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前身为安徽省建医院,创办于1958年,经过5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历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2008年12月变更为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r\n医院始终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承担安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影像医学、外科学(普外)、口腔临床医学、老年医学等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也是安徽省、合肥市医疗保险、新农合、工伤、交通事故定点医院,曾先后荣获省、市“文明医院”、“全国爱婴医院”等荣誉称号,医院实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医疗护理服务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r\n医院现有员工86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 9人,博士8人,硕士261人,正高9人,副高 41人, 设有23个临床科室, 5 个医技科室,开放床位300张。\r\n近年来,医院斥资购置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40排16层螺旋CT、世界一流的德国西门子AVANTOT 1.5T超导磁共振系统、先进的STORZ、Stryker显示系统及腹腔镜、电切镜、大功率(65W)上海瑞柯恩钬激光及Wolf输尿管镜、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CR)、数字胃肠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纤维喉镜、鼻窦内窥镜、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肺功能仪、胎心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血气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血凝仪等大中型设备,新改造门诊部和部分住院病区,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r\n根据安徽医科大学十二五规划,安徽医科大学东区项目(第四附属医院)已在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淮海大道与铜陵北路交口处),选地349亩,新建2000张床位,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2014年7月26日,新院医技楼主体结构封顶,预计项目一期工程医院1000张床位、建筑面积20.5万平米的门诊医技楼和住院部大楼。医院新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既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安徽医科大学的需要;也是提升我院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院建成后也将有力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胆囊肿瘤(tumorofgallblader)中良性肿瘤不常见,胆囊癌约占胆道肿瘤的2/3。临床上初起时主要表现为胆囊炎和胆石症的表现。后期出现黄疸、发热、右上腹肿块和腹水。当病人年迈又表现类似胆囊炎的症状时,应考虑胆囊癌的可能。B超及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胆囊,根治性手术是胆囊癌治疗的首选确定性方法,是唯一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对于晚期无法根治性切除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的胆囊癌患者,多采取姑息性治疗,解除胆囊、胆道内感染所致的症状,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或结石性胆囊炎,无,1.B超声检查 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CT扫描 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 (3)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 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5.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可以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2)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CA19-9、CA125、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