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皮肤上长红包只是看着心烦,现在却心惊——我不会是长猴痘了吧?
别慌,先把痘分清!
身上长红包了,是猴痘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皮肤疾病,为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这意味着感染猴痘的动物也具有传染性。
猴痘最初被发现于一个研究猴群的实验室中并被命名,至今已表明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草原犬、灵长类等动物易感。
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可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如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目前而言,猴痘的传播途经主要是性传播,其它传播途径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猴痘的特征及症状
猴痘的皮损呈进展性,皮损形态为深在性且边界清楚的皮损,中央常有脐凹。
进展规律遵循着「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的顺序,并伴有瘙痒感,通常集中在面部和四肢。
多数患者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得了猴痘别慌,战「痘」指南在此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猴痘病程
1.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2. 潜伏期结束后,首先出现的临床表现多为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3.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4. 2~4周后结痂脱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治疗方法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目前对于猴痘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需要注意多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
预后情况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出现严重病例。
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但会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
这样预防,猴痘退、退、退!
注意事项
1. 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2. 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或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虽然猴痘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皮肤疾病,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和治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有效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