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抗血栓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个体差异、药物基因组学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韩雅玲教授在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指出,目前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存在一些问题,如个体因素影响治疗效果、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相关指南缺乏中国人群证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中国人自己的数据研究,建立中国冠心病病人风险评分模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韩雅玲教授团队曾开展一项单中心大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与高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加用西洛他唑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对血栓和缺血事件有减少趋势。此外,CREATE研究也发现涂层可降解药物支架可以缩短DAPT疗程,降低出血风险。
对于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未来,韩雅玲教授从病人层面、医生层面、学会层面、科研管理层面、企业层面、国外同行层面提出了六点展望,包括加强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研究质量、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支持中国本土的临床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夏季高温闷热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了!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明显增多,尤其以老年人居多。杭州环城东路老人张某就是其中一位,因天气闷热导致心梗发作,幸亏家人及时送医救治。
医生指出,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血液浓缩,诱发心肌梗塞。此外,高温还会使人情绪焦躁,心火旺盛,睡眠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这种疾病起病突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据统计,约七成心梗猝死与天气有关,尤其在冬夏季,心梗猝死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预防急性心肌梗塞,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过度劳累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旦出现心悸、胸痛等症状,要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夏季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增加营养摄入,保持心态平和。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除了及时就医,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身材要求的日益提高,青少年减肥现象日益普遍。然而,过度减肥、过度节食等问题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本文将围绕青少年过度减肥的危害,从疾病、治疗、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科普,希望能引起家长和青少年的重视。
一、青少年过度减肥的危害
1. 心血管疾病:过度减肥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脏骤停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2. 内分泌失调:过度节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3. 免疫力下降:过度减肥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4. 营养不良: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影响生长发育。
5. 精神问题:过度减肥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
二、青少年减肥的正确方法
1.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
2.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
3.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看待减肥,避免过度焦虑。
4. 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必要,寻求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
三、青少年减肥的注意事项
1. 避免盲目跟风:不要盲目追求时尚的减肥方法,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 重视身体健康:减肥过程中要关注身体健康,避免过度伤害身体。
3.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4. 注意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5. 增强体质:通过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许多白领人士为了缓解压力,选择在健身房进行锻炼。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健身房跑步机上猝死。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运动虽好,但也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机。
专家指出,过度劳累会导致心脏承受力下降,运动前应充分评估身体状况,避免在身体疲惫的情况下进行高强度运动。运动时,如出现身体不适、头痛、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下是一些针对办公室白领的运动建议:
1. 运动前,应适当进食,避免空腹运动;
2.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
4. 运动时,应集中精力,避免一心二用;
5. 运动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此外,心理压力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脏病。因此,白领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普及,年轻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生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悲剧的背后,往往是潜在的心脏疾病在作祟。那么,哪些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运动猝死?如何预防和识别这些潜在风险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运动猝死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运动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死亡,通常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而导致运动猝死的心脏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肥厚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心肌肥厚,导致心脏舒张受限的疾病。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从而导致猝死。
2. 扩张型心肌病:这是一种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疾病,患者的心脏扩大,收缩力下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3. 冠状动脉畸形:这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异常,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和猝死。
4. 长QT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心脏电生理特性异常,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为了预防和识别这些潜在风险,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我们:
1.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或患有心脏病的人群,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2. 运动前评估:对于参加竞技体育的运动员,进行专业的运动前评估,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3. 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疾病的人群。
4.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