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上海市杨浦区长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尿外渗专家

简介:

五角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杨浦区东北部,辖区面积为9.52平方公里,辖下居委共有43个,服务人口17.3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0.7万,65岁以上老人约3.6万,0-6岁儿童共7109人。中心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核定床位数位60张,同时设有全科、中医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妇女保健室、眼科、预防保健科、儿保、计免门诊、检验等科室。下设7个全科家庭医生工作站,18个家庭医生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杨浦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健康单位先进称号、杨浦区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杨浦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心还创建成为了国家“863计划”临床研究实验室、“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海军军医大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社区实践基地”。此外中心师资储备优良,医疗团队人才济济,有荣获“上海市第一届左英护理奖”、“国家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的项目”全国先进个人、“上海市中医康复组LOGO设计大赛”三等奖、“第一届上海市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提名奖、2012-2014年度“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杨浦区卫生协会优秀医师奖”、连续2届杨浦区“十佳”家庭医生、以及杨浦区优秀共产党员、杨浦区卫计系统优秀党员等个人荣誉称号。。

朱琳懿 主治医师

慢性肝病:黄疸(上火、目赤、湿热、肝火旺、湿热体质、肝虚、肝阴虚、肝气不舒、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证、清热利湿、祛瘀退黄)、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酒精肝、慢性肝炎、慢性乙肝)、肝囊肿、肝纤维化、肝脓肿、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蜘蛛痣、门静脉高压、腹水)、肝吸虫病、胁痛(肝胆管结石、结石性胆囊炎),老年常见慢性疾病:肾阳虚、肾阴虚、阳虚、手足心热、虚劳、肾虚、体寒、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老年便秘(慢性便秘、排便无力、滋阴通便、口臭、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湿阻、大便腥臭、补益脾肾)、老年性耳聋(肾虚、阳虚、阳虚体质、四肢厥冷、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颈肩腰腿痛(项痹、腰疼、寒痹、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慢性肝病:黄疸(上火、目赤、湿热、肝火旺、湿热体质、肝虚、肝阴虚、肝气不舒、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证、清热利湿、祛瘀退黄)、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酒精肝、慢性肝炎、慢性乙肝)、肝囊肿、肝纤维化、肝脓肿、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蜘蛛痣、门静脉高压、腹水)、肝吸虫病、胁痛(肝胆管结石、结石性胆囊炎),老年常见慢性疾病:肾阳虚、肾阴虚、阳虚、手足心热、虚劳、肾虚、体寒、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老年便秘(慢性便秘、排便无力、滋阴通便、口臭、脾虚、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寒、湿阻、大便腥臭、补益脾肾)、老年性耳聋(肾虚、阳虚、阳虚体质、四肢厥冷、温补肾阳、滋阴潜阳、补阳益气、散寒止痛、温阳行气、温阳活血、温阳散寒、温肾散寒、补肾固冲),颈肩腰腿痛(项痹、腰疼、寒痹、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更多服务
孙艳梅 主治医师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常见病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擅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常见病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宝宝使用尿不湿出现侧漏,寻求原因及解决方案。
34
2024-11-07 07:27:34
宝宝使用尿不湿经常侧漏,不知原因及解决办法。
38
2024-11-07 07:27:34
宝宝2岁,尿不湿经常侧漏,不知原因。
15
2024-11-07 07:27:34
宝宝尿不湿侧漏,不知如何选择合适尺码及穿戴方法。
53
2024-11-07 07:27:34
宝宝侧睡时总是漏尿,可能是纸尿裤的问题吗?每次喂奶前都更换尿布。
28
2024-11-07 07:27:34
尿不湿后背后漏、腰部侧漏、大腿部位侧漏、肚脐部位前露,询问原因及解决方法。
1
2024-11-07 07:27:34
尿不湿侧漏,育婴师咨询预防措施。
37
2024-11-07 07:27:34
宝宝7斤重,使用NB码尿不湿,但总是侧漏,不知原因及解决方法。
37
2024-11-07 07:27:34
宝宝尿不湿侧漏,如何避免和处理?
34
2024-11-07 07:27:34
宝宝1岁,尿不湿侧漏。
60
2024-11-07 07:27:34

科普文章

#尿外渗#尿失禁
18

尿外渗是指尿液从尿道以外的部位排出的情况,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尿滴漏、尿失禁、尿频、尿急等。

1.尿滴漏:尿滴漏是指无法控制尿液流出的情况,可能导致不经意地尿滴或尿漏在衣物上。这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例如咳嗽、打喷嚏、行走或运动时。

2.尿失禁:尿失禁是指无法控制尿液的排出,导致尿液意外地流出。这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下,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活动中。

3.尿频:尿频是指频繁地感觉到尿意,需要频繁地排尿。尿频可能与尿外渗相关,因为尿液无法完全储存在膀胱中,导致更频繁地需要排尿。

4.尿急:尿急是指突然而强烈的尿意,通常伴随着难以控制的尿液排出。尿急可能是尿外渗的一个表现,因为尿液无法完全储存在膀胱中,导致尿液积聚的时间较短。

一旦出现以上异常表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青少年偶尔漏尿,可能是生理因素,但若是频繁出现漏尿的情况,可能是疾病因素所引起,例如急性尿路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结石、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等。青少年长期出现漏尿,建议前往医院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一、生理因素:
青少年碰到了突发事件,过度恐惧或者紧张,导致大脑神经异常,对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减弱,可能出现漏尿,可能还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调整心理状态以后可自行缓解。

二、疾病因素:
1、急性尿路感染:例如急性尿道炎、急性膀胱炎等,可能青少年不注意生理卫生有关,造成局部致病菌感染,不断破坏局部黏膜及组织,导致尿路黏膜敏感性过高,引起急迫性尿失禁,就表现为漏尿;

2、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与过度肥胖等因素有关,导致膀胱功能出现异常,膀胱可频繁收缩,严重时就会引起漏尿,可能还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3、尿路结石:比如膀胱结石,结石不仅会频繁刺激尿道黏膜,还可能会堵塞膀胱颈口,导致膀胱内尿液增多,就会引起漏尿,还伴有排尿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4、脊髓损伤:通常与急性外伤有关,当脊髓受损时,导致膀胱与大脑之间的神经信号受损,造成膀胱及局部肌肉功能障碍,就会出现频繁漏尿;

5、神经源性膀胱: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颅脑肌瘤、脑积水、感染性因素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就会引起漏尿,可能还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异常情况。
顺产后出现漏尿,是产后的女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多合并阴道壁膨出,其原因是女性盆底的支持组织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薄弱,而支撑不住盆底的脏器所导致。严重者可以影响女性的生活治疗,需要手术治疗才能解决。顺产后漏尿的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妊娠和分娩:这是最常见的引起漏尿的原因。特别巨大儿分娩,或者分娩时产程较长,用助产的方式分娩时,盆底的肌肉,韧带等因为过度的牵拉而削弱的它的支撑剂量。
 
(2)产后过早的参加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可以影响盆底肌的恢复而发生漏尿现象。
 
(3)慢性咳嗽,肥胖,便秘等因素,可以导致腹压增加,长期的腹压增加,也可以导致盆底肌功能障碍和松弛。
 
(4)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和衰老,盆底肌开始松弛和萎缩,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漏尿会明显的加重,有时在跳绳或者打个喷嚏时就会出现漏尿现象。
 
(5)先天发育薄弱或者创伤:有些女性盆底肌组织先天发育比较薄弱,再经过妊娠和分娩,就会加重薄弱组织,漏尿明显。还有个别女性骨盆处收到创伤,导致盆底肌部分断裂,支撑组织收到影响,可以出现漏尿。
 
(6)医源性因素:在做盆腔手术时,可以完成盆底支持组织的损伤,从而引起漏尿。
#尿外渗#胆汁尿#草酸尿
20

泡沫产生原因

尿液泡沫最明显的原因是排尿速度快。正如水快速从水龙头中流出一样,如果尿液快速冲到马桶上,就会出现泡泡,但这种泡沫很快会消失。

有时尿液中水分减少时也会出现泡泡。如果很渴但没有多少水喝,尿液中水分会减少,尿液就会有泡泡。

泡沫尿也可能表明尿液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如白蛋白。尿液中的蛋白质与空气发生反应,就会产生泡沫。

通常情况下,肾脏会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从血液中过滤到尿液中。身体需要的蛋白质和其他重要物质太大,没法穿过肾脏的过滤器,它们就会留在血液中。

但是当肾脏受损时,其过滤效果并不理想。肾脏受损可能会让过多的蛋白质泄漏到尿液中。这就产生了蛋白尿。这是慢性肾病或肾衰晚期的征兆,称为终末期肾病。

造成尿液中有泡沫的一个不太常见的原因是逆行射精(男性的精液倒流入膀胱而不是从阴茎排出)。

服用非那吡啶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引起的疼痛)也会引起泡沫尿,虽然这种原因不太常见。

有时,造成泡沫尿的原因只是厕所的问题。一些厕所清洁剂可以使尿液看上去充满泡泡。如果这是让尿液产生泡泡的原因,一旦将清洁剂从马桶中冲出,泡沫就会立即消失。

风险因素

  • 通常因为肾脏疾病,尿液中的蛋白质也会引起泡沫。
  • 如果有以下情况,则更有可能患上肾病:
    • 糖尿病
    • 肾病家族史
    • 高血压
  • 逆行射精的原因包括:
    • 糖尿病
    • 用于治疗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或控制情绪的药物
    • 脊髓损伤,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神经损伤
  • 前列腺或尿道手术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肾脏疾病或逆行性射精,或者尿液老有泡沫,请和医生联系一下。

检查判断

医生会采集尿液样本来测试尿液中的蛋白质水平。在 24 小时内进行的一次尿液检查中,将白蛋白水平与肌酐(肌肉分解时产生的物质)水平进行比较。这称为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它显示了肾脏过滤血液的能力。

如果 UACR 高于 30 毫克/克(mg / g),则可能患有肾脏疾病。此时,医生还会做其他检查,以了解肾脏的情况。

如果逆行射精是产生尿液泡沫的可疑原因,医生会检查一下尿液中是否有精子。

如何应对

泡沫尿的治疗取决于造成泡沫尿的原因。

  • 尿液浓缩,多喝水
  • 如果尿液浓缩是原因的话,多喝水和其他液体可以减轻脱水并消除尿液中的泡泡。

  • 治疗糖尿病和高血压
  • 当尿液由肾脏损伤引起时,需要治疗原发疾病。通常,糖尿病和高血压会导致肾病。好好地管理这些疾病就能减缓肾脏损害的进展。

    医生会建议均衡饮食,充分运动,以帮助治疗糖尿病。经常测试血糖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血糖才能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当然也可能还需要服用降低血糖的药物。

    对于高血压,则需要注意饮食并保持活动。限制饮食中的盐和蛋白质可以降低血压,防止肾脏超负荷工作。医生会开出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或其他降低血压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降低血压和保护肾脏免受额外损伤的两种药物。

  • 逆行射精的治疗
  • 逆行射精不需要治疗,除非想要生个孩子或为无射精高潮所困。医生可以使用经批准用于其他疾病的药物来闭合膀胱颈,这样精液就不会进入膀胱了。

    以下非标签指定用途药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 溴苯那敏
    • 氯苯那敏
    • 麻黄素
    • 丙咪嗪
    • 去氧肾上腺素
    • 伪麻黄碱

    "非标签指定用途药物"是指 FDA 为一种治疗目的而批准的药物而未批准这种药物可用于其他治疗目的。但是,医生仍然可以将药物用于其他疾病。这是因为 FDA 只管理药物的测试和批准,而不管理医生如何使用药物治疗患者。因此,医生开一种药物,因为他/她认为这种药物非常适合你。

总结一下

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泡沫尿,那么这可能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泡沫尿反复发生,它可能表明有肾脏损害。通常,这种症状在肾脏疾病中较晚出现,因此立即治疗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男性的话,这可能是逆行射精的一个迹象,或者你受到了服用药物的影响,就应该治疗疾病或停止服用引起泡沫尿的药物。

大多数时候,泡沫尿是无需担心的。通常,多喝水就能缓解泡沫尿。

何时看医生

  • 1、泡沫尿液几天内没有消失出现肿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疲劳等症状
  • 2、尿液混浊或血尿
  • 3、如果是男性的话,射精产生时只有很少液体甚至没有液体,或者你在一年或更长时间内一直试图让你的女性伴侣怀孕而没有成功。
#结晶尿#尿外渗#粘液便
15

什么是把尿把便?

把尿把便,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吧,就是双手放到孩子大腿下面,抱着孩子,让其对着马桶小便和大便,如下图所示,是经典的把便姿势。

这种方式是 1955 年尿不湿发明之前,小婴儿们小便和大便的方式,持续了数千年,目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是主流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孩子不用尿不湿,在孩子生后 1-4 周开始,就用这个方式排泄。

把尿把便在国外被称为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简称 EC),也叫做 natural infant hygiene,大家如果要查相关资料,用这两个关键词。把便把尿非常形象,但是没有和这两个词完全统一起来。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直译:排泄沟通)重点想强调的是,婴儿排便时,父母在此过程中提供亲切的情感和身体支持,所以有 Communication。

natural infant hygiene(直译:自然婴儿卫生),这个自然是和用尿不湿相对应的,也可以和 nappy-free(直译:不用尿不湿)等同起来。

把尿把便怎么被取代的?

之前把尿把便是婴儿主流的排泄方式,这种情况随着尿不湿的发明而改变。

1955 年尿不湿获得专利,1962 年,儿科发育专家托马斯·贝瑞·布拉泽尔顿(Thomas Berry Brazelton)博士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A CHILD-ORIENTED APPROACH TO TOILET TRAINING》,概述了父母应该避免过早地强迫孩子如厕训练[1]。

文章建议到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能意识到尿便,并愿意主动排泄时才开始训练,在此之前,完全使用尿不湿,让孩子随意大小便。孩子大约 2 岁左右(最早 18 月龄)开始进行如厕训练,这时孩子需要达到以下能力:

  • 模仿成人的行为;
  • 愿意停止四处奔走并坐下;
  • 对把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的兴趣;
  • 说“不”的能力,以便排便训练可以是他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他的父母。

这样的话,就是小朋友感觉“它”来了,去固定排泄的地方,在那儿大小便,然后看着“它”消失。

这种方式被认为孩子自控率高、训练时间短、退步率低,所以提出后,被美国儿科学会接受和推广。到 1980 年代,大多数美国儿童都在使用尿不湿,并且父母工作越来越忙碌,方便的尿不湿成为必须品。

在之后,把便把尿成为了一种不科学的排泄方式,一旦采用这种方式,被认为对孩子不好、家长不懂育儿,也成为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争论的一个焦点。

把尿把便主要被认为不好之处在哪里?

它被认为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非孩子主动参与;另外这属于过早的进行了如厕训练,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导致以后压力大影响以后排便;孩子学习排便的反而慢。

那这些说法是正确的吗?一条条说。

是否是强制性的行为呢?

尽管把尿把便(EC)和 infant potty training(直译:婴儿排便训练)已成为同义词,但是二者并不是统一的,因为虽然大部分是强制的,比如家长定时排泄的做法,但还有其他的排泄时机选择方式,而这些时候,是孩子控制的什么时候排泄。

P.S.定时排泄的方式,也不是没有原则地制定几个时间点,而是根据孩子的生理表现。比如在新生儿期,根据自己孩子小便频率,定在 30 分钟或 1 小时一次,到孩子大些时,比如 6 月龄,就几个小时定一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按照婴儿的信号。有些婴儿从一开始就发出非常清晰的信号,而另一些则可能有非常微弱的信号,或者根本没有信号。

当孩子属于信号比较明确的娃时,在排尿或排便前,会出现某些面部表情、特定的哭泣、扭动或突然的无法解释的烦躁情绪,给家长以提示。

随着婴儿的长大,他们的信号变得越来越明显,有些婴儿经常指向看护人或便盆以表明需要。年龄较大的婴儿可以学习“ 便盆 ” 的手语等表示。

所以,通过观察孩子的信号,进行排泄,是不属于强制性的排便行为,而是孩子主导的,大人抱起孩子来,就是当个辅助而已。

还有一种是通过声音诱导孩子排泄的方式,就是你说“嘘嘘/psss psss”等让孩子尿尿,很熟悉是不是?还能通过“嗯嗯/hum hum”的声音诱导孩子大便。

这种是家长主动控制,但具体方法是在孩子排泄时开始出声,等声音和排泄建立了联系,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诱导排泄。哈哈,感觉成了条件反射,不太喜欢也不赞同这种方式。

会让孩子更晚地学会排便排尿吗?

布拉泽尔顿医生(就是第 2 条里的那位教授)在文章中确实明确提出,过早地进行如厕训练,确实会导致孩子更晚地学会大小便。在研究中,有 108 名患儿到 4 岁时还没学会完全自主排尿便,这里面有 70%的在 18 月龄之前就进行了排便训练,所以,如厕训练不能过早。

但是大家要明确一点,布医生的实验是对孩子在不同的月龄,进行真正的如厕训练,得出的结果,不是和把便把尿孩子对比的。如厕训练怎么做?看文章:出现这 7 大信号,说明孩子可以开始如厕训练啦

所以,只能得出过早进行如厕训练会导致孩子学会排尿便更晚,得不出把尿或者把便会导致孩子更晚地学会大小便的结论。

相反,在 2017 年 Pediatrics [2]这篇文章中提到,9 名接受 EC 训练的儿童被认为具有更好的膀胱感觉和控制能力,排尿更加彻底。当孩子发育成长后,准备如厕训练时,做过把尿把便(EC)的孩子可以轻松过渡,并可以享受独立排泄的过程。

当然,因为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太少,我们期望能有更多的证据,但是因为现在几乎都使用尿不湿,这样的研究会很难进行。

#尿外渗#盆底肌痉挛综合征#分娩时会阴裂伤累及盆底
19

一些女性在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会出现漏尿现象。这种无法通过意念控制尿意,腹部压力升高、体位突然改变或提举重物尿液的不自主流出就是尿失禁,困扰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了其正常的社交。

女性尿失禁高发的两个阶段

产后,主要是由于女性在怀孕时增大的子宫长期压迫盆底肌肉,分娩时盆底肌和神经受到了损伤。除此之外,女性妊娠期体内激素增加,“松弛素”就是其中的一种,让女性的盆底肌肉韧带变得松弛。分娩时经过各种压力后使尿道支撑结构受损,影响了女性的盆底肌功能,导致漏尿的发生。

绝经后,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减少,盆底组织萎缩退化而薄弱,封闭的尿道力量因此减弱,尿道张力降低,易出现漏尿。

对于轻中度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加强骨盆底肌的力量,提高女性有意识地控制这些肌肉。对于中老年较严重者,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B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超过2.5亿人。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因HBV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约为82万,这一数字反映出HBV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尤其是肝癌,作为HBV感染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死亡原因。

然而,尽管已有多种HBV治疗药物问世,这些药物仍无法完全消除癌变的风险,且HBV引发癌变的具体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揭示。

HBV与肝癌的发病机制

在HBV感染过程中,病毒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产生多种病毒蛋白。其中,病毒蛋白HBx被认为在HBV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HBx通过降解宿主蛋白Smc5/6来促进病毒复制。Smc5/6是宿主细胞中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其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DNA损伤的积累,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的研究小组,包括关场一磨特任临床医师、大塚基之讲师和小池和彦教授等,针对HBx对Smc5/6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HBV产生的HBx不仅促进病毒复制,还可能通过降解Smc5/6来抑制宿主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研究方法与发现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人类样本、小鼠模型和HBx过表达细胞进行实验,发现当宿主蛋白Smc5/6被HBx降解时,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显著降低。DNA损伤的积累被广泛认为是癌变的主要促进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在Smc5/6被降解的细胞中,肿瘤形成能力得到了增强。

此外,研究还发现,使用化合物尼塔佐克仑(Nitazoxanide)抑制HBx的功能,可以有效阻止Smc5/6的降解,从而恢复宿主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这一发现为HBV相关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表明通过抑制Smc5/6的降解,可能能够降低癌变风险。

新的癌变预防概念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HBV相关肝癌发生机制的一部分,还提出了“通过Smc5/6分解抑制药物来预防癌变”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能为未来的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团队的成果已于9月1日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在线版上发表,标志着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进展。

研究支持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得到了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和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等多个机构的支持。AMED的肝炎等克服实用化研究事业中,研究团队围绕HBV cccDNA维持相关宿主因子的全面鉴定和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HBV的生物学特性,也为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基础。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探讨HBx的功能:进一步研究HBx在HBV感染及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对宿主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2. 开发新型药物:基于Smc5/6分解抑制的概念,开发新型抗HBV药物,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3. 临床试验: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公众健康教育:加强对HBV感染和肝癌风险的公众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促进早期筛查和治疗。

结论

B型肝炎病毒的研究不仅是基础医学的挑战,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随着对HBV及其相关癌变机制的深入了解,未来有望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减少HBV感染者的癌变风险,最终改善全球范围内的肝病防治状况。

通过科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战胜HBV及其引发的肝癌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参考文献: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10901.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1年9月 来源:u-tokyo

ChatGPT的基础技术,Transformer提高了精度

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检验部的讲师佐藤雅哉(消化内科医师)、消化内科的助教中塚拓马、副教授建石良介、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小池和彦、教授藤城光弘等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消融术(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后的肝癌预后预测模型,并首次证明了使用Transformer模型的预测模型比传统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

RFA作为肝癌有效的根治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然而,肝癌的复发率较高,且存在预后不良的肝癌,因此治疗仍面临挑战。准确了解RFA治疗后肝癌的预后对于实施个体化的知情同意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017年,Google Brain研究团队开发的AI模型Transformer,作为ChatGPT(生成预训练Transformer)的基础,已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深度学习技术的高性能。通过使用Transformer模型,有望更准确地评估RFA后肝癌患者的预后,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使用Transformer模型进行肝癌预后估计的报告。

使用Transformer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的预测,除了肝癌之外,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的多个领域,未来的其他领域应用也备受期待。本研究成果于2023年9月9日(当地时间)在美国学术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版上发表。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8月 来源: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理化学研究所(RIKEN)脑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神经动态医科学联合研究团队的高级研究员岛康之(研究时),团队负责人中冨浩文(杏林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外科学教授),客座研究员太田仲郎,脑神经医科学联合部门的冈部繁男(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神经细胞生物学教授),生命医学研究中心癌症基因组研究团队的研究员笹川翔太,团队负责人中川英刀,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科脑神经医学专业的脑神经外科学教授齐藤延人,以及山梨大学医学部生化学讲座的特任助教金然正和教授大塚稔久等国际合作研究小组,首次从人类脑动脉瘤样本中鉴定出与脑动脉瘤发生相关的重要体细胞基因突变,并建立了基因导入的小鼠脑动脉瘤新生与抑制模型。

本研究成果有望为目前仅有开颅手术或血管内导管治疗的脑动脉瘤治疗提供药物治疗这一第三选择的可能性。

此次,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分析了外科手术中切除的脑动脉瘤的基因,鉴定出405个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在这些基因中,90%以上的样本中确认突变的16个基因与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且发现其中6个基因的突变在囊状动脉瘤和纺锤状动脉瘤中均有共通之处。

此外,在这6个基因中,最常见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基因突变被导入小鼠,证明了PDGFRβ基因的突变确实会导致纺锤状动脉瘤样的扩张,并且通过全身施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动脉瘤化。

参考来源:https://www.h.u-tokyo.ac.jp/participants/research/saishinkenkyu/20230615.html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3年6月 来源:h.u-tokyo.ac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残留的富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ma)对未来支架相关事件的风险影响。研究对象为接受新一代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对植入支架后的冠状动脉进行评估。

通过分析斑块的组成和特征,研究团队评估了残留富脂斑块的存在与未来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强调了在支架植入后,密切监测和管理富脂斑块的重要性,以降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背景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技术的进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改善。然而,尽管新一代DES能够有效减轻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仍存在残留的富脂斑块,这可能成为未来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富脂斑块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新一代DES植入后,残留富脂斑块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探索残留富脂斑块对未来支架相关事件的影响,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冠心病患者。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接受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在支架植入后接受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以评估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特征。研究团队重点分析了富脂斑块的存在情况及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患者在随访期间定期接受临床评估,包括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分析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评估残留富脂斑块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新一代DES植入的患者中,存在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没有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具体而言,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中,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等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OCT检查结果表明,富脂斑块的存在与支架周围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这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机制之一。研究还发现,残留富脂斑块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提示在临床管理中需给予更多关注。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残留的富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相关。这一发现强调了在冠心病患者中,植入支架后对富脂斑块的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应关注这些患者的随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针对富脂斑块的治疗策略,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医疗方案。

参考文献:Murai K, Kataoka Y, Nicholls SJ, Puri R, Nakaoku Y, Nishimura K, Kitahara S, Iwai T, Sawada K, Matama H, Honda S, Fujino M, Yoneda S, Takagi K, Nishihira K, Otsuka F, Asaumi Y, Tsujita K, Noguchi T. The Residual Lipid-Rich Coronary Atheroma Behind the Implanted Newer-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 and Future Stent-Related Event Risks.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8, 1504-1515, 2022.

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文章发布时间:2022年7月 来源:Can J Cardiol 作者:Murai K

本文在2024年11月进行了内容更新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