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经常由动、植物食品供给,如果缺乏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引发各种临床症状。按其溶解性不同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K、E,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B(B1、B2、B6、B12、烟酸、叶酸)族。
常见的使用误区有以下几种:
一、维生素等同于补品、美容品。
很多人认为多补充一些维生素没有什么坏处,所以会上网搜索资料或听取身边人的建议,把维生素作为美容保健品长期服用维生素,比如超量服用维生素E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皲裂、乏力等症状;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腹泻、胃出血、泌尿系结石、痛风等症状。正常情况下保持饮食结构均衡,消化吸收功能无异常,机体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只有在营养不良、某些疾病或特殊情况(妊娠期、哺乳期)下,才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
二、维生素可以预防疾病。
有些人认为长期服用维生素可以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数据显示,长期大剂量服用叶酸可增加结肠癌的患病率;维生素并不能减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反而大剂量服用维生素和心脏病有关联。
三、儿童、孕妇多吃维生素好处多。
大量服用维生素E短期内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婴儿可引起坏死性结肠炎;孕妇过多服用维生素不仅对母体不利,也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比如过量补充维生素C,胎儿出生后易患坏血病;儿童过量补充维生素D,引发高钙血症,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心律失常、肝肾功能受损等现象。所以儿童、孕妇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类药品或保健品。
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或保健品之前一定要注意:
一、用药指征应明确。
明确是否有维生素缺乏症的致病因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特殊人群(妊娠期、哺乳期等)、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食物加工方法不当、药物相互作用(长期服用异烟肼引起维生素B6缺乏)、某些疾病导致(肝肾功能不全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二、严格掌握剂量和疗程,不得随意使用。
应结合临床指标合理用药,服药之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好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合用产生的配伍禁忌,做到心中有数。
三、针对致病因素积极治疗,不应单纯依靠补充维生素来缓解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