长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肝病等的治疗!另外擅长妊娠期妇女用药指导,感染性疾病用药调整!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走路跛,疑似经络筋腱损伤,使用扶他林软膏无效。
65
2024-11-17 05:00:51
腰椎管狭窄症,寻求用药建议
2
2024-11-17 05:00:51
腰部和下肢疼痛及麻木,怀疑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求用药建议。
15
2024-11-17 05:00:51
手指涨痛,硬化症引起,未服用过类似药物。
33
2024-11-17 05:00:51
出汗多,心慌气短,躺下后好转。
67
2024-11-17 05:00:51
腰腿疼痛,活动受限,腰椎3-4节间盘突出。
31
2024-11-17 05:00:51
手臂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和腿疼,疑似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33
2024-11-17 05:00:51
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酸胀疼痛,舌质暗或有瘀斑,想了解丹鹿通督片是否适用。
26
2024-11-17 05:00:51
脚掌冷、疼痛,伴有间歇性跛行,疑似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2
2024-11-17 05:00:51
60岁的患者有腰椎病三个多月,询问是否可以用丹鹿通督片治疗,并且担心疼痛严重时的用药问题以及如何鉴定真伪。
55
2024-11-17 05:00:51

科普文章

#间歇性跛行#后天性腰椎滑脱#腰椎滑脱
43

腰椎滑脱是一种老年人里面常见的退变性疾病。腰椎滑脱从临床上来说,主要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一般多见于中青年人,是由于腰椎峡部裂引起的腰椎滑脱;而假性滑脱大多数见于中老年人,以腰椎退变为主,主要见于退变性的滑脱。

 

随着滑脱的程度加重,椎体会造成相应的椎管卡压狭窄引起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源性的间歇跛行,也就是患者除了腰疼以外,渐渐开始出现下肢的酸、麻、胀以及发沉等感觉,常与走长路相关。随着走路的延长,走路时间越长酸沉的感觉越重,休息可以缓解。

 

 

那么腰椎滑脱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1、腰骶部疼痛

 

多表现为腰骶部钝痛。疼痛可在劳累后出现,或因某些外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以及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

 

2、坐骨神经痛

 

这是由于腰椎滑脱会造成周围的组织的增生,这些增生的组织可压迫后方走行的神经。

 

同时,由于腰椎滑脱的椎体边缘也可卡压到后方走行的神经,这样就会出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似的感觉,表现为下肢的麻木和放射痛,就像从腰部沿着大腿后侧到脚底“一根筋”连着的疼痛。躺在床上把腿伸直向上抬会出现疼痛加重。

 

 

3、间歇性跛行

 

有些患者平时休息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在持续行走一段距离之后会出现双下肢酸痛或者麻木的感觉。

 

这种感觉越走越重,停下休息一会就可以缓解,还可以继续行走,如此往复,这种现象叫间歇性跛行。这是由于椎体向前方滑脱,使后方椎管的容积缩小,神经在运动后缺氧导致。

 

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

 

当腰椎滑脱严重时,后方椎管的容积显著缩小,已经超越了上述第2和第3条的压迫程度,整个椎管里的神经束都受到了压迫,出现广泛的下肢乏力、鞍区(裤裆部位)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5、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

 

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

 

6、手触及滑脱部位

 

用手触摸腰部后方的脊梁骨,可摸到滑脱部位有台阶感,用力压会感到疼痛。

#间歇性跛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间歇跛行
25

小儿跛行是由于不同的病损造成的下肢行动功能障碍。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疾病

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出生后检查大腿皮纹是否对称,足有无外撇。B 超即可诊断。会行走时才被发现步态不正常。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鸭步态。此病早诊断早治疗,效果较好。

2.股骨头骨软骨炎(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多见于 4-8 岁小孩,男孩比女孩多见,单侧多于双侧。患儿早期诉说膝关节内侧酸痛,继而发现跛行,随病程延长跛行加重。

3.急性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常见症状是疼痛与跛行,此症病程短,经休息后症状很快消失。多见于 5-10 岁男孩,起病的患侧膝关节有轻微疼痛,24 小时后疼痛转移膝关节,并伴有跛行。一般体温不高,个别体温也可高到 38℃-39℃。

#动脉栓塞#间歇性跛行#其他修复性外科手术
28

目前外科手术干预的方式包括血管旁路手术(即搭桥)和腔内介入治疗两种。血管旁路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自体或人工血管恢复远端血供,创伤相对较大。腔内介入治疗技术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成型等方式重新开通闭塞血管,相对创伤较小,且有多次手术的机会,推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若患者突然出现了下肢动脉搏动消失、苍白、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提示出现急性下肢缺血,说明发生了动脉栓塞,截肢与死亡风险极高,需要在第一时间送至有血管外科的医院进行救治。急性动脉栓塞病程中患肢会依次出现疼痛、感觉消失、运动功能丧失、皮肤肿胀破溃,这是和神经-肌肉-皮肤的依次坏死相关联的过程。对于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而言,时间就是肢体和生命。在转诊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立即予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随后立即送往有血管外科的医院进行救治;同时在转送途中即可联系相关医生,以节约到达后的治疗准备时间。若有家属对患者发凉的下肢进行复温,需要及时制止,因为细胞的耗氧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剧病程发展。

诊治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应注意

  • 注意鉴别跛行是否为血管性跛行,需要排除腰椎等问题引起的行走不便。
  • 一般不需要手术,坚持行走锻炼最重要。提倡多饮水,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西洛他唑可作为辅助药物使用。
  • 间歇性跛行距离小于 200 米可行腔内治疗干预;伴有下肢皮肤潮红、跛行距离小于 30 米、ABI 小于 0.4 需要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发展到静息痛、皮肤破溃、足趾坏疽,需要立即考虑手术。
  • 手术干预包括搭桥手术及腔内介入,建议首选腔内介入治疗。
  • 急性下肢缺血需要第一时间送往有血管外科的医院进行救治。
  • 血管疾病是全身性疾病,间歇性跛行患者通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注意发现与控制其他部位血管病变,以增加患者预期寿命。
#间歇性跛行#冠状动脉硬化#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
47

认识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不是孤立的疾病,它是全身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一部分。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田文

现有的临床研究证实,有超过 90%的存在间歇性跛行症状的患者,同时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引起这些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事实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自儿童时期就已开始,但一般在 60 岁以前很少出现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和炎症介质。西方的研究表明约 20%的老人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将病变分为四期。① 轻微主诉期: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② 间歇性跛行期;③ 静息痛期;④ 组织坏死期。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约 30%的患者会出现此典型症状,其意义就相当于“转移性右下腹痛”对于诊断阑尾炎的意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第三期和第四期是严重的肢体缺血阶段,需要行手术治疗,合称为严重肢体缺血(CLI)。

#间歇性跛行#胸神经根损害
20

脊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体结构,是身体的脊梁,纵观躯干,承上启下,支撑身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同时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好要保护好脊髓神经。多么重要而又神奇!脊柱的灵活性,是因为脊柱由多个椎体、椎间盘和两边的小关节相连而成,椎间盘是软组织,有一定的压缩拉伸能力。两个相邻的椎体和中间的椎间盘及两侧的小关节就组成了一个功能单位。

我们就以其中一个功能单位为例,腰 4 和腰 5 椎体间的功能单位,来说明间歇性跛行的生物学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和小关节逐渐老化退变,间盘组织膨出挤入椎管、小关节骨质增生肥大从两侧夹入椎管、小关节囊肥厚及椎体间的黄韧带也增生肥厚凸入主管,最终形成椎管的狭窄,压迫里面走行的马尾神经及神经滋养血管。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一般需要几十年的逐渐加重才会有症状,也就是人们五六十岁之后,逐渐开始有了感觉。狭窄逐渐加重,神经损害也逐渐加重,自立行走一段后就出现了本文开始所述的症状。症状之初,可能行走 1000 米才需要休息,逐渐加重到 800 米需要休息,然后是 600 米、500 米……,连续行走的距离越短就代表椎管狭窄越严重,神经损害越厉害。

#间歇性跛行#无脊髓
13

我们知道,大脑向下延伸为脊髓,脊髓再发出许多神经根来支配全身的生理活动。脊髓就在我们的脊柱里面,因为脊髓及其发出的神经根是神经组织,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组织形态,非常重要而又非常容易受到伤害。

脊柱从颈椎到骶椎,每一块椎体后部都有一个孔,所有的孔连成一串就形成了椎管,来容纳脊髓、保护脊髓。脊髓发出的神经根就从脊柱两边的椎间孔发出,非常像电缆的主干发出的分支,链接支配各个器官。脊髓到了胸椎和腰椎交界的地方就终止了,很多神经根继续向下走行,形成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主要经过腰椎的中下段及骶椎的椎管内。

#间歇性跛行#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
4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青睐"三高"人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所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随着斑块不断增大,动脉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见于中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是下肢动脉系统的四大杀手。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高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血管外科门诊,这类患者占30%以上。气温低的季节,发病率相对增高。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足部轻微感觉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当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最后,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离越来越短,直至完全丧失行走能力。如何早期发现自己是否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老年朋友要尤为注意腿脚怕凉及酸麻痛。如果经常脚发凉,或者走几百米后小腿肚子就疼,就应在早起和晚睡的时候看看自己的脚部皮肤颜色,下肢缺血时脚部皮肤颜色往往是发白的,或者是紫红色。还可以用手指按压在足背上方、脚腕下方两指的地方,摸一摸足背动脉有没有搏动。正常情况下,可以感觉到脉搏跳动。如感觉不到足背动脉,就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三高"人群,或有较长吸烟史的中老年人,尤其不能放松警惕。如果已经出现了"间歇性跛行",就更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跟脑梗心梗一样凶险

  另外,千万不能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当回事,它与冠心病、脑梗死一样都是血管硬化性疾病,只是发生的部位不同。当发生脑梗或心梗时,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要是不及时改善,也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轻则截肢致残,重则因此丧命。疾病后期,患者下肢动脉甚至可能从硬化狭窄演变为完全闭塞,这时即使在休息时肢体亦处于极度缺血状态,神经末梢产生剧烈的疼痛称"静息痛",尤以夜间和气温较低时症状严重。同时,皮肤、肌肉组织缺血使其活力逐渐丧失,最终会出现患足特别是脚趾溃疡或者发黑坏疽,坏死部位的反复感染用一般药物常无法控制,产生所谓的"老烂脚"。此时再去医院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虽能部分改善残余肢体的血流,但已经发生坏死的那部分肢体仍需进行截肢手术。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死亡率很高。有数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年的截肢率达30%,5年的死亡率为10%~15%;"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死亡率为30%;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的重症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7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个渐进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避免截肢等风险,以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