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痔病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国 70 年代普查的数据显示痔病的发病率为 46.3%。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痔病是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出现坠胀、疼痛、出血或嵌顿等症状,饮食等生活习惯因素对病情有比较大的影响。
医生会根据痔所在部位不同,将痔分为三类:内痔,以出血和脱垂为主要表现;外痔,常有疼痛、异物感及肛门瘙痒不适;混合痔:具有内外痔的共同特征。内痔根据病情的轻重又分为四期。
医生是怎么诊断痔病的呢?一方面根据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是通过视诊、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查的顺序仔细进行。很多患者会觉得在肛肠科就诊很尴尬,因此宁愿拖延着也不去看医生,还有的拒绝医生的检查。这样不仅会延误病情,甚至有一些患者不幸的耽搁了直肠指检早期就能发现远端直肠癌的机会。
一般来说,只要注意饮食,多吃蔬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肛部清洁,轻微症状的痔病是可以缓解的。如果还是不行呢?那么可以试一试便后和睡前温水坐浴,然后痔疮栓纳入肛门内。这些可以称为“保守疗法”。对于症状更严重些的情况,医生会推荐“有创”的治疗。下面简单介绍目前主流的有创治疗手段。
痔注射疗法
作用机理是讲硬化剂注入痔块周围导致黏膜下组织纤维化、小血管闭塞使下移的肛垫回缩固定。痔注射疗法操作简单,多在门诊完成,见效快。对一期内痔的止血效果较好。
套扎疗法
通过器械将胶圈套扎在痔上黏膜部位,通过胶圈的弹性回缩阻断痔团的血供,使痔团缺血、回缩。套扎治疗操作简单,疗效较好,患者痛苦小。但愈合时间长,大约需要 3 周时间,感染和疼痛也偶有发生。
症状严重的三、四期内痔及混合痔,手术治疗是在所难免的。经典的痔切除术,也有人称作外剥内扎术,即外痔剥离,内痔结扎。在此基础上也有多种“改进”但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痔病手术切除疗效较好,症状解除或明显好转者可达 93%。但手术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比如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疼痛等。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大约 2 周或更久,住院周期比较漫长。1998 年开始另一种术式开始兴起,叫做“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也叫做 PPH 术。它的原理是用吻合器经肛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 4cm 并将黏膜对端吻合,将脱垂的内痔组织向上提到肛管内,并且阻断痔的血液供应,使痔团缩小。因为这个术式不累及到齿状线和皮肤,所以术后疼痛感较传统痔切除术明显减轻,术后对排便功能影响小,住院时间也会缩短很多。手术费用要高于传统手术。
患者面对传统手术和 PPH 术,选哪个更好呢?其实不仅是患者,医生们也一直在争论两种术式孰优孰劣。表面看起来前者费用低,恢复时间长,疼痛感强,切得干净,后者费用高,恢复时间段,疼痛感轻,肛门功能受影响小。该怎么选?极端一点儿讲,患者没法选。因为在这个时候患者和医生的知识储备是不对等的。
与其纠结哪种术式靠谱,不如把自己交给靠谱的医生。靠谱的医生,会严格把握适应症个体化的进行治疗,不会盲目的为了某些利益因素推崇一个贬低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