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隐睾?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人体的睾丸是从腹腔慢慢下降到阴囊的,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阻碍了睾丸下降,就会造成“隐睾”。
“隐睾”又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
隐睾可能位于腹腔、腹股沟或异位于其他地方。
在足月儿中发生率约为1.0-4.6%,而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45%。足月儿男孩到1岁时大约1%还存在隐睾。
约70%为单侧隐睾,30%为双侧隐睾。
出生后睾丸还有一定几率可以继续下降。半岁之内仍有可能继续下降,但超过半岁几乎不会再下降。
2 隐睾分类
隐睾总体分为两大类:可触及隐睾、不可触及隐睾。
大约80%的病例为可触及隐睾。
在不可触及隐睾中,50%-60%的睾丸位于腹腔内或内环口附近。
在 不可触及隐睾 中, 20%根本没有睾丸 ,另外 30%为睾丸萎缩或发育不良 。
2.1 “获得性隐睾”:
少数患儿出生时可能睾丸已经下降至阴囊,但随着生长发育,睾丸再次上升,引起“获得性隐睾”。
腹股沟斜疝术等腹股沟区域手术后也可能引起获得性隐睾。
2.2 “单睾”或“无睾”:
大约4%的隐睾患儿为单睾(即隐睾一侧没有睾丸或睾丸发育不良),其中无睾病例(即双侧均无睾丸或睾丸发育不良)小于1%。
其发病机制为宫内睾丸未发育或宫内睾丸萎缩。其中宫内睾丸萎缩可能是由于精索血管在子宫内即发生扭转引起睾丸缺血导致。
2.3 回缩性睾丸
儿童的睾丸对外界刺激是非常敏感的, 当受到寒冷、触碰、惊吓等外界因素的刺激,睾丸就会回缩至阴囊的上方甚至腹股沟管内,出现“蛋蛋”不见了的情况。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治疗,但是需要与隐睾相鉴别。
如果脱离外界刺激后,睾丸很轻松就回落到阴囊中,那很显然属于正常情况。
但有时候也会碰到不那么容易辨别的情况,比如天气寒冷时,睾丸始终处于回缩状态,这时候就不好区分。
这时候有个比较简单的辨别方法—— 热水坐浴 ,也就是让孩子坐在一盆温热的水中,如果这时候 睾丸能降入阴囊中,那就说明是基本正常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热水坐浴时睾丸也不能降入阴囊,那就是隐睾了。
另外还有一种 医生体格检查时常用的辨别方法:检查时将睾丸推入阴囊中,如果松手后睾丸可以在阴囊里停留一段时间,则属于“回缩性睾丸“,不需要治疗;如果松手后,睾丸立即缩回至原位,则属于隐睾,这种情况也称为“滑动性睾丸“。
虽然回缩性睾丸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是对于与隐睾鉴别困难的回缩性睾丸,还是需要密切关注,定期找医生复诊,如发现 睾丸位置增高、睾丸发育不佳等情况也要及时干预治疗。
3 隐睾的诊断和评估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体检。
双侧隐睾怀疑合并性别发育异常时需要进行内分泌及基因检测。
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及磁共振等)均不能有效评估到底有无睾丸。
仅少数特殊情况(如怀疑性别发育异常时用来检查有无苗勒管结构)才推荐进行磁共振检查。
4 隐睾的治疗
隐睾的治疗半岁时即应开始。因为半岁后睾丸几乎不太可能继续下降。
截至到1岁时应该将睾丸下降至阴囊内。
最迟不要超过1岁半。组织学检查发现,此时隐睾已经存在生殖细胞及睾丸支持细胞的减少。
4.1 隐睾的激素治疗
参见:听说“隐睾”可以用激素治疗,是真的吗?
总体来说: 不推荐应用激素治疗方案来促使睾丸下降。
激素治疗有效性的证据支持比较差,总体仅约20%对激素治疗有效,存在并发症且治疗后还有复发几率。
4.2 激素治疗对生育能力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治疗隐睾可 损害 睾丸的 生精能力。
但是 GnRH(buserelin 或 gonadorelin)治疗可能有益于生育能力。接受buserelin(布舍瑞林)治疗的隐睾患者成年后精液质量优于未接受buserelin治疗的患者。
但是确定哪些患儿能受益于激素治疗比较困难,且远期有效性的证据也不充分, 北欧共识不推荐激素治疗。
欧洲泌尿外科指南指出可用GnRH治疗应用于双侧隐睾用以改善生殖潜能(单侧隐睾对生育的影响比较小;双侧隐睾患儿75%存在少精、42%存在弱精,约30%不能生育)。
具体GnRH使用方案 : 1.2mg/天,分三次(喷鼻或肌注),使用共4周。(或布舍瑞林10ug喷鼻,隔天1次,共6个月)
总结来说,不推荐激素治疗促使睾丸下降,但对于双侧隐睾可考虑GnRH治疗来改善生育能力。
5 隐睾的手术治疗
半岁之后还是隐睾,应该着手进行手术治疗。
1岁之内完成手术治疗。 最迟不要超过1岁半。
5.1 可触及隐睾的治疗
可根据隐睾的位置选择经阴囊睾丸下降固定术、经腹股沟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
5.2 不可触及隐睾的治疗
6 总结
本文主要参考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小儿泌尿外科“隐睾”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