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伤自杀行为专家

简介: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办于1959年2月,原为国家信息产业部直属医院,2003年4月划归国家教育部,成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医疗技术提升、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医院综合实力强,专科优势明显,目前,医院设有心脏、泌尿、消化、肿瘤、放射影像5个专科医学中心,其他临床医疗医技科室41个。其中,心脏中心心外科采用多种创新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夹层动脉瘤等疾病,特别在治疗疑难、危重和复杂性心脏畸形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心脏中心心内科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成人心律失常诊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小儿心律失常治疗方面,治疗例数和治疗效果居国内领先地位,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儿科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方面享有盛誉。医院发挥多科室协助优势,在预防出生缺陷、危重孕产妇救治、新生儿急救和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外科治疗方面,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外科在各类微创手术、疑难危重症手术治疗中经验丰富。内科脑卒中绿色通道救治效率、康复效果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医院是北京市危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会诊指定医院,北京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机构和治疗机构,中国复杂先心病救助中心,北京市危重新生儿转诊会诊指定医院,北京市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北京市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指定医院,朝阳区高危围产儿救治中心,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涵盖内科专业基地、外科专业基地和检验(技师)基地。是国家级冠心病介入和心律失常介入(导管消融+器械植入)培训基地。作为清华大学的附属医院,承担清华大学医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医院人才荟萃,设备先进。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双源CT、256排CT、3.0T核磁共振、DSA、PET-CT、直线加速器、彩色超声多普勒系统,装备了世界先进的杂交手术室,医疗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医院对外学术交流十分活跃,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成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学院及香港外科医学院认可的英国皇家外科医师(MembershipofRoyalCollegeSurgeon,MRCS)培训中心。承办了第十五届亚洲胸心血管外科年会,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医院按照清华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医学及生命科学的战略部署,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学科综合科研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坚持“突出专科,综合发展”方针,积极发挥重点学科的龙头作用,实现多学科综合发展,力争在威胁人民健康的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姜岳 主任医师

针对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器官敏感,中途疲软,勃起功能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急,阴囊潮湿,尿道灼热有个体化诊疗方案 肾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下焦湿热,中气不足,湿气重,痰湿,癃闭,便秘,大便粘腻,泄泻,失眠,心悸,不寐,口臭,出汗,五心烦热,补气养血,祛湿排毒,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虚,去湿气,疏肝健脾,疏肝益阳,腹泻 清肝明目 消食,肝肾亏虚,肾精亏虚,补中益气,疏肝补脾,养肝补肾,活血清热,阴虚火旺,舌苔湿热,体质调理去肝火,肝气郁结,肝肾滋 气血两虚,肝火 舒筋活络,肾气不足,痰湿 脾肾阳虚,脾胃虚寒,养血排湿气,阴阳两虚,肝郁脾虚,活血止痛,补血益气,胃寒,肝火旺盛,脾胃调理,滋阴降火,脾胃湿热,肝血不足,肝郁气滞,养肝明目,心肾不交脾肾,胃火,湿热下注 肾气虚,肾精虚寒,脾胃虚 下焦湿热 湿寒,舌苔厚,气血两虚,血虚 阳气不足,肾亏性阳痿早泄,脾虚湿盛,脾虚 健脾益肾,脾气虚 脾肾两虚,气血两虚,气虚多汗,气滞血瘀,脾阳虚,心脾两虚,气血虚,肝胆湿热,体寒,肝肾阴虚

好评 99%
接诊量 7405
平均等待 30分钟
擅长:针对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器官敏感,中途疲软,勃起功能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频尿急,阴囊潮湿,尿道灼热有个体化诊疗方案 肾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下焦湿热,中气不足,湿气重,痰湿,癃闭,便秘,大便粘腻,泄泻,失眠,心悸,不寐,口臭,出汗,五心烦热,补气养血,祛湿排毒,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虚,去湿气,疏肝健脾,疏肝益阳,腹泻 清肝明目 消食,肝肾亏虚,肾精亏虚,补中益气,疏肝补脾,养肝补肾,活血清热,阴虚火旺,舌苔湿热,体质调理去肝火,肝气郁结,肝肾滋 气血两虚,肝火 舒筋活络,肾气不足,痰湿 脾肾阳虚,脾胃虚寒,养血排湿气,阴阳两虚,肝郁脾虚,活血止痛,补血益气,胃寒,肝火旺盛,脾胃调理,滋阴降火,脾胃湿热,肝血不足,肝郁气滞,养肝明目,心肾不交脾肾,胃火,湿热下注 肾气虚,肾精虚寒,脾胃虚 下焦湿热 湿寒,舌苔厚,气血两虚,血虚 阳气不足,肾亏性阳痿早泄,脾虚湿盛,脾虚 健脾益肾,脾气虚 脾肾两虚,气血两虚,气虚多汗,气滞血瘀,脾阳虚,心脾两虚,气血虚,肝胆湿热,体寒,肝肾阴虚
更多服务
李琦 副主任医师

孕期保健,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自然分娩指导。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孕期保健,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先兆早产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自然分娩指导。
更多服务
王迁 副主任医师

擅长血管科常见病的诊治,如颈动脉狭窄、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

好评 100%
接诊量 58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血管科常见病的诊治,如颈动脉狭窄、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
更多服务
邢颖 副主任医师

焦虑,抑郁,强迫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

好评 100%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焦虑,抑郁,强迫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综合干预
更多服务
崔永亮 副主任医师

疑难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支架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瓣膜病,心衰等心脏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多年三级甲等医院工

好评 100%
接诊量 35
平均等待 -
擅长:疑难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支架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各种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风心病,瓣膜病,心衰等心脏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多年三级甲等医院工
更多服务
张俊蒙 副主任医师

心律失常(房颤等)的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植入术(普通和高端起搏:ICD、CRT-P/D),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冠心病药物治疗和接入治疗。是“胡大一专家团队成员”。

好评 98%
接诊量 147
平均等待 -
擅长:心律失常(房颤等)的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植入术(普通和高端起搏:ICD、CRT-P/D),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手术;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冠心病药物治疗和接入治疗。是“胡大一专家团队成员”。
更多服务
郑磊 副主任医师

擅长成人心脏,血管,腹部,小器官及妇科、产科超声检查,肩关节、膝关节等肌骨超声探查,尤其在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新生儿肺脏超声检查,新生儿肾血流超声评估有丰富临床经验

好评 100%
接诊量 12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成人心脏,血管,腹部,小器官及妇科、产科超声检查,肩关节、膝关节等肌骨超声探查,尤其在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新生儿肺脏超声检查,新生儿肾血流超声评估有丰富临床经验
更多服务
刘霞 副主任医师

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咳嗽、胸闷、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喘息、过敏性鼻炎、咽喉炎、重症肺炎。擅长各种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多年从事早产儿随访工作,对婴幼儿合理喂养、发育评估、发育障碍的识别具有丰富的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咳嗽、胸闷、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喘息、过敏性鼻炎、咽喉炎、重症肺炎。擅长各种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多年从事早产儿随访工作,对婴幼儿合理喂养、发育评估、发育障碍的识别具有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庄淑波 副主任医师

整形外科各类手术以及美容外科手术,各种体表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切除;烧、创伤及瘢痕的修复治疗,以及各种创面缺损修复重建治疗,各种激光及微整形注射美容治疗。

好评 97%
接诊量 686
平均等待 -
擅长:整形外科各类手术以及美容外科手术,各种体表良恶、性肿瘤的微创切除;烧、创伤及瘢痕的修复治疗,以及各种创面缺损修复重建治疗,各种激光及微整形注射美容治疗。
更多服务
武文汇 主治医师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疾病诊断

好评 100%
接诊量 96
平均等待 -
擅长: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疾病诊断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情绪波动大,易自伤,影响家庭关系,持续一年。患者女性16岁
61
2024-10-09 16:30:02
我有高兴不起来、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想说话、不想做事、容易感到疲乏和累的症状,已经持续三年了,最近一年越来越严重,并且有坐立不安、无缘无故的焦虑和担心等情况,担心各种事情,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是否是抑郁症?患者女性16岁
67
2024-10-09 16:30:02
焦虑情绪引发自伤念头,求医寻求临时用药控制。患者女性23岁
3
2024-10-09 16:30:02
女朋友划伤,担心留疤,同时怀疑她可能有心理问题。患者女性
48
2024-10-09 16:30:02
患者因夫妻争吵中老公出现自残行为而咨询。患者表示不知道老公的情绪状态,担心其有情绪问题和自杀风险。患者男性34岁
40
2024-10-09 16:30:02
我最近总是想到过去不好的事情就哭,和女生基本不说话,班级里孤立我,宿舍的人也很少和我交流,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患者女性18岁
21
2024-10-09 16:30:02
我最近总是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服用草酸但症状未改善,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患者男性23岁
33
2024-10-09 16:30:02
情绪激动自残,晚上心情不好,不想去学校,遇到小事就爱哭,自诉情况已持续一年多。患者女性14岁
17
2024-10-09 16:30:02
青少年近两年发生两次自杀行为,服用多种精神药物效果不佳,求治疗方案。患者男性18岁
20
2024-10-09 16:30:02
孩子有自伤行为,情绪低落,服用舍曲林和利培酮口服液,考虑更换药物。患者女性12岁
7
2024-10-09 16:30:02

科普文章

 “他们看不起我,经常变着法欺负我,捉弄我,编造谎言诬蔑我,孤立我,没有人真正理解我的感受,能够替我做主,没有人可以真正帮助到我.....

 “我感觉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一切都毫无意义,然后我这样做了,当看到血流下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是活着的......”    

这些,都是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内心的声音。

有研究资料显示,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占社区人群的比例为1 5 % 〜32.7%。非自杀性自伤在世界范围内的青少年群体中都具有很高的发生率,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心理发展对于整个人生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生理机能的日趋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此期孩子的内心冲突非常激烈。因此,部分青少年采取非自杀性自伤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负性情绪。 

那么,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个体出现蓄意直接并且没有自杀意图的伤害自己的身体的行为。表现形式有切割/割伤、烧伤、抓伤、拔头发、殴打自己、撞击伤等。

非自杀性自伤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

人格是个体精神活动较为稳定、持久的特征。在预防自我伤害的同时,要关注个体人格差异。

2.性格特征

性格通常影响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方式。研究表明,具有以下性格特征,如 :情绪不稳定、内向、自卑、攻击性强、冲动的青少年更易发生NSSI。另有研究表明,“书呆子”不会增加NSSI的风险,爱运动的青少年可减少NSSI的发生。

3. 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又称“情感难言症”,指个体在识别情感,使用语言描述或表达情感方面存在缺陷,并且难以将身体感觉与情绪情感区分开来,缺乏幻想,思维方式较为现实刻板。研究表明述情障碍和自我伤害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都存在较高的情绪管理的缺陷。

4. 性取向、性行为、跨性别因素 。

研究表明,15岁前发生性行为、同性恋、双性恋、同性性行为会增加NSSI的风险。另外,跨性别人群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得到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更少,因而也更容易发生NSSI。

5.负性生活经历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日趋成熟,情感逐渐稳定,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膨胀。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若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欠佳,当遇到伙伴关系不良、自然灾害、性虐待等负性生活事件时,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部分青少年倾向于采取过激的行为和消极的应对方式来惩罚自己或缓解不良心境,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大大增加NSSI的发生率。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

父母的管教方式过于严厉,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抑郁情绪和攻击行为,易增 加NSSI的发生。而过度溺爱和保护孩子、家庭暴力、对孩子关注太少,易使他们适应不良、不自信,部分青少年为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或得到更多的关注而采取此行为。

2.家庭成员结构 

完整的家庭结构 、和睦的家庭氛围能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使其人格发育更健全。相反,单亲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出现自卑、自责、焦虑、抑郁、逆反等心理问题,从而增加青少年NSSI的发生。

3.文化程度、经济状况

研究表明父母较低的文化程度、家庭较差的经济状况均导致其子女更容易发生NSSI 。究其原因,当青少年遇遭困难和挫折时,父母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且不能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4.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父母患有抑郁症其子女容易发生NSSI。父母、亲属等长辈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如家庭成员有 NSSI史,则青少年为改善负性情绪或逃避责任,很可能效仿此行为。

三、社会因素

1.学校环境 

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都可成为NSSI的促发因素。青少年易受同伴的影响,如果其同伴中有NSSI行为者,则很可能从同伴处习得,或为了使同伴认同自己而采取该行为。

2.书籍、媒 体、网 络影响 

目前大量文字描述NSSI情节的书籍充斥市场,而媒体、网络上的过度渲染,使得部分青少年受其暗示,效仿或加重NSSI。同时,由于青少年认知水平低、识别能力差,若缺乏正确引导,很容易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

四、生物学因素

大脑皮层的5-羟色胺水平降低,功能失调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和认知的改变,从而导致危害性行为的发生。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可以缓解自伤行为给个体带来的疼痛,增加愉悦及欣快感,但可能导致自伤行为的重复出现。有研究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功能紊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临床因素

研究表明在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中,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NSSI的发生率比较髙。抑郁情绪是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社交恐惧症、广泛性焦虑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危险因素。

六、其他

应激事件是指由危险或出乎意料的外界情况的变化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青少年由于处在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应对应激等事件时策略较少,方法单一,不能很好解决问题,不善于求助而选择负性应对方式。 

非自杀性自伤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背后原因较多且比较复杂,多维度去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行为,才能为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预防,治疗和干预,以减少NSSI带来的危害。我们呼吁全社会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建立有效的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机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支持净化书籍、网络环境,共同为青少年心身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愿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有伤害! 

       

#自伤自杀行为#烧伤
17

 

摆脱自伤行为

 

在你有自伤行为时,没人否认你的痛苦很深。一些有压迫性情绪的人说,自伤行为能暂时地缓释他们的痛苦感受。这或许是真的,但这些行为一旦走向极端,可能造成严重的永久伤害甚至死亡,这也是事实。

 

 

想想你生命中经历的所有烦恼,想想所有在身体上、性行为上、精神上和语言上伤害过你的人,你继续更深地伤害自己,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吗?开始自我疗伤,拯救自己不是更有意义吗?如果你真的想从经历的伤痛中恢复过来,你的第一步就该是停止自伤,这个做起来可能有点难,在你自伤时,自然分泌的止痛内啡肽在你体内奔腾的感觉或许让你沉醉。然而,这类行为是极度危险的,当然值得你尽全力去控制。

 

 

练习:摆脱自伤的行为

 

下面是一些你可以用来摆脱自伤情绪和思想的更安全的行为。在你愿意尝试的内容前打钩,然后加上你能想到的任何健康、无害的行为:

 

 

——用手握住一块冰然后挤压它来代替你的自伤行为,彻骨的寒意能麻痹你并分散你的注意力。

 

——用红色粗头记号笔在你身上具体标出你想切割的部位来代替刀割,用红油漆或指甲油营造出流血的感觉。然后用黑笔画上伤口缝线。如果你需要更多地分散注意力,就同时用另一只手挤压冰块。

 

——你每次想自伤的时候就弹你手腕上的橡胶带,这或许痛苦,但它比刀割、火烧或残损自己的伤害小得多。

 

——用指甲掐你的手臂,但不要弄破皮。

 

——把你恨的人画在气球上,然后拍打。

 

——给你恨的人或伤害过你的人写封信,说说他们对你做过的事和你

 

——恨他们的原因,然后把信扔掉或保存下来以后再看。

 

——拼命地把泡沫球、袜子卷或枕头扔到墙上。

 

——对着枕头,或在一个不会引人注意的地方尽力尖叫,比如声音很大的音乐会或你的车里。

 

——用别针扎巫术玩偶代替自伤,你可用卷起的袜子、泡沫球和记号笔来制作巫术娃娃。或者你也可从商店买一个玩偶来扎,要那种软的易扎的。

 

——哭泣。有时人们用做其他事来代替哭泣,他们害怕一旦哭出来就停不下来,不会这样的。事实上,哭泣能让你感觉好些,因为体内会分泌缓压荷尔蒙。

 

——其他健康而无害的点子:

 

上面都是让你摆脱自伤情绪的替代行为。

 

 

“当刀片划向我胳膊的那一刻,心里的痛苦才能得到一些释放,我才能坚持活下去”。16岁的小涵低着头跟我说到,声音很小,但每一字一语都敲打着我的心,她心里得有多痛苦,才会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


她的父母听到后,诧异于原来孩子这么做不是想“自杀”,反而是为了“求生”,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转念又十分不解,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母亲边说边抹泪,从小她就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怕她磕着碰着,可她怎么能这样去残害自己的身体?她的父亲更加想不通,我们家的教育从来都是以理服人,是不是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太幼稚了?是不是只有我们家的孩子这样?


青少年自伤行为并不少见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诊室里,跟小涵类似的情景很常见。这种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反复故意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称之为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简称自伤行为。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中国初、高中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27%,成年后发生率逐渐下降。自伤的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切割、烧灼、撞头、掐或抓自己、吞咽危险物品、用尖锐的东西戳身体等。


虽然自伤行为不是以结束生命为目的,但频繁、极端的自伤行为会导致身体残障、甚至死亡,极大地增加了自杀风险。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它,足够重视它,正确面对它,避免悲剧的发生。

 

 

 

青少年为什么会发生自伤行为?


正如小涵父母所困惑的,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自伤行为,到底是什么驱使他们这么做呢?

 


首先,青少年自伤行为最常见的动机是调节痛苦情绪,为了缓解和摆脱不良的情绪,比如抑郁、焦虑、愤怒、内疚、自卑、无助、绝望等。


小涵依旧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出现自伤行为是在初二的一次期末考试后,全校排名与她期待的名次相差一百多名。这种落差让她感觉非常失落、自卑,在同学中抬不起头。班主任找她谈了话;回到家后,父亲跟她说,“不要让我失望,也不要让你自己失望”;母亲跟她说,“是不是最近不够努力?以后周末不要玩手机了”。


她感到自己和考卷上的错题一样,根本就不应该存在。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一个人导致的,这种无法诉说、难以承受的痛苦让她彻底崩溃,有了伤害自己的冲动。仿佛自伤是一个桥梁,能将困在心里的痛苦通过身体传递并释放出来。那一刻,划自己的手臂是她唯一想到的快速缓解痛苦的办法,只有这样,获得平静之后她才能继续学习。


其次,青少年也会通过自伤行为去影响人际关系,试图让自己被看到,引起关注和重视。青少年比较弱小,有时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容易被忽略、被批评。比如,孩子心情不好,想休息或者去看心理医生,父母常常会觉得孩子是“小题大做”、“青春期叛逆”、“逃避学习”。只有孩子

 

把问题严重程度升级到伤害自己身体,父母才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足够的重视,他们才有可能不去上学、并得到想要的帮助。
此外,自伤行为也能使部分青少年获得一些相对好的感受,比如获得控制感。在他们对一切都感到不如意的时候,发现身体还是他们自己的,是唯一可以自由地、完全地由自己把控的。有些青少年常常会感到麻木、空虚,无法体会到自己的感受,自伤行为给他们带来疼痛感,这种疼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己还活着。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自伤?


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高,主要是由生物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有些青少年存在生物学的易感性,这些孩子先天对情绪有高度敏感性。看似平常的生活琐事,就容易引发情绪波动,情绪反应剧烈,并且持久,有时无法在下一个情绪反应之前恢复,好比烧伤的患者稍有风吹即感到切肤之痛一般。


情绪高敏感性,如同青少年的肤色、身高、容貌一样,是由身体决定的,他们自己无法选择,也不是他们的错,并不是大家口中的 “心眼小”、 “矫情”、“玻璃心”。小涵曾跟我说过,“我宁愿没心没肺,也不想这么脆弱”。不过,虽然是个体特征,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降低情绪敏感性。


环境的易感性主要指不被认可的环境,包括青少年生活的家庭、学校、同辈、网络等。比如,青少年正常的情绪表达,长期被忽视、否定或者惩罚。比如,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而哭泣,家长可能会说,“你反应过度了,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家长这样的反馈会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中,逐渐不会准确的表达情绪,促使他们情绪表达方式不断强化升级,最终以极端方式来获得父母的重视。


不被认可的环境还包括过度简单化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去了解青少年实际遇到的困难。比如,青少年考试考砸了而心烦意乱,老师有时会说,“下次多学习就好了,你会做得很好的”;家长会说,“少看点手机,成绩就上来了”。这样过度简单化的指导,并没有教会青少年学习忍受痛苦,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有效地调节目标和行为。


当具有情绪高敏感性的孩子生活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时,他们会出现情绪失调,情绪失调后又会遭受环境的不认可,加剧情绪失调。如此相互作用,最终出现广泛、持久的情绪失调,导致自伤行为的发生。

 

 

 

我们该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行为?


青少年自伤,是成长过程中被忽视、孤独、无助、失落、失控、绝望等各种负面感受和“要活下去”的念头的无声对抗,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这种痛不被看到、不被接纳、不被认可,是最痛的。我们如何应对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呢?


首先,要充分的认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要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接纳包容、积极关注的环境。停下来、慢下来、放下评价,试着去看到发生自伤行为时,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情绪如何、身体是怎样难受;看到他们在自伤行为之前已经做出的努力,看到自伤行为在那一刻对他们的意义;试着去理解他们,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他们。


青少年缓解痛苦的心理需求没有错,只是通过自伤行为的方式需要调整,需要改变。所以,记住,认可自伤行为发生时他们的感受和自伤行为的功能,而不认可自伤行为本身。这种认可要充分、有耐心、坚持下去,青少年才有改变的机会。


当发现青少年自伤时:


家长不要说教、批判、训斥,这只会把他们推向更痛苦的漩涡。试着陪伴他们,给他们安慰和拥抱,帮他们处理伤口,给他们找创口贴、碘伏消毒液。这并不是鼓励他们这么做,而是表达你的关心。


老师们不要惊慌,可以试着去理解他们,告诉他们,“你这么做的时候,心里肯定非常难受,你愿意跟我说一说吗?”学校也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同学们不要害怕,也不要嘲笑和疏远他们,他们也是你们中的一员,他们也一直在竭尽全力的生活。只是他们目前遇到了困难,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试着去保持同伴间一如既往的关心、问候、陪伴。


青少年发生自伤行为后,不要过度责备自己,试着停止自伤行为,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试着对此保持开放态度。看到自己一直承受的痛苦,试着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继续选择自伤,将给我带来什么?这是否与我想过的生活是一致的。

 

 

如果不自伤,我还能做些什么让自己挺过去?


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青少年自伤行为可以单独存在,也有40-60%与青少年精神障碍伴发,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离转换障碍、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无论哪种情况,均需要专业人员的系统干预。在改善青少年自伤行为方面,优先推荐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是在传统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治疗方法,以辩证法、正念和行为科学为基础,注重认可和改变之间、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可以减少情绪失调和行为异常的发生。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先理解自伤行为为何发生,看到自伤行为背后的情绪、冲突与动机,家长、老师、同学、青少年自己一起努力,给予接纳、包容、理解与认可,才能促使改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阿珠, 徐耿, 苏普玉. 中国大陆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流行特征的Meta分析 [J].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11): 1665-70.


2、Alec L. Miller, Jill H. Rathus, Marsha M. Linehan,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with Suicidal Adolescents [M],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 London, 2007.


3、Jill H. Rathus, Alec L. Miller, Marsha M. Linehan. DBT skills manual for adolescents [M],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 London, 2015.


 
 内容来源

 

以上内容来源于 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

 

特别说明


以上科普知识为赠送内容

#心功能不全#自伤自杀行为
8

HN27

#自伤自杀行为
6

HN36

#自杀倾向#自伤自杀行为
8

儿童青少年自杀自残行为现状分析

#自杀倾向#自伤自杀行为
12

HZ46

刘敏(化名)现在是一名初二学生。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每次生气后,她多次用小刀划她自己的左前臂,看着自己的手臂流血,她不感觉到疼痛,可是她周围的一些人则被她的举动吓到了,无法接受,特别是她的父母亲知道以后,则担心不已,认为她患上心理精神问题,要带她去看病。
刘敏怎么啦?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帮助?
显然,刘敏心理出现障碍,她患上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这种心理障碍在青少年尤其多见,国外早已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国内近些年也逐渐关注这个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并且也进入了深入研究。
非自杀性自伤指主观上故意的对自己身体和组织直接的伤害,且不以自杀为目的行为。不包括以身体装饰为目的穿耳洞、纹身等行为,排除对已有的伤口因为伤口愈合不自觉的挠抓行为,儿童期对自己指甲的啃咬行为等。自伤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主要有:用利器切割身体皮肤、组织;用针刺;用火烧;撞击自己的头部;吞下有害的物质等。实施自伤行为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出于对自己情感的管理;有的是自我惩罚;有的是出于对感官受损的满足感,对人际关系不满的宣泄;有的是对自我行为的自律失控等。这些自我伤害行为明显导致了多种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损害,需要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及治疗。
针对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情感稳定剂以及部分抗抑郁药物。物理治疗方法有重复经颅磁刺激、迷走神经刺激、深部刺激、磁痉挛治疗、电痉挛治疗等。手术治疗目前不提倡。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手册辅助的认知治疗、针对情绪调节的团体治疗和动力结构的心理治疗等。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的管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关注焦点,对这一问题认识的增加可促进 DSM-5 研究标准的提出,并有益于整个领域的发展;对这种行为的神经发育基础的理解或对临床护理产生极大的启示。

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心理系的 Bonnie Klimes-Dougan 博士及其同事通过一个病例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键点进行了阐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生物系统的紊乱与情感调节有关,涉及边缘脑区及额叶调节脑区的紊乱或许会随时间变化。此外,涉及情绪调节的羟色胺及生理应答系统中也发现了紊乱现象。

在强调安全性、建立自我安慰策略、加强情绪调节及降低人际敏感方面,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疗法与辨证行为疗法(DBT)联用时效果最好。神经生物标记可反映治疗应答情况,对其进行划分有助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治疗途径的确定及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背景介绍:辩证行为疗法(DBT)是国际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极其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对目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严重情绪调节缺陷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合理化认同是辨证行为疗法区别与其他疗法的“试金石”。DBT 的原理是“接受”和“改变”的平衡,而“接受”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合理化认同。

合理化认同的基本要素是治疗师与病患交谈时,治疗师能懂得病患的任何反应,并能理解病患在生活中的任何情况。实际上,治疗师要接受病患,与病患产生共鸣、同理心,合理化认同要求治疗师去寻找、确认和准确反应病患对事物的反应时所能表现出的本能的妥当性或正确性。治疗师不应当掩盖或打压病患在交谈过程中反映出的任何合理情感、思想、行为,应当适时扩大病患的这些合理性,然后加以强化。如同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应当尽力了解他们,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要强化他们好的行为。

#意识错乱#症状性精神病#自伤自杀行为
12

作为一个精神科医生,我们时常会接诊这样一些高风险、反复自伤自杀的患者,她们有些自幼缺乏亲密关系的陪伴,不在父母身边成长,有些遭遇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创伤性事件,有些在充满矛盾、暴力的家庭中成长,有些在过于放纵、缺乏规则的环境中长大,她们往往在青春期开始出现问题,面对自己,她们缺乏积极的自我意向,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时,她们无法有效的管理情绪,自伤自杀往往成为她们缓解内心焦虑的方式,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往往发展为反复多次的自伤行为。

案例一:

一个随访 4 年的患者,今复诊,4 年前因反复多次自杀予我处就诊,经过这几年治疗,情绪稳定,然后开始开挂的人生,尽管我知道患者疗效好,用药也单一,但因患者外地工作,近 2 年一直是患者妈妈代为取药维持治疗,今日是近 2 年第一次再次看到患者,精神状态之好令我动容,患者的成长最应感谢的是自己及家属的付出、陪伴、耐心与坚持,作为医疗工作者参与到其中,经历了其中的风险、无助,波折,同时也深刻感悟到生命之花绚烂而美丽。

案例二:

本周我所管理的病区收治的另一位患者,一周内多次自杀行为住院,医生有些无可奈何,家属更是愁容满面。这场景颇有些像 4 年前当时接诊案例一的场景。

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些治疗极少数失败的案例,总体来说,专业的陪伴与治疗,医患双方有效的坚持、度过那些特别困难的时点,给专业予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多数患者都在康复的路上。

以下视频连接我相信会给各位患友及家属带来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