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胃癌在东亚地区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尤其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研究表明,饮食习惯是导致胃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以下是三种不良饮食习惯,它们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过量摄入盐分会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以往可能导致胃黏膜细胞癌变。东亚地区的人们普遍喜欢食用腌制食品,如咸肉、鱼干、泡菜和咸菜等,这些食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盐。除此之外,一些腌制食品还可能含有亚硝酸盐,体内生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强致癌性。因此,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注意低盐饮食,对保护胃部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可以抑制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的生成,从而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建议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患癌风险。
最后,不使用公筷夹菜也可能增加胃癌的患病风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的主要原因,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引发胃癌。中国人不习惯采用分餐制,容易造成幽门螺旋杆菌的交叉感染。因此,建议大家一起吃饭时使用公筷和公勺,尽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了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预防和早期发现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胃癌预防和筛查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高危人群
筛查建议
对于年龄大于40岁,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且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具体频率和方法请咨询医生。
预防建议
近日,一位来自深圳的退休老教师因体检发现患有胃癌而前来就诊。面对这个诊断,老人家带来了几个问题,希望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在临床工作中也经常被问及,因此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胃癌的成因。胃癌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饮食、压力和情绪等都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形成胃癌。
其次,关于胃癌的传染性和遗传性。就传染性而言,胃癌并不会通过接触或饮食传播。与传染性疾病不同,胃癌没有明确的细菌或病毒作为传染源。研究表明,即使将胃癌细胞移植到正常动物体内,也会很快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消灭。因此,胃癌不会传染。
至于遗传性,仅有大约5%的胃癌患者是由于家族遗传导致的。这些患者通常携带CDH1基因的突变。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多名胃癌患者,并且自身检测到CDH1基因的突变,那么一生中患上胃癌的可能性将超过70%。在这种情况下,预防性全胃切除可能是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欧美国家在遗传性胃癌筛查方面比亚洲国家更早开始,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的咨询和检测服务也逐渐普及开来。
胃癌作为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往往让人谈之色变。很多患者在出现腹痛、消瘦或便血等症状后才开始就诊,然而此时病情已经难以逆转。实际上,所有的胃癌都经历了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胃癌呢?
目前最有效和精确的方法是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或胃癌家族史的患者来说,定期复查胃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早期发现,才能实现早期治疗。胃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胃癌的最佳途径。
下面展示的图片是笔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的早期贲门癌,直径不足1cm。通过内镜下手术剥离病变,可以完整切除肿瘤,达到治愈的效果。这样不仅保住了患者的胃,也保住了他们的生命。因此,不要害怕胃镜检查,这是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在讨论胃癌的生存率时,首先需要理解“五年生存率”的概念。五年生存率是指某种肿瘤在接受综合治疗后,能够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这个指标被广泛用来评估各种癌症的治疗效果。一般来说,如果患者能在手术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将达到90%。因此,五年生存率不仅反映了治疗的成功率,也是衡量患者生存预期的重要指标。
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因地区和医疗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日本的胃癌五年生存率高达70%,而欧美国家的生存率大约在30%左右。国内综合医院的胃癌五年生存率通常在30%左右,肿瘤专科医院的生存率则在45-50%之间。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不同所致。日本的胃癌普查率很高,大部分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早期癌症,而国内的患者往往是在出现症状后才就诊,多数为进展期癌症。
一项研究对2009-2013年间的近2000名胃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总体五年生存率为58.7%。排除早期期胃癌患者后,局部进展期(T4期)的胃癌五年生存率为42.3%。然而,对于那些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4期病人,五年生存率竟然高达65%以上!这表明,肿瘤的彻底切除和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可以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它可以发生在胃的不同部位,如胃窦幽门区、胃底贲门区和胃体部。胃癌的异质性很高,同样病理类型和病期的患者可能对治疗的反应截然不同,预后也会有很大差异。
很多人认为胃癌一定会引起胃疼,但实际上只有30%-40%的患者早期就会出现上腹疼痛。早期胃癌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感,进展期胃癌则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早饱感、体重减轻、吞咽困难、黑便等症状。
如果你有胃部不适,吃药缓解后就认为不是胃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上腹不适、饱胀感、反酸、嗳气等症状既可能是胃癌的表现,也可能是胃炎等良性疾病的症状。口服胃动力药、制酸药可以缓解症状,但这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时机。如果你有胃部问题,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胃癌的生存期与肿瘤分期有关。一般来说,约30%-40%的胃癌患者能够生存5年。接受胃癌根治术后的各期患者5年生存率大致如下:Ⅰ期约90%、Ⅱ期约70%、Ⅲ期约30%、Ⅳ期约10%。然而,这只代表具有相似情况群体患者的生存情况,对于个体而言生存期可能较长也可能很短。
胃癌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胃癌都会遗传。家族成员生活环境相同、生活习惯相似,因此可能出现家族中多个成员发生胃癌的家族聚集性现象。
胃癌的分期主要通过TNM分期系统进行评估。其中,T指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N指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指远处脏器(如肝脏、肺、腹膜等)转移。用TNM三个指标的组合划出特定的分期,指导后续治疗、判断预后。TNM分期越高,则病情越晚、生存期越短。
胃癌临床分期主要是通过胃镜、内镜超声、腹部CT、PET/CT、磁共振以及腹腔镜等诊断性检查手段评估。胃癌临床分期是实施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需要,不同分期可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胃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直接浸润、血道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种植性转移。其中,淋巴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胃癌患者可以实施微创手术,包括内镜下切除(ESD手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胃切除术等。微创手术是一种手段,仍以肿瘤根治和手术安全为前提。
即使进行了根治性胃癌手术,胃癌仍然有可能复发。胃癌复发转移是指,在手术后在残胃、吻合口、或者是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腹膜等处再次发生了相同类型的肿瘤。因此,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检查,早发现、早处理。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图文问诊会改变我对健康的看法。最近两天,每次吃完饭后,我的胃就开始疼痛,像被什么东西撑开了一样。这种感觉让我非常不舒服,甚至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胃癌。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上,我找到了一个医生进行咨询。刚开始,我有些紧张,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线上看病。但是,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很快就让我放松下来。
“你好,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问道。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描述自己的症状:“就是最近两天,吃完东西胃疼还像胃胀一样,过一会就好了。”
医生听完后,建议我吃一些助消化的药物,例如吗丁啉。他还安慰我说:“咱不至于的吧,孩子。就这么两天不舒服,就开始琢磨自己得胃癌了?”
我笑了笑,心中却依然有些担忧。医生继续问我:“你最近的饮食习惯如何?有没有吃得太多或太晚?”
我想了想,承认自己最近晚上总是吃得很饱,吃完饭三四个小时才睡觉。医生建议我调整一下饮食,一顿饭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我点头表示同意,但内心仍然有疑虑。毕竟,经常吃垃圾食品,总有报导说吃零食会得癌症的。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那你既然知道自己吃的是垃圾食品,为什么就不能改了呢?这就好比说,你明知道自己是喝的毒酒,还要问别人,我会不会有一天会被毒死。”
他的话让我深思。是啊,为什么我总是知道该怎么做,却还是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最后,医生告诉我,零食确实有可能致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得。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我感谢医生的建议和关心,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希望我的经历能够提醒大家,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采取行动,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胃癌是一种慢性疾病,涉及多种因素。致癌因子和危险因素是两大主要类别。前者直接作用于胃粘膜细胞,而后者则增加了胃癌的发生频率。
致癌因子包括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人体内的癌基因。其中,亚硝基化合物主要在胃腺体萎缩、低酸和细菌繁殖条件下生成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则存在于熏肉、熏鱼和污染食品中。
危险因素则有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导致的慢性胃炎、遗传性因素以及某些慢性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然而,新鲜蔬菜水果内含有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人体内的抑癌基因可以帮助预防胃癌。
在TopMD《约吧大医生》直播的第91场中,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玉洲教授就中国胃癌患者的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直播的精华内容。
中国胃癌患者的发现阶段通常是什么?胃癌是否有明显的症状?是否只有早期胃癌患者才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晚期胃癌患者还能否进行手术治疗并达到根治的效果?中国的胃癌外科治疗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何不同?针对中国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本次直播中找到。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直播在TopMD全媒体矩阵等多家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100万的在线观众。
为了方便病友们观看,本次直播的精华内容将被剪辑成抗癌公开课并再次推送。您只需关注TopMD微信公众号,即可在推送中收到该公开课。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为我庆祝生日。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阴霾天气,沉重而压抑。因为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我一向自认为身体健康,除了偶尔的感冒,几乎从未生过大病。所以,当医生告诉我这个结果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脑海中充斥着各种疑问和恐惧:这会不会引起胃癌?我需要做什么样的治疗?会不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在一片茫然中,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咨询。于是,我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开始了我的在线问诊之旅。
医生很快就接待了我,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虽然我并没有明显的不适,但医生还是建议我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经过一番详细的解释和讨论,医生开出了药方: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同时,医生也提醒我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休息。
我按照医生的指示开始了治疗。每天早晚,我都会准时服药,虽然有时候会忘记,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规律的。同时,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避免不良的影响因素。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胃部不再那么不适,食欲也恢复了正常。
两个星期后,我再次进行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显示已经转阴。虽然我知道这只是治疗的第一步,但我还是感到非常欣慰和放心。毕竟,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
回想起这段经历,我深深地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在困惑和恐惧中找到了方向和希望。同时,我也意识到,健康问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
最后,我想说的是,健康没有小事。无论是大病还是小毛病,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及时处理。希望大家都能像我一样,珍惜自己的健康,关注自己的身体,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在胃体部生长的低分化和印戒细胞癌通常呈现褪色灶,凹陷性,相对容易被发现。然而,在重度萎缩性胃炎的病例中,可能存在多个可疑的病灶,甚至弥漫分布,使得医生难以诊断。这种情况下,医生的直觉和经验变得至关重要。有选择性、针对性的活检几处最可疑的病灶,而其余的则需要定期复查,因为部分病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例是多年前意外发现的印戒细胞癌。对于高度萎缩的胃,通常会活检四五块。然而,活检后大出血的风险也不能忽视。因此,在遇到凹陷性病灶时,首先考虑是萎缩灶,但不能排除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的可能性,需要尽量活检。如果存在多个类似病灶,可能会减少活检次数,并建议患者在3-6个月后再次复查。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患者的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细胞癌。尽管放大内镜下发现了多个可疑的病灶,但无论在白光还是NBI下都无法找到典型的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的特点。因此,医生只能依靠直觉和多点活检的好习惯来诊断。虽然活检有极小概率的出血风险,但从总体上来说,它可以帮助发现更多的早癌病灶,提高治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