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严峻的今天,原有肿瘤患者,特别是肺部肿瘤患者,面临着更高的感染风险。他们的免疫力通常较低,容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攻击。因此,肺癌患者在此期间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和治疗策略。
首先,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并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同时,注意勤洗手,避免与野生动物或变质的肉接触。饮食上应保持平衡,适当清淡,确保营养充足。规律作息并充分保证睡眠,保持良好心态,适当做些运动以增强体质。
在就医方面,尽量选择就近就诊,减少长途旅行,避免乘坐人员密集的交通工具。就医时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与其他病友的接触。如有发热症状,应立即前往当地综合医院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对于不同治疗时期的肺癌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常规复查患者可以稍加延缓复查,提倡网络会诊,必要时门诊复查。择期手术的患者应在全面评估身体状态及手术风险后,在排除新冠肺炎且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化疗期的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常规,避免骨髓抑制造成免疫力低下。放疗期患者应按照医院的整体安排,有序继续接受治疗,同步化疗可适度延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有大约209万人被诊断出肺癌,176万人因此死亡。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了肺癌病例的85%左右。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如何早期发现肺癌?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放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地位如何?
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吸烟被认为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长期吸烟会使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反复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腺体,增加肺鳞状上皮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的风险。此外,空气污染、职业性接触放射性物质、遗传易感性以及一些肺部慢性疾病等也是导致肺癌的其他因素。
早期肺癌患者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容易被忽略。肺癌高危人群包括50岁以上、长期吸烟(包括二手烟)、有恶性肿瘤病史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或其他一些致癌暴露因素的人群。低剂量螺旋CT可以作为筛查金标准,通过影像学特征及时发现较小的以及特殊部位的病灶。如果在肺癌筛查过程中发现了肺结节,需要专业医生观察结节的密度、大小、形态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全身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传统的放疗、化疗,还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局部晚期(III期)不可手术的NSCLC患者首先应当进行放化疗,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于续贯放化疗。晚期(IV期)也就是广泛期NSCLC患者的治疗方式根据患者驱动基因突变的情况分别如下。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标准治疗为化疗(培美曲塞+铂类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当出现局部症状时可辅以姑息性放疗。而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指南推荐根据突变基因进行一代二代TKI靶向治疗或者靶向药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药物。
放疗是晚期NSCLC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晚期NSCLC患者在不同药物(化疗、靶向、免疫)的治疗过程中,原发肿瘤的放疗都可带来生存获益。对有寡转移和寡进展病灶的NSCLC患者则需要力争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对所有寡转移病灶进行局部放疗,其中SBRT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此外,还发现对寡进展病灶进行低剂量放疗还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免疫耐药情况。同时当出现患者出现局部症状时,及时的姑息性放疗非常重要,它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全身治疗情况。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WBRT)是标准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肿瘤控制率,但WBRT会损害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相比之下,立体定向放疗(SRS)能够更好的保护脑转移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可作为WBRT的替代选择或者补充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需要及时和适当的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和治疗效果。因此,了解如何正确处理骨髓抑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计数,特别是在接受化疗或放疗时。若出现骨髓抑制的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暂停治疗、使用生长因子或其他支持性治疗来刺激骨髓生成血细胞。
其次,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也很重要。建议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食物,以支持骨髓的正常功能。同时,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或物品,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最后,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乳腺肿瘤可分为两大类:良性和恶性。对于年轻患者,良性肿瘤如乳腺纤维腺瘤、叶状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常见。从临床角度看,倾向于良性病灶的患者可以通过定期复查和观察来管理病情。然而,如果良性病灶快速生长并发生形态变化,应积极就医并考虑穿刺活检以确定病变性质。中医中药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手段来控制病变的发展。
对于恶性肿瘤,手术通常是首选治疗方式。根据疾病的具体分期,可能还需要进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基因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由于乳腺癌进展较快,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部分患者可能在手术前就开始接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最终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对放疗和化疗极其敏感的肿瘤。正确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痊愈的几率。单纯放疗的治愈率超过90%,包括局部放疗和全脑+全脊髓放疗。然而,单纯化疗的复发率接近一半,因此放疗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儿童患者,首先应进行化疗,根据化疗效果调整后续放疗的剂量和范围,以减少放疗可能带来的远期副作用。对于年龄大于3岁且无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化疗联合全脑室或全脑+瘤床放疗;而对于有转移的患者,则应进行化疗联合全中枢+瘤床放疗。对于年龄小于3岁的患者,为了减少头颅放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建议先进行单纯化疗或化疗+手术,待3岁以后再进行放疗治疗。
要获得良好的预后,关键在于获得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正确的治疗,尤其是放疗。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痊愈的几率。
随着新冠精准防控政策的优化,社会面逐渐放开。然而,新冠病毒经过几年变异,毒力越来越弱,重症率和病死率越来越低;但大家对新冠的担忧恐惧并未完全消失。作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不同阶段,如何实现与新冠的和平共处,是一个重大考验。当前,新冠冲击波来袭,每个人都可能出“阳”,早晚而已。未来,按新冠病毒易于变异的特点,人一生中将多次遭遇不同毒株的侵袭。笔者以自己经验和学术观点出发,和大家探讨在新冠冲击波下,乳腺癌患者如何应对。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首先,新冠疫苗接种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的。只要是“真实有效”的疫苗,完全可以按时接种。化疗结束6个月后,身体就能通过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不需要等待那么久。这些谬论的初衷,恐怕是“疫苗恐惧论”。因此,只要是“真实有效”的疫苗,完全可以按时接种。然而,判断什么是“真实有效”的疫苗,在社会大流行时代越来越复杂了。新冠病毒一种RNA病毒,非常容易变异,疫苗也容易失效。因此,新冠疫苗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跟上病毒最新版本。
其次,解热镇痛药物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的。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虽然品牌不同,但所含的成分大多就是这两种。目前认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乳腺癌内分泌药物、靶向药物等没有明确禁忌,可安全使用;而且与乳腺癌复发转移也没有关系。使用多种解热镇痛药时,要看清成分,防止重复性过量摄入。其他中成药类,鉴于成分复杂,研究数据也相对少,除非是医生处方,原则上要慎用。
再次,化疗相关。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首先会在呼吸系统繁殖,5~7天之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维持时间较短;随后大约10~15天出现维持较久的保护性IgG抗体。化疗适当延迟是可行的:首次化疗在术后2个月内开始即可,下一次化疗推迟时间不超过3周即可。新冠恢复期2周,为化疗延迟留足了时间。静脉化疗往往导致血液中白细胞降低,其中的中性粒细胞(负责固有性免疫为主)、自然杀伤细胞(负责固有性免疫)、淋巴细胞(负责特异性免疫)等都会显著下降,导致抗体产生条件受损。故一旦中招,建议停止静脉化疗。由于抗体出现的时间是2周左右,故建议新冠患者在2周后且核酸、抗原转阴后,再上化疗。在此期间,人体要充分休息,留足免疫储备,抗击新冠病毒。
最后,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抗体缀合药物、双膦酸盐、放疗相关、检查相关等都需要根据新冠冲击波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总之,乳腺癌患者在面对新冠冲击波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应对新冠冲击波带来的挑战。
胃癌的治疗应遵循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结合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以达到根治或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于早期胃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证据的患者,可以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考虑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无需辅助放疗或化疗。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应当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肿瘤侵犯深度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可考虑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行新辅助化疗,再考虑根治性手术。成功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需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必要时考虑辅助化放疗)。对于复发/转移性胃癌,应当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姑息性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局部治疗,同时也应当积极给予止痛、支架置入、营养支持等最佳支持治疗。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胃癌根治性手术包括早期胃癌的EMR、ESD、D0切除术和D1切除术等,部分进展期胃癌的(D2)及扩大手术(D2+)。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胃癌姑息性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外科手术应当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对呈局限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至少3cm;对呈浸润性生长的胃癌,切缘距病灶应当超过5cm。邻近食道及十二指肠的胃癌,应当尽量完整切除病灶,必要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保证切缘无癌残留。现仍沿用D(dissection)表示淋巴结清除范围,如D1手术指清扫区域淋巴结至第1站,D2手术指清除扫区域淋巴结至第2站、如果达不到第1站淋巴结清扫的要求,则视为D0手术。腹腔镜是近来发展较快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胃癌的应用目前应当选择I期患者为宜。
在胃癌的治疗中,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缩小手术如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ESD)适用于高分化或中分化、直径小于2cm、无淋巴结转移的粘膜内癌;胃D1切除术适用于粘膜内癌直径超过2cm的,以及侵犯粘膜下层的胃癌。D2根治术是胃癌的标准术式,适用于肿瘤浸润深度超过粘膜下层(肌层或以上),或伴有淋巴结转移但尚未侵犯邻近脏器的患者。对于肿瘤浸润邻近脏器的患者,应当采取标准手术+联合脏器切除。姑息性手术仅适用于有远处转移或肿瘤侵犯重要脏器无法切除而同时合并出血、穿孔、梗阻等情况者,以解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对于全身状况无法耐受手术、局部浸润广泛无法完整切除、已有远处转移的确切证据、存在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明显缺陷、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应当避免进行根治性手术。
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那么,乳腺癌放疗大致需要多少费用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放疗的费用因地区和具体情况而异。一般来说,放疗的总费用包括设备使用费、医生服务费、药品费等。具体的费用需要根据当地的医疗机构和医保政策来确定。建议患者在选择放疗医院时,提前了解清楚相关的费用信息。
其次,放疗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放疗结束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最后,关于放疗期间是否会对家人产生辐射影响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放疗期间,患者身上并无任何辐射,对家人和孩子不会有任何影响。
本文介绍了一例高级别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案例。患者是一名59岁的男性,原发病灶位于左大腿。经过初步的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为左大腿梭形细胞肉瘤伴横纹肌分化肉瘤。然而,肿瘤在短时间内迅速复发,体积增大至鸡蛋大小。患者随后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放疗,成功控制了局部病灶并创造了手术机会。最终,通过扩大切除手术,成功保留了患者的肢体,避免了截肢手术的必要性。尽管手术后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的并发症,但该案例仍然为高级别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房再造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手术方式或年龄。无论是保留胸部肌肉还是进行全切除,患者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再造方法。甚至有报道称,96岁的女性也成功接受了乳房再造手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进行乳房再造。那些不愿意接受手术或身体状况不佳、无法承受常规手术的患者,例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应该避免此类手术。同时,存在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乳房再造。
乳房再造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假体植入和自体组织移植。假体植入的优点是创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自1992年美国限制使用硅凝胶乳房假体以来,自体组织移植再造乳房成为主流,尤其是使用以下腹部组织皮瓣的方法。对于胸部组织缺损严重、腹部脂肪过多、需要整形或乳房较大的患者,这种方法尤为适用。对于需要较少组织量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再造乳房。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乳房再造可以在切除乳房后立即进行,也可以在术后的任何时间进行。立即再造的优点是患者只需接受一次手术,且术后没有乳房缺失变形的体验,精神上遭受的痛苦较少。后期再造的优点是患者可以更理性地决定是否需要再造,缺点是需要两次手术,费用也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证明在乳腺癌手术的同时进行乳房再造是安全可行的,且并不会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因此即时乳房再造的趋势正在增加。
至于乳房再造是否会影响癌症的治疗,答案是否定的。乳房再造不会限制乳房切除的手术类型。如果再造的乳房源于自体组织,它也不会影响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定期的体格检查、乳房X线检查、B超或MRI等辅助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复发的肿瘤。然而,如果选择硅胶假体,放疗可能会导致假体变形。因此,对于预计需要术后放疗的患者,建议选择自体组织移植或二期假体乳房再造。
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效果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扩散程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一般来说,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涉及手术、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的组合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晚期,积极的治疗也可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都是独特的,治疗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患者和家属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