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坐落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峨眉山景区所在地,于1951年正式挂牌成立,经过近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成为集医疗、急救、教学、预防、保健等多功能于一体、医疗技术力量雄厚、中医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的现代综合型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医院发展及基本情况2011年1月,医院整体搬迁至峨眉山市名山路东段中医街1号,医院现占地36.6亩,建筑面积62984平方米。医院现开放床位404张,职工46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2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7名;研究生17名;省级名中医1名,乐山市级名医2人,峨眉市级名中医3名。有门诊部2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11个;骨伤科、脾胃科、肛肠科是省重点中医专科,康复科是乐山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在建科室。医院于2013年通过“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先后荣获“乐山市级文明单位”、“乐山市级园林式单位”荣誉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疗设备HCPT肛肠微创技术培训基地”、“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西南中医眼科联盟理事单位”、“峨眉山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先后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实习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松散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远程医学网络教育医院。医院设有先进的层流手术室和血液透析净化室。病房配备中心供氧、中央吸引、中央空调。近年来医院先后添置了德国西门子多排螺旋CT(emotion16),美国通用电气(GE)高场强(1.5T)核磁共振(optiaMR360),佳能DR,飞利浦850mA数字化影像仪(DR),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actec9120血培养仪、赛科希徳sa6000血流变分析仪、迈瑞5380五分类血球分析仪等先进仪器,电子胃肠镜、彩超、监护仪等专科常规设备实现了更新换代,保证了各类医疗设备的配置与医院的功能相适应,提高了临床的诊断治疗水平。二、特色专科情况骨伤科系前峨眉县骨伤科名家刘合顺创建,1962年扩建成立“峨眉县正骨诊所”,设立骨伤病房。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设有3个住院病区,搬迁后三个骨科的床位分别扩增至45张,每个病区分别有2-3名高级职称医师,为使骨科学科建设纵深发展,医院细化3个病区骨科亚专业方向,逐步派出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发挥中医骨科传统诊疗项目优势建设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同时,致力于科研创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病员提供更高的医疗技术服务。骨科品牌深入民心,骨伤病员辐射周边区市县,外阜病员约占30%。脾胃病科,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成立于2012年3月,病区编制床位45张,实际开放50张。现有医师7名,其中正高1名,副高1名,中级3名。科主任为主任中医师及医院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科室设置有门诊、病房及胃肠镜室。专业下设胃肠、胆胰、肝病、消化道出血内镜四个治疗组。科室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如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与注射、拔罐、中药灌肠、耳穴埋豆等特色服务项目,疗效肯定,获得患者好评。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炎、胃溃疡、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疗效显著。年收治病人2400余人次,年门诊人次10000余人。各组医生轮流选派到上级医院专科进修,短期培训学习。科室能开展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同时引进胃肠功能治疗仪等治疗设备。肛肠科,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开放床位30张。现有医师9名,中级以上职称3名。科主任为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专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现代肛肠外科学编委》及医院肛肠科学科带头人。专业下设肛肠一(痔疮、肛裂)、肛肠二(脓肿、肛瘘)、便秘、炎性肠病四个治疗组。科室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如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封包热熨、中药塌滞等特色服务项目,疗效肯定,获得患者好评。“RPH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的应用研究”荣获2010年度峨眉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PH检测筛查直肠上皮内瘤变与直肠癌的临床研究”成功获批峨眉山市2018年重点科技项目。三、专科制剂发展情况医院建设有面积约2000㎡的中医专科制剂室,投资200万元进行制剂室标准化建设,建成符合标准的净化制药间12间,拥有全自动胶囊冲装机、包装机、提取浓缩机组等30余台件,生产有专科特色的骨伤续筋散、跌打风湿药酒、红花药酒、病毒灵颗粒、咳喘灵颗粒、胃肠舒颗粒、玄七胶囊、伸筋壮骨胶囊、通痹胶囊、接骨挫伤胶囊等10余种效优价廉的特色中药制剂,深受广大病员的欢迎。同时制剂室不断创新新剂型、开拓新品种,从前期的散剂和酒剂发展为现在的散剂、酒剂、胶囊剂、颗粒剂四种剂型。2017年,医院成功研发出芪风茶、楂葛茶、五虎茶三种茶饮,分别具有益气固表止汗、散瘀通络、降脂化浊、解毒利湿、降酶护肝之功效,常饮对习惯性感冒、高脂血症及肝病患者具有良好保健作用。胆道炎症以胆管炎症为主者称胆管炎,以胆囊炎症为主者称胆囊炎。两者常同时发生,多是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但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并未解决,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使胆管壁增厚。,胆囊,1.慢性胆管炎 用手术方式,去除梗阻因素,保证胆道引流畅通。在急性发作,先控制感染,等病情稳定后再施手术。切开胆管取除结石或蛔虫,并作T形管引流。如有奥狄括约肌狭窄,可作括约肌成形术,如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胆肠内引流术。为解除感染病灶,应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狭窄者,须彻底了解其病理变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内胆管狭窄段切开,并清除肝内结石,然后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 2.急性胆管炎 手术解除胆管梗阻,使胆管压力减低,引流通畅。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单纯性胆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胆管炎发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和利胆药物的应用,其中50%硫酸镁溶液常有较好的效果,用量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胃肠减压也常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卞青霉素等。应根据血或胆汁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调整合适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非手术治疗后12~24小时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即进行手术。即使休克不易纠正,也应争取手术引流。对病情一开始就较严重,特别是黄疸较深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手术死亡率仍高达25~30%。手术方法应力求简单有效,主要是胆管切开探查和引流术。应注意的是引流管必须放在胆管梗阻的近侧,在梗阻远侧的引流是无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缓解。如病情条件允许,还可切除。,胰腺炎 相似点:都有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不同点:胰腺炎通常在饱餐及饮酒后发作,表现为全腹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通过CT检查可以鉴别诊断。 胆道蛔虫症 相似点:都有腹部疼痛表现。 不同点:胆道蛔虫症常为突发剑突下剧烈绞痛,阵发性加剧,部分患者可吐出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一般无明显发热。通过影像学检查可鉴别。,禁忌喝酒、吃辛辣食物,1.生物化学检查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可判断是否伴发胰腺炎。测定总胆红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缓解期都恢复正常。久病者则有肝细胞损害。 2.B型超声显像在胆道梗阻扩张时,能准确地查出液性内容的所在和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和长度,其诊断正确率高。 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在肝胆管扩张病人,可显示肝内胆管及其流向,明确有无胆管扩张和扩张的范围。对于黄疸病例可鉴别病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观察到胆管壁和其内部的病理改变,依其影像的特征以鉴别阻塞的原因。 4.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十二指肠镜可经乳头开口插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管和胰管内,明确胆管扩张的范围和梗阻部位,并能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和异常情况。 5.胃肠钡餐检查其诊断价值已被超声检查所替代。囊状扩张较大者可显示十二指肠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框扩大、呈孤形压迹。 6.术中胆道造影在术中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总管内,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和胰管的全部影像,了解肝内胆管扩张的范围、胰管胆管的反流情况,有助于选择术式和术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