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长时间工作12小时可能引发猝死,心脏疾病患者需格外注意

长时间工作12小时可能引发猝死,心脏疾病患者需格外注意
发表人:康复之路
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猝死,特别是每天工作12小时。这种过度劳累状态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这种状态可能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缺氧,影响新陈代谢和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威胁健康。建议患者注意休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水果和蔬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心脏的跳动犹如生命的节拍器,而窦房结则是这个节拍器的核心。当窦房结功能正常时,心脏才能规律跳动,维持生命活动。然而,当窦房结以及与之相关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时,心脏的跳动就会变得不规律,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本身并不可怕,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例如,常见的病窦综合征、房颤、室上速等,都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晕厥、猝死。当心律失常伴随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时,后果更为严重。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针对缓慢心律失常,可使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针对快速心律失常,可使用新斯的明、洋地黄制剂等药物。非药物治疗方面,可考虑安装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电消融等方法。

    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下是一些预防心律失常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 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

    3. 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

    4.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5. 饮食健康,控制体重。

  •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过程中,用药安全至关重要。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用药风险

    1.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过量使用或与其他能提高其血药浓度的药物合用,可能导致洋地黄中毒,严重者可引发心室纤颤,危及生命。

    2.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3. 平喘药物:如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

    4. 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等,可能降低血压,诱发心律失常。

    5. 电解质补充药物:如钾、钙剂等,血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二、如何安全用药

    1.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购药或随意调整剂量。

    2. 了解药物副作用:患者应了解所用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3.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4.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三、总结

    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患者应充分了解药物相关知识,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俯卧撑是一种全能的健身动作,它不仅可以锻炼胸肌、手臂和腹部肌群,还能提高心肺能力,有助于减肥和改善血管健康。研究表明,坚持每天做俯卧撑,可以显著改善身材,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做俯卧撑,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下是一些关于俯卧撑的详细信息:

    1. 挑战俯卧撑:国外网站发起的“每天100个俯卧撑,坚持1个月”活动显示,坚持练习俯卧撑可以带来身材的显著变化,包括肌肉增长和体态改善。

    2. 俯卧撑数量与健康: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完成超过40个俯卧撑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

    3. 俯卧撑的好处:锻炼肌肉群、提高心肺能力、减肥、改善血管健康。

    4. 俯卧撑的适宜人群:健康的男性、女性、老年人等,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老年人应避免过度练习。

    5. 俯卧撑的注意事项:动作要标准,避免拉伤肌肉或出现意外损伤。

  • 2019年,名人离世事件频发,其中包括高以翔的心源性猝死、崔雪莉和具荷拉的抑郁症自杀,以及医生陈培的过劳死。文章回顾了这些事件,并普及了心源性猝死的急救知识、抑郁症的识别与自救方法,以及过劳死的预防意识。文章强调了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 双下巴,这个在日常生活中被许多人视为肥胖象征的部位,却隐藏着可能导致猝死的隐患。下颌脂肪袋,医学上称之为“双下巴”,不仅仅是因为脂肪堆积,更与下颌部位的肌肉组织有关。

    一些人天生下颌肌肉组织松弛,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年过四十后,一旦稍微发胖,就容易出现打鼾,甚至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这种呼吸暂停,正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

    睡眠时,下颌松弛的肌肉组织会压迫气管,导致呼吸暂停。而呼吸暂停会导致大脑和心脏缺氧,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昏迷,甚至猝死。据统计,每晚睡眠中呼吸暂停次数超过30次,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就需要及时就医。

    为了预防和改善双下巴带来的健康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和吸烟;睡觉时选择侧卧位,避免仰卧;定期进行口腔和喉部肌肉锻炼。

    此外,一些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等,也可以帮助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如果出现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悲剧发生。

  • 心脏病患者常常面临猝死的危险,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如剧烈运动、突然发力或情绪波动,都可能引发猝死。上厕所,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说,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临床上有许多案例,包括即将出院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卫生间发生猝死,如京剧名家梅兰芳心肌梗塞后第八天,就猝死在医院卫生间。

    心脏病患者如厕时,需特别注意。为什么上洗手间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也会引发猝死呢?这是因为卫生间猝死的原因与过度运动猝死相似。患有心脏病的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用力过大、过猛,超出了自己身体的负荷,就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同样的道理,对有大便干硬问题的心脏病人来说,如厕大便时很容易用力过大,因此就容易引起血压的升高,动脉扩张,最终导致血管破裂而猝死。

    因此,心脏病人如厕一定要特别小心,一旦发现在用力过程中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要立刻停止用力。心脏病患者平时就得做好基础预防,控制并使病情处于稳定状况。平时要注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大便通畅。

    凌晨如厕,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危险性更大。凌晨是心脏病猝死的高发时段。夜间人体的迷走神经处于主导地位,而白天,则是交感神经处于主导地位。凌晨正是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主导地位交替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心率容易失常,甚至发生停跳的情况。因此,如果半夜凌晨起身如厕,即使没有便秘问题,也十分危险。

    为了降低如厕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1.家有“三高”患者,建议卫生间安装坐便器。尤其老年心脏病人夜间如厕,一律使用坐便器,能减少用力。

    2.从床上爬起来上厕所,动作要缓慢,先活动一下四肢,再坐起身。

    3.平时养成不憋尿的习惯。别酗酒,保持好的生活规律,睡好觉。

    4.有效地治疗便秘:坚持体育锻练,促进胃肠蠕动与分泌。吃点红薯、香蕉、韭菜、芹菜、油炒菠菜、蜂蜜。

  • 打呼噜,曾经被认为是睡得香的表现。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发现打呼噜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其中最危险的莫过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故事的主人公甘先生,人到中年,睡觉时打呼噜声如雷鸣,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白天,他总是感到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因此发生车祸。经过检查,甘先生被诊断为OSAHS,并且左侧鼻腔有肿物。经过鼻内镜手术切除肿物后,他的打呼噜症状明显改善,血压也有所下降。

    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据统计,24%的中年男性、9%的中年女性患有此病。患有OSAHS的人,5年内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3倍。除了高血压,OSAHS还可能引发或加重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

    OSAHS的病理机制是,患者在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阻塞,气流通过狭窄的通道时产生振动,从而产生打呼噜声。当呼吸道完全阻塞时,会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潴留,血流速度变慢,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加重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偶尔因睡姿不当或饮酒导致的打呼噜,无需过于担心。但儿童、中老年人出现打呼噜,应引起重视。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睡眠监测,以明确诊断。

    对于OSAHS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减肥、戒烟、避免饮酒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呼吸机等设备,帮助患者呼吸。手术治疗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切除鼻腔肿物等。

    总之,打呼噜并非小事,它可能是OSAHS的预警信号。关注打呼噜,关注健康。

  • 心脏病患者在性生活后出现死亡的情况并非罕见,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心肌梗塞

    同房过程中,由于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因素,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严重时可引起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猝死。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2、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严重程度高,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有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病,可导致心脏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功能。部分患者,尤其在剧烈运动后,可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猝死。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流出道梗阻。

    4、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严重后果。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以免加重病情。

    5、糖尿病

    糖尿病可导致心脏血管病变,增加心脏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并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脏血管病变。

    总之,心脏病患者在性生活后出现死亡的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应充分了解自身病情,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并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猝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猝死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发生往往毫无预兆,令人防不胜防。

    据相关报道,近期西安一大学生在校内跑步时突然猝死,警方已排除他杀和食物中毒的可能。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猝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等。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猝死。此外,一些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因为遗传因素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而突发猝死。

    为了避免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 了解猝死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更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因病情恶化而引发猝死。

    猝死的发生往往令人痛心疾首,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猝死的发生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 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的离世让我们深感悲痛。她在完成援鄂任务后,本应享受难得的假期,却因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心脏骤停这种常见的猝死原因,不容忽视。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它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无法泵送到全身。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将在几分钟内失去生命。研究表明,在医务人员介入之前,采用每分钟110-120次的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可以将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提高3倍。

    以下是一些与心脏骤停相关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1.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此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2. 心脏骤停的早期症状

    心脏骤停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以下症状需要引起警惕:突然感到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

    3. 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

    当发现有人发生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以下急救措施:

    • 拨打急救电话120
    • 进行心肺复苏(CPR)
    •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4. 心脏骤停的预防措施

    预防心脏骤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 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让我们共同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心脏骤停的威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