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揭秘脑膜瘤: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揭秘脑膜瘤: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发表人:健康驿站

当我们被诊断出患有脑膜瘤时,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绝望。然而,事实上,脑膜瘤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多数情况下,脑膜瘤是良性的,并且只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通常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脑膜瘤可以分为两类:原发性脑膜瘤和继发性脑膜瘤。前者起源于大脑实质,而后者则是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到颅内的。很多无症状的脑膜瘤都是在偶然检查中被发现的。有时也会出现多发性脑膜瘤,甚至在一些家族中有遗传倾向。这些肿瘤通常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等部位,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

那么,如何治疗脑膜瘤呢?如果无意中发现了脑膜瘤,一旦出现症状,就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风险和难度与肿瘤的大小成反比。即使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只要肿瘤在增长,也应该及时进行手术。如果肿瘤生长在表浅的位置,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切除肿瘤。对于大多数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干净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一些残留的肿瘤,例如鞍区脑膜瘤或垂体瘤包绕海绵窦部分不能手术的,可以考虑进行头部伽玛刀治疗,以杀死肿瘤并达到治愈的目的。

最后,专家提醒:如果你被诊断出患有脑膜瘤,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患者就有可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腭肿瘤切除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腭肿瘤切除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位32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气促就诊,CT和PET-CT检查显示右胸存在巨大肿瘤。多家医院因肿瘤广泛侵犯肋骨、纵膈及胸壁而拒绝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显示为梭形细胞肿瘤,放化疗均不敏感。患者最终来到我们这里求治。

    我们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进行了两次手术,消灭了大部分肿瘤。然而,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第三次手术中,我们使用微波消融治疗,避免了神经损伤。最后一次手术中,我们采用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局部骨转移灶及肺尖残余肿瘤,避免了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右上肢肌力正常,能够正常工作生活。

    这例成功的治疗案例证明了氩氦刀、微波消融和粒子植入等介入及消融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更多医务人员掌握这些精准的治疗技术,帮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 在膀胱癌的治疗中,T1期的处理一直存在争议。一些专家主张积极进行根治性全切,而另一些则倾向于继续灌注BCG治疗。然而,目前的风险评估表并不能准确预测肿瘤的复发和进展情况。因此,T1亚分层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可以根据肿瘤浸润粘膜肌层的深度将T1期分为T1a、T1b和T1c三个亚类。近年来,研究表明T1分层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T1b/T1c与肿瘤的进展和CSS(癌症特异性生存)有关。同时,T1e也被发现与肿瘤进展和CSS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实施T1亚分层,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标本的使用也被证明是有益的。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粘膜肌层的检测率,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T1亚分层,并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一位年迈的女性患者因胸背部疼痛长达两年而就诊,经多家大型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无果后转至我们这里的脑脊柱外科。我们的团队通过完善的胸椎增强MRI检查,发现了右后纵隔存在一个巨大的占位病变,大小约为6.0*9.3*8.1cm,包绕邻近椎体及肋骨,并导致T6椎体病理性骨折。

    鉴于肿瘤的位置和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我们决定联合胸外科进行后外侧经胸肿瘤切除、脊柱椎体重建和脊柱内固定术。手术前,我们进行了详细的MRI和CT检查,以便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形态和位置。手术中,我们通过透视技术精确地定位和切除肿瘤。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呼吸和胸部状况良好,术后一周拔除胸管,十天后开始下地活动。

    术后复查CT显示肿瘤已被完全切除,内固定位置良好。病理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巨细胞性肿瘤。整个治疗过程充分体现了我们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对患者的关怀。

  • 我坐在家中,手里紧握着那张肿瘤病理报告,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16天了,为什么还没有结果?我不禁想起了那天在医院的经历。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三,我像往常一样去医院做例行检查。医生告诉我需要做一个肿瘤病理报告,并且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我当时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我年轻,身体一直很健康。可当我等待了16天,仍然没有收到结果时,我的心开始不安起来。

    我拨通了医院的电话,接线员告诉我需要找给自己化验的医生。我一边打电话一边翻找着那张病理报告,终于找到了医生的名字。接通电话后,医生告诉我说:“你这个得找给你化验的医生。”我有些不解,为什么不是他?我再次询问,医生这才解释说:“因为你是妇科的患者,而我是肿瘤科的医生。”

    我感到一阵尴尬,连忙道歉并挂断了电话。接着,我又拨通了妇科医生的电话,向她询问病理报告的结果。医生告诉我说:“你需要耐心等待,结果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我心中焦急万分,难道我真的患上了什么严重的疾病吗?

    在等待的日子里,我开始频繁地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试图找到一些安慰。然而,越看越害怕,各种可能的病症在我脑海中交织。我的家人也开始担心起来,劝我去其他医院再做一次检查。但我不想放弃,毕竟这次检查是由京东互联网医院推荐的医生进行的,我相信他们的专业性。

    终于,在第20天,我收到了病理报告的结果。虽然结果并不是我最想看到的,但至少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并且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健康真的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保持冷静,寻求专业的帮助。毕竟,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肿瘤病理报告延迟的处理方法 常见症状 肿瘤病理报告延迟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焦虑和担忧,特别是当报告涉及到重要的治疗决策时。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失眠和食欲不振等。 推荐科室 肿瘤科 调理要点 1. 与医生沟通:及时与负责化验的医生联系,了解报告延迟的原因和预计的完成时间。 2.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你的感受和担忧。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4. 探索其他治疗选项:如果报告延迟影响了治疗计划,可以与医生讨论其他可能的治疗方案。 5. 了解更多信息:通过可靠的渠道获取关于肿瘤和病理报告的知识,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信心。

  • 在2010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的中国版。该指南涵盖了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罕见病理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的临床处理。以下是对这份指南的详细解读。

    首先,指南建议对患者进行家族史评估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癌的临床症状。初始治疗主要是手术,包括全面分期手术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ⅠA或ⅠC期患者,可以考虑保留子宫和对侧附件。同时,指南强调了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的量化记录方法和定义。

    在术后化疗方面,指南建议根据肿瘤病理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化疗。对于Ⅰ期高危病例和Ⅱ~Ⅲ期患者,推荐使用紫杉醇联合铂类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另外,指南还提到了剂量密集型的紫杉醇周疗方案的优点。

    对于初始治疗后达完全临床缓解的Ⅱ~Ⅳ期患者,指南推荐观察随访或参加临床试验。对于CA125升高但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检查阴性的情况,指南提供了三种处理选择:参加临床试验、延迟治疗直至临床复发或立即进行化疗。

    对于肿瘤持续存在和复发性卵巢癌,指南强调了个体化分型处理的重要性,并建议复发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对于不同类型的复发卵巢癌,指南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非铂类为基础的单药化疗和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最后,指南还讨论了交界性上皮性卵巢癌和罕见病理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总的来说,这份指南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面的指引和建议。

  • 传统的医院诊疗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患者需要在各个科室之间奔波,医生也只能针对特定病情进行治疗,缺乏对整体病情的判断。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多学科综合治疗(MDT)逐渐成为趋势。MDT 是由不同专业的医师、护理人员和技师组成的团队,围绕单个病例进行全面讨论,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以甲状腺癌为例,MDT 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甲状腺癌的诊治已由单一外科治疗方式向个体化综合诊治方向发展。MDT 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例如,在一个真实的案例中,患者在接受三次碘-131 治疗后,所有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病灶已无肿瘤活性,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

    MDT 的优势在于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治疗费用。同时,MDT 模式也促进了不同科室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医生业务水平与经验。随着 MDT 模式的推广与普及,必将为包括甲状腺癌在内的众多肿瘤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 听神经瘤,位于脑组织外部,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且预后较好。然而,由于听神经瘤位于后颅凹的桥小脑角区,这一区域的解剖结构极其复杂,包括众多的颅神经和重要血管,使得手术风险极高,曾经是手术死亡率高和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神经外科医生采用了枕下乳突后入路手术方式。该方法通过打开枕大池释放脑脊液,减少后颅窝的张力,并利用小脑塌陷后的自然间隙进入术区,从而在不损伤小脑的情况下切除肿瘤。同时,医生还会利用超声吸引等仪器击碎肿瘤、乳化后吸出,快速掏空肿瘤内部,并尽量避免对周围结构的牵拉和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利用肿瘤和正常结构之间的蛛网膜间隙进行分离,有效保护脑干和面听神经。然而,听神经瘤手术中保留听力仍然是一个挑战。肿瘤大小和术前听力水平是影响听力能否保留的关键因素。因此,早期诊断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术后面、听神经功能的保存率至关重要。

  • 树突状细胞(DC)是1973年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发现的,具有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它们在非成熟状态下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但具有很强的抗原吞噬能力。成熟的DC可以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生成,进而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肿瘤相关抗原或抗原多肽体外冲击致敏DC,回输或免疫接种于载瘤宿主,可以诱发特异性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体瘤内浸润的DC数量多则患者预后好。因此,DC作为免疫治疗手段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11年,拉尔夫·斯坦曼因其在树状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系统方面作用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1/2。虽然他在同年逝世,但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树突状细胞在治疗癌症等病症的巨大潜力。

  • 1960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段学忠,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专家。自1978年考入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班开始,他的医学之路就一帆风顺。毕业后,他相继攻读研究生,先后获得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7月,他被济南军区特招入伍,任济南军区总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段学忠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荣立三等功2次,获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所带领的中医科获首批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及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他的专业领域涵盖心脑血管病、肿瘤、肾病、风湿病及不孕不育症等疑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他的学术成果也非常丰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编学术性著作18部,荣获军队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获国家专利3项。

    段学忠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十分关爱病人。他总是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把脉、检查、开方,深受病人爱戴。即使在繁忙的诊务之余,他也热心于医学科普工作,并撰写了多部养生保健类畅销书。

  •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传统手术方法通常需要切除肿瘤和肛门,患者将终身依赖“人造肛门”排便。然而,近期的一项手术技术——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手术,为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这项手术技术利用腹腔镜微创器械,通过5个小孔在患者肚皮上进行操作,精准、彻底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肛门。与传统手术相比,这种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盆腔神经,降低术后排尿、性功能受损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手术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它主要适用于肛门功能良好,肿瘤直径小于5公分,未侵犯外括约肌和肛提肌的患者。对于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直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病史或家族中有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危人群,应该密切观察及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