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专家

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建院于1983年10月20日,曾为“武汉铁路中心医院”。1996年9月,通过评审,正式跨入卫生部命名的三级甲等医院行列。2004年11月25日,医院由武汉铁路局正式移交武汉科技大学管理,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同时成为“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学院”。2008年8月27日省卫生厅同意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以下简称“天佑医院”)。历经39年,医院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直属附院。医院毗邻武昌火车站东广场,占地面积80多亩,医疗用房90000多平方米,设有41个临床、医技科室,1个分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编制床位1000张,目前开放800张。医院现有职工1200多人,高级职称240多人,硕士、博士学历170多人,在国家、省、市各类专业委员会任委员以上职务的有150多人。医院注重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的发展战略,专科门类齐全;各类诊疗设备先进、完备;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立足重点专科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专科,在临床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有高规格的临床科研平台--天佑转化医学中心和专(兼)职的科研团队;拥有功能齐备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体系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拥有教育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0年,医院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济天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舍生忘死,英勇奋战,被盛赞为“体现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同时,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医院共有1人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4人被评为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武汉杰出护理管理者,2人被评为武昌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医院还获得湖北省和武昌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2年1月5日,医院新建综合大楼顺利封顶,是一座集门诊、急诊、住院、医技、科研、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新建综合楼兼顾“平战结合”,设置一整层“可转换”床位,并配备隔离抢救室、隔离病房等,可实现传染病全过程独立救治。新大楼集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为一体,配备楼宇自动系统、杂交手术室、物联网等先进系统。医院拥有3.0T磁共振、超高端CT、3D腹腔镜、血管造影机、乳腺机、四维/三维彩超等先进诊疗手术设备,并且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即将投入使用,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与同济携手的天佑医院将继续秉承“大医精诚、天佑健康”的理念,为广大群众提供有力的医疗技术和贴心的服务,营造“大健康”的良好医疗环境,为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2019年1月25日,武汉科技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式签订了《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联体共建协议》。专科帮扶全覆盖,每天都有同济专家来院坐诊、查房、手术,开展了近百项新技术新业务,填补了多项空白。通过同济医院持续全方位帮扶,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各项业务指标显著提高,朝着医教研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稳步迈进。“同济天佑医院医联体”将助力天佑医院提高综合实力,为创建区域性医学中心,建设健康湖北作出更大贡献。。

宋斌 副主任医师

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如各类型肺炎(新冠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擅长各类型结核病(肺结核病、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胸/腰椎椎体结核、儿童结核病、卡介苗病、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心包炎、肺外结核病、耐药肺结核病、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结核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擅长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诊治和预防;擅长新冠及后续康复治疗指导;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慢性咳嗽、感冒、感染性发热、变应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节病、支气管内膜炎、支气管狭窄、胸膜炎、胸腔积液、呼吸道危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呼吸道三大危重症:咯血、肺栓塞、气胸的鉴别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含铁血红素肺病、耐药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EB病毒感染、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腺病毒感染、幼儿百日咳、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治。擅长诊治儿童发热,鼻塞,流涕,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病症。擅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衰、慢性呼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含铁血黄素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失眠的诊治。擅长运用和调控呼吸机治疗各型呼吸功能受损性疾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鉴别诊治。

好评 100%
接诊量 1157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擅长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如各类型肺炎(新冠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擅长各类型结核病(肺结核病、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胸/腰椎椎体结核、儿童结核病、卡介苗病、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心包炎、肺外结核病、耐药肺结核病、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治,尤其擅长儿童结核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擅长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诊治和预防;擅长新冠及后续康复治疗指导;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慢性咳嗽、感冒、感染性发热、变应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节病、支气管内膜炎、支气管狭窄、胸膜炎、胸腔积液、呼吸道危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呼吸道三大危重症:咯血、肺栓塞、气胸的鉴别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含铁血红素肺病、耐药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EB病毒感染、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腺病毒感染、幼儿百日咳、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诊治。擅长诊治儿童发热,鼻塞,流涕,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病症。擅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衰、慢性呼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含铁血黄素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失眠的诊治。擅长运用和调控呼吸机治疗各型呼吸功能受损性疾病,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鉴别诊治。
更多服务
汪六六 主治医师

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物质依赖等等。门诊出诊时间:周三或周六全天。

好评 99%
接诊量 3.7万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睡眠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治,物质依赖等等。门诊出诊时间:周三或周六全天。
更多服务
何杰 主治医师

国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主治医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中共党员,擅长对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酒依赖各类等精神问题及各种人际关系,职场,婚恋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欢迎就诊咨询。

好评 99%
接诊量 5.5万
平均等待 1小时
擅长:国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主治医师,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中共党员,擅长对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酒依赖各类等精神问题及各种人际关系,职场,婚恋等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治疗,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欢迎就诊咨询。
更多服务
唐华 主治医师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发热、咳嗽,小儿肺炎、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慢性咳嗽、慢性腹泻、便秘、急性肠胃炎、矮小症、过敏性疾病及新生儿各种疾病

好评 99%
接诊量 1.6万
平均等待 15分钟
擅长: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发热、咳嗽,小儿肺炎、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慢性咳嗽、慢性腹泻、便秘、急性肠胃炎、矮小症、过敏性疾病及新生儿各种疾病
更多服务
黄承芳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任宏伟 副主任医师

X线、CT、MRI报告解读,胸腹部病变诊断,对肺结节的诊断有独到见解。

好评 100%
接诊量 8
平均等待 -
擅长:X线、CT、MRI报告解读,胸腹部病变诊断,对肺结节的诊断有独到见解。
更多服务
郐国虎 副主任医师

擅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诊疗如脑出血,脑外伤,颅内感染,癫痫,脑肿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的诊疗。

好评 100%
接诊量 81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神经外科各种疾病诊疗如脑出血,脑外伤,颅内感染,癫痫,脑肿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神经外科术后康复的诊疗。
更多服务
万为滔 副主任医师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37
平均等待 -
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等等
更多服务
杨杨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痛风、多囊卵巢综合症、围更年期综合征、生长发育异常等)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好评 98%
接诊量 62
平均等待 -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痛风、多囊卵巢综合症、围更年期综合征、生长发育异常等)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更多服务
李啸 主治医师

擅长于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各类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使用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疗;器质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

好评 100%
接诊量 4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于双相障碍、抑郁障碍、各类神经症性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使用障碍、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疗;器质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挑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然而,有些患者在胰岛素加量后,血糖仍然无法得到良好控制,这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和无助。当您发现这种情况时,可能意味着需要对您的整体治疗方案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本文将为您解析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有: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尽管胰岛素剂量增加,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不佳,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 胰岛功能减退:对于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单一增加胰岛素剂量可能无法满足血糖控制需求。
  • 药物相互作用:胰岛素和其他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结核药、利尿剂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胰岛素的作用效果。
  • 饮食和运动因素:饮食控制和运动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在增加胰岛素剂量的同时,不注意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控制可能仍然不理想。
  • 测定血糖的方法和时间不当:血糖监测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若监测方法、时间不规范,可能导致血糖数据失真,进而影响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那么相对应的可能帮助改善血糖控制的建议:

1. 重新评估饮食习惯:

确保您的饮食与血糖控制目标相符。这通常意味着要减少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确保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

  • 避免饮食中的“隐藏糖”,比如加工食品中的糖分,以及饮料中的添加糖。学会看食品成分表。
  • 了解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知道自己每天摄入的食物的种类以及对应的升糖指数。选择低GI食物,有助于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水平。

2. 适量增加身体活动量:

  •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帮助降低血糖。
  • 与医生讨论并制定一个适合您状况的运动计划,通常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3. 药物治疗的调整:

与您的医生合作,评估当前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否最适合您的需要。有时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种类、剂量或注射时间。同时:

  • 检查是否有服药遵从性问题,确保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 探讨是否需要加入或调整其他降糖药物,如口服降糖药或非胰岛素注射药物。

4. 监测血糖:

  •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变化,这对于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使用血糖日记记录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和血糖读数,以便与医生共同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

5. 管理压力: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可以帮助改善血糖控制。

6.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影响血糖控制,确保您有足够的高质量睡眠。

7. 定期复查和咨询医生:

定期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和血脂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不要犹豫,请咨询医生,可能需要内分泌专科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指导。

8. 考虑可能的并发症: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9. 接受一些科学的糖尿病科普教育,帮助自己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糖尿病的能力。

请记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调整治疗方案时,必须个体化考虑,并与您的医生紧密沟通。通过上述措施,您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Ⅰ型糖尿病#糖尿病
122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一种用于改善血糖控制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单一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仍难以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水平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

首先,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因此,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胰岛素强化治疗,又称为强化胰岛素治疗或多次日注射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模拟健康人胰岛素分泌模式的治疗方法。在健康人体内,胰腺会根据食物摄入和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而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损,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通常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 基础胰岛素:模拟胰腺在一天中不吃饭时分泌的胰岛素,通常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一次或两次,以维持血糖的基础水平。

2. 餐后胰岛素:模拟胰腺在饭后迅速分泌的胰岛素,通常使用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根据餐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血糖水平在每次进食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需要患者接受一定的培训,包括如何正确注射胰岛素、如何监测血糖、如何根据饮食和活动调整胰岛素剂量等。此外,患者应定期与医生沟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下面,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1. 血糖监测: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关键在于密切监测血糖。您需要每天多次检测血糖,包括空腹时、餐前、餐后和睡前。这将帮助您了解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变化,以便适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2. 胰岛素注射:学习正确的注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注射部位通常包括腹部、大腿、臀部或上臂。注意要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区域反复注射,以防止皮下脂肪硬化。

3.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对于胰岛素强化治疗至关重要。您需要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并学会计算饭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以便根据饮食调整餐后胰岛素剂量。

4. 生活方式调整: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糖尿病管理非常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体育活动、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

5. 应对低血糖: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您需要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并随身携带一些快速补充血糖的食品,如葡萄糖片或果汁。

6. 定期复诊:即使您的血糖控制得很好,也不要忽视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潜在的并发症。

#糖尿病#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
8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用于控制血糖水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胰岛素治疗可以通过注射或口服进行。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常常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替代缺乏的胰岛素。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初始阶段通常会尝试通过口服药物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也需要加入胰岛素注射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糖尿病#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6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监测血糖等方面。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通常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促进胰岛素分泌。

此外,饮食和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糖尿病#Ⅰ型糖尿病
2

糖尿病的危害和并发症不容忽视。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多个器官和组织,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视力丧失、神经病变等。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导致心脏病、中风等。糖尿病还会损害肾脏,导致肾功能衰竭。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可能引发失明。此外,糖尿病还会损伤神经,导致感觉异常和疼痛。因此,及早发现和有效控制糖尿病,可以有效预防并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Ⅰ型糖尿病#糖尿病
3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常见于成年人,一般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

#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194

 

(一)胰岛

1、       1型糖尿病:

①胰岛病理改变的特征是胰岛素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胰岛炎,病程短于1年死亡病例的B细胞数量仅为正常的10%左右。

②50%~70%病例存在以胰岛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胰岛炎。

③此外,可有胰岛萎缩和B细胞空泡变性。

④少数病例的胰岛无明显病理改变。

⑤胰高糖素细胞,生长抑素细胞和胰多肽细胞的数量正常或相对增多。

2、    2型糖尿病:

①胰岛病理以淀粉样变性为特征。

②胰岛毛细血管和内分泌细胞间有淀粉样物质沉积(40%~90%),其程度与代谢紊乱的严重性相关。

③此外,胰岛可有纤维化,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或正常,胰高糖素细胞增多,其他内分泌细胞的数量无明显改变。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   动脉粥样硬化

①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累及包括下肢的全身大,中及小动脉。

②其病理所见与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硬化基本上相同,但常呈现为多支血管,每支血管的多处受累。

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脑,心肌及皮肤等组织,特征性的病变是PAS阳性物质沉积于内皮下,引起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1)糖尿病肾病:

①呈弥漫性或者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性病变具有特异性。

②肾小球系膜区的嗜伊红结节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但是与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之间的相关性较差;

③弥漫性病变表现为系膜基质增多,伴或不伴毛细血管壁增厚,病变的特异性较低,但是与蛋白尿程度的相关性较好。

④此外,尚可有肾小动脉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病变和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

(2)糖尿病视网膜病:

①主要为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小静脉迂曲,进一步发展可出現视网膜毛细血管渗出,黄斑水肿等改变。

②视网膜和虹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增殖型视网膜病的标志。

(3)糖尿病神经病变:

①其基本病变是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伴节段性或弥漫性脱髓鞘。

②类似病变也可以累及神经根,椎旁交感神经和脑神经,但累及脊髓或脑实质者少见。

3    其他

①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以引起肝脂肪沉积和变性(脂肪肝),严重者可以发展的肝硬化;

②也可累及关节及皮肤甚至肺;

③免疫功能降低可能发生感染;

④某些肿瘤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增多。

 

 

 

#Ⅰ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11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糖尿病的类型不同,其中治疗方法不同。

第一、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绝对不足引起,所以,一般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无效,必须要遵医嘱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第二、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相对缺乏引起,一般需要通过适量运动、控制饮食,并遵医嘱结合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第三、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怀孕期间所得的糖尿病,通常在生产完后,大部分患者的血糖可得到较好的恢复,其处理原则为维持血糖正常范围,减少母体和胎儿的并发症,降低围生儿死亡率,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若血糖控制不佳,必要时需进行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Ⅰ型糖尿病
26

1.糖尿病诊断的现代标准

  • 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要求实验室检查,而且必须在实验室进行,但我国很少选择这条标准。
  • ②空腹血糖(FPG )≥7.0mmol/L,空腹如何定义,那就是至少 8h 无热量摄入。
  •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h 血糖≥11.1mmoI/L,试验必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描述的方法进行,葡萄糖负荷相当于 75g 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或者 82.5g 含水葡萄糖,即 8 整支+1/4 支,目前临床上选择第二种方法多一点。
  • ④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典型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I/L。
  • ⑤缺乏明确的高血糖典型症状患者,应重复检验以证实结果。

2.在无症状患者中筛查糖尿病

  • ①超重或肥胖(BMI≥25Kg/m2 )和有 1 项或更多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任何年龄成人应考虑进行无症状 2 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检查;而没有这些危险因素者,应该在 45 岁后开始检查。
  • ②如果结果正常,合理的推荐是至少每 3 年复查 1 次相关检查。
  • ③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检查 HbA1c、FPG 或 75g OGTT 2h 血糖是恰当的,三种方法临床也用得最多。
  • ④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进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筛选,如果合适则给予相应的正规治疗。
  • ●在儿童中筛查 2 型糖尿病筛选: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伴有 2 项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者,考虑进行 2 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筛查。
  • ●筛查 1 型糖尿病:告知 1 型糖尿病患者的亲属,有机会转诊于临床研究机构进行 1 型糖尿病风险的筛选评估。

3.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和筛选

  • ①对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妊娠女性,第一次产前检查用标准的诊断方法筛查未诊断的 2 型糖尿病。
  • ②对无糖尿病史的孕妇,应该在妊娠 24-28 周筛查妊娠糖尿病(GDM )。
  • ③使用 OGTT 和非妊娠的诊断标准,对妊娠糖尿病妇女,于产后 6-12 周进行永久糖尿病的筛查。
  • ④有 GDM 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 3 年筛查是否进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 ⑤如发现有 GDM 病史的妇女为糖尿病前期,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52

FGM 临床应用适应症

FGM 可供医护专业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内管理以及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管理,适用于广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以下患者更为适合:

1 型糖尿病

  • 目前国内 FGM 产品适应证是 18 岁及以上成人,在欧盟可用于 4 岁及以上成人及儿童。
  • 有研究表明儿童 1 型糖尿病使用 FGM 明显获益,建议 4 岁以上儿童 1 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和监护人的严密关注下佩戴使用。

2 型糖尿病

  • 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MDI 或 CSII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 在 SMBG 指导下使用降糖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现以下情况的: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间低血糖;无法解释的高血糖,特别是空腹高血糖;血糖波动大;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的患者。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