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是在国家卫健委关心支持和重视推动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依托河南省人民医院,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建设的国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所在地。医院是委省共建医院、河南省十大民生工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和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先后多次视察指导建设。连续三任省委书记、三任省长关心推动医院建设发展,先后五次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医院坚持临床医疗与研究中心同步规划建设,“医、教、研、防、管”协同发展,是历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关注支持最多、投入最大的医疗服务机构,是河南省引进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医研融合、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性医院。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落户医院,填补河南空白。医院坐落于河南省会郑州市郑东新区象湖之滨,贾鲁河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总用地面积253.13亩,建筑面积40.38万平方米,总投资34亿元。编制床位1000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132张(成人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床位60张、儿童心脏中心重症监护床位30张、冠心病重症监护床位24张、综合重症监护床位18张)。开放病区34个,设有百级层流手术室20间、导管室15间。配备3.0T磁共振、开源CT、显微CT、ECT、智能机器人等高端前沿医疗科研设备。医院拥有15个临床学科,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1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现有职工1540人,其中卫技人员1326人,博硕士608人,高级职称2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优秀专家3人,二级教授1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中原学者1人,中原名医3人,中原医疗卫生领军人才1人。作为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健委“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成员单位、中国胸痛中心成员单位及河南省胸痛中心组长单位、中国紧急救援河南航空救援基地,医院聚焦疑难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提升,致力于心血管疾病防治适宜技术的推广,努力为患者提供院前预防、院中诊治、院后康复的全流程一站式优质服务。医院响应国家医改政策,积极推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对外成功搭建首个“直联”国外医疗机构的国际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了与UCLA、梅奥医院等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和非洲国家的远程会诊、互联互通;对内积极推进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同时挂牌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外科整体搬迁进驻。医院积极探索引领心血管疾病诊疗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978年独立开展心肌活检技术;1999年独立完成河南省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术;2000年独立完成河南省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003年独立完成河南省首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2009年首次培养成功心肌间充质干细胞,获得该领域国家二等奖一项,中华科技奖一项、河南省科技奖三项;已经成熟开展TAVI(经心尖和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等一些复杂心血管疾病的标志性、微创手术;2018年成功实施华中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河南首例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实施的心脏移植术;2019年成功实施华中地区首例“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华中区首例“可降解封堵器行房缺封堵术”、河南首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等填补空白的领先技术,引领河南心血管诊疗技术走上华中地区新高度。《2019年中国心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数据白皮书》显示,医院心外科手术量全国排名跃升至第七位,增幅全国第一。医院突出心血管专科特色,相关临床学科和医技部门协同发展。设置有肾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胸外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骨科、普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和营养科等临床学科;麻醉科、手术部、体外循环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科、心肺功能科、输血科、检验科、病理科、介入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内镜中心以及健康管理中心等医技部门。同时,医院积极发展心力衰竭、心脏移植、结构性心脏病、以及心脏康复医学等新兴学科。成立有心力衰竭病区、心脏移植病区、结构性心脏病病区、以及心脏康复病区等。深化新医改,建功新时代。依托委省共建平台机遇,本着“仁心、笃行、精诚、致远”和“用心守护健康”的文化理念,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将以“阜外”品牌、技术、管理全面引入为带动,以被列入国家首批10个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为契机,以不断满足心血管疾病患者医疗健康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科建设,强化技术突破,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打造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华中、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性欲减退(sexualhypoactivity)是以性生活接应能力和初始性行为水平皆降低为特征的一种状态。表现为性欲望、性爱好及有关的性思考或性幻想缺乏。女性叙述性欲减退者比男性多见,性欲减退能够出现在任何年纪,不分性别,甚至30岁左右的男性也频繁号称性欲减退,并伴一系列继发症状,包括情绪问题、甚至躯体症状,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辅以药物,同时采用精神疗法和性感集中训练。,1.情绪 人在情绪不佳时,性欲容易暂时减退,尤其是在极度悲伤、恐怖、消沉和绝望等恶劣状态下,性欲会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可完全丧失。鉴于此,在爱人情绪不佳时,首要的问题是帮助他或她消除不良情绪,做好心理保健,此时不应过性生活。假若爱人勉强应付,非但激不起快感,还容易导致性冷漠,而且会损害夫妻感情。 2.营养 营养是性爱的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和锌等重要元素的缺乏,可引起性功能减退,对男子影响尤重。相反,充足、全面的营养,特别是多吃些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锌的食物,可维持性功能的正常水平。 3.嗜烟酒 长期大量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更容易引起阳痿。长期嗜酒可使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据研究,大量饮酒可引起血管扩张,阴茎的血流和快感缺乏,因而导致性欲下降。但烟和酒精对性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戒除烟酒后大多数人性功能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 4.药物 长期或大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致性功能减退,甚至可以引起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影响性功能的药物种类很多,其中重要并常见的有:利血平、萝芙木、心得安、氯丙嗪、普鲁苯锌等,抗抑郁药,抗癌药物。如长期接受放射治疗,也可导致性欲降低。 5.居住条件 居住在杂乱无章、通风不良、过于拥挤的环境里,不仅会引起心绪不佳,而且由于室内新鲜空气不足,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影响性功能,使性欲降低。特别是几代人同居一室,或与子女同睡一床,会形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容易引起性欲减退。 6.季节、气温 在气温偏低的冬春季节,多数人性欲较强,尤其是春季;而汗流浃背的盛夏,性欲常暂时减弱。一部分妇女的性欲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常在月经来潮前几天性欲增强,一部分则在来潮后一周左右较强。多数妇女在妊娠期间性欲有些减退。男子的性欲也有周期性变化,但多数不甚明显。 7.年龄 是影响性欲的重要因素。男子多在青春期之后性欲达到高峰时期,30~40岁时开始减弱,自50岁左右起,减弱明显,但多数能保持至70岁,甚至更长。女子的性欲到30~40岁时才达到高峰,绝经后逐渐减退,60岁左右开始显著减弱。 8.诱因、性生活史 性欲的发生除了内在原因性激素作用之外,外界的刺激也很重要。生活单调或很少与他人交往,从不看有关爱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也不谈论有关话题,即缺乏性爱方面的诱发因素,性欲便受到抑制,处于较低水平。长期无性生活或很少获得快感和满足者可使性欲降低。同,脑,性欲减退的治疗原则应以病因治疗为主,同时采用精神疗法和性感集中训练,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1.病因治疗 由抑郁、药物或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性欲减退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2.精神疗法和情感集中训练 多数患者采用本法可获得良好效果。但训练前需做好以下几点: (1)判断患者有无求治动力。若性欲减退者没有接受治疗的兴趣,治疗根本不会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2)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开始治疗时,尽可能找出有关病因。若病因不明时,应向患者指出,成功治疗是根据目前态度的变化、愿望或行为而定。应避免过多地许愿 3)治疗的重点应是改善夫妻性生活关系,而不是指出谁“健康”、谁“有病”。 (4)治疗从多方面入手,促进患者夫妻交流并讨论性活动的自主性,注意交流感情,不把性唤起或性交当作训练的目的,鼓励形成双方皆可发起性活动的自然关系。 3.药物治疗 (1)目前没有明确的可以明显改善性欲的药物。若临床上有明确的睾酮减低的表现和依据,可给与十一酸睾酮补充,但要掌握好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中药可用人参、淫羊藿、熟地、鹿角胶、枸杞子、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阴阳两虚造成的性欲低下。,鉴别性欲减退的器质性和心理社会性病因,常很困难,只能应用大量的临床诊断方法,无法进行精确的实验测定。一般而言,处境性性欲减退为心理社会性的,而引起性欲减退的多数生物性因素常有顽固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无,针对本病复杂的病因,进行专项检测,包括性激素水平、前列腺、勃起测定、阴茎血流量、血糖、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