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兰大二院药物性多神经病专家

简介: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简称兰大二院)建于1928年,是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及“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医院本部包括甘肃省儿童医院。除本部外,有西固医院一个分院。医院规模:医院本部占地155亩,总建筑面积约40.1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600余人(含离退休人员)。医院开放床位3294张,2021全年门诊量213.97万人次,急诊量8.66万人次,住院人数11.86万人次,手术量6.63万台次,医院本部设有24个党政后勤职能处室、89个临床医技科室、1个直属机构、2个直属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西固医院(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建筑面积44332平方米。新建门诊医技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5967.14平方米,于2017年5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医院医疗用房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目前核定床位490张,实际开放床位550张。全院职工800人,医院现有38个专业科室。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60人,中级182人,助理级345人,初级139人。在岗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462名。省、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其他委员20名。兰大二院本部32名专家坐诊,有力提升了门诊服务能力和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拥有2个兰州市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内分泌糖尿病科、中医科),4个甘肃省县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妇产科、普外科、内分泌科、呼吸科)。3个区级质控中心(区护理质控中心、区合理用药质控中心、区院内感染质控中心);我院为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购置了飞利浦双板数字化DR;1.5T超导核磁共振;超声美国GE和飞利浦IU22彩超仪;奥林巴斯消化内镜;高清富士支气管镜;美国GE呼吸机。2020年6月放射能谱CT室开科,拥有顶尖美国GE先锋Revolution256排高端能谱CT;2020年7月建设PCR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验收成功,拥有顶尖ABI基因扩增仪。2013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工作示范单位;2014年5月通过国际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JCI认证,成为我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JCI评审的医疗机构;2015年8月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和西固区委、区政府的友好协商、沟通下,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由兰大二院全面托管,成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西固医院。2018年被省卫健委评为“全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2018年获批成为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成员单位;2018年获得批准成立甘肃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2019年获得“甘肃省健康促进医院”荣誉称号;2019年7月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母婴友好医院”称号;2020年11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综合防治卒中中心”;2020年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2020年获得西固区卫健局授予的区域性五大医学中心称号(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人才队伍:医院人才济济,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拔尖人才2人、省级优秀专家9人,省级领军人才35人,获批陇原青年英才3人,兰大萃英学者获批10人,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骨干人才9人,甘肃省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人才5人,省“555科技人才工程”人选17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21人。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省委组织部项目)获批8人、获评陇原青年创新团队6个(省委组织部项目)、陇青创新人才个人16人(省委组织部项目),兰大临床医学青年人才建设计划28人,陇原人才服务卡150人、甘肃省军民融合发展智库专家4人。学科建设:医院现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29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1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专业、1个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7个兰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型学科、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下设3个院士工作基地。1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18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34个甘肃省专科(技术)联盟、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个萃英生物医学研究中心、1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获批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甘肃省I级创伤中心、甘肃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甘肃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甘肃省心理卫生中心、甘肃省听力障碍诊断中心、甘肃省眼科疾病干部保健中心、甘肃省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导中心等专科专病诊疗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中国高血压中心、中国房颤中心认证,建成中国西部首家“内镜培训基地”以及西北地区首家直通梅奥国际会诊中心。教学状况:现有临床医学博士一级学科点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各1个,包含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0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包含6个学科方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包含14个学科方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包含20个专业领域。具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麻醉学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博士、硕士和学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42个教研室,硕博士生导师17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6人),教授54人,副教授112人。2014年成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共拥有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重症医学科、外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核医学科、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26个专业;2020年儿科专业基地获得全国重点专业基地;2021年急诊科专业基地获得全国重点专业基地。培训师资力量雄厚,培训设施、设备齐全,萃英临床技能教学中心占地3500余平方米,培训模拟设备种类齐全。自2015年2月开始,共计招生2596人,目前在培人员968人,累计考核合格并取得国家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达1263人。科研成果:医院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骨科3D打印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消化内镜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心脏康复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智能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1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神经内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超声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急诊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普通外科微创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血液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风湿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甘肃省功能及分子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甘肃省高原高发肿瘤生物样本库);5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神经病学疾病精准诊疗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脊柱疾患疼痛机制研究及治疗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泌尿系统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与应用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心血管病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智能骨科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介入超声装备应用行业技术中心);1个萃英生物医学研究中心;1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肝胆胰外科、放射影像、心血管疾病防控、消化疾病、肾病、药物基因组学、内分泌代谢、眼科、急诊医学和人源化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近三年科研立项732项,获批科研经费21628.38万元,科研获奖35项(其中厅局级29项,省部级6项);科研论文2454篇(其中SCI906篇、CSCD612篇、统计源503篇、其他433篇),授权专利22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21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出版专著39部。专科联盟:2017年医院组建专科联盟,通过整合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健全专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密切加强专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加强专科深度建设和精准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技术水平,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贯彻国家、省、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我院共计34(含护理)个学科与省各市、县区医院合作,获批省卫健委组织我院优势专科牵头的省级紧密型专科(技术)联盟34个,省内已签约成员单位分部14个地区,辐射一百余家医院。切实发挥专科优势和引领作用,带动区域专科辐射力及诊疗能力不断提升。医疗设备:医院拥有总价值达10.66亿余元的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包括Pet-CT,容积旋转调强(VMAT-Elekta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飞利浦放疗专用大孔径4D-CT模拟定位机(BrillianceCTBigBore),铱-192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机,医科达-Monaco和飞利浦-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医科达肿瘤信息网络系统(Mosaiq),德国激光定位灯LAP(DORADO4)以及德国PTW三维水箱、瑞典ScandiDos公司实时剂量四维验证系统(Delta4)、二维矩阵验证系统,3.0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宝石CT、移动CT、ECT、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机、体外震波碎石机、3D腹腔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大型自动化生化仪、一体化手术间、流式细胞仪、基因测序仪、全自动质谱分析仪、全自动片剂摆药机、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系统、椎间孔镜、超声内镜、数字乳腺机、准分子激光仪等国际一流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促进医院诊疗水平。医院成绩:医院连续八年荣登艾力彼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排行榜,稳居甘肃首位。获评2022届顶级医院HIC60强,为甘肃省唯一上榜医疗机构;连续四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位列A+等级,获评全国第82位。顺利通过甘肃省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五级评审。获评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020-2021年度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甘肃省总工会“2022年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新甘肃、每日甘肃网“2022新甘肃最具满意度三甲医院”。获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健康报社颁发的“2020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卫健委颁发的“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宣传报道优秀医院”。获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2020年度颁发的“对口帮扶-医院能力再提升”优秀案例优秀单位实践案例奖。获得“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获得兰州大学2020年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获得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失物招领公益联盟2020年度优秀合作单位。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院能源管理中心首届蓝源杯全国医院节能领跑示范单位。获得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城关大队2020年度“道路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医院荣获“2018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获脑防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得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人民网共同颁发的“2019年度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2019年公立医院建设成就奖”。成为甘肃省首家通过“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四级甲等”的医院,成为全国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旗舰单位、2018届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100强,2021年度各省级质控中心试评估”得分排行榜全国第12名;“甘肃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疗风险防范先进单位”、“甘肃省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服务类)等荣誉称号。作为省内唯一一家连续八年入围香港艾力彼医院排名100强的医院,泌尿外科学、骨外科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心血管外科学、普通外科学、消化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外科学、整形外科学9个学科进入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全国100强;血液科、眼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风湿科、超声医学、整形外科、肾脏病、消化病9个学科进入2021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西北地区)专科声誉排行榜前五名;泌尿外科入选2022年度“中国泌尿肿瘤百强榜”;心血管内科获批全国首批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中心;消化内科入选全国炎症性肠病区域质控中心;心理卫生科通过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高级心身医学整合诊疗中心”认证;PCCM咳喘药学服务门诊(CWPC)评定为“区域示范中心”。2017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卫计委“改善服务创新医院奖”,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卒中数据管理示范单位奖”、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国脑卒中宣传教育先进团队、2017年度“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优秀组织管理奖、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我校的临床医学进入ES1全球前1%。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承认。社会责任:近年来,医院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甲流、“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岷县璋县地震”、“甘南合作(玛曲)8.7重大车祸”、“临夏东乡县7、19泥石流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等多起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18年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精准扶贫等工作,积极投入甘南州舟曲县人民医院、临夏州积石山具人民医院展开帮扶工作。2019年,医院又增加了灵台县人民医院、临洮县人民医院、陇西县人民医院、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校医院实行整体帮扶工作。参与“全省两会”,“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兰治会”等卫生保障任务。公开遴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人员,赴全省22个市州的51家医院开展支农工作,2018年出色完成中国援赴马达加斯加“光明行”医疗援助任务。2020年医院派遣五批医疗队赴武汉、2022年派遣一批医疗队赴西藏参加疫情救治工作;同时,积极按照要求多次派出医疗队参加省内疫情救治工作。5年多来,医院出色完成国家卫健委、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指令性救治任务,集体和个人多次受到表彰。社会公益:医院与民政部门协作开展“明天计划”,救治孤残儿童:2008年,与方大集团兰州市慈善总会共同成立“方威基金会一兰大二院宁养院”,帮助甘肃省内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开展甘肃省贫困听障几童救治项目:开展甘肃民政厅50种重特大族病医疗救助、甘肃省民政厅建档立卡户医疗救助、兰州市“一站式”医疗救助,先天性结构畸形、功能畸形救助。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医院秉承“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围绕“关爱生命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四强一新”(即“强学科、强创新、强管理、强服务、实现新跨越”)建设目标的引领下,朝着建设一所新时代一流研究型大学医院而奋勇前进。是由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末梢神经,对症治疗,雷诺病,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癔病性肢体麻木,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生冷食物,忌烟酒,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肌电图,。

原铂尧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常见病如头痛 头晕 脑梗死 脑出血 帕金森等。专业:神经感染与免疫性疾病如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90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如头痛 头晕 脑梗死 脑出血 帕金森等。专业:神经感染与免疫性疾病如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
更多服务
吴瑾 副主任医师

脱发及痤疮等皮肤附属器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26
平均等待 3小时
擅长:脱发及痤疮等皮肤附属器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李军友 副主任医师

银屑病、痤疮、真菌性皮肤病、脱发、特应性皮炎、性传播疾病、结缔组织病、皮肤血管炎、大疱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皮肤外科及美容咨询。尤其是在传染性皮肤病、疑难皮肤病和危重症皮肤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好评 100%
接诊量 115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银屑病、痤疮、真菌性皮肤病、脱发、特应性皮炎、性传播疾病、结缔组织病、皮肤血管炎、大疱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皮肤外科及美容咨询。尤其是在传染性皮肤病、疑难皮肤病和危重症皮肤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董强利 副主任医师

擅长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忧虑障碍,应激障碍,青少年及老年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忧虑障碍,应激障碍,青少年及老年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
更多服务
姜程 副主任医师

各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专攻起搏器植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治疗,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房早、房颤、室早、室速、预激综合征、室上速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各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专攻起搏器植入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治疗,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房早、房颤、室早、室速、预激综合征、室上速等。
更多服务
任小军 副主任医师

先天畸形、脊柱关节疾病、小儿骨科、及骨与关节创伤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34
平均等待 6小时
擅长:先天畸形、脊柱关节疾病、小儿骨科、及骨与关节创伤等
更多服务
凡振玉 副主任医师

癫痫

好评 100%
接诊量 58
平均等待 -
擅长:癫痫
更多服务
陈宝 副主任医师

擅长腕关节、肘关节急性外伤、慢性疼痛,肘关节僵硬,骨关节炎,臂丛神经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四肢骨折、感染、畸形、肿瘤等骨科疾病的诊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68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腕关节、肘关节急性外伤、慢性疼痛,肘关节僵硬,骨关节炎,臂丛神经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四肢骨折、感染、畸形、肿瘤等骨科疾病的诊疗。
更多服务
李光明 副主任医师

待补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待补充
更多服务
代东良 主任医师

擅长1:肾小球肾炎丶肾盂肾炎丶肾病综合征的诊治。 2: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治。 3:中医妇科杂病的诊治。 4:肝炎丶肝硬化、肝腹水的诊治。 5: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 6:风湿骨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1:肾小球肾炎丶肾盂肾炎丶肾病综合征的诊治。 2: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治。 3:中医妇科杂病的诊治。 4:肝炎丶肝硬化、肝腹水的诊治。 5: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 6:风湿骨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长期多种疾病用药,担心药物对肝肾的影响。患者女性
2
2024-10-07 15:29:55
患者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氯雷他定和奥美拉唑,担心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问题。患者女性51岁
45
2024-10-07 15:29:55
酸枣仁胶囊是一种中药,主要用于改善睡眠质量和缓解神经衰弱等症状。
38
2024-10-07 15:29:55
多种药物治疗有效,但需关注血常规和胸CT结果,有咳嗽症状。患者女性32岁
37
2024-10-07 15:29:55
我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想知道是否可以同时服用?患者女性
62
2024-10-07 15:29:55
患者咨询龟头敏感射精快问题,医生初步了解病情,考虑射精中枢兴奋性高、阴茎供血不足等原因,提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患者男性34岁
13
2024-10-07 15:29:55
我最近总是头晕,手脚也有些发麻,之前看过其他医生,可能是多发性硬化或帕金森病,想知道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20
2024-10-07 15:29:55
我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正在服用ACEI类降压药和二甲双胍降糖药,想知道这两种药物能否安全地同时服用?患者女性
26
2024-10-07 15:29:55
患者下颌处囊肿严重,咨询痤疮病因及药物治疗。患者女性
18
2024-10-07 15:29:55
患者咨询中药使用效果及成分分析,寻求专业医生的解答和建议。患者女性
58
2024-10-07 15:29:55

科普文章

#精神病#药物性精神病
20

平均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存在严重的驾驶相关功能损害,且可能主要与疾病本身(如残留症状)而非药物副作用有关。就驾驶功能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能优于一代药物,单药治疗可能优于多药治疗,但结论并不确切。

相比于治疗前,抗抑郁药治疗 2-4 周可明确改善患者的驾驶表现,且新型抗抑郁药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即便是有镇静效应的抗抑郁药,也有证据显示其对驾驶表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就双相障碍患者而言,拉莫三嗪在驾驶能力方面的表现优于锂盐。

用于抗焦虑时,地西泮治疗最初 3 周内可显著损害驾驶能力,而低剂量美达西泮不损害驾驶能力。助眠药中,氟硝西泮、氟西泮、氯甲西泮(剂量依赖性)、佐匹克隆在治疗早期显著损害驾驶能力,而替马西泮及唑吡坦似乎不损害失眠患者的驾驶能力。另有证据显示,长期用药者的驾驶能力损害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但这种耐受现象可能并不完全。

除了提示「本药可能损害驾驶功能」之外,患教资料及药物分类系统等也应补充长期使用精神药物对患者驾驶功能积极的一面,并给出相关建议。临床应尽可能减少治疗方案中的精神药物种类,留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个体化用药,以及尽可能在夜间给药。

图片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从理论角度出发,精神药物可能对服药者的驾驶能力造成双重影响:

一方面,精神药物的一系列副作用,尤其是急性期治疗中常见的镇静副作用,可能显著损害患者的精神运动能力及驾驶表现,甚至酿成道路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障碍的核心特征之一,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是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规范的精神药物治疗,尤其是长期治疗,有望显著减轻与疾病相关的精神运动及认知功能障碍,进而改善驾驶功能。

研究简介

为全面评估一系列常用精神药物(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苯二氮䓬类药物及 Z 药)对驾驶能力的影响,来自德国的一组研究者对 197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之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本项系统综述近日发表于 Int I J Neuropsychopharmacol.。

本项系统综述共纳入了 40 项研究,其中超过 60%为横断面及开放标签研究;包括 1,533 名患者,其中女性 38%,中位年龄 45 岁。「驾驶能力」的主要终点指标包括实际道路驾驶表现,难度至少为中等的模拟驾驶表现(如,驾驶模拟器),以及用于监管层面评估是否适合驾驶的精神运动及视觉感知功能表现。以下简要介绍研究发现:

表 1 证据汇总:精神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Brunnauer A, et al. 2021)

图片

抗精神病药

首先,相当一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尽管在长期治疗后病情已显著改善,但仍然无法达到健康对照的精神运动能力及模拟驾驶水平。例如,平均有 31%(27%-42.5%)的住院患者在稳定的药物治疗之下,临近出院时仍存在驾驶相关精神运动功能的严重损害,其中大部分患者已治疗至少 6 周。

另一方面,年轻、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也有大约 32%存在上述严重损害。作者由此认为,在稳定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情况下,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的驾驶功能损害可能主要源自疾病本身,而非精神药物副作用所致。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联用了锂盐、丙戊酸盐、助眠药、抗抑郁药等。此时,存在驾驶相关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比例更高,达到 32%-54%。然而,考虑到多药联用更常见于那些难治性程度更高的患者,因此选择偏倚的因素也应加以考虑;换言之,这一比例之所以更高,可能还是与原发疾病更严重有关。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精神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否优于一代药物,目前尚存争议。本项系统综述纳入的一些研究显示,相比于氟哌啶醇等一代药物,某些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如氨磺必利、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等,与更佳的驾驶表现相关。多药联用时,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优势也比较明显。然而,由于研究异质性较高等原因,目前尚不能得出「二代药物更优」的结论。

总体而言,与健康对照相比,平均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存在严重的驾驶相关功能损害,且可能主要与疾病本身(如残留症状)而非药物副作用有关。就驾驶功能而言,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能优于一代药物,单药治疗可能优于多药治疗,但结论并不确切。并且,药物副作用与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很难厘清。

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

长期接受抗抑郁药或心境稳定剂治疗的情况下,大约 16%的抑郁症患者及 17%的心境正常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严重的驾驶相关功能损害。新型抗抑郁药,尤其是 SSRI,在驾驶技能方面的表现总体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

证据显示,特定的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组合,如某种抗抑郁药与经由该药抑制的 P450 同工酶代谢的苯二氮䓬联用时,可在较长时间内损害驾驶表现。抗抑郁药与锂盐、卡马西平、抗精神病药、助眠药联用时,存在严重驾驶相关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例(18%-20%)与单用抗抑郁药时相仿。

低剂量阿米替林急性给药对失眠患者的道路驾驶表现有不利影响,但亚慢性(2 周)给药则无此效应。急性期治疗中,曲唑酮不损害患者的模拟驾驶表现。亚慢性或慢性使用阿戈美拉汀、米氮平、瑞波西汀、文拉法辛治疗时,患者的精神运动功能及模拟驾驶表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至于患者能否在模拟或实际道路驾驶中达到健康对照的水平,现有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显示患者的表现总体劣于健康对照,另一些研究则显示无显著差异。

关于 SSRI 单药治疗是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驾驶能力,目前尚无相关患者数据。

单相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患者长期稳定使用锂盐治疗时,模拟驾驶表现显著不及匹配健康对照。使用拉莫三嗪治疗时,患者的驾驶表现似乎优于锂盐。

总体而言,相比于治疗前,抗抑郁药治疗 2-4 周可明确改善患者的驾驶表现,其中新型抗抑郁药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就双相障碍患者的驾驶能力而言,拉莫三嗪的表现优于锂盐。尽管至少有一部分患者的精神运动功能仍无法达到健康对照的水平,但患者与健康对照的实际驾驶表现差异相对不明显,甚至可能没有差异,提示真实世界中可能存在某种「代偿效应」。即便是有镇静效应的抗抑郁药,也有证据显示其对驾驶表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苯二氮䓬及 Z 药

用于抗焦虑时,老年人长期(>6 个月)使用苯二氮䓬时的驾驶表现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无显著差异。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亚慢性或慢性给予低剂量美达西泮不损害焦虑患者的实际道路驾驶表现。然而,地西泮治疗的最初 3 周内,患者的道路驾驶表现受损。

助眠药对驾驶能力的影响吸引了较多的研究兴趣,大部分此类研究评估的是失眠患者单次用药或用药 7 天后的驾驶表现。用于睡眠障碍患者时,替马西泮和唑吡坦对于驾驶功能似乎无短期不良效应,而佐匹克隆、氟西泮、氯甲西泮急性给药可导致显著的驾驶功能损害,其中氯甲西泮的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氟硝西泮单次睡前给药似乎不影响次日晨间的驾驶表现,但连续使用 7 天后似乎并非如此。

助眠药的使用频率对老年患者的驾驶表现似乎无明显影响,而长期(>3 年)用药者似乎没有明显的驾驶功能受损,这也与既往研究显示的耐受现象相吻合。然而也有证据显示,这种与驾驶技能相关的耐受现象只是部分性的。

总体而言,地西泮治疗最初 3 周内可显著损害驾驶能力,而低剂量美达西泮不损害驾驶能力。助眠药中,氟硝西泮、氟西泮、氯甲西泮(剂量依赖性)、佐匹克隆在治疗早期显著损害驾驶能力,而替马西泮及唑吡坦似乎不损害失眠患者的驾驶能力。另有证据显示,长期用药者的驾驶能力损害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但这种耐受现象可能并不完全。

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出于医疗目的长期用药时,精神药物可以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驾驶表现,至少可以让其稳定而不再明显下降。驾驶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精神障碍患者以自驾的方式就诊;为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除了提示「本药可能损害驾驶功能」之外,患教资料及药物分类系统等也应补充长期使用精神药物对患者驾驶功能积极的一面,并给出相关建议。

就临床而言,医生需要了解某些药物可能对患者的驾驶功能造成损害,至少是在短期内,并尽可能降低此类效应。例如,应尽可能减少治疗方案中的精神药物种类,留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个体化用药,以及尽可能在夜间给药(如具有镇静效应的抗抑郁药)。开展有关驾驶的患者宣教同样非常重要,旨在让患者对药物的潜在效应心里有数,并开展自我监测。

#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药物性精神病
20

青少年精神病的发病率较成人低,然而一旦患病,预后的差别会对患者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临床上,针对青少年精神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一些证据表明,认知矫正治疗(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 CRT)、精神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可能也对青少年精神病有所帮助。

目前这些治疗被用于缓解残余症状、解决家庭冲突、减轻情感症状与病耻感、增进认知功能、帮助融入集体等。

为了证明这些疗法在临床上的作用,来自印度的 Rhea Daruvala 等人对 Cochrane 数据库内 7 个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试验中共 319 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于近日发表在 Schizophrenia Bulletin 杂志。

这些数据均符合随机性,患者根据所接受的治疗分为几组:仅使用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 + CRT 组,药物治疗 + 精神健康教育组,药物治疗 + 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 + 团体治疗组。研究者们将后面几组的治疗结果与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计算了组间差异,并使用了随机影响模型进行分析,同时计算了偏倚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治疗 + CRT 组相比纯药物治疗组在短期记忆方面有所提高(相对风险,0.58;95%CI,0.37-0.89; 纳入人数,31; 证据确定性,很低)。药物治疗 + 精神健康教育组与纯药物治疗组相比,使用儿童全球评估量表(CGAS)来评估预后的研究组相比纯药物治疗组有显著较高的评分(平均差异,5.10; 95% CI,1.35-8,85; 纳入人数,56; 证据确定性,很低)。

其余组的对比均未发现任何显著结果。

研究者认为,其中一些心理治疗或许对青少年患者有所帮助,但证据确定性非常低,而更多类型的心理治疗在实验中相比纯药物治疗没有显著优势。此外,该研究的数据量非常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

因此,研究者呼吁科学界加大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关注力度,进行更多高质量且数据量较大的研究来阐明各种心理治疗的具体作用与机制。

#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药物性精神病
88
在精神科,经常被患者和家属问到一句话——这药是不有依赖性,吃上就停不了了?虽然我苦口婆心地解释一番,但是有的家属仍然选择暂时不吃药,理由就是怕副作用大,有依赖性。
 
那么,精神药物真的有依赖性吗?药难「戒」吗?
 
其实这些都是对精神药物的「误解」和概念的混淆。
 
精神类药物中的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和某些精神兴奋剂具有成瘾性,而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等绝大多数药物都不具有依赖性或成瘾性。有的患者在停药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并非「戒断症状」,而是——撤药反应。
 

敲黑板,画重点,精神类药物的撤药反应,了解一下。

1. 依赖综合征: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依赖可分为:

 

心理依赖: 为了获得成瘾物质产生的欣快感觉或避免断药后的痛苦,从而表现为对物质的强烈的渴求、冲动性使用;

 

躯体依赖: 成瘾物质作用于人体,使躯体产生适应性改变,并产生耐受性,一旦停止使用该成瘾物质就会出现戒断综合征。

 

2. 戒断综合征: 因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3. 撤药反应: 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某种药物,机体对该药物的存在产生适应,一旦骤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机体未能重新适应此种变化,会发生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相应症状的反跳。

「戒断综合征」与撤药反应的区别

精神药物常见的撤药反应

有学者认为抗精神病药的撤药反应是多巴胺 D2 受体、胆碱能受体、5-HT2A 受体和组胺 H1 受体的超敏综合征。抗抑郁药撤药反应的出现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中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GABA、胆碱能类递质系统的影响有关。

如何减少和避免撤药反应的发生

 

1. 缓慢撤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撤药反应多见于治疗突然中断时,一般缓慢减量过程中很少发生。

 

2. 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特质酌情减量。例如长期用药者可在数月内逐渐减停。同时联用多种精神类药物时不宜同时停药。

 

3. 对于代谢产物无活性的药物、撤药反应可能会比较大的药物,可以酌情考虑换用另一种撤药反应小的药物,再逐渐减量或停药。由于长效药半衰期长,中断后浓度逐渐衰减,相当于口服药的逐渐撤药,因此,必要时还可换用半衰期长的药物。

 

4.  一旦出现撤药反应,轻者可以精神安慰,给予放松训练。重者可给予抗胆碱能等药物治疗,如出现严重反应需恢复使用原有药物,然后进一步放慢撤药速度。

#精神病#老年性精神病#药物性精神病
43

 

长期以来,精神障碍患者何时才能停药一直在困扰着患者和家属,甚至每次就诊时都会询问句“大夫,我啥时候才能停药呢?”

 

然而,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应持续多长时间,长期以来争议很大。针对首发精神病患者的纵向研究显示,30%的患者能够在不用药的情况下长期保持病情稳定;然而在停药研究中,无药状态下长期维持缓解状态的患者屈指可数。

 

 

如何理解「维持治疗1-2年」

 

过去有种说法是药物需要维持1-2年时间。这种说法的提出是因为过去的老药(特别是

 

一代抗精神病药)副作用大,因此尽可能缩短患者的用药时长非常重要。如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转归很好,那么尽早停药可能对患者利大于弊。然而,很多患者即便症状完全缓解,停用抗精神病药一段时间后也会复发。从而导致人们对于停药的态度趋于保守。这一态度也被整合进了第代临床指南;这些指南一般建议,首发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应持续1-2年

 

对于ー些医生及其患者而言,「维持治疗应持续1-2年」的建议被解读为「只要时间熬到了,就可以停药」。其实,另一种更好的解读方式是,通过这1~-2年的观察期,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诊断及其康复程度,进而给出一个延迟但更可靠的建议。

 

 

停药的六条核心建议

 

精神病首次发作后,维持治疗至少应持续至「对本次发作的诊断有足够的把握」。

 

对于精神障碍诊断而言,目前并没有客观的指标作为依据,而且症状随着时间也会变化波动,所以精神障碍的诊断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旦诊断有了把握,针对维持治疗的建议则应个体化,充分考虑药物维持治疗利与弊。对于那些持续存在症状或失能的患者,这一过程可能持续很多年。对于那些从情感性精神病或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中完全康复且得以维持缓解状态的患者而言,这一过程则相对较短。

 

只要目前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就应持续进行。

 

这意味着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应长期使

 

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英国精神药理学会(BAP)

 

循证学指南持类似观点:「精神分裂症诊断明确

 

 

的患者需持续使用推荐剂量范围內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三、对于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而言,抗精神病药佳持治疗也应长期进行。

 

除抗精神病药之外,一些分裂情感性障碍患

 

者可能需要联用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

 

四、疗效好或许意味着停药后更易复发,停药须尤其慎重。

 

些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诊断明确,目前症状完全消失。这些患者往往急于停用抗精神病药,而不顾药物维持治疗的建议。但有研究者发现,抗精神病药疗效更好的患者在停药后更容易出现症状的恶化。

 

 

五、首次发作时存在高危行为的患者不建议停

 

药。

 

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次发作时存在高危

 

行为,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了很高的风险。针对这些患者,应强烈建议其不要停药。具体而言,这些高危行为包括暴力行为,尝试或计划使用致死性很高的手段自杀,带病高危驾驶,以及参与其他危险或犯罪性质的行为等

 

六、停药应循序渐进,精神科复诊至少三年,做好复发预案。

 

即便已经充分了解停药的澘在风险,仍有很多患者选择尝试停药。这一过程应循序漸进,停药后应在精神科保持复诊至少3年。患者家人应参与讨论,了解潜在的风险;患者家人及患者本人均应明确了解复发的征象,并为症状重新出现做好准备。

 

 

有好多的人将精神类疾病比喻为“心灵的感冒”,我们在看待疾病的态度上可以这样理解。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精神类的疾病大多与“糖尿病”“高血压病”ー样,要我们长期服用药物维持治疗,所以目前阶段很难达到老百姓心目中的“彻底除根”。

 

什么是癫痫?

癫痫俗称“羊癫疯”,是一种大脑的慢性疾病,表现形式是反复的痫性发作,即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乱,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当这种过度的同步化放电在大脑中传播时,癫痫发作就产生了。

疑似癫痫发作

•全身或两侧肌肉强烈持续收缩

•肌肉突发快速短暂的收缩

•愣神

非癫痫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晕厥

•偏头痛

•癔病

癫痫常见吗?

目前,全球的癫痫患者数量在5000万左右,我国患病率约4‰~7‰。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

癫痫会传染?会遗传?

癫痫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但是部分癫痫是有遗传因素,可能会遗传,临床统计患癫痫的父母及兄弟姐妹患癫痫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但比率很低。

癫痫是精神病吗?

癫痫不是精神病,即使出现精神症状,通常也与癫痫发作有关。非癫痫发作期出现的精神症状考虑共病的精神疾病。需要进一步查明原因。

癫痫的易患人群?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癫痫,成人在60岁以后,因患中风、脑肿瘤、老年痴呆等引起大脑结构性、代谢性变化,所以比普通人更容易得癫痫,成年人中最容易引起癫痫的一般是脑外伤。此外酗酒过度,熬夜过度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癫痫发病前会有预兆吗?

会有,通常癫痫发病前可能出现相应先兆症状。癫痫发作前的数秒钟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错觉、幻觉、局部肌肉痉挛或其他特殊感觉等。

注意事项

*如果癫痫患者发病前数日或数小时内感觉到全身不适,容易发怒,心情不好,爱抱怨等情况,需及时告诉家属,稳定自己的情绪,避免一切诱发因素。

*如果家属发现患者有以上情况,需注意观察是否会有先兆症状出现,出现发作时不要惊慌,记录下相关的发作细节(或使用手机录制发作时的视频),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帮助诊断和后续治疗。

癫痫发作的常见症状?

僵硬与抽搐症状

•一侧嘴角、手指、足趾、眼睑或面部及肢体节律性抽动,可由手指至上肢扩展到对侧。

•抽搐前可出现身体僵硬现象,抽搐逐渐加重,可持续数十秒。

自动症

•口咽自动症:吸吮、伸舌、舔唇、咂嘴、咀嚼、吞咽、清喉、流涎等。

•言语自动症:简单言语的重复,自言自语等。

•手部自动症:机械地无意识地重复某种简单动作,如双手摸索、抚摸衣扣、掏摸口袋、撕纸、移动物品等。

感觉异常

•四肢和躯干会感觉到有麻木感、电击感、疼痛、运动或想要运动等感觉。

•腹部不适、头部疼痛、饥饿、油腻、压迫等感觉。

•眼前有斑点、暗点、闪光或闪烁等感觉。

意识障碍

•无任何症状的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不能回答别人问话。

•抽搐后出现昏睡状态,不易唤醒。

癫痫有何危害?

影响身体健康

易导致咬伤窒息车祸等意外发生,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影响认知

导致患者记忆、智能低下,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出现多种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精神心理状态

癫痫发作的痛苦和社会的误解和歧视严重打击患者心理健康,容易产生自暴自弃,孤僻叛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癫痫频繁发作,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给家人带来不小的麻烦,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如何正确面对癫痫发作?

正是癫痫疾病的存在,认识其危害性,但不要过分担忧,害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癫痫。

癫痫发作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史越长、癫痫的危害就越严重,临床表现越复杂,危害越大。因此癫痫患者应积极治疗,尽早治疗,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当癫痫突然发作时,家属可采取以下措施

移开患者身旁的硬物,协助患者侧卧,以利于口涎的流出,解开其上衣领扣,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不要捆绑或压制患者抽搐部位,不要强行往患者嘴里塞东西。

发作后昏睡不醒时,尽可能减少搬动,让患者适当休息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发作时的情况(如手机录制发作视频)。

癫痫患者能治好吗?

癫痫需要治疗,哪怕只有一次发作,也需要就医。通过检查,查找原因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癫痫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首次就医前需要准备什么?

第一次就诊很重要,患者或家属提供给医生越多越准确的相关信息,对下一步诊断和治疗帮助越大,患者受益也越。

首先,尽可能提供准确全面的癫痫发作信息,最好有发作时的视频在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如果患者本人无法回忆发作情况,发作的目击者应陪同就诊,或至少患者及家属在就医前应向目击者了解发作时的表现。

其次,患者或陪同就医者在就诊前应了解既往情况,包括:

以前有无脑外伤或脑炎史?

家族中有无癫痫或其他疾病患者?

有过服药史,服毒史吗?

有无药物过敏史吗?

注意:为了避免遗忘,可以将这方面的信息在就诊前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对于癫痫分型,下一步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有重要价值。

医院就医流程

出现发作症状——仔细观察发作形势,尽可能收集发作时的影像资料——神经科或者癫痫专科就诊——主要症状及相关发病时情况的详细描述——进一步相关的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必要时的实验室化验——确诊癫痫后的治疗——定期随诊,观察用药反应,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药物调整。

癫痫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物治疗是癫痫治疗的首选疗法,但很多患者对癫痫的药物治疗认识存在误区,总是担心药物有毒副作用,损伤肝肾,经常发作时才吃药,不发作时就擅自停药。

事实上,如果不按照医嘱服用抗癫痫药,最终只能是病情加重。

二、外科治疗

癫痫外科治疗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手段,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一般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

三、神经功能调控

目前有一些神经功能调控的方式用于控制癫痫发作,比如DBS、迷走神经刺激术等。

四、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一般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

癫痫是否需要长期治疗?

癫痫需要长期、规律、足疗程治疗。

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样,癫痫需要长期治疗。

如未按医嘱足疗程治疗,尤其是突然停药,容易导致癫痫复发。

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必须长期、不间断定、时定、量服用。

按医嘱治疗的患者可以很好的控制癫痫,发作日常生活与普通人相似。

平时生活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积极配合治疗,定时定量服药。

忌烟、酒、辛辣食物,禁止喝兴奋性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

不要过于疲劳,睡眠要充足,预防感冒,避免情绪波动。

适当体力和脑力活动对健康有利,不能从事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和活动。

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女性患者注意以下问题

一般癫痫不影响生育,建议进行遗传基因检查。

建议癫痫发作控制后再怀孕,怀孕期间按医嘱继续服用抗癫痫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叶酸,尽量避免服用其他药物。

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可以哺乳,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建议咨询医生,也尽量母乳喂养婴儿。

记录每日服药情况与癫痫发作情况

规律、持续稳定的服药对患者的病情管理非常重要。

建议加速每日记录患者服用的药物情况,如是否服药,服药的时间以及癫痫发作时,患者的一些表现。建议按如下表格记录信息,方便门诊提供医生,评估病情与药物疗效。

希望癫痫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癫痫信息,尽早就诊,及时治疗,早日康复。

“阳痿、早泄”一定要补肾吗?

肾精不足,教你一招恢复。

#孕前咨询#用药的问题
13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男生备孕的药物:
 
一、激素类药物
 
1. 雄激素:如丙酸睾酮等,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抑制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影响精子生成。
 
2.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
 
二、抗肿瘤药物
 
1. 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等,可直接损害生精细胞,导致少精、无精甚至睾丸萎缩。
 
2. 抗代谢药:如甲氨蝶呤等,对生殖细胞有一定毒性,影响精子生成。
 
三、抗生素类药物
 
1.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精子活力下降。
 
2. 呋喃妥因:可能引起精子畸形。
 
四、精神类药物
 
1. 抗抑郁药:如丙咪嗪、舍曲林等,可能影响性功能和精子质量。
 
2. 镇静催眠药: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可能抑制性欲和性功能。
 
五、其他药物
 
1. 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和精子质量下降。
 
2.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和精子生成。
 
在备孕期间,男性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可能影响生育的药物。如果因疾病需要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生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备孕。
男生备育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生活习惯方面
 
1.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精子质量。
 
2.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健身等,每周进行至少三次运动,每次 30 分钟以上。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精子活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精子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受孕几率,还可能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备孕前至少提前三个月戒烟限酒。
 
4. 避免高温环境:避免长时间泡热水澡、蒸桑拿、穿紧身裤等,因为高温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存活。
 
5.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尽量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油漆、重金属等,以及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如果工作环境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饮食方面
 
1.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
 
2. 补充营养素: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对男性生育有益的营养素,如锌、硒、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这些营养素可以提高精子质量和活力。
 
3. 控制体重: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肥胖。肥胖会影响男性的内分泌功能,降低精子质量。
 
三、心理方面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备孕期间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如担心生育问题、工作压力等。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2. 与伴侣沟通:与伴侣充分沟通,共同面对备孕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增进彼此的感情和信任。
 
四、医疗方面
 
1. 体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精液分析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2. 疾病治疗:如果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控制病情稳定后再备孕。
 
3. 预防接种: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一些预防接种,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4. 避免使用药物:备孕期间尽量避免使用药物,特别是一些对生殖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共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及特邀专家达成,主要内容如下:
 
1. 狂犬病概述
 
• 疾病介绍:由狂犬病病毒属病毒感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临床症状包括恐风、恐水、咽肌痉挛等。
 
• 全球流行情况:每年死亡约59000例,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多个太平洋岛国、部分发达国家无狂犬病报告。我国为狂犬病流行国家,病例呈现农村地区多、男性多、儿童和老人多的“三多”特征,夏秋季高发。
 
• 宿主及传染源:储存宿主包括犬、猫、蝙蝠等,全球99%狂犬病由犬咬伤或抓伤引起,我国主要传染源是犬,其次是猫,部分野生动物也是重要宿主和传染源。人传人罕见,仅发生于器官移植。
 
2. 病原学与发病机理
 
• 病原学:病毒属单股负链病毒目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有16种,我国主要流行RABV,病毒基因编码5种结构蛋白,体外存活能力差。
 
• 发病机理:病毒具有高度嗜神经性,在伤口肌肉组织复制后侵入外周神经系统,沿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移行并增殖,再扩散到其他组织。潜伏期1 - 3个月,与病毒数量、毒力和侵入部位神经分布有关。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 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自然病程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麻痹期和死亡。前驱期有不适、厌食等症状,急性神经症状期狂躁型有恐水等表现,麻痹型无兴奋期及恐水现象。
 
• 诊断标准: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测的荧光抗体实验是金标准,也可检测病毒核酸或进行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检测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4.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相关生物制品
 
• 狂犬病疫苗
 
• 我国上市疫苗:包括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Vero细胞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和进口鸡胚细胞疫苗。
 
• 疫苗标准:规格、剂型多样,效价在有效期内≥2.5 IU/剂,冻干疫苗复溶后需及时使用。
 
• 适用性:上市前经过严格研究和试验,虽未专门评价联合使用,但实际应用显示联合使用效果可接受。
 
• 接种途径和部位:全球可采用肌内注射和皮内注射,我国目前批准肌内注射,2岁及以上在上臂三角肌,2岁以下在大腿外侧上1/3处。
 
• 免疫程序和剂量:暴露前和暴露后免疫程序多样,如暴露后可采用5剂肌内注射或4剂“2 - 1 - 1”程序等,皮内注射方案更节省疫苗。再暴露免疫程序根据上次免疫最后一剂完成时间确定。
 
• 特殊人群接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HIV感染者接种安全有效,严重免疫功能缺陷者需特殊免疫程序。
 
• 疫苗安全性:细胞培养疫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少数人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 免疫后的持久性:免疫记忆几乎可维持终身。
 
• 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 种类: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和马源狂犬病F(ab')₂片段制剂(ERIG)。
 
• 使用条件:Ⅲ级暴露及部分Ⅱ级暴露病例应在第1剂疫苗免疫同时进行伤口浸润注射。
 
• 剂量:HRIG最大剂量为20 IU/kg,ERIG为40 IU/kg,可适当稀释用于多伤口病例。
 
• 使用时机:最好在首次暴露者疫苗接种后立刻使用,最迟不超过首剂疫苗接种后7 d。
 
• 皮试:HRIG无需皮试,ERIG使用前需皮试。
 
• 单克隆抗体:如SII RMAb已在印度获批上市,我国开发的产品进入三期临床试验,是被动免疫制剂发展方向。
 
5. PEP处置建议
 
• 伤口处置
 
• 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约15 min,可使用专业设备和冲洗剂,避免水流垂直创面,污染严重或就诊延迟的病例可擦拭创面,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 消毒:用含碘制剂或其他消毒剂消毒。
 
• 清创与缝合:清创前探查伤口,避免遗漏损伤和异物,需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且清创后缝合的伤口应松散缝合,动物致伤伤口应谨慎缝合,根据多种因素决定是否Ⅰ期缝合,高感染风险伤口应避免Ⅰ期缝合,可延期缝合。
 
• 抗菌素使用:不推荐常规使用,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病例可预防性使用,根据情况选择广谱抗菌素,得到药敏结果后调整。
 
• 破伤风预防:根据狂犬病暴露分级评估破伤风风险,按相应程序免疫接种。
 
• 疫苗接种:Ⅱ和Ⅲ级暴露者需接种,我国采用肌内注射,有5针免疫程序、“2 - 1 - 1”程序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接受5针程序,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 使用禁忌:狂犬病疫苗暴露后无禁忌,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情况,对成分过敏者更换疫苗。
 
• 接种延迟:应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某一剂次延迟注射,后续剂次按原间隔顺延。
 
• 疫苗品牌更换:尽量使用同一品牌,无法实现时可更换不同品牌按原程序接种。
 
•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 应用人群:首次暴露的Ⅲ级暴露者等特定人群。
 
• 应用剂量:按体重计算,HRIG为20 IU/kg,ERIG为40 IU/kg。
 
• 应用方法:将被动免疫制剂浸润注射在伤口周围,如剂量不足可稀释,特殊部位按最大剂量使用,黏膜暴露者可滴/涂或浸润注射,建议和疫苗同一天使用,不得在同一部位注射,接种疫苗首剂7 d后不再使用。
 
• 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规范处理。
 
• 疫苗接种: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按原有程序完成,上次免疫最后1剂完成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无需加强,3个月及以上需第0和3天各接种1剂。
 
• 被动免疫制剂:按程序完成至少2剂疫苗接种者,除特定情况外再次暴露无需使用。
 
• 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 轻度不良反应:局部反应如红肿、疼痛等,全身性反应如发热、无力等,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缓解。
 
• 罕见不良反应:如中度以上发热反应、过敏性皮疹等,需相应处理。
 
• 极罕见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需紧急处理或住院治疗。
 
6. PrEP处置建议
 
• 适用人群: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危险环境下的个体。
 
• 基础免疫:第0和7天分别肌内接种1剂,免疫功能低下者第0、7天和第21 - 28天分别接种1剂。
 
• 加强免疫:已接受全程基础免疫者一般无需加强,因职业原因持续暴露风险者需定期监测抗体水平,低于0.5 IU/ml时加强接种。
 
• 使用禁忌: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者为禁忌症,妊娠等情况可酌情推迟。
 
7.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
 
•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合理布局,医师须经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 门诊应具备伤口冲洗、冷链等设备和应急抢救药品,最好备有多种疫苗和免疫制剂。
 
• 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承担监测工作。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