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心烦专家

简介:

随州市中心医院位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巍巍大洪山下,悠悠涢水河畔。1904年,英国牧师李春华夫妇在县城福音堂设立药房兼诊所;1928年,在福音堂筹建了“随县普爱医院”;1949年10月在此基础上组建“随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60年2月更名为“随县人民医院”;1984年,随州县、市合并,更名为“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随着地级随州市的设立,更名为随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被湖北省卫生计生委授予“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护、预防、保健于一体,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与意大利罗马圣菲利普纳里医院缔结友好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医院科学抗疫先进医疗队、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湖北省爱婴医院等称号。医院下辖文帝院区(设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心胸血管外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科、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内分泌/风湿免疫科、肾病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血液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疼痛科、介入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儿科、急诊医学科、核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超声影像科等)、龙门院区(设肿瘤防治中心、康复医学科、血液净化中心、健康管理科、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超声影像科、法医司法鉴定所等)、季梁院区(设心身医学科、精神重症医学科、精神康复医学科、精神中西结合科)三个直属院区,总占地面积16.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35万平方米,下设白云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管随州市传染病医院,总资22.52亿元。设置病床1900张,设有69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15个行政管理科室,10个业务管理科室,8个后勤管理科室。年门急诊服务92.55万人次,出院病人6.85万人次,手术(含有创操作)1.67万人次。另有慈恩院区(大洪山风景区医院)、炎帝院区(随县人民医院)、编钟院区(随州市老年康复医院)三个非直属院区。全院现有在职员工2420名,其中卫技人员2142人,有高级技术职称403人,其中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正高4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正高18名;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464名。有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湖北省先进工作者1人,国家卫生部先进工作者3名,中国医师奖1名,全国卫健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1名,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5名,湖北省劳动模范1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省、市政府特殊津贴15人,国家省市级学会任职349人。医院设备先进,配置合理,拥有3.0T核磁共振、128排双源CT、直线加速器、全自动检验流水线、SPECT-CT、DSA(数字减影系统)、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等先进诊疗设备,设备总值6亿元。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冠状动脉搭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血管内支架、脑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心脏介入、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试管婴儿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均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5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级立项课题58项,校级立项10项,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随州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2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1篇,主编出版医学和管理专著216部。医院以湖北医药学院第五临床学院为依托,狠抓教学工作,现有专、兼职教师536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6人,开设5年制临床医学、4年制护理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技术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200余名,设有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1个高水平科研平台--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现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湖北省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医院重视专科建设,现有“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临床医学、护理学),“湖北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26个(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中医肾病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儿科、眼科、骨科、泌尿外科、肿瘤科、妇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临床检验科、临床护理、临床药学、输血科),“随州市临床重点专科”47个(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消化内科、肿瘤科、眼科、中西医结合科、中医肾病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产科、儿科、呼吸内科、急诊医学、康复医学科、疼痛科、耳鼻咽喉科、妇科、感染性疾病科、骨科、精神科、泌尿外科、皮肤科、新生儿科、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口腔科、烧伤外科、胸外科、老年病科、医学美容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临床检验、核医学科、临床护理、临床药学、输血科、感染管理、临床营养科、病案科、信息科、健康管理医学科)。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创伤救治中心、PCCM中心、癫痫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危重症孕产妇中心、危重症儿童与新生儿中心等20个特色中心。医院坚持“依法治院、质量强院、科技兴院、文化建院”的办院方针,恪守“传承神农医道,仁爱奉献为本”的医院院训,履行“服务社会,促进健康”的崇高责任,坚持“普济众生、精诚至爱”的服务理念,培育“严谨、奉献、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树立“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传承文化、感恩文化、赶超文化、廉洁文化”等四大文化体系,借力炎帝神农故里这一文化名片,响亮提出“寻根炎帝神农故里,问医随州中心医院”的品牌文化,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区域医疗中心。。

陈红玉 主任医师

擅长心理咨询、及心身疾病、抑郁症、神经症性障碍、妇女和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心理咨询、及心身疾病、抑郁症、神经症性障碍、妇女和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失眠、心烦、健忘,疑似肝气不舒
19
2024-11-14 21:46:29
失眠多梦、心烦半年,作息不规律,无其他疾病。
12
2024-11-14 21:46:29
心烦、潮热、心悸,已持续10几天,服用中药效果不明显。
1
2024-11-14 21:46:29
64岁女性,失眠2年,伴有心烦、易疲劳等症状。
56
2024-11-14 21:46:29
50岁男性,心烦焦虑症状反复出现,使用过补脑安神液和谷维素,效果一般。
4
2024-11-14 21:46:29
19岁青年失眠心烦两月,晚上闭眼总心烦,很晚才睡着。
46
2024-11-14 21:46:29
25岁男性,心烦,心律失常,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66
2024-11-14 21:46:29
35岁患者,长期情绪急躁心烦,有个性急躁史,寻求用药建议。
32
2024-11-14 21:46:29
失眠多个月,伴有心烦和头晕
63
2024-11-14 21:46:29
49岁患者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和心烦意燥症状。患者男性49岁
11
2024-11-14 21:46:29

科普文章

小丽是一名年轻教师,最近她的顶头上司正值更年期,常常无故对她大呼小叫。小丽有苦难言,回到家中诉苦,丈夫非但不理解她,还会再说上几句。小丽的苦闷只好自己憋在心里。

 

近几日,小丽发现自己整天心烦易怒,和谁都想发火,头部、胸部胀满不适,吃饭稍吃一点就饱了,睡眠状态也不好,常常躺下良久睡不着,半夜醒来无法再入睡。整个人面色憔悴,体重下降,大便秘结。上课也不像以前那样饱含热情,总是唉声叹气。

 

 

生活中像小丽这样状态的人群确实不少,我们经常也会听别人说,心烦得不行……那么,心烦是到底怎么引起的呢?自己可以调节吗?不治疗会不会有什么后果?平时应该在注意些什么呢?怎么才能恢复正常心境呢?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喜调畅、恶抑郁,肝气主升主动。像小丽就是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没有及时排解,肝气得不到疏泄,全身气机尤其是肝气不能很好畅达,形成肝气郁滞的病理变化,出现肝经所过部位的不适,如头部、胸胁、两乳或少腹部;暴怒或肝气郁滞日久,会出现肝气上逆、肝火上炎的病理变化,如心烦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等。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情,及时自我调整心态。伤心难过不要闷在心里,可以找人诉说,可以换一个环境,或者找知心朋友哭一哭,都有着很好的调节肝气疏泄的作用。

 

 

 

烦为什么与心联系在一起了呢?

 

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心的关系比较密切。肝气不舒,郁久化热,根据五行的相生,可将热传给心,使心火旺盛,火扰心神,就会出现神志的异常,如心烦、失眠、多梦、神志狂妄不宁,长期的睡眠质量差,严重时会出现精神症状,甚至发展为抑郁症,久而久之就会变生百病。

 

当出现上述症状,自己调节却无效的时候,不妨咨询中医调理一下了。若只是初起的心烦,可以用仲景栀子豉汤化解。方中栀子泻火清热,解郁除烦;淡豆豉透表宣热,使郁结在胸膈的火得以清宣。栀子、淡豆豉各10克,为成人用量,服用1剂后症状未见减轻,就需要找专业医师看诊。


在平时,如果出现心烦后,不妨从饮食上进行调节,注意饮食规律,宜清淡,勿暴饮暴食;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不要喝可乐、咖啡、巧克力、酒、茶;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并注意改善睡眠环境,有利于减轻大脑兴奋状态,缓解心烦。

在伤寒杂病论中,仅仅提及了“阴虚”这个词一次。


是的,你没听错,仅仅只在《伤寒论》第111条提及了一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这是《伤寒杂病论》的特点决定的,这部经典著作有着紧紧围绕临床,客观描述现象,不做过分演绎,注重方证对应的特点,这是“遮蔽理,道乃见”的境界。

 

在上面那段条文中,“阴虚”是指“津液缺失”的意思,而“存津液”是经方使用时需要时刻铭记的法则。在古代,没有静脉补液技术,所以“失津液”很常见,也容易危及生命;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伤寒感冒或大病之后,若津液丧失,也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少寐“”这类症状。如果不重视,一些患者会接着出现口腔溃疡,慢性咽炎,甚至血糖急剧增高。

 

平常我们询问部分糖尿病病人的既往史,问他们是何时发现自己血糖增高的,他们经常会提及是某次大病之后,或者某次热病之后,突然就烦渴不已了。这便是热病解后,气液两伤,余热未尽导致的。对于这余热未尽,《伤寒论》中有个非常好的调理方子,它叫“竹叶石膏汤”。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方子的主治和组成: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这个方子由6味药组成。麦冬是这个方子的君药,起到的是滋润生津,清心除烦的作用。用量也非常大,为110克左右。

 

实际上这个方也是“麦门冬汤”的变方,在麦门冬汤中,麦门冬的剂量更大,达到7升,治疗的是咽喉极度干燥,咳嗽。石膏用了一斤,也就是250克,当然,在“康平本伤寒论”中,石膏后面没有“一斤”二字,石膏在这儿起到的是除烦,止渴的作用,若患者大渴,烦躁不安,石膏的用量自然宜大,曹颖甫先生就曾用大剂量石膏治疗消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若只是小渴,自然不必用那么大的量。15~30克左右即可。

 

 

半夏在这儿起到的是降逆止呕的作用,原方用了半升,据柯雪帆教授考证下来,是42克,当然,若患者不呕,或者只烦不呕,这个用量可以减到12克左右。竹叶一把12克,两把24克,能清热泻火,除烦生津。但是,用了这么大量的滋阴药,下气药,清热药,很容易伤胃。

 

所以,在原方中,启用了人参,甘草,粳米来保护胃。这个和现在我们去输抗生素,医师常会配合用一些胃粘膜保护剂原理是一样的。

 

人参能补脾益气,又能治津伤口渴。甘草能解诸药之毒,又能益中气。粳米就是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中的一种,大米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东北大米,珍珠米就是粳米,粳米米汤有非常好的温中和胃,除烦止渴的作用,相信多数读者都喝过清醇甘美的米汤。

 

这六味合在一起,就能治疗“气津两伤”导致的“身体消瘦,口干舌燥,心烦难眠,气喘吁吁”,是一个生津液,补中气,标本同治的好方,可广泛用于热病津伤,余热不尽。

 

当代医家多用它来治疗糖尿病,肺结核,急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出现的“口干舌燥,热渴欲饮,气短音微,气逆欲吐”等症候,患者多见舌红少苔,脉象虚数。

 

这个方子确实有非常好的阻断早期糖尿病的效果,我曾经将其用于突然出现的烦躁口渴,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迅速降到了正常范围。当然,这仅是个案,还需要大量的临证观察来佐证。

 

最后,我想谈谈这个方子的剂量问题。这个方子原方剂量不小,与当代中药临床用量差别很大。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系毕业的医学家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和“经方”最早出自军医之手有关,因为经方所有处方,配伍井然有序,加减极其严谨,而且文字夹杂有大量“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取如弹丸一枚”这样的富有军人色彩的话语。所以,经方在古代是救生死于一线之间的方子,在没有静脉输液,肠内营养技术的时代,不用那么大的剂量,恐怕也起不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很多人分不清梅花、桃花和杏花。早春季节,梅花盛开,我一个人在北京大学校园徜徉。未名湖畔,几个大学生在辨别那里的植物。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其中一个人竟然分辨出来梅的品种:这是榆叶梅,这是美人梅。我没敢靠近这几个大学生,生怕打扰到他们。 

 


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着很好的寓意。梅花在中国花卉界的地位很高,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南方,具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可做观赏植物和果树。

 

梅一身都是宝,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梅花入药,用的是初春花未开放时的花蕾。其味苦、微甘、微酸,性凉。归肝、胃、肺经。具有疏肝解郁,开胃生津,化痰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等病症。 

 

 

梅的果实,也是良药,《神农本草经》列入中品,谓其: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生川谷。梅的果实常在夏季接近成熟时候采摘,熏制成乌梅入药。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病症。

 

梅花含有很多挥发油,早在清代就有用梅花来制作“精油”,《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 

 

临床中,遇到心情郁闷的患者,我会建议其采集一些梅的花蕾晒干了泡水喝,能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附: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情绪稳定”的对象,最可怕!
girls talk: 健康的X观念是什么意思呀?
男生对于18cm有多敏感??
有效聊天(整套话术)再撩不到他算我输!!!
【女性科普】正确认识CGUAB点(一)
女性没有巅峰怎么办
女孩子要多学一些和生存技能有关的东西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