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嘴猝死:关爱自己的心了吗?

名嘴猝死:关爱自己的心了吗?
发表人:健康百科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其中不乏一些名嘴和公众人物。济南市公安局确认陶伟死因系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猝死的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猝死?为何猝死“盯上”中青年?如何预防和避免猝死的发生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心脏性猝死年龄分布为18-80岁(均值43.8岁),其中18-39岁的青年和40-59岁的中年猝死比较常见(43%和39%)。这其中最主要的疾病都是心血管系统疾病。

专家指出,中青年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

  • 工作、生活、家庭压力过大
  •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 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酒、吸烟等

导致猝死的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等。这些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发生,给患者带来致命的打击。

那么,如何预防和避免猝死的发生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 戒烟限酒
  • 合理膳食,保持健康体重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总之,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猝死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猝死疾病介绍:
猝死,是指外观健康的人突然发生非暴力的死亡,即猝然死亡。引发猝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脏骤停,也就是各种心脏病导致的猝死,又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还有近2成的非心源性猝死与肺、脑的急性病变有关,比如肺栓塞、急性中毒、触电等。猝死的治疗,主要是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跳和呼吸,挽救生命。大部分猝死患者难以救回。
推荐问诊记录
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运动场本应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地方,然而近年来,运动性猝死的悲剧屡屡发生,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那么,究竟什么是运动性猝死?它有哪些常见的诱因?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运动性猝死的神秘面纱。

    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常见的诱因包括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过度劳累等。其中,心脏疾病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为了预防和避免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2. 适当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3. 注意补充电解质,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避免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运动。

    5.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总之,运动性猝死并非不可预防,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

  • 运动员猝死现象虽然罕见,但确实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心脏结构性病况等。30岁以上运动员猝死常见原因为冠心病引发的心肌缺血,而年轻运动员则可能因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导致。为预防猝死,建议运动者循序渐进提高运动量,进行热身和冷身运动,避免极端天气下运动,并遵循新加坡心脏基金推荐的3、5、7运动准则。运动前进行体检,注意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求医。

  • 新生儿在睡眠中突然死亡,这一悲剧让无数家庭痛不欲生。这种常见于2-6个月大婴儿的异常现象,被称为婴儿猝死综合征,俗称‘摇篮死亡’。据统计,‘摇篮死亡’的发生率约为1.5-2/千人。尽管其成因尚无定论,但专家们已列出了一些可能导致‘摇篮死亡’的风险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因:

    1. 过敏反应:婴儿可能对某些抗原(如牛奶、尘埃、聚酯气体、虫类等)产生过敏反应,或存在潜在的免疫机能缺陷,这可能导致‘摇篮死亡’。

    2. 过热中暑:婴儿穿戴过多、被盖捂得太严或气温过高,可能导致出汗增多,体液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呼吸暂停而死亡。

    3. 食道反流:新生儿食道下端与胃相连的贲门括约肌功能尚未健全,一次性进食过多可能导致食物反流,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呼吸和心跳过缓,甚至窒息死亡。

    4. 上呼吸道阻塞:呼吸道感染、鼻腔分泌物过多、软腭松弛、舌后垂、下颌骨活动度较大等原因可能导致气道失畅,引发呼吸暂停而死亡。

    5.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原因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体内缺氧应激反应低下,在气道失畅或低血氧时无法呼救,最终导致脑细胞受损和高碳酸血症,加速死亡。

    6. 代谢失常:肝糖原代谢异常、维生素B1缺乏、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骤增等代谢失常可能导致猝死。

    7. 烟毒危害:母亲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婴儿睡眠环境密闭且被动吸烟过多,也是导致猝死的原因。

    8. 遗传因素: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引发猝死,但此类猝死者都有家族心律不齐史。

    9. 宫内感染:胎儿在子宫内受到病毒感染,出生后感染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淋巴组织增生或内毒中毒等,诱发猝死。

    10. 催产素催产:使用催产素促产的婴儿可能在宫内受到子宫动脉血管强烈收缩的挤压,长时间处于供氧不足环境中,出生后难以恢复血氧,导致猝死。

    11. 睡姿不当:趴着睡觉的婴儿猝死率是仰卧或侧卧者的4-5倍。

    12. 肾功能不全:英国科学家发现,2/3的猝死婴儿存在肾功能缺陷,这种发育缺陷在母体中就形成了。

    针对以上风险因素,及早发现猝死前的一些征兆,对预防‘摇篮死亡’有积极意义。例如,对体重增加缓慢、反射及肌张力异常、呼吸不平稳、爱哭及神经过敏的婴儿,应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喂养,待确认猝死风险降至最低时再让其回家。避免使用催产素、加强孕期保健、避免产程过长、定期进行肾功能测定、避免接触致敏物质、预防感染性疾病、每次不宜喂食过多、避免趴着睡觉、注意不要衣被捂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都是预防‘摇篮死亡’的一些要点。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相信未来能够完全揭示‘摇篮死亡’的成因,让这一悲剧不再发生。

  •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应对疲劳,一些人会选择抽烟、喝酒、喝咖啡来提神。然而,这种做法却可能增加猝死的风险。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然而,当心脏处于脆弱状态时,过度劳累、吸烟、饮酒、喝咖啡等行为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

    春夏之交,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忽冷忽热,空气潮湿,气压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大。此时,若过度劳累,再大量吸烟、饮酒、喝咖啡,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如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支气管哮喘等。其中,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而心肌梗死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猝死,专家建议,首先要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再次,要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最后,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更要加强防范措施,规范用药,定期复查。

  • 榴莲作为一种热带水果,深受人们喜爱,但其与酒精的搭配却引发了不少争议。近年来,有关榴莲与酒精引发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为您揭开榴莲与酒精背后的真相。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榴莲与酒精的成分。榴莲中含有一种名为硫醇的化合物,而酒精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硫醇会抑制人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导致乙醛在体内积累,从而引发醉酒、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除了硫醇,榴莲中还含有大量的果糖和脂肪,这些成分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肝脏解毒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那么,如何避免榴莲与酒精带来的风险呢?首先,应避免在食用榴莲后立即饮酒,最好相隔2-3小时以上。其次,应控制榴莲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食用。此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人群应谨慎食用榴莲和饮酒。

    除了榴莲,还有一些食物与酒精不宜同食,如葡萄柚、奶酪、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会与酒精发生反应,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增加身体负担。

    总之,榴莲与酒精不宜同食,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注意饮食搭配,避免不良食物相互作用带来的危害。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东北地区甚至高达25.6%。许多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导致延误治疗,最终引发失明、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有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腔隙性梗死等。

    2. 肾脏病: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及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3. 心脏疾病: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4. 冠心病: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冠心病,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5. 眼底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早期可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痉挛,晚期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甚至失明。

    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由于高血压导致主动脉内压力升高,主动脉内膜出现裂口,血液从破口进入内膜形成血肿,血肿一旦破裂大部分患者立即猝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一般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治疗高血压,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应选择长效平稳的有效降压药物,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并定期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同时,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心内科是高血压患者就诊的重要科室,心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丁秀兰医生,一位令人尊敬的殉职医生,她的生平事迹激励着无数医疗工作者。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丁秀兰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和尊敬。

    丁秀兰医生毕业于我国一所知名医学院校,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县级医院工作。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医术,很快成为医院业务骨干。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丁秀兰医生擅长内科疾病诊疗,尤其对心血管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曾成功救治过无数心脏病患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丁秀兰医生不幸以身殉职,永远离开了她热爱的医疗事业和患者。

    丁秀兰医生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全国医疗行业的楷模。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为了纪念丁秀兰医生,医院为她树立了雕像,并设立了丁秀兰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医务工作者。丁秀兰医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寒冷的冬季,泡脚成为了许多人喜爱的养生方式。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悲剧,一名市民在泡脚时突发脑血管动脉瘤破裂,不幸离世。这再次提醒我们,泡脚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冬季气温骤降,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该市民患有脑血管基础性疾病,在泡脚时遇到天气转冷和深夜这两个诱因,导致血管受到强烈刺激,最终引发悲剧。

    以下三类人群泡脚需谨慎:

    1. 习惯性冻脚者

    脚部受冻后,皮肤、肌肉处于僵硬状态,若突然用热水烫脚,温差过大,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肌肉与骨剥离。建议适当揉搓,使脚部逐渐发热。

    2.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神经病变,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易被烫伤。水温过高还易引发足部感染,加速病情恶化。建议水温以37℃为宜。

    3. 心脑血管病患者

    高水温会刺激神经,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心脏、血管负担,加重病情。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避免泡脚。

    此外,泡脚也有其他注意事项:

    1. 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0-30分钟即可。

    2. 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3. 泡脚后应及时擦干,避免受凉。

    4.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泡脚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 近年来,大学生猝死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高校应建立定期体检制度,以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然而,费用问题却成为制约体检制度形成的主要障碍。

    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学生人数激增,定期进行严格正规的体检,所需费用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许多高校的医疗经费本身就十分紧张,难以承担额外的体检费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校长表示:“我们学校还有许多教师的医药费都无法报销,学生的体检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教授认为,通过社会化运作,费用问题并非不可克服。她指出,收费是未来医疗改革的方向,国家全包是不现实的。只有打破僵化体制,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解决费用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表示,学生猝死是任何学校都无法承受的损失,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他认为,发达国家通常将个人风险交由社会承担,例如通过购买健康保险或意外事故险。学校曾考虑过这一方案,但担心学生不理解,认为是在乱收费。

    如何寻求保护大学生权益和健康的最佳办法,媒体可以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希望更多人参与到这一讨论中,共同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职业人群面临着猝死的风险。根据《生命时报》和搜狐健康的报道,总结出十大猝死危险行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以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一、广告行业

    广告行业因其工作强度大、加班频繁等特点,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行业。专家建议,广告从业人员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二、医疗行业

    医护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休息不足等问题,导致猝死风险增加。专家建议,医护人员应学会调整心态,适当放松,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IT行业

    IT行业因其工作性质,从业者长时间面对电脑,缺乏运动,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IT从业人员应适当增加运动,改善生活习惯。

    四、媒体行业

    媒体行业从业者因工作性质,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媒体从业者应注重心理健康,学会释放压力。

    五、警察行业

    警察行业因工作性质特殊,工作强度大,休息不足,容易导致猝死。专家建议,警察应注重身体健康,适当调整工作节奏。

    六、制造业

    制造业因工作环境枯燥、重复性强,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专家建议,制造业从业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健康。

    七、演艺行业

    演艺行业因工作性质,从业者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演艺从业者应注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八、运动员

    运动员因训练强度大,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运动员应注重心脏健康,避免过度训练。

    九、学生

    学生因学业压力增大,容易导致身心俱疲。专家建议,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

    十、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如教师、律师等,因工作性质特殊,也容易面临猝死风险。专家建议,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应注重身体健康,关注心理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