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是一名急性白血病患者,已经两年半了。最近在进行最后一个大维持的准备,但血象却不达标,血小板偏低,医生建议我推迟十天再来做维持。我非常担心,怕推迟太久会影响治疗效果。于是我决定在网上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血小板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医生建议我可以先在家中观察,等待血象恢复稳定后再来长沙做维持。同时,医生也提醒我,如果血小板低于30并且呈现下降趋势,需要及时输血小板。
我问医生是否有食物可以帮助提高血小板,医生告诉我没有特别的食物可以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要依靠药物治疗和休息。听到这话,我不禁感到一丝失望和无奈。毕竟,作为一名患者,我总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病情。
在与医生的对话中,我也意识到互联网医院的重要性。它可以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了不必要的奔波和等待。同时,医生也非常耐心和细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让我感到安心和放心。
我想,如果没有互联网医院,我可能会陷入更深的焦虑和恐慌中。因为我住在外地,来长沙做维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有了互联网医院,我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交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急性白血病的知识。比如,维持的目的是为了让骨髓保持轻度抑制状态,避免癌细胞复发。再比如,巯嘌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但需要根据个人的体重和身高来调整剂量。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平台。它不仅可以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我会继续使用这个平台,并向其他患者推荐它。
在忙碌的医院里,医生们日夜奋战,为患者们带来希望。然而,长时间连值夜班,作息不规律,是否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呢?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白血病。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有3-4万新发病例,其中儿童发病率较高。虽然近年来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白血病的治愈率有所提高,但仍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那么,作息不规律是否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呢?研究表明,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熬夜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风险。然而,作息不规律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白血病,只是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除了作息不规律,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
1. 环境污染:食品污染、装修污染、水源和大气污染等。
2. 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白血病。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的人,患病的风险较高。
4. 免疫缺陷: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患病的风险较高。
那么,如何预防白血病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污染食品。
3. 减少装修污染,选择环保材料。
4. 避免滥用药物。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
最后,让我们再次关注那些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患者带来希望。希望全社会都能关爱医护人员,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白血病,作为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直备受关注。虽然现代医学在白血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很多人对白血病存在误解和恐惧。
对于儿童白血病,近年来其总发病率趋于稳定,但不少家长仍对此忧心忡忡。事实上,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更高。以下关于儿童白血病的几个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助家长们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误区一:化疗无效
许多家长认为化疗对儿童白血病无效,甚至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实际上,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儿童白血病类型,化疗是首选治疗方案。通过多药物联合化疗,90%以上的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继续巩固治疗,治愈率很高。
误区二:骨髓移植是唯一途径
部分家长认为,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儿童白血病。实际上,骨髓移植并非对所有儿童白血病患者都适用。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方式存在差异。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治愈率可达70%-80%,而骨髓移植的治愈率仅为40%-50%。因此,骨髓移植并非唯一途径。
除了化疗和骨髓移植,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除了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总之,儿童白血病并非绝症,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保养,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治愈。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M5型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疾病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症状。
首先,白血病细胞浸润可能导致牙龈肿胀、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引起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其次,M5型急性白血病晚期患者还可能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症状。发热往往难以控制,使用常规退热药物效果不佳。
此外,晚期M5型急性白血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多个部位的出血,如皮肤、黏膜、内脏等。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
贫血是M5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悸、气短等症状。
针对M5型急性白血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骨髓移植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M5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总之,M5型急性白血病晚期症状复杂多样,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应保持警惕,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化疗作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虽然有效,但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其中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病人在化疗后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给患者的营养摄入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了帮助急性白血病病人在化疗后更好地补充营养,以下是一些饮食方面的建议:
1. **选择清淡食物**:化疗后,病人的味觉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应选择口味清淡的食物,如白开水、清汤、稀饭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恶心、呕吐等症状。
2. **保证高蛋白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帮助病人恢复体力。此外,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也是不错的选择。
3.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化疗期间,病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熟透的、软糯的水果,如香蕉、葡萄等。
4. **适量摄入粗粮**: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病人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等。
5. **保持饮食多样化**:化疗期间,病人的饮食应该多样化,避免长期食用单一食物。可以根据病人的口味和喜好,适当调整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法。
除了以上饮食建议,病人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时定量**:化疗期间,病人应该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2. **少食多餐**:化疗后,病人的食欲可能会受到影响,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化疗期间,病人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热、过冷、过辣的食物。
4. **注意饮食卫生**:化疗期间,病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因此,病人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食、半生食等。
我最近被诊断为白血病AML,这是一场医学挑战的开始。我在网上寻求了医生的帮助,有一位医生助理向我解释了医生助理的作用,让我对整个问诊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接着,由一位公立三甲医院在职医生接诊,他向我介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并告诉我他会尽快为我提供答复。
不久之后,一位主治医师李医生出现了,他的专业背景给了我更多的信心。李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情况,这让我感到很受到重视。他告诉我根据检测报告,我可能属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并给出了针对我的情况的治疗方案建议。他还提醒我需要进一步检查基因突变情况,以便寻找有效的靶向药物。
在交流中,李医生一直给予我充分的关注和支持,让我感到自己处在安全的手中。他还耐心地回答了我的各种疑问,让我对治疗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疾病,它发生在白血病的患者中,当白血病细胞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时就会发生。据统计,约有一半的患者在确诊白血病后1至5个月内出现CNS-L,其中81.5%发生在完全缓解前及复发时。
CNS-L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包括头痛、呕吐、脑神经损害、颈强直、病理反射阳性、视盘水肿等。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表现为烦躁、神志不清、抽搐、偏瘫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仅在常规预防性鞘内注药检查脑脊液时发现。
CNS-L的诊断主要依据包括:1.有CNS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2.CSF改变:颅内压增高、白细胞增多、涂片有白血病细胞、蛋白质含量增加等;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CNS或CSF的相似改变。
对于白血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应时刻警惕CNS-L的可能性,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应在确诊后立即进行腰椎穿刺和CSF检查,并常规注射预防性药物。腰椎穿刺和CSF检查是诊断CNS-L的关键,CSF中找到白血病细胞是确诊的依据,但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只要CSF检查出现异常,也应高度警惕CNS-L的存在,并及时开始治疗。
对于CNS-L的治疗,主要包括全身化疗、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放疗等。此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