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12月18日搬迁新院,占地63.8亩,建有一座有13层病房和3层门诊的综合业务楼,总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是我县一期政府投资最大的民生工程。该业务楼为集门诊、住院部、手术室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用房,共开设床位236张和两张牙椅。科室按照围产医学中心、妇女保健中心、儿童保健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划分进行设置,实现从婚前、孕前、孕期、产前、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后康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先后获得“省级、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理事单位,被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儿童眼底疾病筛查培训基地”,是全县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和业务培训中心。2023年2月11日,加盟山东省妇幼保健院(集团)。和我院有帮扶关系或医共体的三级医院,有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按照“大专科、小综合、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思路,结合妇幼保健专科特色,努力打造妇幼品牌,提升专科建设水平。2022年我院在国家二级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中,取得了全省排名第四,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儿童康复科成功争创2023年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其中孤独症康复为二级定点机构,为全县唯一机构。产科团队在2022年全市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李新娟个人三等奖)、在2022年全县基层预防接种岗位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杨萍个人二等奖,李荣亭个人三等奖)。截止2022年底我院已有产科、儿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临床检验、超声科6个临床专科跻身临沂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行列,医院发展进入新的里程碑。业务拓展: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全院门诊诊疗人次258231,较去年同期(230370)增长12.09%;住院患者人次5337,较去年同期(6349)减少15.94%;手术台次2374,较去年同期(2845)减少16.56%。2022年度较2021年度住院患儿数减少800人次。2022年分娩量1424,剖宫产分娩443人,初产首剖134人,剖宫产率31.1%,首剖率9.4%。顺产981人,无痛分娩536人,侧切203人,无痛率54.6%,侧切率20.7%。剖宫产率较上年下降1.9%,首剖下降0.3%,侧切率较上年略有上升。新生儿窒息率2.3%,产后出血率1.2%,(此两项指标存在统计不全可能)本年度暂无严重产后出血输血病例。高危病种主要为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及近期孕产妇感染新冠。无产科医疗事故发生,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人才队伍建设:我院把培训与考核作为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作为医院的一个常项工作常抓不懈。本年度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全年共派出5名职工到上级医院进修、规培,通过培训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全员专业素质进一步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患关系不断改善的目的,夯实医院的基础医疗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年共组织了“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培训”、“抗菌药物分级授权培训”、新职工“岗前培训”、“病历书写培训”、“医师法培训”、“猴痘、儿童肝炎培训”、“临床用血培训”、“母婴保健技术培训”、“新冠疫情培训”等培训10场。信息化建设:2022年全年信息科共提交亿通软件公司处理各类程序报错、程序修改294次、各类项目维护120余次,系统更新75次。完成上线核酸预约检测系统和在线医购平台;完成国家医保处方外购接口;食源性疾病上报接口升级;省内异地住院报销及个账接口升级;医保智能审核慢病用药审查接口对接;新上线儿童康复治疗系统;“一处方、一病种,一结算”接口改造;新上线浙江天达DRG系统;“临沂保”一站式结算系统对接接口;实现婚前检查、孕前优生查体、孕期保健、两癌筛查数据与山东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数据接口对接,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接口升级,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3级等工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22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妇幼健康中心工作,狠抓母婴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全县妇幼健康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1-12月份全县婚姻登记人数5598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人数5370人,婚检率95.93%,查出乙肝阳性病例50人,未发现梅毒、艾滋阳性病例。2022年全县免费孕前优生目标人群2500人,1-12月份查体1250对,2500人,目标人群覆盖率100%。通过多渠道、多举措的深入宣传和大力推广,育龄妇女服用叶酸的主动性大大增强,2021年1-12月份叶酸服用人数4526人,发放叶酸23685瓶,叶酸服用率95.22%、依从率94.65%。2022年完成“两癌”筛查目标人群25700人,筛查率100%。2022年1-12月全县共进行免费产前筛查2562例,产筛临界和高风险共计482例,2022年1-12月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共计886例,高风险7例,经羊水穿刺诊断数3例,确诊2例,终止妊娠2例,有效降低了染色体异常类出生缺陷发生率。2022年全县1-12月共进行免费母婴阻断项目检测3131例,孕产妇孕期检测率93.02%,其中孕早期检测2529例,孕早期检测率73.32%。2022年1-12月县内住院分娩活产数3465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传统四病筛查3834人,新筛率98%,阳性病例复采45例,召回率100%。为进一步促进国家妇幼项目任务落实,按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规范要求,2022年度对全县12家镇街卫生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家县直医疗机构相关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2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分析,现场反馈并限期整改到位。通过定期督导考核,使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公益性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全县妇幼健康工作健康发展。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2]。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脑,心理治疗 1.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对社交恐惧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则一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的条件性联系;二是对抗回避反应。许多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已经学会如何回避令他们产生恐惧的对象和场景而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3]。 2.系统脱敏治疗应用较多,它可以分为实景脱敏和想象脱敏。第一个阶段,是进行放松训练。第二个阶段,请患者按引起恐惧反应的严重程度,依次列出相关诱发社交恐惧的情境的清单,然后从引起最弱的恐惧反应的情境开始,逐一让病人身处其中,或由其想象身处这些情境之中。每一步骤做到病人适应,感到彻底放松为止,然后再接着做下一个较令人紧张的情境,直至最强程度的情境也不引起恐惧为止。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单纯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但可用苯二氮卓药物和普萘洛尔等药物可以缓解恐惧带来的躯体焦虑反应,降低植物神经反应。SSR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有效,三环类抗抑郁剂米帕明和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对恐惧症也有疗效,但药物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应用。 其它治疗 松弛疗法、冥想、气功等对患者也有帮助。,1.正常人的恐惧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抑郁障碍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痫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无,1.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 2.以恐惧为主,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 (1)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3)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4)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3.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病程持续1月以上。 5.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 6.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