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肠癌:年轻化趋势下,三大症状需警惕

大肠癌:年轻化趋势下,三大症状需警惕
发表人:运动与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疾病正逐渐年轻化。其中,大肠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男性的发病率为8.59%,女性则为9.08%。为了预防大肠癌,了解其症状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以下三种症状,应引起警惕,可能是大肠癌的征兆:

  1. 大便中带血:这是大肠癌的明显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和大便摩擦导致的伤害和溃疡。随着时间推移,大便中的血颜色会越来越深。
  2. 出现腹痛、腹胀等消化症状:肠道内的肿瘤如果不断增大,可能会导致机械性肠梗阻,引起便秘、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等一系列肠胃问题。
  3. 大便习惯改变:如果平时的大便习惯突然发生变化,例如从规律变为不规律,出现便秘或腹泻等情况,并且这种情况持续很长时间,应及时就医检查。

    年轻人患大肠癌的原因可能包括饮食不规律和缺乏运动。例如,爱吃夜宵、不吃早餐、暴饮暴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肠胃健康。同时,长时间缺乏运动也会使肠胃蠕动速度下降,影响大肠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大肠良性肿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大肠良性肿瘤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肠镜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近期,一篇关于肠镜检查的科普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肠镜检查究竟有何作用?哪些人需要做肠镜?又该如何正确看待肠镜检查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首先,肠镜检查是一种通过肛门将细长的管子伸入大肠,观察肠壁表面情况并进行活检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大肠息肉、炎症、溃疡、肿瘤等病变,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哪些人需要做肠镜检查呢?以下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1. 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大便性状改变、不明原因消瘦、腹部包块、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人群。

    2. 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等。

    3. 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的人群。

    4. 结直肠息肉病史的人群。

    5. 腹部影像学检查提示肠道病变但不明确病灶性质的人群。

    那么,何时开始做肠镜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存在上述高危因素,可以适当提前检查时间。

    除了检查时间,复查也是肠镜检查的重要环节。以下情况需要定期复查:

    1. 首次检查无异常,无临床症状:5-10年复查。

    2. 首次检查无异常,但有临床症状:6-12个月复查。

    3. 首次检查无异常,但肠道准备欠佳者:3-6个月复查。

    4. 肠道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1年复查。

    5. 腺瘤样息肉:6-12个月复查。

    6.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类癌:3-6个月复查。

    7.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1-2年复查。

    8. 家族性息肉病:6个月复查。

    总之,肠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对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您有上述高危因素,请务必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并定期复查。

  •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生长形态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首先是隆起型(也被称为息肉型),这种类型的癌症个体较大,质地柔软,常见于右半结肠,尤其是盲肠。肿瘤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样隆起,表面可能出现糜烂和小溃疡,易于出血。其次是单纯溃疡型,癌体相对较小,早期可能出现糜烂坏死,形成溃疡,边缘有结节状周堤,周围无明显浸润,溃疡底部可能深达肌层,甚至穿透肠壁侵入邻近器官和组织,并容易引起出血。最后是浸润溃疡型,这种类型的癌症在隆起的癌体上有坏死和溃疡,癌肿多沿肠壁浸润,形成环形狭窄。

  • 红色大便,是否预示着健康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红色大便的多种可能性,并帮助您理解如何正确地解读这种现象。

    首先,红色大便可能是由于饮食因素引起的。例如,吃了富含天然色素的食物,如草莓、猪肝或血液制品,可能会导致大便呈现红色。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并不代表任何健康问题。

    然而,如果红色大便伴随着其他症状,例如鲜红色、手纸染血、滴血或喷血,可能是肛门直肠疾病的迹象,如痔疮或肛裂。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大便呈现暗红色,并且夹杂着粪便,或者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肠道恶性肿瘤的风险,建议尽快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

    总之,红色大便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饮食和健康问题。了解这些可能性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记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那么,肠癌的病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年龄是肠癌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的刺激时间也会增加,从而提高了患肠癌的风险。

    其次,家族史也是肠癌的重要病因。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那么他的患病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增加患肠癌的风险。这些疾病会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增加,危险性甚至高达常人的30倍。

    大肠息肉史也是肠癌的病因之一。大部分结直肠癌都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恶变,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的恶变率为1-5%。

    最后,基因背景也可能导致肠癌的发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病人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如果你发现自己患有肠癌,千万不要恐慌,及时的治疗是最关键的。同时,认真对待疾病,积极进行治疗,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饮食不当或生活习惯不良而引发各种胃肠道疾病。这些疾病包括溃疡、炎症、息肉甚至恶性肿瘤。最新的数据显示,除了性别因素,肺癌、大肠癌和胃癌是居民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

    在欧美国家,五十岁以上的人群通常会将胃镜肠镜检查作为常规体检项目。然而,有些人因为没有及早进行胃肠镜检查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疾病发展到晚期,非常可惜。因此,以下人群需要尽快进行胃肠镜诊治:

    • 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都应该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发现阳性结果(如溃疡、息肉等),在完成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
    • 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以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例如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等。
    • 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例如胃部不适(上腹痛、下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或肠道不适(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例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
    • 在正常体检中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的人群,需要尽快进行胃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排查。

  • 大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近年来,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副作用等方面。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多源于临床实践,同时基础研究也在推动临床应用的发展。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逆转耐药性、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血管新生与转移等。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已被广泛用于大肠癌的各个阶段。例如,在手术前,中医药可以用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手术风险;在化疗期间,中医药可以用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在放疗期间,中医药可以用来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反应和消化道反应等。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与现代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等联用,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例如,某些中药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效果,减少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某些中药可以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减少放疗引起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药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相信中医药将会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经历大肠癌的治疗,建议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医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有福了!浙二IBD外科门诊终于开张,每周四上午都有专科医生坐诊。浙二IBD外科团队实力雄厚,能够为IBD患者提供坚强的后盾。门诊时间和地点是每周四上午在9号楼6楼。

    以下是浙二IBD外科门诊的专科医生介绍:宋永茂博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结直肠肿瘤诊治中心主任医师,擅长IBD开腹和微创手术、大肠癌的开腹和微创手术以及大肠癌的综合治疗。李军博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擅长IBD开腹和腹腔镜手术、大肠癌的开腹和微创手术。俞少俊博士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IBD等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规范化综合诊治。王展怀博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主治医生,长期从事结直肠癌、IBD等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规范化综合诊治。

    此外,浙二IBD内科门诊周一到周四都有专家坐诊,包括陈焰、王小英、张晗芸等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他们都有丰富的IBD诊治经验。

  • 小儿潴留性息肉,又称为小儿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良性肿瘤。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婴幼儿。在武汉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小儿潴留性息肉的发病率会有所增加。

    一、疾病介绍
    小儿潴留性息肉通常起源于肠道黏膜,好发于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息肉的大小不一,小的仅数毫米,大的可达数厘米。息肉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有时伴有出血或黏液。

    二、家庭预防措施
    1. 注意饮食: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预防便秘,减少息肉的发生。
    2. 增强免疫力: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3. 观察排便情况: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排便情况,如发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定期体检:定期带儿童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疾病。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对于较小的息肉,可先采用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生素、止泻药等,以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息肉或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切除息肉。手术方式可选择内镜下息肉切除、腹腔镜手术等。
    3. 随访观察: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以防息肉复发。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主要特征是结直肠多发腺瘤。全球发病率约为出生婴儿的1/7000~1/10000,属于遗传性大肠癌的一种,占大肠癌的1%。FAP的发病与5号染色体的畸形密切相关,1991年分离出APC基因并确定其位于5q21,APC基因的突变是FAP的主要原因。除了大肠的症状外,FAP还伴有一些肠外的表现,包括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骨瘤、皮肤软组织肿瘤等。FAP的诊断包括临床和基因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腺瘤的数量和性质,基因诊断可以预测遗传异质性。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FAP的最佳方法,包括全结直肠切除加永久性回肠造口、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和全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化学预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NSAIDs药物可以抑制息肉的生长和癌细胞的增生。FAP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肠镜监测和上消化道内镜监测,直至35岁,然后每3年检查一次。对于已接受结肠切除术的FAP患者,主要死因为上消化道肿瘤和硬性纤维瘤。预防性手术可以大大延长患者的寿命,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大肠肿瘤的威胁。大肠肿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本文将为您介绍老年人大肠肿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治疗原则

    大肠癌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对于晚期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原则如下:

    A期: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定期复查,一般不需要化疗。

    B、C期:术前或术后进行放疗(尤其是直肠癌),并辅以化疗。

    D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姑息手术及放疗。

    1. 常规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手段,也是可根治性治疗的方法。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大小和生物学特征,可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① 结肠癌的根治性手术:根据结肠癌的部位和淋巴结引流区域进行整块切除。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

    A. 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的情况。

    B. 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中部癌。

    C. 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癌。

    D. 乙状结肠切除术:适用于乙状结肠中、下段癌。

    ② 直肠癌根治术: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和淋巴引流途径,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例如,直肠上段癌可以采用经腹乙状结肠、直肠切除吻合术;直肠中段距肛门6~11cm的直肠癌可以采用直肠癌切除、盆腔内吻合术,保留肛门;直肠下段则需要做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广泛切除直肠旁、坐骨直肠窝内的淋巴组织及脂肪组织,需要做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人工肛门)。

    (2) 放射治疗:

    ① 术前放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淋巴转移,减少术中癌细胞播散和局部复发。

    ② 术后放疗:适用于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切除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③ 单纯放疗:仅适用于晚期直肠癌病例,有止血、止痛和可能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3) 化学治疗:为了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目前普遍采用综合治疗。随着新的有效化疗药物的发现和化疗方案的改进,大肠肿瘤的化疗效果已经明显提高。

    ① 术后辅助化疗:

    A. 单一用药:常用的药物有氟尿嘧啶(5-FU)、洛莫司汀(环己单一用药效率很少超过25%,且缓解期也不长。氟尿嘧啶(5-FU)沿用至今,目前仍为大肠癌亚硝脲、CCNU)、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等。近年来发展的新药伊立替康(HCPT-11)、奥沙力铂(草酸铂)等,最常用、疗效相对较高的药物是氟尿嘧啶(5-FU)。氟尿嘧啶(5-FU)为抗代谢类药物,对增殖细胞各期均有杀伤作用,但以S期癌细胞更为敏感。

    一些研究观察到单药辅助化疗可以使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5%~10%,并能明显提高Dukes’C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中40%在5年时复发,而未接受化疗者有52%在5年时复发。

    ...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