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家族史专家

简介: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年,历经60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黑河市辖区内唯一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国际网络救援医院。也是4300公里中俄边境线上唯一的一所三级医院。担负着黑河市区及毗邻市县170多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康复等任务。曾荣获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创建群众满意医院先进集体、省级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先进窗口、全省“三好一满意”活动十佳医院、全省“平安医院建设”十佳医院等荣誉称号,在我市“基层窗口单位”行风评议活动中连续四年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医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业务用房3.4万平方米,编制床位600张,实际开放床位380张。在岗职工6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27人。设有职能科室17个,临床、医技科室37个,其中骨科为省级重点专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妇产科、微创外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院领办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全市急诊急救中心工作。。

杨俊宇 副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更多服务
陈旭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常见传染病,肝病,艾滋病,梅毒等。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诊治常见传染病,肝病,艾滋病,梅毒等。
更多服务
蔡丽波 主任医师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好评 -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
更多服务
刁艳博 主任医师

擅长普内科疾病,主要以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如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新型冠状肺炎等病症的诊断及治疗。

好评 99%
接诊量 638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普内科疾病,主要以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如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新型冠状肺炎等病症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服务
聂瑞雪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及处理,早孕,阴道炎,宫颈筛查,盆腔炎,避孕,备孕,不孕不育,孕期产检,同时抗疫3年,对新冠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好评 99%
接诊量 213
平均等待 -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及处理,早孕,阴道炎,宫颈筛查,盆腔炎,避孕,备孕,不孕不育,孕期产检,同时抗疫3年,对新冠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莫钟玲 住院医师

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血糖6.8mmol/L,有口渴和疲劳症状,无糖尿病史。患者女性
27
2024-10-16 22:13:43
70岁患者,糖尿病史十数年,咨询药物使用问题。患者女性
1
2024-10-16 22:13:43
54岁患者,心率基本都在90以上,血糖控制不良,家族中有糖尿病史,偶尔出现心慌的感觉,希望了解是否有问题。患者男性54岁
12
2024-10-16 22:13:43
怀孕4周,咨询用药对胎儿的影响,提及孩子爸爸有糖尿病。患者女性34岁
54
2024-10-16 22:13:43
患者咨询知柏地黄丸调理肾阴虚问题,并担心家族遗传糖尿病风险。患者男性33岁
53
2024-10-16 22:13:43
体检发现抗胰岛素抗体阳性,担心是否已患糖尿病。患者男性31岁
55
2024-10-16 22:13:43
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增长难减,血糖正常但胰岛素抵抗,月经不规律,多毛。患者女性27岁
11
2024-10-16 22:13:43
患者咨询糖尿病遗传问题,特别是关于母亲遗传给下一代的可能性。患者女性
68
2024-10-16 22:13:43
患者因家族糖尿病史及经常感到饥饿而做血糖检查,发现OGTT延长并询问相关情况及是否需要复查。患者女性25岁
53
2024-10-16 22:13:43
关节疼痛多年,长期服用骨胶原,父亲同时患有糖尿病,想了解能否继续服用。患者女性
44
2024-10-16 22:13:43

科普文章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
124

#健康科普在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
50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医院体检或者平时住院检查时会发现血糖高,我们肛肠科病人也不少,尤其是局部感染肛周脓肿患者。糖尿病往往是其脓肿发作最主要的原因,本来肛门排便感染不易控制,那么糖尿病的同时血糖感染时也控制不佳,这期间需要如何管理,我们来聊一聊?

 

一、民以食为天,但是糖尿病病人如何吃显得更加重要。

1.糖尿病病人必须: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一般七分饱,注意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均衡营养(荤素搭配),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定时定点),适量水果加餐摄入(睡前),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戒烟限酒(预防加重神经血管损伤),足量饮水。

2.还并发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饮食: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食会导致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者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功能损害。做到先蔬菜(绿色蔬菜为主,保证餐餐有),后有肉(鱼禽类为主,蛋和畜类适量,肥肉少吃,加工肉不吃),最后主食(全谷物,杂豆类),各餐间可吃水果,适量饮水,少量多次有效饮水,限制含糖饮料,当然禁饮酒。

3.平时生活需做到:

首先:放平心态,规律作息(这时升糖激素会增加起到控制血糖作用)吃饭规律,休息规律,用药规律。

其次:适量运动,避免久坐,坚持规范用药,维持病情稳定,遵医嘱药物应用,不能随意停药,减药。血糖控制目标:空腹4.4-7.0mmol/L,非空腹<10mmol/L。

 

4.规律监测血糖,口服药物治疗患者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血糖(一天打一次胰岛素患者)预混胰岛素建议监测晨起空腹及晚餐前血糖。血糖>16.7mmol/L,血糖<3.9mmol/L。

高血糖:意识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乏力等,突然视力下降,足部水肿,溃疡。低血糖表现:出汗,发抖,焦虑,紧张,暴躁,口齿不清,意识模糊,性格改变,低血糖发生于两餐之间或者夜间睡觉时出现,对人体危害大,需立即口服快速升糖食物,多以糖尿病患者虽要低糖饮食但平时必须随声携带高糖食物备低糖时应用。

避免低血糖:饮食问题(每天定时定量进食预防),运动问题(每天运动量固定),药物问题(根据饮食/运动适当调整)。

 

二、合理饮食:

1、主食混搭:大米,地瓜,豆类混烧,一天5个拳头的量。

2、蛋白质如何补:低脂荤菜量每天2-3手掌心的量,一蛋一奶(酸奶),豆制品一个巴掌,

3、蔬菜:深色蔬菜维生素,矿物质多,每天至少1斤蔬菜,品种尽量多样,每天5个拳头的量。

4、水果怎么选:新鲜,当地水果,颜色要深(蓝莓,花千素),多吃浆果(蓝莓,葡萄,无花果,草莓)每天1斤,一个拳头的量。

5、油盐:经常更换烹调油类(普通油(亚油酸来源),亚麻籽油(亚麻酸来源),橄榄油或茶油(油酸来源)),植物油为主2-3勺/天,每天盐(一瓶啤酒盖),适量进食凉拌菜

6、喝水:主动饮水1500ml,绿茶为主(茶多酚)。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不少糖友在疾病过程中除了血糖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外,饱受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的折磨。紧绷的神经与升高的血糖狼狈为奸,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共同蚕食糖友们的健康。

那么糖友们该如何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呢?让我们细细看来~

一、学会自我接纳与和解: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最绚丽的烟火!

不少糖友会因为罹患糖尿病,需要家人花费财力精力照顾而陷入自责,亦或因为被贴上糖尿病这一“终生标签”而生出病耻感。

但是,糖友们首先需要明白,糖尿病并不是我们的错,勿需自责。学会接受自己的状况,并积极应对挑战,才是正道。

糖尿病并不会妨碍我们精彩的人生,有许多的名人,如香港影星周润发,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等虽患糖尿病,但依旧能逐梦成功。成为糖友又如何?我依旧是我,是最绚丽的烟火!

所以,糖友们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糖尿病,是缓解糖尿病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二、提高对疾病的认识:知己知彼,无所畏惧!

多数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均源于未知。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

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科学管理。多了解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定期专科复诊,严格遵行医嘱。做到对糖尿病知己知彼,则可控糖无忧!

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个疾病对应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等等科普知识后,就可“轻舟已过万重山”式地说一句:小小糖尿病,拿捏!!!

三、寻找他人的支持和帮助:难过就别憋着!

糖尿病摊上了,就是一辈子,搁在谁心里都不会好过,有焦虑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别把不良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咋们可不能做“忍者神龟”!

这时,寻求家人、朋友的关心、倾听和帮助有助于我们更快走出疾病的阴霾。也可以建立或加入糖尿病患友群,大家相互鼓励和支持,一起重拾“驯服”糖尿病的信心。

四、充实自己,转移注意力:生命不只有糖尿病!

部分糖友终日在糖尿病的阴影中不可自拔,但其实糖尿病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插曲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有氧运动、瑜伽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将自己的过度集中于疾病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生活的一个个小目标上,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快感定将糖尿病的阴霾一扫而空!

 

最后,如果糖友们确实感到“压力山大”、情绪不可控制,应该及时到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诊,接受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专业的医疗帮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患者除了接受医生建议的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生活习惯。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有哪些我们可以帮助监督、鼓励患者去做的呢?

首先就是饮食方面的护理,毕竟一日三餐是患者所必需的。膳食管理和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在饮食方面,应该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少油、少盐和少糖。

应使患者每天的三餐时间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不能吃的太多,七八分饱就够了。主食应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以全谷物或杂豆类替代1/3精白米、面等主食,给患者提供低血糖负荷的食品。此外,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及各类维生素,多准备些蔬菜给患者吃,有助于维持血糖的平稳;水果则应该遵循适当原则,每次提供小分量给患者进食,并且要选择甜度较低的水果。

其次,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坚持规律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那么应该如何陪同患者有效的运动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2]推荐成年患者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健步走、太极拳、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都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家属可以陪同一起进行以上运动。此外,即使每次运动时间较短,但是每天的总运动时长达到30分钟,也是对患者有益的。

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点,就是帮患者日常的血糖监测。患者内的血糖值会受到食物的摄入量、运动量的增减以及情绪和睡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只有通过日常血糖的监测,才能知道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而了解当前的饮食和运动模式是否适合患者,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日常血糖监测需要包括餐前和睡前血糖的监测,特别是针对空腹血糖较高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其它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则需要视患者情况而定,例如剧烈运动后和发生低血糖症状时的血糖监测等。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也是同样的重要,只有二者齐头并进,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早日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不小心漏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补救呢?

其实,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漏服降糖药物的种类

漏服降糖药物的时间和次数

当时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低

针对不同类型降糖药物,补救方法各有不同,具体补救方法可以参考下表: 

药物类型

代表药物

补救处理

磺脲类药物

短效: 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

中长效: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亚莫利

短效药物常于饭前 30 分钟服用,如果在饭前时漏服,可将饭点推迟半个小时。如果无法推迟,可以偶尔一次减量 补服 ,防止下一次服药时发生低血糖。

 

长效药物常于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根据血糖情况,早午餐之间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补服。午餐后发现漏服时,可按原剂量的一半进行补服。对于 年龄较大或者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允许漏服一天,以免造成夜间低血糖。

餐时血糖调节剂

诺和龙、唐力

如果两餐之间想起前一餐漏服,视血糖情况决定是否减量补服;如果马上下一餐则无需补服,但需测餐前血糖,若血糖升高不明显无须改变用药和进餐量,若升高明显可适当减少进餐量,防止餐后血糖过高。

α- 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餐中想起漏服时药可补服,饭后不推荐补药。

双胍类

二甲双胍

如果每日服用剂量较小,漏服后可通过增加活动量来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联合用药的患者也可仅仅增加活动量,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确实高以后才补服。如果到了下一次服药时间无需再补服。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DPP-4 抑制剂

捷诺维

漏服后当日可随时原剂量补服。

SGLT-2 抑制剂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晚餐前发现漏服,随时按原药量补服。因为本类药物有利尿作用,晚餐后不建议补服,增加运动量即可。

 

GLP-1 受体激活剂

艾塞那肽

 

漏打当日可随时按原药量皮下注射。但建议:每天同一时间皮下注射。

 

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

超短效胰岛素 或短效胰岛素如果餐前忘打了,可于餐后立即补注。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早餐前忘打,可于餐后立即补打,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若快到中午才记起忘打时,应先查血糖,当超过10mmol/L 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禁忌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漏打一次尽快补上即可,下次注射如在相同时间需注意低血糖反应,因为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很可能小于24小时。

糖尿病患者养成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的习惯对于平稳控制血糖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漏服药的频率。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措施都属于非常规手段不可长期使用,规律用药,才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挑战,更是在外出旅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课题。

外出是调剂身心,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而作为糖友家属,可能会有些许担忧:如何确保在外出时依旧能保持健康和安全

事实上,只要准备充分,糖友不仅可以外出游玩,而且可以进行长时间远距离的旅游。

首先,家属要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1、经医生检查后,确定糖友血糖控制稳定,体力可以支持外出旅游。

2、准备足够的降血糖药物,如胰岛素,最好要准备双份胰岛素,并记得携带针筒、酒精棉片等。同时,携带血糖监测设备,以便随时监测血糖水平。如果是乘坐飞机,还应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医疗证明以顺利度过安检,并注意胰岛素要随身携带,不要办理托运,托运途中温度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胰岛素失效。

3、提前计划饮食:

紧急糖分的补充: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糖果、小饼干等,以防患者发生低血糖(比如头晕、出虚汗、心慌等)时,可及时补充糖分。

选择适合的食物:外出时,家属应选择适合糖友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尽量选择谷物、蔬菜和瘦肉。

控制食物分量:注意控制食物份量,不要因为一时嘴馋吃多。

注意隐形糖分:如果是去陌生的地方享受当地美食,要注意避免含有隐形糖分的食品,如含糖较多的酱料和自制饮料等。

注意补充水分:如果是远距离旅游且当地温度较高,为防止脱水,应多补充水分,以免因血液粘稠度高,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4、准备糖友医疗信息卡,包含姓名、联系方式、糖尿病类型、用药情况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5、提前了解当地气温。气温较高时,胰岛素吸收较快,要小心低血糖的发生;另外,糖友的皮肤易受损,如果是高温且日晒多的天气,要注意准备防晒用品,以免晒伤;也要避免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是去低温干冷的地区,则准备润肤乳液,以免皮肤干裂,并要注意保暖,以防冻伤。

6、外出时应穿着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足部受伤。家属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鞋子,注意足部卫生,勤洗脚,并注意检查足部有没有受伤。

另外要注意,不论是开车、动车或者乘飞机外出,糖友都必须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最好不要让糖友单独运动,家属可以跟糖友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果外出运动量比平常增加许多,要特别小心低血糖的发生。运动之前,要先补充一些点心,运动之后也要防止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病友不管是外出观光或者远距离旅游,出发前家属一定要有充分周全的准备,通过以上这些准备工作,能使外出活动对血糖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外出时糖友也能保持健康,安心享受美好时光。

开方必要条件——询问用户确认以下信息【不强制要求患者提供线下资料,交互明确患者满足以下信息即可开具】

——需确认用药人身份、年龄、度数、眼压,确认复诊已有线下医嘱指导,并排除用药禁忌

(处方盒数应不超过3盒)

注意:如若患者主动提供线下资料,必须审核资料和患者口述是否一致,资料是否符合用药条件

 

参考话术如下:

  • 请问您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如果是家属,请说明与患者的具体关系。——【若患者未成年(18岁及以下),需由监护人陪同问诊,若无监护人陪同不允许开具药物】
  • 目前阿托品药品开方要求患者年龄为6-12岁,视光及眼压参数要求近视度数为100-400度,散光≤150度,双眼度数差异≤150度,眼压在10-21mmHg,请问以上信息是否全部满足?如果是请说“确认”——【需得到患者明确回复确认】
  • 请问是否在线下医院就诊过,有线下医生指导用药?如果是请说“确认”——【需得到患者明确回复确认】
  • 请问用药人是否存在弱视或青光眼情况?——【弱视或青光眼患者禁用本品】
  • 请问用药人是否存在以下过敏史和疾病史:对阿托品或著类生物碱过敏,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青光眼或有青光眼倾向、调节力低下、伴有畏光症状的眼病(如角膜炎);低色素者(如白化病)、颅脑外伤、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理衰竭)——【存在任一过敏条件/疾病史禁用本品】

【以上所有问题 必须 得到患者明确回答;建议将问题设置为快捷话术,方便快速询问】

 

特别注意:

如果是未按要求开具处方,但患者符合使用情况,无医疗安全风险,属于违规处方,所有服务下架15天;

如果是未按要求开具处方,且患者不符合使用条件,产生客诉或健康损害,属于专业三级+违规处方,合并处理下架30天。

如出现重大安全隐患,平台保留追责医生的权利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检查是管理病情的重要环节。家属不仅是陪同者,更是协助者,帮助糖友合理安排和记录检查结果。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可以如何更好地配合患者进行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通常包括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眼底检查等。这些检查的频率不一样,根据病情轻重有所差别,下表提供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检查要求

我们可以帮助患者制定一个详细的检查时间表,定期进行检查,同时避免影响糖友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检查时尽量穿方便穿脱的衣服,在心电图、足部检查时更加方便,空腹血糖、TC、HDL-C、LDL-C、TG、血肌酐、尿素氮、肝功能这些检查,需要提醒患者空腹。

检查项目

针对的并发症

针对的合并疾病

频率 b

体重、身高

/

超重 / 肥胖

每月 1

腰围

/

超重 / 肥胖

每月 1

血压

/

高血压

每月 1

空腹 / 餐后血糖

/

/

每月 2(1 次空腹 ,1 次餐后 )

糖化血红蛋白 a

/

/

在治疗之初每 3 个月检测 1 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 6 个月检查 1

尿常规

糖尿病肾脏病

/

6 个月 1

TCHDL-CLDL-CTG

/

血脂异常

每年 1

尿白蛋白 / 尿肌酐 a

糖尿病肾脏病

/

每年 1

血肌酐 / 尿素氮

糖尿病肾脏病

/

每年 1

肝功能

/

肝功能异常

每年 1

心电图

心脏、大血管并发症

/

每年 1

视力及眼底 a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每年 1

足外观、足背动脉搏动

糖尿病足

/

每年 4

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

周围神经病变

/

每年 1

 

1.TC 为总胆固醇; 2.HDL-C 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LDL-C 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 TG 为甘油三酯; 5. 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 - 谷氨酰转移酶; 6. a 为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 ; 7. b 除身高、体重、腰围外检查异常者应适当增加检测频率。

一些检查,特别是专科检查如眼底检查或肾功能评估,可能需要提前预约。作为家属,我们要了解糖友常去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悉哪些医院可以做哪些检查,提早预约,避免糖友等待过长时间。

检查时间的前几天,我们可以提醒一下糖友,如有条件最好可以陪同糖友一检查。许多糖友在面对频繁的检查时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家属的陪伴能为糖友带来安全感。

检查完成后,我们要妥善保管和记录检查报告的结果。可以与患者一起讨论检查的结果,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健康管理计划,增强糖友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每次检查后的报告,我们可以帮忙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放在专门的文件夹中,如果纸质文件太多,我们可以拍照或扫描保存,电子的记录一定要做好备份。特别是对于病程长的糖友,保留完整的检查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追踪病情变化。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某些指标异常,如糖化血红蛋白上升或肾功能不正常,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记录每次异常的详细情况,如医生的处理意见、建议的调整方案等,有助于在日后的复查中更好地掌握治疗进展。

有些糖友可能会因为短期内未出现明显症状而忽视检查的重要性,不想做检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劝导他们,告诉检查的重要性,许多并发症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糖尿病的控制不仅仅是糖友的任务,也是整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我们的参与和行动都在帮助糖友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幸福生活。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就像是一面“魔法镜子”,它能时刻反映出你体内血糖的变化情况。不管是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运动、情绪如何变化,甚至是身体的疾病或药物,都会通过血糖监测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自我血糖监测(SMBG),糖友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血糖控制状态,还能帮助医生随时掌握病情的变化,从而调整治疗计划,让糖尿病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建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但具体监测的频率可不是”一刀切“的。每个人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血糖监测的频率既要依据病情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监测的方便性。

你可以根据下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监测方案

时间

监测范围

餐前

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

餐后2小时

空腹血糖已得到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睡前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

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怀疑有夜间低血糖

其他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后宜监测血糖

 

对于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参考下表: 

不同治疗方案人群

监测原则

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患者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

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

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

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应根据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水平决定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方案,一般可每周监测3天,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短期强化监测

生活方式治疗的患者

建议每周测5~7点血糖谱,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血糖监测要更加积极。除了早上空腹时监测血糖之外,当你感觉可能出现低血糖时(比如感到头晕乏力、心慌出汗、饥饿、异常烦躁、视力模糊等),一定要随时测量,及时掌控情况。

对于那些处于特殊时期的人群,如围手术期的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或是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等患者等,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血糖监测。

最后,别忘了把每次的血糖测量结果都记录下来!当你定期复诊时,医生会根据这些数据,给你更精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建议,让你对血糖的控制更加游刃有余!

#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0

长期用药、规律就诊对于不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来说,不仅不方便,也会增加经济开支和心理负担。于是,坊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符合患者心理需求的“妙方”:比如不吃米饭就能不打针,没有症状可以不用治疗等等。但这些说法是真的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正确的做法,希望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误区一:胖人才会得糖尿病

肥胖确实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许多正常体重甚至偏瘦的人也可能患上糖尿病。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和风险因素,因此家属应该保持警惕,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肥胖人群才会患糖尿病。

误区二:糖尿病能通过药物完全治愈

目前,糖尿病尚无治愈方法,所有的治疗手段都是为了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注射。对于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同样重要。虽然通过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达到血糖水平的良好控制,甚至不需要药物,但这并不代表糖尿病被完全治愈,他们仍需持续监测和管理血糖水平。

误区三:长期用胰岛素会上瘾

有些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会有排斥心理,认为长期用药会令人上瘾。事实上,人体自身就能分泌胰岛素,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降糖激素。“打了之后需要一直打下去”,是因为疾病本身的特点,即患病的根源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注射胰岛素对人体肾脏、肝脏的代谢负担相对较低。应用药品带来的健康收益远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家属应该关注病情的发展态势并引导患者遵医嘱执行用药。

误区四:糖尿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家属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适当的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误区五: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天然的糖分和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是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属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低GI(血糖生成指数)水果,如苹果、草莓、蓝莓、橙子等。关键是要控制总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导致血糖骤升。在吃水果时,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或与其他含蛋白质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作为家属,您的支持和理解对患者的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请鼓励患者遵循医嘱,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记住,糖尿病管理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