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历经66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医院和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单位,同时也是重庆市城镇城乡、工伤生育医疗保险、离休干部医疗保险、爱国拥军单位和区民政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医院规模:现有三个院区,即院本部、扩建项目(建设总投资30亿元)及礼嘉康养中心,下辖鸳鸯、翠云、人和、金山和天宫殿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辐射人口超过100万人。现有编制床位764张,康养床位316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至2024年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后,床位总数将扩展至1860张。现有总业务用房面积8万㎡,其中院本部业务用房面积6.2万㎡,康养中心等业务用房面积1.8万㎡。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后总用房面积将达33万㎡,总规模位居全市前列。人力资源:院本部(包含礼嘉康养中心)现有在岗职工122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00人(包含行政卫技职称人员),副高以上职称140人,中级职称41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43人。各类市级及以上医学专委会委员173人次,统计源期刊医学杂志编委多人。专科建设:医院现有重庆市医疗特色专科1个(消化内科),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1个(急诊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中医康复科),重庆市妇幼保健重点专科1个(产科)。区级重点学科6个(消化内科、内分泌肾内科、普外胸外科、泌尿肛肠外科、医学检验科、护理学),两江新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4个(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同时也是两江新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指定建设单位。近几年,医院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接连引进一批优秀卫生人才。目前胸外科、肝胆胰外科、骨科、肿瘤科、神经外科、肾内科等已达到新区的学科引领水平,并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学科影响力。此外,医院还是重庆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习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单位,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合作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专科诊治联盟成员,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呼吸系统远程医学联盟单位。“十四五”期间,医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依托单位,并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建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引领和带动区域内医疗水平发展,让市民就近享受公平可及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已开展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胆道取石术、腔镜下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腹膜透析术等多项高难度诊疗项目,创下两江新区乃至全市多个“首例”。微创、内镜、造影、介入等诊疗技术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部分诊疗技术达到市级医院或“三甲”医院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区域领先。2021年门诊病人93.81万人次,出院病人近4万人次,其中开展三级以上医疗服务项目直接服务患者20万人次,开展三四级手术5580台次,占全院手术的52.64%,微创手术3574台,占全院手术的33.72%。医疗设备:现有MRI、CT、DSA、DR、口腔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平板数字胃肠机、三维立体定向系统、钬激光碎石系统、肺功能检测仪、产程三维导航系统等价值近2亿元的先进诊疗设备。医院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中表现优异,在新冠疫情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精准有序推进市、区、院三级防控工作,为重庆市特别是两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建立西南地区首个火眼实验室与移动检测方舱,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2000万人次;联合社区中心“定点+支线”创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成超100万剂次;带领全区医疗机构有效应对多次区域疫情,承担市“两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等20多场大型会议活动的核酸检测和应急保障工作,做到“零差错、零感染”;逆行出征支援湖北孝感、重庆江津、贵州贵阳等地,收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医院被评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先进党组织,140余人次荣获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表彰。根据重庆两江新区规划,我院将在5年内建设成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10年内打造“两院三中心”,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专科特色教学医院,临床医学转化中心、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和医养结合康养中心。届时医院将由A区、B区及C区3个院区组成,A区为新建院区,承担基本医疗、急救及科研教学工作,是重庆地区高精尖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B区为目前院区,今后主要承担体检及慢病康复项目;C区为礼嘉康养中心,主要为老人提供健康养老及介护服务。三个区域总业务用房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床位总数达到1860张,服务范围将延伸至全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复发性抑郁障碍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发生复发性抑郁障碍时可能会有不适症状的反复发作,患者一般会出现情绪低落、消极以及悲观的情绪,有时还会哭泣、轻生,严重时一般会出现自杀倾向。对于复发性抑郁障碍一般情况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进行积极有效心理治疗,同时也要长期规律服用抗抑郁的药物,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必要时可以多进行户外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减轻压力,及时消除复发性抑郁障碍。,不明,脑,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27.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其他类型抑郁,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