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镇江瑞康医院专家

简介:

镇江瑞康医院是亚太医疗集团(AsiaPacificMedicalGroup,简称APMG)和镇江新区政府合资开设的中美合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镇江市医保、生育、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具有健康体检、职业病体检、从业人员体检资质。亚太医疗集团于1992年成立,旗下拥有包括镇江瑞康医院在内的上海伽玛医院、上海新起点康复医院、上海协华脑科医院、北京天坛普华医院、北京丰台二七社区医院、浙江慈林医院、天津泰达普华医院和郑州天坛普华医院等9家医院。瑞康医院开诊后重点开展特色专科,骨科、妇产科、眼科、健康管理科。瑞康医院同时开设内科、外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ICU)、急诊科、康复医学科等十多个临床科室的门急诊服务,及影像科、超声科、特检科、内镜室、检验科、病理科、营养科等十多个医技科室。镇江瑞康医院将结合政府区域卫生规划和集团资源,为镇江市及周边城市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赵星星 主治医师

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的营养诊断及营养管理;哺乳期营养咨询及营养管理,产后减重;婴幼儿喂养指导、食物过敏的营养管理。

好评 99%
接诊量 3191
平均等待 -
擅长:孕期营养及体重管理;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的营养诊断及营养管理;哺乳期营养咨询及营养管理,产后减重;婴幼儿喂养指导、食物过敏的营养管理。
更多服务
陶国良 副主任医师

头晕头疼,脑梗死的诊治

好评 -
接诊量 1
平均等待 -
擅长:头晕头疼,脑梗死的诊治
更多服务
蒋震 主治医师

擅长领域: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领域: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更多服务
陶云风 主治医师

本人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熟悉掌握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慢性肝炎、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本人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熟悉掌握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慢性肝炎、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
更多服务
钟学 主治医师

儿科及新生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喂养

好评 99%
接诊量 2.4万
平均等待 -
擅长:儿科及新生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特别是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喂养
更多服务
卜强 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电切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腹腔镜等腔内技术在微创下诊治泌尿系统各种疾病。特别在治疗老年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的结石方面有独特的造诣。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应用电切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腹腔镜等腔内技术在微创下诊治泌尿系统各种疾病。特别在治疗老年前列腺疾病及泌尿系统的结石方面有独特的造诣。
更多服务
聂小玲 副主任医师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擅长诊治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各种阴道炎、外阴炎。擅长诊治妇科内分泌失调,如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围绝经期疾病(包括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后的子宫出血、绝经后的阴道炎。擅长诊治宫颈疾病,如宫颈HPV感染、宫颈上皮内肿瘤、宫颈癌。擅长阴道镜和LEEP手术,擅长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擅长盆底康复。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的诊治。擅长诊治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各种阴道炎、外阴炎。擅长诊治妇科内分泌失调,如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围绝经期疾病(包括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后的子宫出血、绝经后的阴道炎。擅长诊治宫颈疾病,如宫颈HPV感染、宫颈上皮内肿瘤、宫颈癌。擅长阴道镜和LEEP手术,擅长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擅长盆底康复。
更多服务
王宇阳 住院医师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肌病等病的诊治。对难治性心衰、顽固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肌病等病的诊治。对难治性心衰、顽固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科普文章

#呼吸道感染#发热
52

发热是儿科门急诊最常见的症状,是家长紧急就医的最主要原因。因宝宝发热时多伴有其他不适如颜面部潮红、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头晕头痛、腹痛、腹泻、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等不适而引起家属的广泛焦虑。那么,什么是发热?何时需使用退热药?体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吗?退热药的选择有哪些?发热时可以洗热水澡吗?能吃鸡蛋喝牛奶吗?发热会烧坏脑子吗?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一个简要的解答,从而帮助广大家属朋友从容照顾发热的宝宝。

1、什么是发热?

参照WHO关于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腋温≥37.3℃或者肛温≥38℃。以腋温为准,体温≥ 39℃为高热,≥ 41℃为超高热。

注:测量方式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推荐以腋温为准,耳温测量接近于腋温。因表皮皮温受环境以及机体活动状态影响较大,故不推荐额温枪用于医学测量。

2、何时需要使用退热药?

一般推荐腋温≥ 38.5℃或者体温>38.2℃且患儿有明显发热伴随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耳痛耳鸣、腹痛、全身酸痛、乏力等)。

3、发热一定是坏事吗?

不一定。

发热本质上是由于病原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从而导致人体发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发热激活免疫系统有助于控制病情,对机体恶言是有益的。故发热对儿童不一定是坏事,退热的目的是减轻发热所带来的不适感。

4、体温越高病情越重吗?

不一定。

体温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病原体类型,感染的部位,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无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遗传代谢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盲目认为体温越高就代表病情越重。应以儿童热退后的精神食欲状态作为病情严重程度更可靠的依据。

5、常见退热药的选择?

主要有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均有口服制剂和栓剂两种可供选择,两种剂型效果类似。一般不推荐两者交替使用用来退热,应尽量单选一种有效药物即可。

6、发热时可以洗热水澡吗?

可以。但应注意避免在体温上升期使用,因在体温上升期(畏寒寒战、四肢末端凉等情况下)患儿主观症状感觉到冷,此期物理降温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患儿畏寒寒战等不适症状。

7、能吃鸡蛋喝牛奶吗?

能。对于既往体质健康、无明显食物不耐受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可以增加优质蛋白(包括鸡蛋牛奶等)的摄入帮助促进疾病康复。

8、发热会烧坏脑子吗?

不会。儿童发热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此病自然病程约1周左右,神经系统并发症很少见。民间之所以流传有此说法,主要是因为既往医疗条件有限,部分发热的儿童未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后期合并了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等从而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导致有“发热烧坏了脑子”的说法,这在现代社会极其罕见。

9、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①年龄<3个月;

②口服退热药体温难以将至正常 或反复高热(体温≥39℃)持续时间>3天;

③合并有其他严重不适:如气促、呼吸困难、喉喘鸣、发绀、脖子僵硬、呕吐、腹泻、惊厥、精神食欲及尿量明显下降等;

综上,儿童发热不可小觑,但也不必过于慌张,遵医嘱合理用药及掌握及时就医指征,有助于共同守护儿童的健康。

#流行性感冒#发热#咳嗽
16

近期, 流感高发, 发热、咳嗽的 患儿 明显增加, 中招流感后,儿童该如何用药 ?

首先是就诊确定一下是否流感,如果不方便就诊可以自测抗原,但要知道抗原阴性并不能排除诊断。必要时需医生帮助判断;

孩子流感期间高热不退最常见的处理方法就是口服退热药物,通常选择布洛芬混悬液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美林 泰诺林 至少 4- 6小时一次, 注意: 交替应用效果与用同一种药物区别不大 。同时让孩子多喝水,增加循环。如果效果不好,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

考虑流感,应该尽快使用抗流感药物 最佳用药时间为感染后 48小时内, 可以减少并发症和重症的发生。比如奥司他韦,用量需按体重计算, 具体参考说明书。注: 成人和 13岁以上青少年:推荐口服剂量为每次75mg,每日2次,共用5天。详情请遵医嘱。1岁以上的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给予相应剂量(服用5天),详情请遵医嘱。

体重 ≤15kg者,每次30mg,每日2次;

15kg<体重<23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

23kg<体重<40kg者,每次60mg,每日2次;

体重> 40kg者,每次75mg,每日2次。

如果有明显的鼻塞流涕,可以用 生理 海盐水 鼻,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流感引起的咳嗽较重时可以使用止咳药,超过 3天不能缓解需就医,帮助判断有无合并肺炎及是否需要针对咳嗽咯痰等症状调整用药;

如果有明显的咽痛,可以 润喉糖,多喝水保持咽部湿润。如果咽痛在三天后仍不能减轻,要警惕可能有链球菌或腺病毒感染,及时就医检查

就医:如果儿童的高热不退且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持续呕吐、剧烈头痛等),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文中所提及药品,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乙型流感#鼻病毒性急性支气管炎#发热
637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新冠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大家,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

 

● 0~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

● 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

● 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

● 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目前流行的病毒「中招」后,出现的症状有什么细微差别?哪些可以在家哪些必须去医院?是不是都能通过疫苗预防?康复期都要注意什么?

 

七种流行病原体症状对比

 

发热、咳嗽、鼻塞流涕,虽然这7种病原体都会引发呼吸道系统疾病,但症状上存在着细微差别,快来看一看!

 

 

奥司他韦是治疗流感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如何判断要不要去医院?

 

现在大医院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全国各地卫生部门都在持续更新能提供儿科、发热门诊等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同时发挥互联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有序就医。

 

 

如果是症状较轻的低烧或咳嗽或是已经用药治疗后需要复诊,可以采取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的方式,减少叠加感染风险。

 

如出现下列情况,建议尽快线下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 幼儿高烧:3个月以下幼儿出现发热就及时就医。
  • 感染后重症高风险人群:如高龄老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或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人群,尤其病原是流感、新冠等有可能造成系统性并发症的感染,应及时就医。
  • 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高热持续时间超过3天,热退后精神差,频繁咳嗽、哭闹影响睡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影响水和能量摄入。
  • 可疑加重体征:观察期内体温高峰进行性上升,明显喘憋、吸入空气指氧<94%,血压、心率明显偏离日常,胸痛,少尿,意识下降等。

 

线上就诊时,医生需要了解的主要信息:

 

病患信息了解

  • 起病时间、症状(如发热情况、咳嗽频率、咳嗽有无昼夜变化、咳痰性状、其它全身症状)。
  • 流行病学暴露接触史、检验检查结果(如血常规、CRP、SAA、PCT、病原学检查如抗原、核酸、抗体等、胸部影像)。
  • 用药经过和效果、一般情况(精神、食欲等)、既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和是否处于哺乳、妊娠等特殊时期。

 

预后康复要注意这四点

 

由于感染恢复早期抗体还未产生、气道防御功能未完全修复,在感染后2周内仍要做好呼吸道防护,防止再次感染或混合感染。

 

呼吸道感染后气道和其它受累器官炎症状态仍将维持一段时间,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循序渐进恢复锻炼强度。

 

室内保持温湿度适宜(温度18~22℃、湿度50%~60%),回避空气污浊环境。

 

 

康复期宜清淡饮食,避免高热量、高糖、高脂、高盐,适当多摄入蛋白类食物和富含维生素食物,如治疗期间使用抗生素,可酌情补充肠道益生菌以利胃肠功能恢复。

 

恢复阶段如出现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及时咨询医生。

 

最后提醒大家,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一老一小」重点人群要尽早接种相关疫苗。

今年冬天,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肆虐,让身体免疫系统尚不完善的孩子们,深受其扰。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新冠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

 

目前主要的就诊压力仍然集中在儿科,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量高位运行已经超过一个多月了。

 

看着孩子们的病情反复发作,没完没了,家长们的心也一直被揪揪得紧紧的。

 

冬季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该如何防范?感染后要如何治疗?京东健康为大家整理了以下科普干货供大家参考↓

 

如何辨别感染了哪种病原体?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目前在儿童中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等。

 

如果感到不舒服,却无法辨别具体疾病,下面这张图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判断区分。

 

 

不同症状我们该如何用药?

 

若孩子发热持续3天,体温没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建议第一时间就医。

 

如果当下孩子只是有点轻微的咳嗽或低烧,建议先在家观察。

 

现在是病毒爆发期,医院里人满为患,尽量减少因拥挤和长时间接触,而导致孩子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如何科学预防和应对?

 

1. 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若是出门尽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2. 在任何场所均应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不用手触碰口鼻眼等部位,以免病毒传播。

 

 

3. 有条件的话,可以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酒精凝胶;家庭可以常备抗菌洗手液、酒精喷雾等消毒清洁物品,做到全面防护。

 

4. 提前接种相应的疫苗,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当您有需要时,11月27日-12月10日,点击下图或打开京东APP搜索【流感疫苗】,抢正品现货四价流感疫苗~京东健康随时守护在您身边。

 

5. 除了接种疫苗以外,日常要合理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足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6. 同时要适当锻炼,不要过度疲劳和熬夜,帮助身体增强抵抗力。

 

特别提醒

 

切忌自行给孩子用药预防感染。

 

如果自行提前用药防治,吃错药、乱吃药都有可能出现耐药的问题,这可能对孩子日后的各项治疗产生影响。

 

恢复期如何调理不复发?

 

保持空气流通

室内空气流通️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孩子接触到烟、酒、尘埃等刺激性物质。

 

做好保暖工作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家长要注意给孩子适时添加衣物,避免着凉。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孩子踢被子,以防止感冒。

 

饮食调理

保证营养均衡,多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的牛奶、瘦肉等。

 

避免让孩子食用过甜、过咸、过油腻的食物,有腹泻、呕吐情况的孩子可以相应补充电解质水、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健康。

 

充足休息

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有助于孩子的身体恢复。在呼吸道感染期间,要让孩子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观察病情变化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注意多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要及时复诊。

 

康复锻炼

在孩子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如散步、慢跑、呼吸训练等。有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力,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关爱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排解心理压力,有利于孩子早日康复。

 

家中有老人的朋友注意了,这种止痛药还能退热#退热止痛 #对乙酰氨基酚双层片 #新冠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为目前发现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于2019年12月被发现。引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可划分为多个基因分支,并存在多种变异株,主要包括阿尔法、贝塔、伽玛、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其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在2022年初迅速取代 Delta 变异株成为全球绝对优势流行株。

 

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致病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染途径:

 

  •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如何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1、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2、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提高健康素养,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做好个人防护。

 

感染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呼吸系统最常受累。消化道、肝、脾、胰腺、肾、心脏、脑、淋巴结、皮肤等全身各器官也可受累,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全身表现以发热、乏力、肌肉酸痛为主。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3天。

 

呼吸道症状以咳嗽、鼻塞、流涕、咽干、咽痛等症状多见。肺炎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喘息,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哮鸣音,重症可发展为呼吸困难、发绀,少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肾损伤/肾衰竭等)。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儿童、老年人、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曾共处于密闭空间或密切接触的人群等更容易被传染。

 

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等。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2~4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热程多不超过3天,少数病人病情危重。

 

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二次感染或多次感染的可能。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新冠长期症状),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防范措施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咳嗽、无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且怀疑与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出现呼吸困难、昏迷、面色苍白、皮肤苍白、心率加快、抽搐、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至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抗新冠病毒治疗,包括: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单克隆抗体等。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和防止向重症进展。

 

在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是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需家属协助、配合症状监测和就诊。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群聚集区域,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和环境卫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增强体质。

 

注意:以上用药和治疗为科普内容,用药请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的通知[EB/OL]. (2023-01-05)[2023-03-0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1/06/content_5735343.htm
[2] 陈志南,边惠洁,王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免疫机制及干预策略[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3,44(7):577-581
[3] Zhang Q , Bastard P , Liu Z ,et al. Inborn errors of type I IFN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life-threatening COVID-19[J].Science, 2020,370(6515):eabd4570. DOI: 10.1126/science.abd4570 .
[4] 蒋荣猛,谢正德,姜毅,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01):20-30. 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0114-00036
[5] 陈敦金,戴月,刘兴会,等. 孕产妇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推荐意见[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3,26(06):441-447.DOI:10.3760/cma.j.cn113903-20230130-00042
[6] 齐海梅,王建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管理指导意见(2023)[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4):386-392.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3.04.002
#流行性感冒#发热#呕吐
103

什么是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HI)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属于条件致病菌,多数情况不致病。通常冬季、初春带菌率较高,发病也较多。

 

流感嗜血杆菌多数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神经系统、咽部、血液系统等多系统感染。是婴幼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血流感染等。若无及时治疗,症状较重,病死率高。

 

流感嗜血杆菌是怎么传播致病的


流感嗜血杆菌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飞沫吸入:是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如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 接触传播:如手接触流感嗜血杆菌污染的物体或表面,未洗手触摸口、鼻或眼睛等。

 

  • 其他:新生儿可通过吸入羊水或接触生殖器分泌物发生感染。

 

如何预防? 


(1)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

 

(2)日常预防:勤洗手,室内通风,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哪些常见症状?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呼吸道、神经系统、咽部、血液系统等异常表现。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咽痛、喷射性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或昏迷。

 

哪些人容易感染?


儿童普遍易感,以4~18月龄儿童发病率最高,2月龄以下的婴儿和5岁以上的儿童发病率较少。

 

儿童、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可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甚至死亡。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 潜伏期:可有1周左右潜伏期。

 

  • 疾病持续时间: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的病程多为1~14 天(平均5~7天)。

 

  • 是否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呈自限性。

 

  • 感染后是否会再次感染: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的特异性免疫力。

 

防范措施 


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必须前往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正确洗手,尽量避免脏手触摸眼、口、鼻;住所、办公室等室内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等遮住口鼻。

 

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喷射性呕吐等表现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当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慌、气促、抽搐、昏迷等表现时,应尽快前往急诊科就诊。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治疗以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治疗包括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补充营养等,药物治疗有止咳祛痰、补液、抗感染等,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主要包括头孢克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注意:该部分只是作为科普,具体应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不主张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 实用内科学:下册[M],202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及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诊断及治疗专家建议 [J] . 中华儿科杂志,2019,57(9) : 663-668. 

 

#其他传染病#肺炎#感染#感冒#发热
16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组单链R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具有传染性,冠状病毒可分为a、β、γ、δ四群,在能感染人类的α和β群中,目前已知有七种冠状病毒会对人类致病,包括HCoV-229E、HCoV-NL63、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冠状病毒是怎么传播致病的?


传染源主要是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


1、疫苗接种:目前已有多款安全有效的疫苗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针对其他冠状病毒的疫苗仍在研究当中。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和发病,是降低重症和死亡发生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2、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提高健康素养,养成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戴口罩;施行公筷制等生活方式,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感染冠状病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的人冠状病毒(包括229E、NL63、OC43和HKU1型),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MERS-CoV、SARS-CoV和SARS-CoV-2常引起较为严重症状。

 

MERS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甚至发展为肺炎,病死率约为34.4%。

 

SARS症状通常包括发热、畏寒和身体疼痛,甚至发展为肺炎,病死率约为9.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开始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肉疼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表现为呼吸急促、憋喘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危重病人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哪些人容易感染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时期的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癌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人群等)、儿童、老年人、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曾共处于密闭空间或密切接触的人群等更容易被传染。

 

病情危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围产期女性、重度吸烟者等。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潜伏期:冠状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2-4天。

 

疾病进展及预后:冠状病毒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热程多不超过3天,少数病人病情危重。

 

冠状病毒存在二次感染或多次感染的可能。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防范措施


在加强自我防护的同时,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是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需家属协助、配合症状监测和就诊。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群聚集区域,勤洗手,保持良好个人和环境卫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增强体质。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咳嗽、无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且怀疑与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出现呼吸困难、昏迷、面色苍白、皮肤苍白、心率加快、抽搐、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至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

 

除新型冠状病毒外,尚没有严格证明有效的抗冠状病毒药物,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和防止向重症进展。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可在确诊后尽早给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或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注意:以上用药和治疗为科普内容,用药请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宋枚芳,申川,魏梦平,等. 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40(01):51-56.DOI:10.3760/cma.j.cn311365-20210308-00085.
[4] 蒋荣猛,谢正德,姜毅,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01):20-30. 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0114-00036.
[5] 齐海梅,王建业,中华预防医学会老年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居家管理指导意见(2023)[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4):386-392.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23.04.002.
#发热#呼吸困难
12

认识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Spn)俗称肺炎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鼻咽腔中,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弱,当免疫力减低时可致病,是肺炎、脑膜炎、败血症、鼻窦炎和中耳炎等疾病的重要病原菌,感染率高、致死亡人数多,仍是对公众健康、生命的重大威胁之一。根据血清类型不同可分为90多个血清型,其中20多个血清型可以致病。肺炎链球菌肺炎约占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0%,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也是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的重要原因。

 

肺炎链球菌是怎么传播致病的?


肺炎链球菌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飞沫传播:是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咳嗽、打喷嚏等。

 

  • 接触传播:如接触到被肺炎链球菌污染的物体后,未洗手而触摸口、鼻、眼睛等。

 

  • 其他:通过血流播散、邻近器官感染也可传播肺炎链球菌。

 

如何预防感染肺炎链球菌? 


  • 疫苗: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可用于预防儿童、老人和慢性病病人等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有较好效果。

 

  • 日常预防:鼓励户外活动,提高身体对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注意保暖,营养均衡,避免酗酒、熬夜。

 

  • 其他:积极预防和治疗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

 

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炎链球菌不仅可以直接由鼻咽部入侵中耳、鼻窦、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部位引起黏膜疾病,还可经血流播散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腹腔、关节、心瓣膜、心包等。导致的疾病不同,症状有差异。

 

肺炎:前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可突然表现为高热、寒战、咳铁锈样痰、血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脑膜炎: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精神改变等。

 

哪些人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


人群普遍易感,前期感染后大多症状轻微或无明显症状,常骤然起病。

 

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婴幼儿、有基础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重症,感染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较高,可出现重症和危重症,甚至死亡。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1)潜伏期:人肺炎链球菌感染多无潜伏期,一般起病急骤。

 

(2)疾病持续时间:自然病程大致1~2周。发病5~10天后体温可自行骤降或逐渐消退,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后可使体温在1~3天恢复正常。

 

(3)是否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患者有一定自限性。

 

(4)感染后是否会再次感染: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一般不会再次感染相同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

 

防范措施 

 

症状轻微者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避免与他人共用杯子及餐具;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鼻口;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如出现高热、寒战、咳铁锈样痰、血痰、胸痛等,建议咨询医生。如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精神改变等,建议就诊于神经内科、急诊科。

 

治疗主要为包括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老年人、婴幼儿、有基础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在感染肺炎链球菌后,一般病情较重,医生可能会给予抗感染治疗。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注意:该部分只是作为科普,具体应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不主张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2):1945-1979.
3.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 实用内科学:下册[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5.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等.  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J]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 (07): 485-505.
#发热#咳嗽#病毒感染
105

认识腺病毒

 

腺病毒又称人腺病毒 (HAdV),已知的人类腺病毒有约90个基因型。不同型别的人腺病毒可导致不同的疾病,多数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眼部及中枢等多部位感染。在人群密集或封闭区域(如学校)极易扩散。

 

腺病毒怎么传播致病的?

 

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飞沫传播:是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咳嗽、打喷嚏、吐痰等。

 

  • 粪-口途径传播:如通过接触腺病毒感染患者的粪便而感染。

 

  • 接触传播:如接触到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洗手而触摸口、鼻、眼睛等。

 

如何预防?

 

疫苗:至今为止,我国一直致力于研制腺病毒疫苗,但尚未大量投入使用。

 

预防腺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室内通风,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常见症状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部位的异常表现。本文主要介绍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表现:

 

  • 一般人群中多无临床症状,部分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等。

 

  • 对于健康人群,症状一般在2周内消失。

 

哪些人容易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易感人群包括:健康儿童、免疫力低下及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人群。

 

腺病毒肺炎约占病毒性肺炎的20%~30%,在北方多见于冬春两季,南方多见于秋季。

 

由于缺乏腺病毒特异抗体,80%的腺病毒肺炎发生于6个月~5岁,尤其2岁以下儿童。

 

患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更易发生重症,甚至死亡。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取决于病毒血清型及其传播途径。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

 

疾病持续时间:腺病毒感染患者的病程多为1~14 天(平均5~7天)。

 

多数患者呈自限性。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但是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无交叉免疫。

 

防范措施

 

症状轻微者,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必要外出时请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居家勤开窗通风。

 

当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部不适、咽痛、腹泻、恶心、食欲减退、视物模糊、疼痛、畏光等表现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当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胸闷、心慌、气促等表现时,应尽快前往急诊科就诊。 

 

目前尚无腺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对腺病毒疗效不确切,不推荐使用。西多福韦有个案报道,但其疗效尚未确定。

 

注意:该部分只是作为科普,具体应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不主张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李凡,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丛玉隆. 实用检验医学:上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王卫平,孙锟,等. 儿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蔡柏蔷,李龙芸. 协和呼吸病学:上册[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
[6]范先群. 眼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9年版).
[8]王艳,谭丙绣,侯喆,等. 人腺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国际病毒学杂志,2023,30(03):255-258.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