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临沂市西陲。平邑县中医医院于1987年建院,2013年建设成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临沂市西部一处集医疗服务、健康保健、科研教学的全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共同体的牵头单位,为全国“平安医院创建先进集体”,国家级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文明医院、山东省社区中医全科医师临床实践基地、山东省“西学中”培训基地,山东省中药炮制示范基地;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曲阜中医药学校的教学医院;是济宁医学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沂卫校的临床教学基地。1、基础设施目前,全院开放2个院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7个,开放床位1500张。由县委、县政府划拨土地160亩,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新院区于2019年投入使用;同时,县委将原办公大楼划归县中医医院使用,增加老院区业务用房面积4000多平方米;并决定每年度划拨2000万元,连续3年支持医院建设,为县中医医院参与大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人员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招聘选录、名师带徒、西学中培训等,壮大了全院专业队伍。目前,全院共有职工9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46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有81人,中级职称239人,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1人,国家和省市级名中医药专家14名。3、设备配备按照三甲医院配备要求,配备了400余台(套)先进医疗设备。其中,拥有飞利浦128排256层螺旋CT、3.0T全数字核磁共振、FD20平板血管造影系统、罗氏CCM自动化智慧实验室生化免疫流水线、钼靶,DR、彩超、数字胃肠机、麻醉机等先进医疗设备。4、业务开展坚持走中医药发展之路,加强了服务质量管理,拓展了服务项目,扩大了业务层次,制定了综合性管理措施。结合新院区启用,引进和开设了业务急需的临床服务项目,投资300余万元兴建了介入诊疗中心,开设了家庭化产房,启用了静配中心,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带动了各项业务工作开展。2019年,全院门急诊45万人次,出院患者4.4万人次,开展三级手术2200例、四级手术300例,腔镜手术300余例,介入诊疗手术900例。5、特色优势在加快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发挥,在新院区门楼设置了经枢馆等综合治疗区,在各病区全部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区(室),院内累计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205项、重点中医专业技术90余项,门诊应用中医技术治疗人数的比例达10%以上,住院病人中医药应用治疗率达98%以上,形成了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服务特色和品牌。2019年中医非药物治疗28万余人次,业务收入4300余万元,比2018年增长30%。6、专病专科按照“院有专科、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了重点专科建设,制定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培育重点专科(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激励办法等,促进了全院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全院已建成国家级中医专病专科3个(眼科、脑病科、针灸推拿科)、省级4个(眼科、中风科、心病科、肛肠科)、市级4个(脑病科、心病科、骨伤科、肝病科),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1个,中医药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各重点专科门诊的服务量在周边县市同级别中医同专业科室中处于一定地位,门诊诊疗病种前三位中包括了1个以上的中医优势病种,优势病种服务量逐渐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7、急诊急救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参与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的救治工作开展,在新院区开设了业务用房达2000多平方米的急救中心,配备了4部装有GPS定位系统的救护车辆,以及系列急诊急救设备,增强了应用现代医疗技术和中医医疗技术救治重大疾病、疑难危重症的能力。8、中药管理高度重视中医临床质量与中药相依附的重要关系,强化了中药质量的管理,中药饮片质量在全省开展的3次盲样抽检中,合格均达到99.99%,成为保持这一水平的全省5家单位之一。先后研制经省注册的院内自制制剂31种,被列为省基本目录的品种有6个:中药炮制被列为省级炮制传承示范基地,可进行饮片临方炮制110余种;中药制剂室可生产丸剂、颗粒剂、胶囊剂、茶剂等7个剂型400余种,年加工膏方5000余料,浓煎剂16万剂,扩大了中药的临床应用9、教学科研在积极创造条件提升临床教学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结合新院区启用,进一步对临床教学进行了整体规划,设立了规范的教学实践室,中药饮片馆、中医文化馆、学生公寓等,并配备了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指导教师名,中级职称名,较好的适应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并加强了科研创新,先后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出版医学专著40余部,获国家专利10余项。10、改革创新按照国家深化医改的要求,积极推进了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形成了“五新机制”(思路创新、方式创新、模式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于2017年牵头组建了全县中医药特色服务医联体,运行成效和探索模式受到市卫健委充分肯定,在我院召开全市现场会进行推广,改革管理经验三年五次在全省会议上进行介绍(张传刚院长在全省医改会议发言的照片,全省中药饮片炮制现场会议的照片)。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整合全市中医药资源,牵头组建了全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共同体,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县域中医药医共体试点项目单位,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列为医共体联合研究基地。11、文化引领以坚持全院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宗旨,以增强全院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建筑进行了体现中医药文化及特色的整体设计和建设,启用了代表医院形象的院徽院标院训,谱写了院歌,安放名医塑像20余尊,设立了文化长廊,举办了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12、综合效益通过有效促进和管理,全面提升了医院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医院固定资产已达6900万元。2019年全院实现总收入4.2亿元,其中医疗业务收入4.03亿元;中药自制制剂收入290万元。年内西成药占比达到25%,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为232元和6831元。13、发展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以新院区全面启用为契机,按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持续改进的总要求,立足“两院并行”的实践思路,以“完善新院区配套设施、调整老院区功能定位为切入点,力争实现工作规范化、干部年轻化、管理合理化、服务优质化、运行创新化”,全力推进“四点”工作,即化解一个痛点(医保控费)、破解两个难点(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突出三个亮点(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药研发使用、护理团队执行力),培育四个增长点(门诊人次提升、健康管理改进、非医保类业务拓展和互联网医疗创新),促进全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形式。非器质性失眠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使用的术语,指一组情绪因素作为原发病因或主要诱因的睡眠障碍。目前,随着对失眠的研究进展,已有多种新的分类。失眠是临床实践中很常见的一个主诉,在一般人群中也非常常见,有1/3以上的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失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并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功能紊乱和社会经济状况差的群体。,1.躯体因素,如疼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吐泻等。 2.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居住环境的变迁、声和光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如咖啡、浓茶及中枢兴奋剂和某些药物的戒断反应等。 4.遗传因素。 5.其他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失眠。,脑,对失眠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延长睡眠时间,而是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作为失眠症治疗的基础方案,目标是矫正患者关于睡眠的不良认知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1)一般性心理支持治疗、睡眠常识健康教育,要点是帮助患者认识到睡眠时间需要的个体差异,建立并坚持符合“昼醒夜眠”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行程不良睡眠习惯等。 (2)认知行为治疗是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失眠症有效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知矫正训练配合刺激控制、放松治疗、反意向控制、睡眠限制等行为治疗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对减轻患者急性期的痛苦、提高心理治疗依从性有重要作用。但应避免长期用药,尤其慢性失眠患者,长期用药往往无效,还可导致药物依赖。部分长期用药者还会出现催眠药物性失眠。 常用的药物主要为:短、中效苯二氮卓类、褪黑素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对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可首选唑吡坦,右佐匹克隆(或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短效类药物。对睡眠浅、易醒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仑等。对经过仔细临床评估后判断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可使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等有一定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剂量一般较治疗焦虑、抑郁障碍时偏低。,1.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的睡眠发作是无法抗拒的,发作持续时间较短,每次不超过15~20分钟,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精神振奋,常伴有一种或多种附加症,如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夜间睡眠时间缩短。而嗜睡症的睡眠发作常能通过患者的努力而阻止,发作后睡眠持续时间长,无附加症状,夜间睡眠延长,在醒转时可呈酩酊状态。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症引起的嗜睡症除有日间睡眠过多的症状外,还有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肥胖、高血压、阳痿、认知缺损、夜间多动及多汗,晨起头痛与共济运动不良的病史。 3.器质性嗜睡症 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代谢障碍、中毒、内分泌异常、放射后综合征等,可通过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躯体及相应实验室检查找到肯定的器质性致病因素。,无,睡眠脑电图检查可见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REM睡眠期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