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惠医院,位于上海市。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3266万。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大肠,急性期主要治疗手段为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如症状未见缓解可经验性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慢性感染需进行粪便病原体培养,了解病原体情况再行治疗,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宜流质、半流质的易消化食物为主,忌生冷辛辣食物,避免刺激肠胃,血常规,粪便常规,血电解质,。
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中风等等。 消化道疾病如胃病,食道,胆囊炎等等。 呼吸科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上海呼吸道专病委员会委员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呼吸道感染,慢阳肺,脑卒中等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常规。
内科包括消化科,心脑血管等
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是急慢性咽喉炎,声带息肉,声带白斑,过敏性鼻炎,中耳炎及鼻窦炎的非手术治疗等。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能出现腹泻和腹痛、发热、恶心和呕吐、其他症状等。
1.腹泻和腹痛: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症状是腹泻,一般表现为水样或黏液样,可能带有血丝,腹泻频繁,每天多次,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痛一般是阵发性的剧痛,常位于下腹部。也可能有其他肠道症状,比如肠鸣、腹胀、便意急迫等。
2.发热:感染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痢疾常伴有发热,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3.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长时间呕吐可以导致身体虚弱和乏力。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心与肾功能不全、败血症等病变。以上症状并非一定同时出现,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出现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夏季,预防细菌性痢疾,最好做到下面几点,让宝宝夏季远离细菌性菌痢。
1、注意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2、储存制作食物生熟分开
3、尽量购买食用新鲜食品
4、防苍蝇
5、做好物品消毒
6、洗手很重要
食物型传播
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 1——2 周,并可在葡萄、黄瓜、凉粉、西红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的厨师和用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做凉拌冷食常可引起菌痢暴发;食用存储不当发生变质的剩饭剩菜也易引起细菌性痢疾。
水型传播
被痢疾杆菌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
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被污染带菌的手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苍蝇传播
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是细菌性痢疾传播的重要媒介。
进入夏季天气渐热,各种病原菌活跃起来,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进入高发季。宝宝抵抗力弱,家长尤其要注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细菌钻空子。那么,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是怎样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有何表现?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生,以 6-9 月最为凶悍。
由于痢疾杆菌各组及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因此易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如未及时治疗、正规治疗、使用药物不当等会延成慢性。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征为起病急、发冷、发热(可达 39℃)、腹痛频发、腹泻、里急后重(就是患儿想拉又拉不多,总像是有没拉完的感觉)及排泄含有粘液、脓及血的稀粪便,再严重一点的话就是恶心、呕吐。
当地时间11月1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了基因疗法KEBILIDI用于治疗AADC缺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批准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基因疗法。AADC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这个病挺严重,还会缩短患者寿命。近年来,大家关注到我们大脑中含有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对运动功能极其重要的物质,这种病会导致我们脑中无法合成多巴胺。
这种疗法是一种基因替代疗法,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直接把药物注射到大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进行基因治疗后的12个月内,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就有了快速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效果的持续时间可以达到5年。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神经递质分析也证实了患者体内多巴胺的产生增加。改善源头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比如情绪、出汗、体温和眼动危象等方面)得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回到这个神奇的基因疗法,KEBILIDI是一种基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2(rAAV2)的基因疗法,里面包含了人的功能基因。
注入大脑后,这种功能基因可以增加AADC酶的含量,从而恢复多巴胺的产生,以此来纠正潜在的遗传缺陷。但还需要注意的是,KEBILIDI禁用于通过神经影像学评估还没有达到颅骨成熟度的患者。
参考来源:
1.PTC Therapeutics Announces FDA Approval of AADC Deficiency Gene Therapy.
2.Tai CH, Lee NC, Chien YH, Byrne BJ, Muramatsu SI, Tseng SH, Hwu WL. Long-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adocagene exuparvovec in patients with AADC deficiency. Mol Ther. 2022 Feb 2;30(2):509-518. doi: 10.1016/j.ymthe.2021.11.005. Epub 2021 Nov 8. PMID: 34763085; PMCID: PMC88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