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
网站导航

攸县黄丰桥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颈椎病术后专家

简介:

攸县黄丰桥中心卫生院。

洪永成 副主任医师

2006年大内科主治医师(对内科各种疾病都有一定治疗经验),2022年考取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对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肾内科也有独到见解

好评 -
接诊量 -
平均等待 -
擅长:2006年大内科主治医师(对内科各种疾病都有一定治疗经验),2022年考取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对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肾内科也有独到见解
更多服务

患友问诊

产后出现颈椎不适,想了解是否适合电磁波治疗和烤电治疗。
65
2024-11-24 08:32:59
腰椎疼痛、腿麻木,有颈椎病史,咨询用药。
60
2024-11-24 08:32:59
颈椎病,产品咨询
3
2024-11-24 08:32:59
产后24天出现双手麻木和痛感,生产前一个月开始有麻木感,未做过颈椎检查。患者女性28岁
51
2024-11-24 08:32:59
产后三个月,颈椎不适,想了解艾草贴是否适用。
48
2024-11-24 08:32:59
脖子疼痛,在家休养,询问是否可以使用某种护理方法。
52
2024-11-24 08:32:59
关节痛,疑似关节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的疑问。
63
2024-11-24 08:32:59
关节疼痛、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想了解物理治疗方法。
24
2024-11-24 08:32:59
患者左半边身体感觉冷半年,有颈椎病史,咨询医生线上问诊。
20
2024-11-24 08:32:59
关节炎,想了解红外线照射治疗的方法。
1
2024-11-24 08:32:59

科普文章

#颈椎病术后#左肩麻待查
23

“医生,我的颈围需要带多久?戴久一点是不是更安全?”  

 这是颈椎病手术后,大部分需要佩戴颈围的患者和家属都会问到的问题。

      颈部支具有很多种类,由不同材质制造。颈部支具的佩戴无论是何种材质,其作用都是给予颈部肌肉充足的休息和颈部制动。

 颈围将颈椎适当固定制动后,可限制颈部的过度活动,减少颈椎退行性变和已经形成的压迫物与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及颈脊髓之间的相对摩擦,减少椎间关节的创伤性反应,缓解和改善椎间隙的压力状态,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继续损伤及劳损,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及损伤的修复。

术后早期佩戴

所以在颈椎病患者手术以后早期,佩戴颈围对患者病情恢复是有帮助的,在接受颈椎手术以后最好能够佩戴颈部支具,达到制动和缓解颈部肌肉压力的目的。

持续佩戴

颈部支具的佩戴不是无节制的,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我在临床也观察到一些病人佩戴颈围时间过长,出现了颈肩部疼痛的症状,去除颈围进行康复锻炼以后症状逐渐缓解。临床上一般建议颈椎手术后的患者佩戴2周颈围。

图:没错,这个人就是我。文章作者

 颈椎手术后,卧床期间不需要佩戴颈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情况也不需要戴颈围,这样有利于颈部的活动。术后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平时要注意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长时间低头动作。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颈椎手术病人术后第一天就下床活动,而且要进行颈部和项背部锻炼。练习颈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动作要缓慢、到位,尽可能做到最大幅度。训练要循序渐进,如果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那么你就需要中止这种锻炼。

无需佩戴颈围

还有一些颈椎微创手术,对患者损伤很小,这种情况是不需要佩戴颈围的。

图:颈椎内镜微创手术病人,手术创伤很小,不需要戴颈围

#颈椎病术后#血压检查#左肩麻待查
17

颈椎病一般不会引起血压低,大多数情况可能引起血压增高,门诊遇到部分患者主诉平时血压不高,但变动体位时,尤其是转头时,突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或者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自己在家测血压可发现血压明显增高,经过休息后,血压又降到正常,是不是高血压病。这时会考虑患者是不是有颈椎病,不要着急着给患者降血压,可以建议做颈椎片或者颈椎 CT,观察结果。

如果确定为颈椎病,建议通过针灸小针刀、理疗或药物方法治疗,血压不会出现明显大幅度波动,但并不是所有颈椎病都适合使用牵引治疗,因为颈椎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一型是脊髓型,不建议该类型患者牵引,如果牵引过度,可能会引起患者截瘫,因此当患者诊断为颈椎病时,还是由专科骨科医生决定具体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如果患者发现头晕伴有恶心,或者突然血压增高等情况,考虑可能是不是有颈椎病,因为颈椎病可能引起血压短暂性增高,但不会引起血压降低。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颈椎病
13

颈椎位于头胸之间,是脊柱中体积最小,灵活度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节段。一般分为上颈段即颈1~2,下颈椎颈3~7,颈椎旋转主要在寰枢关节,屈伸主要在下颈椎。由各种负荷劳损、轻微外伤产生的颈椎间盘退变,从而诱发或促进颈椎其他组织退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或颈椎关节病。诊断由于颈椎病病变不同及受累组织不一,加之病理改变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临床需结合症状、体征、影像学、肌电图、脑电血流图综合诊断。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此型发生率最高。由于颈椎间盘向后外压迫或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在椎管侧方或神经根管处压迫神经根,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包括神经支配区的反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肌力反射等改变。临床检查可见颈肩肌肉萎缩,压痛(+),患肢可有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脊髓型:一般认为由于脊髓直接受压、反复摩擦致伤或脊髓血供障碍,病变多发生在下颈椎。由于脊髓传导束受累的部位不同,脊髓症状和体征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多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肌力下降,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可伴有躯干及上肢麻木感,手内在肌萎缩,严重者可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肌张力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有时可出现膑阵挛或者踝阵挛。交感神经型:起自交感神经节,因交感神经分部至头部、心脏、头颈部血管,因此刺激交感神经可出现多器官、多系统症状。头颈部症状:颈痛、头晕、眩晕等。眼部症状:眼部胀痛视力模糊,瞳孔放大或缩小。心脏症状: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或过缓。肢体症状:发冷或出汗、疼痛、麻木等。椎动脉型:由于颈椎不稳、钩椎关节骨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大脑动脉型:由于颈椎不稳、钩椎关节骨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大脑后动脉、小脑下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临床表现为基底动脉血供不足症状。头痛:位于枕部或头部一侧。前庭和迷路症状:耳鸣、眩晕等。视力减退或复试其他;:智力和记忆力下降,少数发生猝倒。复合型:颈椎退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临床上以一种类型的临床变现为主,往往伴有其他类型的临床表现。2辅助检查颈椎X线正侧位片:正位片为可显示钩椎关节、棘突排列有无异常,侧位也就可见颈椎生理前凸较小或消失,椎体骨质增生的情况;如疑为上颈椎病变,应加摄张口位正位片,可了解寰枢关节的病变和解剖关系有无异常;此外颈椎左右斜位片可了解颈椎间孔有无狭窄。CT扫描:可见硬膜囊受压变形,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突出于椎管内。MRI(核磁共振检查):是目前诊断疾病准确率最高的影像学检查之一,也是鉴别颈椎疾患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颈椎矢状位可清晰反映椎体、椎间盘的退变情况以硬膜囊受压程度,有无纵韧带钙化及压迫;颈椎水平位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方位和程度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还可显示椎管的狭窄程度和黄韧带的肥厚程度,为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重要依据。肌电图记录受累肌肉的生物电,推断受累的神经根,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准确的判断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脑电图可反映脑部左右侧血供情况,从而可显示左右侧椎动脉有无狭窄及血供情况。治疗1非手术治疗颌枕带牵引颈部热敷和理疗按摩颈部固定与制动整脊治疗(不同于按摩的做治疗方法,可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体疗疗经常纠正不良姿势,经常改变头颈体位,避免单一姿势持续过久。2药物治疗(1)对于症状体征较重,发病焦急的神经根型或脊髓型患者,可在发作早期静脉给予激素脱水治疗,有利于抑制脊髓神经根的炎症反应。(2)椎动脉型可用扩血管药(3)对于颈肩部疼痛或肢体麻木、疼痛的患者,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和神经营养药。3手术治疗对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的患者应选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减压和稳定脊柱,减压即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进行减压;稳定即局部稳定。康复技巧术后康复措施如下。术后第1~3天 应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观察呼吸情况及吞咽情况,以防血肿压迫及喉头水肿引起呼吸窒息,应以颈托或头颈胸支架中立位固定。功能锻炼方面应嘱患者卧床或半卧位时做四肢各关节伸、屈训练,肩背部及四肢可行按摩治疗。术后第4~7天 如呼吸平稳,无吞咽困难,可改普食,应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判定术后内固定的安装位置,保持头颈部外固定,可扶患者下床活动,每天下床活动3~5次,每次活动30—60分钟为宜,活动以练习行走,活动各关节为主。术后1~2周 如一般情况可,伤口愈合好,颈部外固定支架应适时调整,应使颈椎微屈曲位。因颈椎微屈可是后部关节突关节轻微分离,椎间孔增大,避免神经根受压;要避免使颈椎过屈(低头),因为过屈时椎管延长,神经根、颈后肌肉、韧带、脊髓被牵引而处于紧张状态。过伸(仰头)位会使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在椎间孔内被挤压,使症状加重;肢体功能锻炼次数应逐步增多,强度应逐步增强,重点锻炼术前受累的肢体及肌群。术后2~4周 急性症状消退以后,应开始做颈部的各种功能锻炼,恢复肌后2~4周 急性症状消退以后,应开始做颈部的各种功能锻炼,恢复肌肉、韧带及其他软组织长度,使肌肉的韧性和肌张力得以恢复,逐步使颈部姿势和功能得以改善。白天可间断松开颈托或支架作上述功能锻炼,每日3~5次,每次30分钟,睡眠时应以颈托或支架予以保护。颈椎的活动最好做水平位左右转动和俯仰动作,水平位左右摆头有利于肩颈部肌肉拉伸,俯仰动作可是颈椎小关节关节面在矢状面方向移动,避免小关节移位和紊乱。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颈椎病
11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椎动脉受到挤压或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机制的颈椎病。这种类型主要由于落枕或扭伤、外伤、或退行性变造成脊柱椎体相对位置的改变,脊柱失衡,椎体产生骨赘增生而致。椎体后关节的上关节突增生或该关节单纯向前移位造成椎间孔变小,椎动脉受压。此外,椎体失稳,轻度活脱移位后,椎体后缘也可直接压迫椎动脉。椎动脉周围由十分丰富的 交感神经丛,因而颈椎失稳,钩椎关节增生也会刺激攀附在椎动脉表面的交感神经,引起继发性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脑部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是眩晕,其他临床表象由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复试等。症状和体位明显相关,如头部过伸、转动时症状明显或加重;严重的会出现猝倒,有少数患者伴有枕部跳通。形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是椎动脉受压后引起脑供血不全。
 
       此型颈椎病的治疗仍以保守治疗为主,1.带颈托减轻颈部负重使颈部肌肉放松,减少局部血管干扰和刺激。2.药物治疗,口服和外用一些放松肌肉的药物,镇痛消炎药,缓解颈肌疼痛症状,放松颈肌。3.加强颈肌锻练,人体的肌肉都是用进废退,长期的缺少颈肌锻练,长期带颈托都会造成颈肌肌力减退,维持颈椎稳定的能力减弱,所以多做一些对抗性动作加强颈肌训练。4.手法复位治疗,一些有经验的医师会采用手法整脊的方法进行颈椎小关节调整,调整后在加强颈肌锻练,维持颈椎稳定。整脊的方法效果明确,无痛苦,非侵入性操作,见效快,患者便于接受。这种操作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诊疗后进行,不要强行纠正,避免继发性损伤的发生。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颈椎病
15
颈椎病的病因
 
       颈椎共7块,在椎体骨中体积最小,由7个活动的节段组成。颈椎为了支撑头部的重力,需要坚强的支持力;同时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还需要由较灵活而敏捷的可动性。颈部在头和躯干之间,较为细窄,有重要的器官密集其中,而在结构上也是人体各部位中较为脆弱的部位。下颈段是颈部活动度较大的部位,也是脊柱中最早出现西安退行性改变的征象的部位,加之其解剖生理功能较为复杂,所以,颈椎容易受外伤及劳损而导致椎体的错位。
 
        颈椎病与颈椎血管,神经,脊髓,肌肉受压等有关,主要是由于颈椎扭伤或者疲劳性体位固定过久,比如交通事故损伤和长期伏案写作办公或者长期从事需要低头的工作等原因造成,此外,不恰当的坐姿和卧姿也会造成颈椎病,比如“葛优躺”,最重要的原因是脊柱椎体和韧带的退行性形变。颈椎长期的前屈姿态导致整个颈椎椎体后部韧带较前部韧带拉长、松弛,所以颈椎关节的稳定性也会下降,导致颈椎病。
 
        颈椎椎体压迫不同组织产生不同的症状,常说的颈椎病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颈椎病又叫颈椎综合征。根据受压组织的不同可将颈椎病分为7种的类型:即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型和混合型。在临床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中,脊髓型最少,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最多占60%,混合型占30%。
 
(一)颈型颈椎病
 
       是指以颈部症状为主的颈椎病,临床最常见。其改变为生理曲度变直(普通X光片就可以发现),往往生理曲度变直还伴有椎体相对位置改变,小关节紊乱,小关节囊产生嵌顿,椎间盘纤维环收到不正常的压力。这些改变刺激分布在纤维环外层,后纵韧带等处的神经末梢,反射到颈脊神经根后支,从而引起颈肌痉挛,使颈椎局部或放射性地产生颈部酸、痛、胀、麻等不适感。临床大约有半数患者由此产生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体位。患者一般主诉为头、颈、肩、臂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偶尔也会出现肩部和上臂部麻木感。
 
       单纯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不需要手术,保守治疗就可以,通过理疗,按摩,小关节复位(手法或牵引)的方法可以立刻改善症状,但只有整脊复位的方法效果最好,维持时间最长。在一些急性颈肌痉挛的症状出现时可以辅助口服肌松药缓解肌肉痉挛症状,在颈肌痉挛换届后再考虑手法复位。复位后不需要特别处置,每天坚持正确的坐姿,坚持颈椎锻炼与康复就能较长时间维持颈椎的正常状态。一般复位后患者立即感觉颈肌放松,颈椎活动灵活自如,疼痛坚强,治疗后第二到第三天症状可完全消除。颈型颈椎病患者就诊前需要带全既往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便于治疗医生准确把握病情,明确诊断,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
28
由于很多朋友受到多汗症的困扰,今天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给大家谈谈多汗症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体哪些器官是调节出汗的,人体调节出汗的中枢位于脑部里面一个叫下丘脑的地方(犹如总指挥),再就是脑干和脊髓(犹如副指挥),然后由胆碱能神经纤维调节全身的汗腺,全身大概有200-400万个汗腺,其中手掌和脚掌的汗液最为密集,所以很多人以手心和脚心出汗为主,人体汗腺以背部最少。不同地方出汗由不同脊髓交感神经主管(就像国家一样,除了中央外,下面由各个地方的主管分管),面部和眼睑的汗腺由胸1-4脊髓皮肤汗腺,上肢皮肤的汗腺由胸2-8脊髓交感神经支配,躯干皮肤汗腺由胸4-12脊髓交感神经支配,而下肢皮肤汗腺由胸10-腰2交感神经支配,为什么要详细讲解不同部位出汗与不同神经支配的关系呢,因为这个对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常用的手术治疗就是根据不同部位的出汗来进行相应脊髓交感神经的手术。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谈谈多汗症的原因
 
现代医学把多汗分为原发性多汗症和继发性多汗症。
 
原发性多汗症一般在排除了一些导致出汗的常见疾病后才能诊断,目前来说原发性多汗症原因不明,但其在人群中总发病率可达1%以上(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就有1个以上的人有原发性多汗症),原发性多汗症多见于青壮年人,也有从小就多汗的人。
 
继发性多汗症是由于某些特定疾病或药物导致的,又分为继发性的全身多汗和继发性的局部多汗,此类多汗的人只要治疗好相关疾病和停用相关药物一般多汗就会好转。
 
继发性全身多汗的常见原因如下: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糖尿病、处于更年期的女性以及垂体功能减退等;②精神因素,如比较焦虑、紧张及戒毒者等;③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肾上腺髓质瘤(因为肾上腺对内分泌起重要作用,所以肾上腺髓质瘤会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枢神经是主管出汗的最高指挥)及类癌(类癌是起源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尽管组织结构像癌,有恶变倾向,但较少发生转移,故称类癌)等;④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心内膜炎、变异性心绞痛;⑤发热性疾病(一般腋下温度超过37°称为发热);⑥药物,如抗呕吐药、抗癫药、三环抗焦虑药、氟西汀(主要治疗抑郁症和焦虑证的药)和纳可丁(用于刺激性干咳的药)戒断、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品)、鸦片类、阿西洛韦(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药)及萘普生(主要用于抗炎、解热、镇痛的药)等;⑦其他疾病,如肢端肥大症(是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所致的体型和内脏器官异常肥大,并伴有相应生理功能异常的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继发性局部多汗的常见原因如下:①周围神经病变,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是一类有遗传倾向的自主神经紊乱综合症);②脊髓疾病(控制出汗的神经很多分布于脊髓,上面已经详细介绍),如胸6以上的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等;③胸部肿瘤,如肺腺鳞癌(肺癌的一种)、胸膜间皮瘤(胸膜肿瘤的一种)、脊髓瘤、骨瘤;④脑血管病变,如大脑半球、脑干或下丘脑血管梗塞(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塞);⑥皮肤疾病,如痣、小汗腺血管瘤性错构瘤、皮肤多发性神经病变等。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
17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系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 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颈椎病。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颈椎周围的肌肉、肌力不协调导致的颈椎失稳等病因,引起颈椎周围脊神经、颈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全国颈椎病患者约占7%~10%,且发病率逐年增长,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A.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是我国约定俗成的一个术语,其概念和定义在学术界存在争议。1984年,全国“第一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将颈椎病定义为“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将颈椎病的定义修改为“颈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其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包括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在内的周围组织结构,进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随着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再一次修改了颈椎病的定义并沿用至今。
 
B.颈椎病的分型
 
1.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发病率最高。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多表现为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检查可见患侧颈部肌痉挛、压痛,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臂丛牵拉试验(Eaton试验: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此时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阳性、压头试验(Spurling征:病人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上加压,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确的定位体征。X线平片可见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等退行性变征象。CT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2.脊髓型颈椎病
 
约占颈椎病的10%~15%。突出的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均可导致脊髓受压。下颈段椎管相对较小(脊髓颈膨大处),活动度大,故退行性变发生较早、较重,容易发生脊髓受压。脊髓受压早期,压迫物多来自脊髓前方,出现侧束、锥体束损害表现,以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上云动神经元性瘫痪。有时压迫物也可来自侧方(关节突关节增生)或后方(黄韧带肥厚),而出现不同类型的脊髓损害。X线平片表现与神经根型相似,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情况。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由于颈椎各种病变结构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而发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晕,在头部转动时加重,有时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等;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X线、CT、MRI等检查结果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
 
4.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增生肥大可直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在颈部活动时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等均是本型病因。当患者原有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时则更易发生本病。临床表现有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等。
 
5.其他类型颈椎病
 
其他类型颈椎病较为少见,有颈型颈椎病、食管型颈椎病等。
 
C.颈椎病的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以上疼痛者。
 
2.脊髓型颈椎病 出现颈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管狭窄,并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进行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3.交感型颈椎病 诊断较前两种困难。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状神经节封闭或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后,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还需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耳源性、眼源性、脑源性、血管源性)、糖尿病、神经官能症、过度劳累、长期睡眠不足等。
 
4.椎动脉型颈椎病 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已经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经颅彩色多普勒、DSA、MRA可探查基底动脉血流、椎动脉颅内血流,探测椎动脉缺血情况,是检查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手段,也是临床诊断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检查手段。椎动脉造影和椎动脉超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5.食管型颈椎病 具有明确的进行性吞咽困难病史,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前缘巨大骨赘形成;食管镜检查或者影像学检查已经除外食管和纵隔占位性病变。
 
D.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大体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还有介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微创治疗。
 
1.颈椎病的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绝大多数的交感型颈椎病以及少数早期症状轻微的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是通过休息、颈部制动、消炎止痛中西药物以及理疗等治疗措施,减轻周围组织反应性的炎性充血、肿胀等反应,减缓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炎症性刺激或机械性压迫,使其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保守治疗的优点是治疗过程相对简单,费用相对低廉,大多数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容易接受。缺点是治疗周期长,对脊髓型颈椎病以及程度较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差或治疗无效,还要考虑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症状加重,出现难以恢复的神经损害,最后耽误病情。
 
2.颈椎病的微创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良的颈椎病,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但传统的颈椎病手术也存在着诸如手术创伤、出血、损伤脊髓神经根、植骨块脱落、植骨不融合、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手术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且手术后患者大多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使得部分患者惧怕手术,这些都会导致手术治疗难以正常施行。随着脊柱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治疗逐渐发展,为更多患者所接受。
 
颈椎病的微创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激光汽化颈椎间盘减压术、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经颈前路椎间盘镜切除植骨融合术等。
 
上述颈椎病的微创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切口小、损伤小、安全和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虽然微创治疗在近期发展较快,但目前仍是传统开放手术的补充,并不能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游离脱出等原因导致的颈椎病疗效较差;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透视监视,患者及手术医师较多的暴露在放射线的辐射危险中。
 
3.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是颈椎病的终极治疗方式。手术治疗通过解除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的压迫,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达到阻止病情发展,恢复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手术治疗原则上适合绝大多数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少数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神经根型及交感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ACDF)、前路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with fusion,ACCF)等,后路手术则包括椎板切除及各种椎管扩大成形术,此外,还有前后路联合手术及其他未广泛开展的术式。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具体分析。
 
1)ACDF
 
游离颈阔肌皮瓣,经胸锁乳突肌内侧间隙、颈动脉鞘与气管食管之间的间隙进入椎前,切开椎前筋膜,即可显示椎间盘和椎体,采用透视定位椎间隙水平,切除椎间盘,必要时切除后骨刺、肥厚或者骨化的后纵韧带,在椎体间植入自体髂骨块,椎前放置引流,关闭伤口。该术式可以解决①椎间隙狭窄患者间盘和后骨刺、后纵韧带切除困难,②椎体间后凸畸形无法矫形,③由于椎间隙无法撑开不能植入所需高度的植骨块。
 
2)ACCF
 
基本手术方法同上,术中切除椎体是松质骨可能出血比较明显。减压后重建可以采用自体髂骨块,但更多采用钛网内植入自体椎体碎骨的植骨融合,之后使用螺钉系统固定。优点基本同上,但同时需注意避免①横向上切除不够,使得后方减压不彻底,②椎体次全切除偏向一侧,使得对侧减压不够。
 
3)颈椎椎板成形术
 
基本原理是保留椎板,通过椎板截骨的方法使得椎板向后向外移动,从而扩大骨性椎管的面积,使得椎管有效空间扩大,脊髓获得减压。一般来说,”单开门“手术较”双开门“手术应用更为广泛,开门侧椎板成型范围内的黄韧带需要切开,两端的黄韧带一般自中线到开门侧切开即可,保留中线到铰链侧的黄韧带有利于椎板旋转后的稳定性。对于开门侧的固定,早期选用自体骨植入,现更多使用钢板系统(如Arch钢板)进行固定。该术式方法较前路手术简单,不易伤及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通过椎管扩大,增加脊髓的有效空间,可以直接解除来自后方的压迫,同时通过弓弦原理,脊髓向后退让,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缺点包括软组织损伤大,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高,合并后凸畸形时脊髓减压效果受限,术后C5神经根功能障碍发生率高。
 
4)颈椎椎板切除术
 
一般来说,治疗颈椎病时减压的范围为C3~7,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或黄韧带骨化减压范围需超过骨化一个节段。在椎板侧块关节交界处用开槽的方法切断椎板,切断椎板间黄韧带,一次性完整切下所有椎板。当椎板成形术施行困难,如骨质坚硬(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或氟骨症等)、各种原因需要后路二次手术时,可选择椎板切除术。
 
E.术后康复锻炼
 
1.颈椎手术术后颈托佩戴时间应尽可能短,让颈椎尽早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这有利于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颈椎病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颈托只需佩戴1~2周,椎体次全切除或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可佩戴6周,颈后路椎板成形术的患者颈托佩戴不超过2周。颈椎外伤、畸形、感染和肿瘤的患者应根据病情个体化使用,在满足颈椎稳定性的前提下尽早去除外固定。 图片
 
2.颈椎术后患者应尽早开始颈部肌肉锻炼,特别是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早期肌肉锻炼不仅可以减轻伸肌装置萎缩,而且可以减少肌肉间的粘连,减轻术后僵硬感。
 
3.手术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可提前对家属进行心理安慰、对话沟通等技巧培训,留意患者心理变化,提升患者康复信心。
 
4.可以应用NSAIDs药物等进行对症止痛消炎治疗。
 
5.手法按摩和适度的热疗都可以缓解轴性症状,注意选择物理治疗时需考虑体内内植物的影响。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
7

下面来看下锻炼颈椎的八个动作。

  • 收缩:拉动头部,并拉直背部,以保持下巴和眼睛平整。保持 3 秒钟并重复 10 次。
  • 上斜方肌拉伸:用手轻轻握住对侧头部,另一只手伸向后方。保持 3 秒钟并重复 10 次。
  • 上颈部屈曲:点头,略微弯曲和伸展颈部。尝试让颈部伸展 3 秒钟并重复 10 次。
  • 弯曲的颈部:头部向前弯曲并返回到起始位置。保持 3 秒钟,重复 10 次。
  • 耸肩:耸肩,向前和向后。重复 10 次。
  • 拉伸颈部:向后弯曲头部,然后回到起始位置 3 秒钟并重复 10 次。
  • 转动脖子:慢慢转头看左肩并转向右肩。保持 3 秒钟,重复 10 次。
  • 拉颈部:握住手臂上部的手臂并将其从另一侧拉出。轻轻地将头部向同一侧倾斜 3 秒钟并重复 10 次。
#颈椎病#颈椎病术后#交感颈椎病
1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

#颈椎病术后#颈椎交感症状#左肩麻待查
2027

现今社会颈椎病普遍存在,原因在于长期的低头使用手机、看书等因素。

从生理结构来看,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呈轻微 C 字形,长期的低头或者垫高枕头睡觉,则导致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出现倒 C 形的反弓。生理曲度的改变,使得局部的肌肉和神经受挤压,产生颈部酸痛不适,严重的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者椎间盘病变,可使神经卡压、血管受压,导致头痛、头晕、肩背部疼痛或手臂手指麻痛等症状,对人的生活影响巨大。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现在医学以康复理疗为主,严重的则建议手术治疗,但疾病仍容易反复。

颈椎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属于痛症

从经络循行来看,足三阳经均从头经过后颈至背部足部,且督脉(阳脉之海)从头部后正中线经过后颈部至背部入长强穴。由此可见,后颈部为诸阳经的循行通道,为人体阳气运行的枢纽。

当颈椎得病时,局部经络气血不同,阻滞阳气,阳气不通,则神失所养,人也就出现气机受阻,阳气不升,脑户阳气不足,从而产生头晕、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

颈椎病的治疗关键点在颈项,少阳之病,以颈项为枢,当颈项病变,则肝气(少阳之气)不通,气机失调,从而影响全身的阳气流通,导致诸多疾病。

颈椎为诸阳经的循行通道,是人体阳气运行的枢纽,颈椎病,则生百病。

因此,颈椎的保健与颈椎病的治疗养护至关重要。

颈椎保健与治疗方法
  • 尽量少低头
  • 购买能垫到后项的枕头
  • 平时多锻炼,适当按摩颈肩部肌肉
  • 选择针灸或推拿进行有效缓解
  • 中药对证治疗,缓解症状

总之,注重颈椎的保养,是养生保健的法宝之一。

药品使用说明
打开京东APP
实惠又轻松
打开京东APP
京ICP备11041704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