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干部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急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是昆明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暨临床医学院,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级医学科技创新基地。以名医荟萃、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位列云南医疗界榜首,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西南区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两次位列第四。医院始建于1941年,“国立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成立,院名横匾“云大医院”;1956年,云南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昆明医学院,医院更名为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1963年,更名为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昆医附一院”;2012年,昆明医学院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昆医大附一院”。建院80年来,一代代附一院人秉承“仁医仁术立院、真理真心育人”的宗旨,薪火相传,砥砺奋进,深得百姓的信赖和赞誉,培养的一批批医学院学生和进修学员,成为了云南乃至周边省区医疗机构的骨干力量。医院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有高级职称762人,博士476人、硕士1007人。有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中国医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部级、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者123名,荣获云南省人才培养激励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6人、名医86人、产业创新人才3人、青年人才59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72名,医学领军人才39名。何黎教授获得2016年“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团队2021年获“云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荣誉。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劳模、三八红旗手、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的先进个人不胜枚举。医疗服务实力雄厚,医院现有西昌路院区、呈贡院区2个院区,总占地455亩,总建筑面积50.41万平方米,职工6500余人,编制床位2536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76个。有国家级重点专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4个,省级质控中心18个。设有专病门诊177种,最高日门、急诊量1.4万人次。有达芬奇机器人1台、PET/CT1台、高端直线加速器1台、核磁共振9台、CT14台、SPECT/CT1台、DSA8台等先进的诊疗设备。2022年出院病人17.1万人次,手术6.6万台次。与云南省242家州(市)、县级医院建立了医疗战略联盟。教学育人方面,博士生导师93人,硕士生导师383人。有全日制本科生31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已经建成临床教学全程制度化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专业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连续3年获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第二届MBBS英文教学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影像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近3年获云南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近5年共有212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获省级、校级一流课程23门;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主编、参编教材42部,发表教学论文数量在全国583家附属医院中排名第7。科学研究方面,学术团队和平台等级和数量在省内独占鳌头。被认定为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获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创新团队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云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0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临床医学中心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卫健委内设研究机构30个(研究所8个)。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数连续十余年名列全省卫生系统榜首。近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4项;获得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子课题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0项,厅、市级科研项目420项;外来科研经费超过1.8亿元;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4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二等奖、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各1项;获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47项;3项成果入选云南十大科技进展;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在《柳叶刀-精神病学》、《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发表有国际影响力论文;获国家专利授权1700余项。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近年来公派300余名人员赴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进修、交流访问。接待英国GDK医疗集团、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佐治亚大学等51个代表团180余人来院访问、考察。聘请樊代明、黎介寿等院士以及美国、德国、法国等知名机构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与台北医大双和医院及台湾秀传医疗体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院士工作站,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心脏中心、美国慈善儿童医院和心连心基金会、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英国NHS集团下合硕医疗机构、德国图宾根大学医学院、澳大利亚阿尔弗雷德国际创伤中心达成初步合作意向。6次赴缅甸、老挝、越南完成眼科“光明行”医疗援助活动,为1095患者进行免费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2016年开通了外国专家绿色通道,2017年建立中美远程会诊中心,3次组建医疗队赴缅甸、老挝抗击新冠疫情医疗援助。圆满完成援乌干达医疗队任务,2次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认真贯彻加强公立医院党建的精神,将党建工作与医、教、研业务、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医德医风等工作紧密联系,秉持“爱与生命同在”的核心价值观,将努力创建“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五个一流,努力做到“患者满意、学生满意、职工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五个满意,努力建设云南引领、西部一流、全国知名、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亚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胰腺组织自身以及周围脏器产生消化作用,而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胆道疾病、酒精中毒以及高脂血症等。,胰腺,1.非手术治疗 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重症监护的一些措施等。 (1)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应积极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的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 (2)抑制胰腺分泌 ①H2受体阻断剂; ②抑肽酶; ③5-氟尿嘧啶; ④禁食和胃肠减压。 (3)解痉止痛应定时给以止痛剂,传统方法是静脉内滴注0.1%的普鲁卡因用以静脉封闭。并可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既止痛又可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另外,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甘油等在剧痛时使用,特别是年龄大的病人使用,既可一定程度地解除Oddi括约肌的痉挛,同时对冠状动脉供血也大有好处。 (4)营养支持急性重型胰腺炎时,机体的分解代谢高、炎性渗出、长期禁食、高热等,病人处于负氮平衡及低血蛋白症,故需营养支持,而在给予营养支持的同时,又要使胰腺不分泌或少分泌。 (5)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对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是综合性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应用抗生素是无可非议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作为预防继发感染,应合理的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 (6)腹膜腔灌洗对腹腔内有大量渗出者,可做腹腔灌洗,使腹腔内含有大量胰酶和毒素物质的液体稀释并排除体外。 (7)加强监护。 (8)间接降温疗法。 2.手术治疗 虽有局限性区域性胰腺坏死、渗出,若无感染而全身中毒症状不十分严重的患者,不需急于手术。若有感染则应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他类型胰腺炎,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血常规 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 3.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4.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 急性胰腺炎时可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对淀粉酶清除增加而对肌酐清除未变。 5.血清正铁白蛋白 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能变为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重症胰腺炎起病时常为阳性。 6.生化检查 暂时性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 7.X线腹部平片 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襻”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8.腹部B超 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9.CT显像 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附近器官是否受累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