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运动猝死:了解其特征、预防与急救

运动猝死:了解其特征、预防与急救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2006年8月24日,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在军训期间不幸猝死。猝死是指患者在没有明显先兆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疾病或功能异常导致突然死亡。运动猝死是指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运动时,体内代谢速率加快,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时易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应激性改变,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运动猝死前的征兆可能包括心绞痛加剧、面色灰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频繁的早搏、显著疲乏感、心悸、呼吸困难等。预防运动猝死的关键是积极防治冠心病,控制其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认真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猝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非预期死亡的现象,通常由于心脏问题引起。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症状可能就是猝死的前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猝死前兆:

    1. 身体疲劳:长时间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可能导致身体和精神疲劳,进而引发心脏病。
    2. 憋气和嘴唇发紫: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憋气和嘴唇发紫。
    3. 暴饮暴食:不良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暴饮暴食,可能对心脏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4. 情绪激动:情绪波动,如紧张、焦虑等,可能增加猝死的风险。
    5. 头晕:无故出现的头晕,尤其是运动后,可能是猝死的前兆。

    了解这些前兆有助于我们提前预防猝死的发生。

  •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因过劳而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最近,一位刚从中山大学毕业的新员工,在百度仅上班四个月便因过劳而猝死,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位名叫林海韬的毕业生在百度担任技术研发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曾连续48小时未休息,最终因心脏衰竭去世。其生前发布的微博显示,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工作。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过劳死”的讨论。

    过劳死是指因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死亡,主要原因是过度劳累导致身体机能严重受损。过劳死的常见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失眠、心悸、胸闷等。长期过度劳累会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等。

    如何预防过劳死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此外,还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最后,要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对于上班族来说,以下是一些预防过劳死的建议: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

    此外,企业也应该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总之,过劳死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让我们共同携手,为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0至100次之间,跳动规则有序。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依次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稳定(成人约为0.12至1.21秒);冲动再通过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传导时间同样稳定(小于0.10秒)。

    然而,当心律出现异常时,就称为心律失常。它包括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失常并不局限于节律的失常,还包括频率的异常。据统计,在我国,32.2%和44.48%的中年和老年人会发生心律失常,这一数据令人担忧。

    心律失常不仅会导致心脏性猝死,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房颤。房颤的发病率在我国高达0.8%至1%,患者人数众多。然而,许多人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足,导致预防和诊治困难重重。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倪幼方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的救治成功率较低,因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他建议,我们要重视定期体检,注意保健和饮食起居,控制烟酒,保证睡眠。如果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长期定期服用药物。

    目前,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症状和心电图得到明确诊断。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例如,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然而,由于这些器材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此外,倪教授还强调,心律失常的防治需要多学科合作。除了药物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战胜心律失常,回归健康生活。

    总之,心律失常是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隐患。我们要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加强预防和诊治,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让生活更美好。

  • 熬夜猝死前的征兆可能包括睡眠障碍、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和晕厥,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心血管问题,应立即就医。

    1. 睡眠障碍:长期存在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睡眠障碍可能引发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2. 胸痛: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脏负荷增加,从而诱发胸痛的症状发生。胸痛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有时会放射到左臂或肩膀。

    3. 心悸:长时间熬夜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跳加快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悸的发生。心悸可能伴随焦虑、恐慌等不适感觉,这些症状可能由熬夜导致的心率和血压变化引起。

    4. 呼吸困难:长时间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诱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炎症因子刺激下可能会引起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症状,当病情比较严重时,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呼吸困难可能表现为深呼吸或快速呼吸,以缓解因缺氧而导致的窒息感。

    5. 晕厥:熬夜会使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血管扩张异常,从而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晕厥通常突然发生,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随后迅速恢复。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生化检查,以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抗高血压药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同时,强调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均衡饮食并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并预防潜在风险。

  • 运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然而,运动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近日,邯郸钢苑中学一名13岁初一女生在运动会比赛中不幸猝死,令人扼腕叹息。

    青少年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在运动过程中容易诱发,导致心脏骤停,最终导致猝死。

    除了心脏疾病,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青少年运动猝死,如:

    • 过度疲劳: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容易引发心脏骤停。
    • 运动不当:运动姿势不当、运动强度过大等都会增加运动风险。
    • 天气因素: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引发心脏疾病。
    • 心理因素:过度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会增加运动风险。

    为了预防青少年运动猝死,家长和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青少年心脏疾病的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 教授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运动不当。
    • 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运动。
    • 加强心理疏导,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

    此外,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抢救。

    青少年运动猝死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要注意运动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运动环境。

  • 熬夜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偶尔熬夜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或导致猝死,但如果长期熬夜,可能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因此,建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 11月6日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村意外去世。沈浩生前连续接待了三批洽谈投资的客商,并在5日下午大量饮酒。6日早晨,村民发现沈浩死亡,初步判断为猝死,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沈浩自2004年起担任小岗村书记,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沈浩的房东和村民表示,沈浩平时身体很好,但5日下午被发现时显得很累。沈浩的死亡引起了广泛关注。

  •   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患者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保障心脏健康。

      首先,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的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心率高达180次/分,或降低至35次/分,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保持血压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然而,当心脏出现病变,功能异常时,便失去了这种代偿和调节能力,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受阻。例如,心房收缩功能失常或心房与心室收缩程序改变,可能导致心排血量下降约30%,引发心悸、胸闷、无力等症状。通过采用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或安装起搏器等治疗方法,纠正心律失常,可以有效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其次,抗心律失常治疗有助于减轻或消除患者症状。许多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甚至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及时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其中冠心病患者猝死率最高,约占心源性猝死人数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猝死病例中,80%~90%的患者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的患者死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这些治疗目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电除颤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心律;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射频电流消除异常心律的起源;安装起搏器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维持患者心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高管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2023年,已有数十位企业高管因心血管疾病离世,其中包括不少知名上市公司的高管。这些案例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心血管疾病成为企业高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1. 工作压力:企业高管工作繁忙,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引发心血管疾病。

    2. 饮食不规律:应酬频繁,饮食不规律,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3. 缺乏运动: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

    4. 吸烟: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预防心血管疾病,从生活点滴做起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脂、高糖的食物。

    3. 积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重视心血管疾病,关爱生命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关注自身健康,关爱生命。

  • 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白领人士为了缓解压力,选择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猝死。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运动虽好,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机。

    专家指出,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承受力下降,运动前应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避免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运动。运动时,如出现身体不适、头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针对办公室白领的运动建议:

    1. 运动前,应适当进食,避免空腹运动;

    2.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

    4. 运动时,应集中精力,避免一心二用;

    5. 运动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心理压力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脏病。因此,白领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