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武鸣宁武周忠民内科诊所以强迫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的强迫性障碍专家

简介:

武鸣宁武周忠民内科诊所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等。强迫症患者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的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希望凡事都能尽善尽美,因而在处理不良生活事件时缺乏弹性,表现得难以适应。患者内心所经历的矛盾、焦虑最后只能通过强迫性的症状表达出来。 另外,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强迫症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存在功能紊乱,造成诸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脑,虽然强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阐明,但依据现有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发病不仅与人的个性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脑内神经递质分泌失衡有着莫大的联系。因而不论是心理治疗还是药物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神分裂症,无,完成相关体格、精神及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周忠民 主治医师

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内科和麻醉

好评 99%
接诊量 4.3万
平均等待 -
擅长:消化,呼吸,神经,血液内科和麻醉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患者因使用挖耳勺担心感染病毒,特别是尖锐湿疣和艾滋病病毒,同时因强迫症担忧将病毒传给家人,寻求医生的解答和建议。患者男性24岁
68
2024-11-21 01:33:08
34岁女性患者,因强迫症焦虑症咨询舍曲林药物问题。考虑线下就医并希望了解线上购药途径。
64
2024-11-21 01:33:08
患者因感染流感并出现腿酸症状而担心是否进入艾滋病急性期。经过医生的专业解答,了解到艾滋病急性期症状无特异性,且自身行为无感染风险。患者男性22岁
31
2024-11-21 01:33:08
我有反复检查和担心别人用我的身份去贷款的症状,影响了日常生活,想知道这是什么病?患者男性20岁
15
2024-11-21 01:33:08
反复思考住在楼上和在楼上工作的念头,感到害怕,怀疑是强迫症或焦虑症,寻求治疗方法。患者男性38岁
48
2024-11-21 01:33:08
强迫思维意向,想咨询舍曲林和氟伏沙明的治疗效果。
27
2024-11-21 01:33:08
强迫思维,想买盐酸舍曲林片,但无处方和资料。患者男性30岁
62
2024-11-21 01:33:08
患者因反复思考无意义问题而怀疑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同时对于就医和心理咨询存在疑虑。患者男性20岁
60
2024-11-21 01:33:08
早醒,注意力不集中,怀疑焦虑强迫状态复发。患者男性32岁
52
2024-11-21 01:33:08
反复思考无意义问题,无法自控,感觉有意义。患者男性20岁
67
2024-11-21 01:33:08

科普文章

#强迫观念#强迫性神经症
59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两个主要特征,但它们在表现和功能上有一些区别。

强迫观念:是指反复出现在个人思维中的入侵性、不受控制的想法、冲动或形象。这些观念通常是令人不愉快、沉重或恐惧的,并且与个人的价值观或信仰冲突。强迫观念通常是困扰性、令人不安的,患者往往试图抵抗或抑制这些思维,但通常无法成功地控制它们。如反复出现的恶心想法、犯罪冲动、念头或担忧等。

强迫行为:是为了减轻或防止强迫观念造成的不安或不适的行为或动作。这些行为是反复、仪式化的,按照特定的规律或顺序执行,以避免或减轻强迫观念带来的困扰。强迫行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应对"机制,尽管在长期情况下可能对个人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如反复洗手、检查或整理物品。

不管是出现强迫观念还是强迫行为,都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强迫性障碍#强迫观念
9

如何识别强迫症?

#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
23

 

强迫症多为渐进性起病,通常为慢性病程,伴有症状的加重和缓解。成人的症状模式较为稳定,在儿童中变化较多。

 

常见临床表现:


一.  具有强迫性思维和/或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指:
1. 在该障碍的某些时间段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如有关污染)、冲动(如刺伤他人)或表象(如有关暴力或恐怖的场景),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
2. 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和表象,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例如,通过某种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指:
1. 重复行为(例如:洗涤、排序、核对)或精神活动(例如:祈祷、计数、反复默诵字词)。个体感到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是作为应对强迫思维或根据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则而被迫、机械的、不得不执行的。
2. 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或防止某些可怕的事情的发生以求反复确认;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 现实的连接(如对称的摆放物品以防止伤害所爱的人),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二.  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三.不能用其它精神障碍或某种物质的使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来更好的解释。

如何走出“反刍思维”的怪圈?

关于应对反刍的方法,目前还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研究者建议的方法通常包括这几类:分心/替代性活动;各种正念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改变环境或解决问题。

由于小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心理学小菜鸟,当下并没有更系统科学的知识储备,所以现在,我就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么一点点爬出“反刍”的泥淖的。

首先,我粗略地学习了正念解压疗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正念"这个概念。百度百科上对正念的解释是这样的:“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后来,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即正念疗法,就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我在这里对"正念"做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正念其实相当于人们常常说的“活在当下”,当你觉察到自己开始“思维反刍”时,试着安静地坐在或者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以一个自体最舒适的姿态存在着。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你可以什么都不去想,任思绪自由游走,尽量放空自己,当思绪回到让你焦虑的地方时,你及时将思绪拉回到当下即可。或者你可以观察身边提前放好的水果,观察它的轮廓,细嗅它的芬芳,触摸它的形体等等。正念的目的就是让你关注眼前,暂时将不良情绪拒之门外。

其次,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反刍时间”,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允许自己去反刍,甚至去用力感受反刍过程中的各种不适。后来吧,也许是厌恶情绪的产生,渐渐发现反刍行为太没意思了。

当然,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这对摆脱反刍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说服自己:反复纠结这些有的没的,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既然有了强烈的想要解脱的欲望,不如好好探寻内心世界,问问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我找到的答案是:我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希望自己拥有和谐美好的社交关系,渴望别人认可接纳自己。在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之后,慢慢回顾整理哪些地方是自认为不足的,然后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问题,将内心的阴暗面逐一解放。

在这里不得不强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认可并接纳自己,是一个人终身浪漫的开始。

学会爱自己,对自己多一点包容,少一些责备。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罢了。明白这一点之后,就仿佛找到了内心情感的支撑,慢慢地,开始有了内向生长的力量。

从此,日子滚烫,生活可爱。

 
 
那我们要怎么分辨自己是在“反省”,还是陷入了“反刍”呢?
 
 
 
 
 
 
 
01
 
 
反思的内容
 
 
 
 
反思的内容是有好有坏,还是只有“坏”?同样是对过往的事件进行反思,“反省”是在大格局上纵观全局,它思考的内容既包括正向经历和情绪,也包括负面经历和情绪。而“反刍”则只关注于消极体验。你可以这样理解它们的差异:如果反省是一部电影,那么反刍就是一个漫长的特写镜头,而这个镜头只对着那些给自己带来羞耻和不安的画面来回切换…
 
 
 
02
 
 
对过往经历的态度:是客观描述,还是自我批判?
 
 
 
 
“反省”时,我们对过往经历采取的是客观描述的态度,比如这件事做得很好,那件事做得不够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我们的关注点是事件本身,它不会影响我们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反刍”就不一样了,它在回顾过往时,会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恶意的批判,比如我怎么又把事情搞砸了,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刚刚的行为真是愚蠢可笑…你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用严苛的标准激烈地批判自己,苛责自己的过程中,你把自尊贬低到了尘埃…
 
 
 
 
 
 
03
 
 
结果:事情有没有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省”是会导向具体行动的,它更像一个正反馈调节的过程,通过反省,我们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让自己走向康庄大道。
 
 
 
但“反刍”却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它更像一个负反馈调节的过程,反刍思维会让你沉溺在对负面情绪的思考中,让你觉得自己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通过打压自己的自信心,从而逐渐丧失自我认同感,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除此之外,反刍思维还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比如:
 
 
 
反刍者可能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情绪,难以获得稳定的社会情感支持,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孤独和焦虑。
 
 
 
反刍会让消极情绪持续更久,还会提高抑郁障碍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
 
 
 
 
最近一项对反刍的神经科学研究,可能揭示了“反刍思维”的本质:自我对过往经历的过度控制。试图用一套僵化的标准控制一切,一旦超出自己的预期就对这些经历进行打压,也许是造成反刍思维的核心原因。

曾经陷入过这样一个思维怪圈:在每天的正常社交过程中,总是会习惯性地不断在内心世界里反复“复盘”这一天发生过的事情,纠结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够好,哪个意思表达的不够清晰准确,哪件事情做的不够完美…我总是在懊恼着,我本可以做的更好,可是仿佛我却搞砸了一切…

这种不安的情绪反复困扰着我,无处安放的焦灼甚至让人想要逃离。某一天不用出门上班或者没有其他安排时,就那么静静地窝在寝室里,竟是有些庆幸,终于可以“避世”。活在象牙塔里的人无疑是孤寂的,但是这种环境又让他/她无比心安。疲于应付社交的“侵袭”,让一部分人在喧嚣和孤独的边缘反复徘徊试探。

我想,这种症状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交恐惧症”不谋而合了吧。

直到开始学习心理学,我才了解到这种心理现象叫作“思维反刍”。

这种揪着自己黑历史不放的思维习惯,在心理学界被定义为:反刍(rumination )。这是一种持续的思维模式,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过去为主导、集中于负面内容,而且很容易陷入停不下来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如果你想要做出某些改变,不妨来看看小编的这篇文章。

你是反省,还是反刍?

同样是对过去的反思和回顾,“反刍”和“反省”是有区别的。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在告诫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许多人在特定的压力情景之后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反省,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运用得当,反省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从消极情绪和创伤事件中走出来,做好未来规划和风险控制,防患未然。当然,这也有助于更加全面且深入地剖析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反刍的:反刍俗称 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小时候我就看见过牛的反刍过程,当时也并不觉得恶心,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能成为一名医生的原因之一吧。)而思维反刍,顾名思义是在思维层面上不断反复“咀嚼”的行为,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削弱我们的自我效能感,致使我们更难获得别人的帮助,并且阻碍我们解决问题。

在备孕期间,关于是否需要憋着不排精的问题,应该结合医学知识和健康原则来综合考虑。

首先,从生理学和健康角度来看,长期憋着不排精并不是一种推荐的做法。憋精被认为是一种不良行为,如果形成了习惯,可能会导致逆向射精或无法射精的问题,从而增加不孕的风险。此外,憋精还会使得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等副性腺无法及时排空,这些积聚物会抑制睾丸功能,长期下来还可能影响性功能,甚至导致阳痿等症状的出现。
 
其次,从备孕的角度来看,男性并不需要特意憋着不排精来提高受孕率。男性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在备孕期间,男性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精子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男性在备孕期间应该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及时进行体检和生殖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精子质量。如果发现精子质量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在备孕过程中,女性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排卵期。在排卵期同房可以增加受孕的几率。女性也应该保持放松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综上所述,备孕期间并不需要男性憋着不排精。相反,男性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殖健康,女性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排卵期。只有在双方都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时,才能提高受孕的几率并保障母婴的健康。

你肯定听说过“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是,如果你只关注“三高”,你大概率已经out了,现在我们得关注这“第四高”,高尿酸,全称高尿酸血症。它还有一个伴行的小伙伴,痛风,如果把人类所有的疼痛分成十二等,最高是生孩子的痛,比那次一级的,就是痛风发作。不过高尿酸这事,远没有痛风这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性的代谢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逐渐年轻化。然而,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高尿酸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70岁,30岁已经是患病高峰期了。更重要的是,高尿酸明显更偏爱男性。50岁以前,男性出现高尿酸的风险是女性的8倍,而且患病年龄更早。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高尿酸呢?高尿酸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怎么预防和治疗呢?

【尿酸是什么?】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而后者(包括鸟嘌呤和腺嘌呤)是组成人类遗传信息的DNA的一部分。尿酸最早是在尿液里被发现的,但这部分叫尿尿酸,对我们身体影响不大,而绝大部分的尿酸依然存在于血液中,叫做血尿酸,这才是我们这需要关注的重点。

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可以分解尿酸,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直接排出身体。但在距今1500万年前,人类突然丧失了这个能力。从那时起,人类的尿酸水平就平均比其他哺乳动物高四到六倍。这主要是因为,适当水平的尿酸可以增高血压和血脂,有助于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尿酸还具有跟咖啡因相似的结构,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的神经,使人类反应更敏捷,智力更高。此外,尿酸还可以抗氧化、抗衰老、增加免疫力。可见,在进化的过程中,尿酸给了我们聪明、长寿的可能,自然也为我们埋下了一个“坑”。

【尿酸为什么会升高】

人类的尿酸,男性一般在150μmol/L-380μmol/L之间。绝经前的女性低一些,在100μmol/L-300μmol/L之间,绝经后就和男性一样了。如果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尿酸浓度大于420μmol/L,或者绝经前的女性大于360μmol/L,我们就称之为“高尿酸”。人体的尿酸来源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其中内源性合成的尿酸的占比高达80%。即便如此,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嘌呤的合成和分解都处于平衡状态,不会过度增加;所以在尿酸来源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尿酸水平的差异,还是“吃”主导得更多一点。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尿酸水平的升高,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因为尿酸过度合成了,大部分人都是尿酸的排泄出了问题。我们人体中负责尿酸排泄的主要是消化道和肾脏,其中2/3的尿酸需要经过肾脏排泄。在肾脏中,掌控尿酸最终排出量的是由基因编码的尿酸转运蛋白。不幸的是,生活方式,包括肥胖、甜食、酒精,还有高血脂、高血糖等等,都对尿酸转运蛋白的功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尿酸排泄不易。如果我们可以将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消除,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尿酸的升高。

【尿酸升高的危害】

首先,高尿酸作为一种代谢紊乱,会加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高尿酸作为一种代谢紊乱,会加速其余三高的发生。其次,高尿酸可以直接增加心脏、大脑、肾脏疾病的发生,比如冠心病、脑中风、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最后,高尿酸会导致痛风。升高的尿酸会形成大量的结晶体,沉淀在关节内,为了对抗这些结晶体,人体会发生剧烈的炎症反应,于是红肿热痛也就随之而来。如果反复发作,关节的骨头还将被一点点破坏,留下不可修复的残疾,这就是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的高尿酸进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痛风初期、痛风石病变期、痛风肾病期。疾病的初期,我们要做的就是规律地体检,找到尿酸那一栏,如果血尿酸超过420μmol/L,一般我们会再复测一次,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如果2次都超过了,我们就称之为高尿酸血症。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之间,可能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二者之间只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过程。所以,痛风的干预也要从这个时期就开始,只要保持尿酸水平正常,尿酸就不会析出晶体,也就不会进入后面的阶段。

【如何预防高尿酸和痛风?】

你可能听说过,预防高尿酸就是海鲜不能碰、肉也不能吃、酒也不能喝,对不对?可是,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人体尿酸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尿酸的排泄。管住嘴当然有用,但尿酸只有20%来源于经口的食物,所以就算把饮食管理得严丝合缝,也只是对尿酸升高的一小部分因素做了预防,剩下的大部分都没有注意,这可就事倍功半了。

目前有确切证据的建议有三类。

第一类建议,就是减肥,它对于高尿酸的预防起到决定性作用。首先,减肥后,身体的能量减少了,合成的嘌呤也会直接减少,嘌呤少尿酸自然就少。其次,在人体排泄中,脂肪和尿酸存在竞争关系,脂肪被减掉了,自然有利于尿酸的排泄。最后,减肥能改变我们身体的代谢紊乱,打破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之间相互促进的局面。

第二类建议,选对饮料。简单来说就是,酒少喝,果糖饮料不喝,牛奶可以多喝。

第三类建议,适当摄入膳食补充剂,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B(尤其是叶酸)、鱼油,对高尿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体检发现尿酸升高,怎么降下来呢?】

总体战略:生活方式降尿酸。无论是没有症状的高尿酸,还是痛风、痛风反复发作,甚至痛风石、痛风肾,我们的总体战略都是围绕着生活方式进行的。而生活方式的管理包括饮食、减肥和运动这几方面,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怎么吃?简单来说,我们不会建议患者单纯吃或不吃某样食物,而是推荐综合饮食方案(DASH饮食),它以丰富的蔬菜、水果为主,主食是粗粮类的全谷物,肉类以鱼虾、鸡鸭鹅等禽类为主,同时包含低脂脱脂奶、豆类和坚果,主要避开的就是高盐、甜食和红肉。除了上面提到的最大限度减少酒精、果糖类饮料,为了减少尿液浓缩的尿酸结晶,建议所有的高尿酸人群每天的饮水量在2L以上。

其次,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运动有一些因人而异的区别。在无症状的高尿酸阶段,运动类型以有氧运动为主,就是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爬山这些,还有飞盘、球类运动也都可以。也可以加一些小量低强度的力量训练,像是哑铃、推举、卷腹、平板支撑,而我们不推荐大量高强度的力量运动,后者反而有可能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推荐每周定期的体育锻炼在150-300分钟。慢性痛风阶段,多休息为上策,缓解后可少量运动,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在痛风性关节炎阶段,也可以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比如步行、骑自行车、游泳、拉伸、瑜伽等。

对降尿酸来说,最关键的治疗方案是——减重!减重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能帮助减轻体重,哪种方案都可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人群减肥时不能采用低碳水饮食或者生酮饮食;不能剧烈运动,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也不能快速地节食减肥。这些极端的减重方式可能会在短期内快速升高血尿酸,甚至诱发痛风发作。

【高尿酸的药物治疗】

那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开始药物治疗呢?主要包括:1.无症状尿酸水平>540μmol/L,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2.尿酸水平>480μmol/L,但是有下面合并症的其中一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脑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肾结石、肾功能一定损害。在这个没有症状的阶段,我们还可以碱化尿液,比如饮用苏打水、服用碳酸氢钠,让尿液的pH值高一些;这个方案效果挺好,副作用还小,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治疗高尿酸和痛风的药物非常多,不过从用途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些药物分为两大类,总结起来,就是“治标”和“治本”。治标,就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疼痛,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治本,即使减低尿酸水平,也主要包括两类药物,即减少尿酸合成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前者主要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后者的代表药物是苯溴马隆。有意思的是,近些年的医学研究发现,传统三高的治疗药物中,有一些也有降低尿酸的作用,比如降压药当中的氯沙坦、钙通道拮抗剂CCB类,降脂药里的非诺贝特、阿洛伐他汀,除了磺脲类的大部分降糖药,等等。当然,这些药物的选择都需要专业内分泌科医生进行选择和推荐。

吃糖多会引起血糖高吗?

糖尿病初期怎样恢复正常?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