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福建省妇儿医院软组织风湿病专家

简介: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儿医院)位于道山路18号。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国首批爱婴医院。占地面积约2.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950张。全院核定人员编制1346名,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职工1583人,其中编内1203人,编外380人,专业技术人员1478人,高级专家226人,其中正高63人,副高163人,有10名高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医院门急诊192.35万人次,出院6.88万人次,分娩2.17万例,手术2.26万例,比2018年同期分别增长4.93%、21.51%、18.62%、21.91%。根据2012年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公布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运营与发展状况综合指标排名,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省级妇幼保健院前五强。在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专科系列第5名。医院始建于1935年5月福州成立的福建省立福州产育院,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迁到沙县西门,建立临时诊所先后称福建省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附属医院、福建省立产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迁福州市乌山路先后改称福建省妇婴保健院、福州市平民产院。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3月成立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从专科性妇幼保健院转为综合性医院,1970年4月从省属下放福州市称福州市第三医院,1973年3月收回归省属改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979年省妇幼卫生计划生育工作队改组为福建省妇幼保健指导所,挂靠省妇幼保健院。1991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指导所并入医院设立保健部。1996年通过卫生部评审成为全国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003年经福建省卫生厅批准增加“福建省妇儿医院”第二称谓。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担负全省妇女儿童保健技术业务指导和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教学、科研工作。保健部下设4个业务科室和17个二级业务门诊,以福建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指导,作为全省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通过妇幼保健项目的实施,加强保健工作,规范产、儿科技术,开展基层妇幼卫生技术指导,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临床部下设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外科等临床科室,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医院计划生育、产科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宫腔镜、腹腔镜、阴道镜、高频电波刀宫颈疾病诊治技术、显微输卵管复通术等妇产科诊疗技术,在高危妊娠的监测与处理、妇科复杂手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建立妇科肿瘤实验室,开展妇科肿瘤研究,为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产科实行家庭化病房和导乐式分娩,分娩量为全国同级医院之首,新生儿科对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儿科对儿童常见病、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辅助科室配备有先进的全自动免疫、生化检测仪、彩超、CT、MRI等设备,为临床科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九个福建省省级中心挂靠医院开展工作。福建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依托全省建立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救护体系,负责全省范围新生儿疾病防治和救护工作;福建省宫颈疾病诊治保健中心开展子宫颈癌的预防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工作,为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PCC项目示范基地。福建省儿童救护中心负责全省儿科诊疗技术培训及全省儿科危重症的救护工作。福建省生殖健康中心于2003年通过国家卫生部专家组评审,成为省内首家获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健康领域的临床、科研、培训工作,1999年1月5日我省首例双胞胎试管婴儿诞生,填补省内生殖医学空白;福建省产前诊断中心于2009年5月通过卫生部专家组评审,开展胎儿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诊断及相应的筛查工作,遗传疾病、优生优育的方面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福建省儿童保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开展全省儿童保健服务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福建省妇女保健示范中心于2016年12月通过验收,开展妇女全生命周期保健工作,探索我省妇女保健服务模式创新和水平提升。福建省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中心提升全省危重症孕产妇救治能力和水平,保障母婴安全。在福建省卫生健康委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规划中,医院负责承建福建省儿童医学中心和福建省生殖医学中心。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儿科学分会、围产医学分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生殖医学分会、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专业委员会、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与控制委员会、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信息技术分会挂靠医院开展工作。医院现有3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专业基地容量和在培数量均为全省第一,住培医师结业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省结业考试通过率,外单位委派和面向社会招收数量占比超过50%。截止2019年12月,我院共培养了381名合格的住院医师,在培住院医师196人、专科医师6人。医院是福建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莆田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医学院校的专业理论教学和见、实习任务,同时承担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进修培养工作。医院设有7个硕士培养点,3个博士培养点,承担国内外研究生的培养和实习任务。近五年我院在科研课题、成果中也不断取得突破,全院共获得院外立项课题156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项目65项,厅市级项目79项,其他6项,共获资助经费4142.4万元。获得科技奖21项,其中省部级6项,厅市级15项。医院以诚信、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曾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妇幼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科学技术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女职工组织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称号,同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创文明单位建满意窗口先进单位”“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称号。软组织风湿症是指一组由关节外病变或关节周围非骨性结构病变引起的肌肉骨骼疼痛综合征。“软组织”结构包括:滑囊、肌腱及其滑膜覆盖、肌腱端、肌肉和筋膜。,滑囊炎、肌腱炎、肌腱滑膜炎,软组织,治疗方法:药物治疗,1、其它病因的关节炎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病毒性心肌炎4、链球菌感染后状态(链球菌感染综合症)5、系统性红斑狼斑,1、避免吃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少吃腌制食品。2、忌烟酒。,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

崔旭 副主任医师

擅长小儿皮肤科过敏性皮疹 如湿疹,肛周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疾病诊治,擅长小儿泌尿外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例如包茎 隐睾 鞘膜积液 尿道下裂 隐匿性阴茎 性别发育异常 肾结石 肾积水 膀胱输尿管返流病 功能性膀胱疾病如尿频尿急 遗尿症等

好评 99%
接诊量 4.2万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擅长小儿皮肤科过敏性皮疹 如湿疹,肛周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疾病诊治,擅长小儿泌尿外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 例如包茎 隐睾 鞘膜积液 尿道下裂 隐匿性阴茎 性别发育异常 肾结石 肾积水 膀胱输尿管返流病 功能性膀胱疾病如尿频尿急 遗尿症等
更多服务
张建钦 副主任医师

本人在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外科临床一线工作10余年。对小儿外科、儿科,儿童生长发育、小儿皮肤常见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如小儿生长发育异常,小儿外伤,小儿皮肤肿物,小儿腹股沟斜疝、脐疝、儿童尿频、鞘膜积液、包茎、隐匿性阴茎、隐睾、肾积水、尿道下裂、婴幼儿湿疹等。对小儿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有深入研究。

好评 98%
接诊量 759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本人在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从事小儿外科临床一线工作10余年。对小儿外科、儿科,儿童生长发育、小儿皮肤常见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如小儿生长发育异常,小儿外伤,小儿皮肤肿物,小儿腹股沟斜疝、脐疝、儿童尿频、鞘膜积液、包茎、隐匿性阴茎、隐睾、肾积水、尿道下裂、婴幼儿湿疹等。对小儿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有深入研究。
更多服务
王允金 主治医师

小儿皮肤科室

好评 99%
接诊量 8.1万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小儿皮肤科室
更多服务
陈流 副主任医师

主攻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曾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交流学习,对小儿泌尿系统各种疾病如先天性肾积水、尿路感染等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小儿阴茎疾患的诊疗,如小阴茎、尿道下裂,包茎,隐匿性阴茎等。

好评 99%
接诊量 2025
平均等待 -
擅长:主攻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曾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交流学习,对小儿泌尿系统各种疾病如先天性肾积水、尿路感染等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尤其擅长小儿阴茎疾患的诊疗,如小阴茎、尿道下裂,包茎,隐匿性阴茎等。
更多服务
林宇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各种小儿外科常见病,尤其擅长诊治各种小儿外科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儿便秘,小儿肿瘤,对各种微创手术都熟练掌握

好评 100%
接诊量 37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诊治各种小儿外科常见病,尤其擅长诊治各种小儿外科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儿便秘,小儿肿瘤,对各种微创手术都熟练掌握
更多服务
吴齐斌 副主任医师

擅长妇科各种良恶性肿瘤诊治,尤其是妇科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妇科各种良恶性肿瘤诊治,尤其是妇科肿瘤微创手术治疗。
更多服务
邱行斌 主任医师

儿童厌食、营养不良、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长偏离/生长障碍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与治疗。 儿童营养与生长状况的评估,儿童营养与喂养及膳食的个体化特殊指导。 儿童疾病后体质调理(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冒、流虚汗、夜间睡眠不好、易发火内热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童厌食、营养不良、矮小症、性早熟等生长偏离/生长障碍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与治疗。 儿童营养与生长状况的评估,儿童营养与喂养及膳食的个体化特殊指导。 儿童疾病后体质调理(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冒、流虚汗、夜间睡眠不好、易发火内热等)。
更多服务
陈攸涛 副主任医师

儿童呼吸、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急慢性腹泻、急慢性腹痛、急慢性胃炎、过敏性紫癜、炎症性肠病、牛奶蛋白过敏、嗜酸性胃肠炎、婴幼儿湿疹,支气管肺炎、过敏性鼻炎等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5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童呼吸、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急慢性腹泻、急慢性腹痛、急慢性胃炎、过敏性紫癜、炎症性肠病、牛奶蛋白过敏、嗜酸性胃肠炎、婴幼儿湿疹,支气管肺炎、过敏性鼻炎等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魏旭芳 副主任医师

简介:副主任医师,福建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0
平均等待 -
擅长:简介:副主任医师,福建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微创分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优生优育与妇幼保健协会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更多服务
江夏丽 主治医师

擅长孕前优生咨询,胎儿异常超声报告的解读、咨询及产前诊断;罕见病的遗传咨询,复发性流产、生殖免疫的诊治。

好评 99%
接诊量 566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擅长孕前优生咨询,胎儿异常超声报告的解读、咨询及产前诊断;罕见病的遗传咨询,复发性流产、生殖免疫的诊治。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我有风湿病的症状,手腕、肘、膝关节疼痛,已经两年了,吃美洛昔康片止痛,最近右腿不能弯曲,偶尔会串着疼,内蒙古的患者。
65
2024-09-20 15:05:24
类风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引起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确诊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医学检查和评估。
70
2024-09-20 15:05:24
我最近经常感到关节疼痛和疲劳,体重也在下降,怀疑是内风湿引起的,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信息。患者信息:40岁女性,已婚。
2
2024-09-20 15:05:24
患者经常感到关节疼痛,尤其在早上和活动后,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急慢性炎性关节炎或银屑病关节炎,想知道是否可以用药物缓解疼痛,并了解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女性
3
2024-09-20 15:05:24
患者因关节疼痛和僵硬,已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询问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33
2024-09-20 15:05:24
我最近经常感到关节疼痛和僵硬,尤其是在早晨,类风湿因子阳性值为27.1,想了解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17
2024-09-20 15:05:24
80岁男性患者,患神经性肌肉疼痛,询问药品使用建议。患者女性
10
2024-09-20 15:05:24
患者手脚发凉、疼痛,尤其在接触冷热水时更明显,疑似Buergers病,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诊断和治疗的信息。
43
2024-09-20 15:05:24
我经常感到关节疼痛和僵硬,尤其是在早上,伴有疲劳和低烧的感觉,想了解中医治疗风湿热痹的可能性。患者信息:无特殊情况。
5
2024-09-20 15:05:24
膝盖外侧疼痛,微肿,疑为软组织风湿性疼痛。患者女性
18
2024-09-20 15:05:24

科普文章

#风湿性肌痛症
1

我的门诊病例:类风湿足

#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肌痛症
47
 人在一生中,可能会经历各种疼痛,有人说是癌症的疼痛,有人说是骨折痛入骨髓,还有一种剧烈疼痛是发生在老年人的风湿性多肌痛。
 那么,风湿性多肌痛究竟是什么病?听起来很陌生。下面风湿免疫科医生带大家了解一下这种常被人们忽视的疾病。
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平均70岁

 
 风湿性多肌痛是发生在老年人的一种风湿免疫疾病,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人身上,少数人50多岁起病,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平均患病年龄为70岁,女性占多数,男女比例为1:2。
 
2.症状特点:痛、僵、无力
 痛:①开始发病时,感觉浑身疼痛,但往往又说不清楚是具体哪个关节痛,也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是什么病;②起病时主要是颈部、肩背至上臂部、骨盆周围至大腿部的酸痛和无力,逐渐发展到四肢近端、颈、胸、臀等部位疼痛,有时远端肌群以及关节亦可受累;③这种病痛常常让人难以忍受,而且夜间更痛,严重影响睡眼,导致病人精神和体力很快有被摧毁的感觉。
 
 僵:病人常常有晨僵,就是晚间上床时尚可,早上醒来就全身酸痛僵硬难忍,时间0.5-N小时不等,严重者整天都不能缓解,半夜疼痛加重,或早上醒来全身酸痛,肌肉关节僵痛难忍,久坐休息后再起步活动时更为明显。
 
 肌肉无力:肌无力以骨盆带肌和大腿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肌无力。严重者日常活动受限,梳头、洗脸、穿衣、下蹲、上下楼梯都很困难,甚至床上翻身和坐起都出现困难,并且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而进一步加重肌肉无力现象。部分病人可以呈波动性的缓解与复发交替。很多病人在痛苦中煎熬,直到逐渐的体能衰退,不能走路和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卧床不起。
 
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
 
1.首先需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抗核抗体相关结缔组织病、肿瘤、慢性感染(尤其结核)、骨质疏松、骨关节炎。
2.只有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其他检查几乎都正常。风湿性多肌痛一经诊断,治疗却很简单。用上恰当的药物,当天晚上就可以见效,并安稳地睡个好觉,常常让病人有“死里逃生,又活过来了”的感受。
 
【温馨提示】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个常被延误诊治的老年疾病,如果一个全身酸痛的老年患者,只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其他检查都正常,需高度警惕风湿性多肌痛,建议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
#风湿活动#软组织风湿病#风湿病
1952

经,我们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不死的癌症";而今,我们相信,只要科学就医、规范治疗,树立对该病的正确认知,每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能绽放自我,活出生命的精彩。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时可出现关节损害和关节外损害,可出现四肢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有晨起僵硬感,主要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等。

严重者还可出现肺、心、肾、血管、血液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如间质性肺炎、心包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肾淀粉样变、血管炎、贫血等关节外表现。我国的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为0.28~0.36%,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各年龄阶段皆可发病,30~50岁为高发年龄,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

我国的风湿病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无数医学工作者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下,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患者的预后较过去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只要科学就医、及时诊断、规范治疗、定期监测,对该病的正确认识,每一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能安全、快速、有效的控制病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产后#风湿性肌痛症#风湿病 NOS
5

首先,妇人产后,往往体质比较虚弱,气血往往不和,所以首要的一点是调和气血,比如用桂枝汤合上小建中汤加减进行调理。中药包括:桂枝,白芍,赤芍,生地黄,川芎,当归,生姜,炙甘草,大枣等药。7 付为一个疗程,水煎 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服药期间尽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海鲜。

其次,是对于风湿的问题,咱们需要辨清楚是寒湿还是湿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更好的疗效。对于寒湿型的风湿性患者,咱们可以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物包括:炮附子,干姜,党参,茯苓,白术,陈皮,青皮,郁金,白蔻仁,枳实,防风等药。对于湿热型的风湿性患者,咱们可以用四妙散加减,中药包括:苍术,黄柏,生薏苡仁,牛膝,黄连,青皮,芡实,忍冬藤,鸡血藤,桑枝,郁金,石菖蒲,白芷,白蔻仁,防风,荆芥,蝉蜕等药。服药期间也要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海鲜。

最后,咱们可以通过艾灸来辅助治疗,尤其是对于寒湿型的患者,咱们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穴位来增强疗效。对于湿热型的患者,艾灸最好不要用。

#风湿性肺炎#风湿性肌痛症#风湿病 NOS
1074
要了解哪些疾病应到风湿科诊治,首先要知道什麽叫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所包括的疾病几乎是所有涉及骨关节、肌肉及其有关软组织的疾病,其中也包括一些诸如免疫性、代谢性、退行性、感染性以及遗传性疾病等。现代风湿性疾病的概念,已经包括了以往所称的“关节病”、“胶原病”以及“结缔组织病”等,其范围相当广泛。

 

1983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将风湿性疾病分为10大类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结节性红斑、复发性多软骨炎、风湿性多肌痛等。
 
与脊柱相关的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退行性骨关节炎、与感染有关的关节炎、腱鞘炎、滑囊炎等。
 
非关节性风湿病:包括筋膜炎、腱鞘炎、慢性韧带及肌肉劳损、雷诺现象及其它疼痛综合征等。
 
常伴发关节炎的疾病:包括直接关节创伤、关节内部紊乱、复发性风湿症、间歇性关节积液等。
 
 
 
伴有风湿病表现的代谢病及内分泌病:包括痛风、软骨钙化、甲亢等。
 
神经病变性疾病:包括神经原性关节炎、挤压性神经病变等。
 
伴有关节表现的骨、骨膜及软骨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肋软骨炎等。
 
肿瘤:包括滑膜瘤、软骨骨瘤等。
 
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应到风湿科就诊,您可以根据各医院风湿科医生的擅治特长选择医院及医生。

研究目的/背景: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包括卡铂+紫杉醇化疗。该试验旨在评估将阿替利珠单抗与化疗联合使用是否能改善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增加了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特别是在那些患有 dMMR 癌的患者中,这表明在这个特定亚组中,可将阿替利珠单抗添加到标准化疗中作为一线治疗。

研究结果:2018 年-2022年,551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阿替利珠单抗组(n = 362)或对照组(n = 189),中位随访时间为28.3个月(IQR 21.2 - 37.6)。

  • 阿替利珠单抗组和安慰剂组中分别有 81 名(23%)和 44 名(23%)患者通过中心评估患有 dMMR 疾病。
  • 在总体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10.1个月(95%CI 9.5 - 12.3),安慰剂组为 8.9 个月(8.1 - 9.6)(HR 0.74,95% CI 0.61 - 0.91;p = 0.022)。
  • 阿替利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 38.7 个月(95% CI 30.6 - NE),对照组为 30.2 个月(25.0 - 37.2)(HR 0.82,95% CI 0.63 - 1.07; p = 0.048)。
  • 最常见的 3 - 4 级不良事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阿替利珠单抗组 356 名患者中有 97 名 [27%],安慰剂组 185 名患者中有 51 名 [28%])和贫血(49 名 [14%] 对 24名 [13%])。
  • 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在阿替利珠单抗组的 46 名(13%)患者和安慰剂组的 6 名(3%)患者中。

疾病: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

推荐的化疗方案及药物如下:卡铂/紫杉醇,顺铂/多柔比星,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因为毒性较大未被广泛使用),卡铂/多西他赛,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异环磷酰胺/紫杉醇(用于癌肉瘤,I类证据),顺铂/异环磷酰胺(用于癌肉瘤),依维莫司/来曲唑(子宫内膜样腺癌),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HER-2阳性浆液性腺癌)。 

如患者无法耐受联合化疗,单药如顺铂、卡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脂质体、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拓泊替康、贝伐珠单抗、多西他赛(2B 级证据)、异环磷酰胺(用于癌肉瘤)等可作为可供选择的化疗方案[2]。

期刊:Lancet Oncol

参考文献:

[1]Colombo N, Biagioli E, Harano K, Galli F, Hudson E, Antill Y, Choi CH, Rabaglio M, Marmé F, Marth C, Parma G, Fariñas-Madrid L, Nishio S, Allan K, Lee YC, Piovano E, Pardo B, Nakagawa S, McQueen J, Zamagni C, Manso L, Takehara K, Tasca G, Ferrero A, Tognon G, Lissoni AA, Petrella M, Laudani ME, Rulli E, Uggeri S, Barretina Ginesta MP; AtTEnd study group. Atezol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or recurrent endometrial cancer (AtTEnd):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4 Sep;25(9):1135-1146. doi: 10.1016/S1470-2045(24)00334-6. Epub 2024 Aug 2. PMID: 39102832.

[2]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获批器械:MagDI System
获批时间:2024年9月4日
获批公司:GT Metabolic Solutions, Inc.

2024年9月4日,FDA批准了十二指肠-回肠吻合的第一代MagDI系统,获得这款系统上市营销授权的公司是GT Metabolic Solutions, Inc,这是一家做重塑减肥、代谢和消化外科的公司。

1.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款磁压系统?

做这样一款器械初衷还得回到目前减肥等手术痛点中来,无论是减肥手术,亦或是减肥手术过程中用到的手术缝合线、吻合钉等,都可能增加严重的不良事件(AEs)的风险。传统的吻合钉或缝线在的狭小的微创手术中应用很困难,对医生手术要求高,且可能会因切割或刺穿肠道组织而造成患者创伤,还会在体内留下异物。

而磁压吻合术解决了以上难点,可以减少对肠道进行切口的,降低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技术差异,且其能自然地从体内排出。

2.这个装置可靠吗?

这款磁压吻合术,已有7篇文章发布,其中最新的一篇于 2023年 11月发表在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上。这是一项43名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这些患者体重指数(BMI)在35.0 至≤50.0,且患2型糖尿病(T2D)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在所有患者中,磁铁都能顺利通过身体。试验期间出现了 64 个不良事件,但大多数都属于比较轻微的一级和二级不良事件。没有装置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吻合口漏、出血、梗阻、感染或死亡。试验根据侧向磁性十二指肠回肠吻合术(MagDI) 与 袖状胃切除术(SG)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是SG后MagDI组,另外一组是MagDI + SG 组(同时进行)。

SG后MagDI组,患者6个月时平均体重减轻8.0±2.5 kg(P<0.01),17.4±5.0% 的多余体重减轻(EWL)EWL的计算公式为([初始体重 - 随访体重]/[初始体重 - 理想体重]。

MagDI + SG 组体重减轻显著更多,34.2±1.6 kg(P<0.001),66.2±3.4% 的 EWL。

所有 2 型糖尿病患者均有所改善。

3.关于GT Metabolic Solutions, Inc.

GT Metabolic 为下一阶段微创手术开发的磁压缩吻合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磁铁来帮助实现吻合,这种无切口、无缝合、无钉的技术不会留下任何异物来阻碍自然组织愈合过程。

其团队设计了一种名为延迟吻合技术(DAT)的磁压缩解决方案,外科医生可以使用该技术在具有挑战性的应用中创建一致的吻合,同时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并发症,如渗漏和出血。

参考文献:
1.Side-to-side magnetic duodeno-ileostomy in adults with severe obesity with or without type 2 diabetes: early outcomes with prior or concurrent sleeve gastrectomyGagner, Michel et al.Surgery for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Volume 20, Issue 4, 341 - 352
2.GT Metabolic™ Solutions, Inc., opens doors to new surgical platform as FDA grants De Novo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to its novel magnet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technology

发布时间:2024 年 9 月 3 日

技术手段: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研究背景: 心脏淀粉样变性(CA)是一种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淀粉样蛋白在心肌组织中沉积,从而导致心肌变得僵硬、增厚,进而导致心室充盈异常、收缩功能异常等。

通常,医生可以使用超声心动图来判断CA,但如果需要确诊,就离不开心脏MRI。通过心脏MRI,医生可以看到心肌肥厚、注射钆对比剂后心肌出现弥漫性强化、原生心肌T1值增加等情况。研究者想做这个研究的原因:心脏MRI常用,但结构参数(T1 和 ECV)与 FT 应变成分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以及这些参数在诊断CA 时各自诊断性能的研究比较少。

结果和结论

在诊断心脏淀粉样变性时,细胞外容积(ECV)比特征追踪(FT)应变更厉害。

  • ECV是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得到的一个参数,反映了心肌细胞外间隙的大小。在一些心脏疾病中由于病理改变,细胞外间隙会发生变化,导致ECV的数值改变。
  • FT应变是一种用于分析心脏磁共振图像的技术,它可以通过追踪心肌在心动周期中的运动来测量心肌的应变,可以反映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全局特征追踪整体周向应变(FT - GCS)、基底特征追踪整体径向应变(FT - GRS)和径向应变的顶点与基底的比值(GRS的AB比)的诊断性能和原生心肌T1差不多。而 GRS的AB比和基底原生心肌T1组成的组合参数,在诊断 CA 时的表现和 ECV 很相似。

FT 应变对于检测CA患者还是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没办法进行一些更复杂的参数成像时,FT - GRS 在心尖和基底水平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帮助医生发现 CA。

此外,ECV 在诊断 CA 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当不能静脉注射钆对比剂,从而无法测量ECV 时,测量 GRS的AB比并结合原生 T1,可能是检测 CA 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全局 FT - GCS 和基底 FT - GRS 在诊断 CA 时也有一定的作用,它们的诊断性能和原生心肌T1差不多。

上图展示了一名 75 岁 CA 患者和一名 57 岁 NACH 患者的心脏在纵向、径向和周向应变值上的不同。CA 患者的心脏在注射钆后 15 分钟的四腔心视图中,可以看到有弥漫性心肌增强的情况(箭头指示的地方),而 NACH 患者的心脏则没有这种变化。

这张图就像是一个 诊断参数的“成绩单”,展示了基底细胞外容积(ECV)、全局 ECV、基底心肌 T1、心尖径向应变除以基底径向应变(AB 比的 GRS)以及 AB 比的 GRS + 基底心肌 T1 的关联在诊断 CA 时的表现。通过比较它们的曲线下面积,我们可以看出哪个指标在诊断 CA 时更优。

这张图有点像 “体检报告”,展示了原生心肌 T1、心肌 T2、细胞外容积(ECV)、特征追踪全局纵向应变(FT - GLS)、特征追踪全局周向应变(FT - GCS)和特征追踪全局径向应变(FT - GRS)的一致性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点都围绕在平均偏差线附近,说明这些指标的测量结果还是比较可靠的。

总的来说,这些发现对于医生诊断 CA 以及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都非常有帮助,可以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Zaarour Y, Sifaoui I, Remili H,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and relationships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strain components for the diagnosis of cardiac amyloidosis with MRI.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Imaging. 2024. ISSN 2211 - 5684.

说到维生素D,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想到补钙。

而24年4月Am J Clin Nutr发表的一篇文章却将维生素D和阿尔茨海默病(AD)关联在一起。缺维生素D会导致AD?补充真的有预防效果?来看研究者怎么说

研究背景

说起AD和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维生素D可能参与AD两个假说,一个是可能参与了Aβ淀粉样斑块的调节,另外可能对Aβ 诱导的 tau 过度磷酸化过程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其实既往关于维生素 D 补充剂的临床试验有很多,但是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显示补维生素 D 后患者认知功能能得到改善,有的则没有发现显著的益处。研究者认为这些“众说纷纭”可能是因为不同研究选择的剂量不同,且可能样本量小不具有代表性,研究者还提到了一点,各个研究的随访时间不一致。这些因素就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因此,研究者在设计试验的时候很重视随访时间,中位随访时间长达 13.6 年[1],利用英国生物银行队列研究的数据,来旨在评估维生素D、补充剂和AD的关联。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对预防痴呆具有潜在益处,但扔需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确定。

研究结果

1.研究人群特点

研究共包括 269229 名参与者,其平均年龄为62.1岁,有趣的是,该研究中有很多人的人属于超重(BMI:25 至 < 30 kg/m²;44.1%)或肥胖(BMI:≥ 30 kg/m²;25.2%);近1/5的参与者报告身体活动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35.5%、6.3% 和 8.3%[1]

2.维生素D缺乏和AD患病

大多数研究参与者维生素 D 缺乏(18.3%)或不足(34.0%)。共有 7087 名参与者(2.6%)在中位随访期 13.6 年(IQR:12.7 - 14.3 年)内确诊了全因痴呆;其中,3616 名参与者被诊断为 AD,而 1815 名被诊断为 血管性痴呆(VD)。

调整后的Cox回归模型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人患所有三种痴呆(全因痴呆、AD、VD)结果的风险增加 19%-25%[风险比(HR)95% 置信区间(CI)],维生素 D 不足的人患风险增加 10%-15%[HR(95% CI)。定期使用维生素D/多种维生素的人,患AD的风险分别降低了17%和[HR(95% CI):0.83(0.71,0.98)] ,患VD的风险降低14% [HR(95% CI):0.86(0.75,0.98)]。

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疾病类型,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以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AD 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简称 AD 源性 MCI,是 AD 连续疾病谱的早期阶段。2020年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中国60岁以上人群MCI约3877万人,痴呆患者约 1507 万,其中 AD 患者约 983 万人[2]

期刊:Am J Clin Nutr

参考文献:

[1]Chen LJ, Sha S, Stocker H, Brenner H, Schöttker B. The associations of serum vitamin D status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s use with all-cause dementia, Alzheimer'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a UK Biobank 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 J Clin Nutr. 2024 Apr;119(4):1052-1064. doi: 10.1016/j.ajcnut.2024.01.020. Epub 2024 Jan 29. PMID: 38296029; PMCID: PMC11007746.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4 [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7):715-737.

到周末啦,你的周末状态是怎样的?

是呼朋唤友的city walk

还是不定闹钟的酣睡一整天?

当被人吐槽“怎么这个点了还在睡啊”,你可以大大方方地甩几篇文献告诉他,周末补觉真的很重要!

1.周末多补觉,护心还护脑

一项24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周末补觉不仅能降低心血管风险,还能降低中风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圈出了睡眠时间的重点:当工作日每天睡眠时间 <6h,周末补觉2h及以上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降低相关。

这项研究一共纳入了3400名20岁及以上参与者。研究结果显示,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确实比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的周末补觉时间短(P <0.01)。关键的是,周末补觉时长与心绞痛(P =0.04)、中风(P <0.01)和冠心病(P =0.01)的患病率显著相关。当工作日睡眠时间 < 6h时,周末补觉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降低相关(P <0.01)。

在工作日睡眠时间 < 6 小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周末补觉时长(>2 小时)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降低相关(P =0.01)[1]

2.周末多补觉,好心情不抑郁

一项24年7月刚出炉的研究实锤,周末多睡觉可以降低抑郁风险。这个研究共有5510名参与者,其中非抑郁组5501人,而抑郁组有459人。结果显示,与没有周末补觉的人相比,周末补觉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显著降低(OR = 0.81,P = 0.048)[2]。所以周末有个好睡眠很重要。

然而正当我们为周末补觉开心时,研究还画了个重点,补了一刀。研究者进一步将人群进行细分,想观察不同人群中是不是也能看到这种“抑郁降低”,发现这种降低效应仅在下列人群中观测到:

  • 男性(OR = 0.70,95% CI 0.05 至 0.99,P = 0.04)
  • 中年(>40 岁,≤60 岁)(OR: 0.57,95% CI: 0.40 至 0.81,P = 0.002)
  • 已婚或与父母同住(OR: 0.61,95% CI: 0.44 至 0.86,P = 0.004)
  • 家庭成员为三人或以上的群体(OR: 0.69,95% CI: 0.52 至 0.93,P = 0.01)
  • 不饮酒的个体(OR: 0.24,95% CI: 0.09 至 0.67,P = 0.006)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3.周末多补觉,牙口会更好

除了对心血管、抑郁的影响,一项研究睡眠障碍和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一共纳入6161人数据。

发现与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相比,有睡眠障碍的人更有可能报告牙痛(19.79% vs 11.8%)、牙周问题(19.5% vs 12.25%)。与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相比,有睡眠障碍的人经历口腔疼痛的可能性显著更高 [调整后的优势比(aOR)= 1.58(1.22 - 2.22)]。

看完好好睡一觉,每天都有好睡眠。如果周内压力太大,不妨周末补一觉。

参考文献

1.Zhu H, Qin S, Wu M. Association between weekend catch-up sleep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 2017-2018. Sleep Health. 2024 Feb;10(1):98-103. doi: 10.1016/j.sleh.2023.09.006. Epub 2023 Nov 23. PMID: 38000943.

2.Zheng Y, Bao J, Tang L, Chen C, Guo W, Li K, Zhang R, Wu J. Association between weekend catch-up sleep and depres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from 2017 to 2018: A cross-sectional study. Sleep Med. 2024 Jul;119:9-16. doi: 10.1016/j.sleep.2024.04.012. Epub 2024 Apr 11. PMID: 38631161.

3.Movahed E, Moradi S, Mortezagholi B, Shafiee A, Moltazemi H, Hajishah H, Siahvoshi S, Monfared AB, Amini MJ, Safari F, Bakhtiyari M. Investigating oral health among US adults with sleep disorder: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Oral Health. 2023 Dec 13;23(1):996. doi: 10.1186/s12903-023-03686-5. PMID: 38093226; PMCID: PMC10720045.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