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甲状腺癌患者对放射碘治疗的需求,我们的核医学科病区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该病区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和病房,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如果您需要进行放射碘治疗,建议在手术出院后一周前预约床位。入院流程通常在星期一开始,包括抽血、B超、CT等相关检查,并在下午进行健康宣教。接下来的几天里,患者将接受唾液腺及甲状腺显像检查、服碘前宣教、口服碘溶液等治疗步骤。最后,在星期五完成全身显像扫描检查后,如果辐射量达标,患者就可以办理出院手续。
我们的病区环境舒适,配备了智能机器人查房系统和单人病房,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同时,我们也提供了完善的卫生设施,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为我庆祝生日。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阴霾天气,沉重而压抑。因为前一天晚上,我在淋巴结上发现了一个小硬块,触摸起来异常坚硬,像是一颗小石子埋在皮肤下面。我的心跳加速,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猜测。
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希望能尽快得到专业的解答。医生是一位温和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他仔细地检查了我的淋巴结,然后建议我做一个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转移的风险。
我听完后,心中一片混乱。癌症?转移?这些词汇在我脑海中回荡,像是一把锤子敲击着我的心脏。我开始想象各种最坏的结果,甚至开始规划自己的后事。这种恐惧感让我无法集中精力,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他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不要太担心,我们会尽快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他的话语像是一股暖流,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
几天后,我收到了活检报告。结果显示,我的淋巴结中确实存在癌细胞转移的迹象。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我原本平静的生活。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否应该更早地去医院检查?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徘徊,无法释怀。
医生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次他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建议。他告诉我,虽然淋巴结中有癌细胞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已经患上了淋巴癌。甲状腺癌细胞转移至淋巴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及时有效地治疗和管理。他的话语给了我一丝希望,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均衡饮食。虽然仍然会有恐惧和焦虑的时刻,但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和处理它们。我也开始关注更多的健康知识,希望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虽然痛苦,但也让我成长了许多。它教会了我珍惜生命,关注健康,勇敢面对挑战。同时,我也深深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和关怀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刻找到了方向和支持。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在进行碘-131治疗或诊断性全身扫描之前,需要在短期内遵循低碘饮食。那么,什么是低碘饮食的标准呢?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120微克的碘。低碘饮食的要求是每天饮食中摄入的碘含量不超过50微克。需要注意的是,低碘饮食并不等同于“无碘饮食”、“禁碘饮食”或“忌碘饮食”,因为它们在定义上有本质的区别。
食物中的碘含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含碘数千至数万微克的海带、紫菜、苔条和海蜇等;第二类是含碘数百至上千微克的海蟹、贻贝和虾皮等;第三类是含碘数十至上百微克的海鱼和海虾等。甲状腺癌患者需要低碘饮食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普通碘的摄入量,使甲状腺细胞处于对碘的“饥饿”状态,从而让放射性碘-131治疗和碘扫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情况下,低碘饮食需要持续多久呢?在碘-131治疗前2-4周和治疗后2-4周,需要低碘饮食。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增强CT检查,因为常用的造影剂含有大量的碘,会明显降低病灶对放射性碘的摄取。
那么,如何知道每天的碘摄入量呢?健康人每天从食物、饮水或药物中获取的非放射性碘90%以上会从尿液中排泄出去,因此,尿碘水平能够反映人体碘营养状况。一般认为,尿碘小于100微克/升即可达到放射性碘扫描和治疗前的准备要求。
在甲状腺癌手术后,复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些关于复查的常见问题和解答。
1. 复查时能否进食?
在复查时,患者可以按照平常的饮食习惯进食,并按时服用药物。饮食对甲状腺功能检查没有影响。由于甲状腺激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较长,所以无论在复查前是否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都不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化验的结果。
2. 通常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常规的复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彩色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三项或五项检查(对于全切除的患者,建议额外检查甲状腺球蛋白和抗甲状腺球蛋白)、血钙水平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调整检查项目,例如添加肺部CT检查、颈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癌胚抗原、骨扫描等。
3. 复查时需要携带哪些资料?
在复查时,建议携带与手术相关的病历资料复印件(特别是术前超声、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等)以及以往复查时的检查结果。这些资料将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复查。
4. 如何调整用药?
在甲状腺癌手术后,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的用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手术后时间、复查超声结果、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状况、血压状况、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因此,不建议患者自行调整用药,应咨询专业医生并提供详细的个人和疾病相关信息,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化验单上有很多异常箭头怎么办?
在查看甲状腺功能化验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甲状腺癌手术后,TSH值偏低并不一定意味着药物用量不合适;(2)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使TSH值偏低可以减少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复发,但并非越低越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3)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低不必担心,尤其是对于全切除的患者,越低越安全;(4)如果TG值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升高,但定期复查的影像学检查未见可疑病灶,且TG值没有逐渐成倍增加,也不必过于担心;(5)在调整用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FT3或FT4值轻微异常的情况,但只要TSH值大致在目标范围内,医生可能不会立即调整用药。这种波动是正常的,不必过度追求所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是甲状腺功能检查的三个重要指标,经常被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三种抗体的作用机制、临床意义以及如何正确解读检测结果。
首先,甲状腺球蛋白(Tg)是一种由甲状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碘化糖蛋白。它主要以胶体形式贮存于甲状腺滤泡腔中,但在病理状态下可能会分泌或溢漏到血液中,引发机体产生抗体,形成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TgAb的存在可以破坏甲状腺正常细胞结构和功能。
其次,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是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直接参与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氧化等。在正常情况下,TPO不溢出甲状腺进入血液,但当甲状腺发生病变、滤泡细胞结构受到破坏时,TPO可能会溢到外周血液中,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TPOAb。TPOAb对甲状腺滤泡造成损伤,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导致甲减。
最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是一类多克隆抗体,由甲状腺B淋巴细胞产生。TRAb包括甲状腺刺激抗体和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两种。TRAb作用于TSH受体,模仿TSH的作用,使T3、T4合成释放增加。
从临床角度看,TPOAb和TgAb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金标准。高滴度的TPOAb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TPOAb浓度越高甲状腺滤泡破坏也越严重。两者同时出现更提示着甲状腺功能损伤的严重性。TRAb水平是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的重要标志物,能区别于别的病因引起的甲亢。检测TRAb有助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持续治疗至TRAb转阴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复发率。同时,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血清TPOAb、TgAb水平与甲状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并且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但应注意TPOAb、TgAb并非判断甲状腺是否恶性的指标。桥本甲状腺炎伴甲亢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TgAb和TPOAb长期处于高值或不下降,患者容易发生甲减或甲亢复发,并且甲减以临床型表现为主。TPOAb阳性是诊断原发性甲亢的辅助指标,尤其对TRAb阴性的患者。TPOAb、TgAb水平与131I治疗甲亢后甲减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建议在同位素治疗前应检测抗体指标,尤其是TPOAb,对TPOAb、TgAb阳性滴度较高的甲亢患者应酌情减少131I用量。
在甲状腺素替代制剂的选择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市面上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包括优甲乐、雷替斯、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和三碘甲状腺素钠等。每种产品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甲状腺片主要用于特殊类型的患者,而左甲状腺素钠片则是常规替代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品牌不同可能会导致辅料和剂量稳定性存在差异,因此在替换产品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治疗不足或过量的风险。
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每种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甲状腺片是较早期的产品,主要由动物甲状腺制成,纯度较低,剂量稳定性差。左甲状腺素钠片则是人工合成的制剂,具有高纯度、价格稳定和剂量稳定等特点。三碘甲状腺素片虽然活性强、半衰期短,但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特殊情况下的患者。
在选择药物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首先,必须遵医嘱用药,并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其次,需要确认药品规格,以免因服用剂量错误而影响治疗效果。最后,定期复诊和检测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季节更替、体重变化、饮食结构变化或用药品种变化时。
一篇由研究生邱忠领(导师:罗全勇)发表在《Head and Neck》上的论文,对甲状腺癌咽旁转移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聚焦于碘-131在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癌咽旁转移中的应用,旨在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碘-131在甲状腺癌咽旁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研究也探讨了碘-131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该研究为甲状腺癌咽旁转移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望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根据美国甲状腺协会(ATA)的最新指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性分层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该指南将甲状腺癌分为低、中和高三种风险等级,具体如下:
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无局部或远处转移,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已被切除,局部无肿瘤侵犯,无侵袭性病理表现,临床分期为N0或病理分期为N1微转移(≤5个淋巴结受累,肿瘤最大直径<0.2厘米)。如果已经进行了131I治疗,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无甲状腺床外131I摄取病灶。还包括甲状腺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局限于甲状腺内的仅包膜浸润的滤泡状甲状腺癌、局限于甲状腺内的轻微血管侵犯的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以及局限于甲状腺内的单发或多发病灶微小乳头状癌,包括BRAF V600E突变。
中危:显微镜下发现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软组织,临床分期N1或病理分期N1(>5个淋巴结受累,且所有淋巴结最大直径<3厘米),治疗后全身131I显像发现甲状腺床外有131I摄取病灶,侵袭性病理类型(如高细胞、岛状、柱状细胞癌等),甲状腺乳头状癌血管侵犯,局限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肿瘤直径1-4厘米,BRAF V600E突变,多灶性微小乳头状癌伴腺外侵犯和BRAFV600E突变。
高危:肉眼可见肿瘤侵犯甲状腺周围软组织,肿瘤未完全切除,伴有远处转移,病理分期N1并伴任何转移性淋巴结最大直径≥3厘米,术后血清Tg水平异常增高,广泛血管浸润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血管侵犯>4个病灶)。
在本期的健康科普中,我们邀请到了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曹卫刚,针对甲状腺和乳腺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答。以下是本次科普的详细内容:
Q1:我刚做完甲状腺全切手术,发现有淋巴转移,医生建议我两个月后再去复查。请问这是什么情况?
A1:甲状腺全切手术后出现淋巴转移并不罕见。医生通常会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稳定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Q2:我的甲状腺结节直径为4毫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为3类。穿刺时未穿透到结节内部,会不会因此而转移?
A2:甲状腺结节的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和穿刺结果都需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使穿刺未穿透到结节内部,也不能完全排除癌变的可能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Q3:我做完甲状腺全切手术后,发现有淋巴转移。请问这种情况下,复发的风险有多大?
A3:甲状腺全切手术后出现淋巴转移的患者,复发的风险确实会增加。然而,具体的复发风险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手术方式、病理结果等因素。
Q4:我做完甲状腺全切手术后,出现了健忘症状。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A4:甲状腺全切手术后出现的健忘症状可能与手术和药物治疗有关。改善这种情况的方法包括调整药物剂量、进行认知训练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Q5:我在做同位素检查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A5:同位素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方法。在做同位素检查之前,需要停止服用含碘的药物和食物,并且避免进行其他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活动。
Q6:我在做碘治疗之前,需要做同位素检查吗?
A6:在做碘治疗之前,通常需要进行同位素检查,以评估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Q7:我做完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发现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请问这种情况下,复发的风险有多大?
A7:甲状腺切除手术后发现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的患者,复发的风险确实会增加。然而,具体的复发风险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手术方式、病理结果等因素。
Q8:我在做乳腺内分泌治疗时,听说晚上服药效果最好。请问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A8: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晚上服药效果最好的说法。乳腺内分泌治疗的具体服药时间和方式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Q9:我在做乳腺结节穿刺时,结果显示为4B级,医生建议手术。请问穿刺结果为4B级是否一定意味着恶性?
A9:乳腺结节穿刺结果显示为4B级并不一定意味着恶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Q10:我在做乳腺癌化疗时,出现了骨髓抑制的症状。请问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A10:乳腺癌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调整化疗方案、使用支持性治疗等。具体的处理方法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纳米炭示踪剂是一种新型的染色材料,由150纳米的炭颗粒制成。它具有高度的淋巴系统趋向性,能够快速、精确地示踪淋巴管和淋巴结。与传统的显影剂亚甲蓝相比,纳米炭示踪剂具有更高的黑染率、更长的持续时间和更好的对比度,且不易进入血管。
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纳米炭示踪剂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亚甲蓝相比,纳米炭示踪剂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明显更高。通过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医生可以清晰地标识出肿瘤周围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从而进行精确的活检,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炭示踪剂的应用也显示出很大的潜力。通过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医生可以轻松地区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避免误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纳米炭示踪剂还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地清除淋巴结,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和并发症。
总的来说,纳米炭示踪剂在甲乳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它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2021年4月15日,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1年版。该版本重点介绍了遗传性肿瘤,尤其是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的预防和筛查信息。同时,对大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胆囊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等7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高危对象、筛查和预防推荐进行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