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洛阳市中医院)创办于197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单位、全国中医特色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洛阳市肛肠医院、洛阳市老年病医院、洛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是洛阳市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定点医疗机构、洛阳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连续11年荣获“洛阳市依法执业A级单位”。面向新时代,医院基本形成“一院三区四址”发展格局,优势互补,统筹并进。医院总占地面积377亩,分为西工院区、涧西院区、伊滨院区三个院区,核定床位2750张,目前开放床位1570张,在职员工2019人。统筹资源,携手共建。医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建设相结合,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东直门医院洛阳模式。医院开拓创新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三个院区、独立运营、统筹发展”的运营模式。柔性引进王永炎院士、徐林院士及国内外知名学科团队,先后成立王永炎院士传承工作室、徐林院士工作站。通过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和疑难疾病讨论机制、开展线上学术讲座,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实行一体化科室设置,推行临床、医技、护理等学科“双主任制”管理模式;推行“校级聘任专家”资源共享模式;实行“驻进来、走出去”的“双循环制”人才交流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下沉,通过引进平台、人才、技术、管理模式,快速全面深度融合,高效推进与东直门医院同质化发展。医者楷模,高山仰止。医院始终坚持以名医带动名院,致力于建设技术精湛的专家团队和高层次的人才梯队。拥有国家级名中医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名中医3人、洛阳市首届名老中医9人、洛阳市名医名护39人,博士、硕士319人,中、高级以上职称680人。培养出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共11人。在新时代功勋模范的激励下,全院医务工作者将继续坚持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忠诚护佑广大人民的健康。善弈谋势,行稳致远。医院始终坚持以中医特色为引领,中西医并重,致力于打造完善先进的学科布局和高品质的服务模式。医院临床学科功能齐全,中医特色突出。设置有内、外、妇、儿、骨伤等40个临床科室,74个特色门诊,24个医技科室。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分别为心病科、脑病科、周围血管科、治未病中心;省级重点专科4个,分别为康复医学科、妇产科、肛肠科、肾病科;市级重点专科3个,分别为骨伤科、糖尿病科、肿瘤科;洛阳市中医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中心10个。是河南省区域中医心病专科诊疗中心、河南省区域中医脑病专科诊疗中心、河南省区域中医康复专科诊疗中心、洛阳市中西医结合心脏中心、洛阳市周围血管病防治中心、洛阳市肛肠病诊疗中心、洛阳市老年疾病防治中心,皮肤科、肺病科、脾胃病科、肿瘤科、骨科等科室在洛阳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具有凸显优势和领先地位。配备有直线加速器、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320排超高端螺旋CT、DR、超声等现代化诊疗设备,同时配置中医诊疗设备,使非药物疗法得到充分应用和发挥。目前具有批准文号的特色院内制剂87种,品种覆盖疾病领域全面,内服外治剂型齐全,临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医院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着力打造高水平中医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准中医现代康复中心和高质量制剂研发生产基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勇毅前行。守正创新,生生不息。医院始终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致力于积淀丰富的科研内涵和深厚的学术底蕴。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双向发力,打造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体系。拥有国家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2人、青苗人才指导老师5人、青苗人才继承人15人。拥有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洛阳市重点实验室3个,近五年开展省级科研项目17项、市级科研项目33项,国家级继续教育4项,省级继续教育30项,市级继续教育95项。医院坚定扛起了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担当,着力打造高标准中医医教研协同创新平台和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基地,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河南实践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面向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砥砺前行,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力争将医院发展成为立足洛阳、服务河南、辐射中原的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中医医院,为推动健康洛阳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claudication)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治疗酌情采用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病因主要是在腰椎椎管已有狭窄的基础上,直立时椎体及神经根的压力负荷增大,再加上行走时下肢肌肉的舒缩活动进一步促使椎管内相应脊神经节的神经根部血管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瘀血以及神经根受牵拉,相应部位微循环受阻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从而出现腰腿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当患者蹲下、坐下或平卧休息后,神经根的压力负荷降低,消除了肌肉活动时的刺激来源,脊髓及神经根缺血状态得以改善,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消失。再行走时,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再休息,症状再缓解,如此反复、交替,形成了间歇性跛行。这是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椎管狭窄,也有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足,1.保守治疗 大多数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方法包括: (1)一般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老年人长期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及肺炎等并发症,建议不宜超过2~3周。 (2)药物治疗:给予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横截面积增大,减轻对马尾神经的挤压。腹肌肌力的增强也可拮抗神经组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 (4)支具应用:腰围(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可减轻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及压迫。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造成肌肉萎缩。 (5)硬膜外间隙给药:注入类固醇药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部分患者暂时缓解疼痛,但有可能病情加重或瘫痪。多次注射会引起神经粘连,增加手术难度。 (6)其他:牵引、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等。 2.手术治疗 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自觉症状明显且持续性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现明显的神经根痛和明确的神经功能损害,尤其是严重的马尾神经损害,或腰椎滑脱、侧弯进行性加重,并伴随相应的临床症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同,减少肥肉、油炸食品、零食的摄入,1.观察患者的步行状态。 2.进行X线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行动脉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