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状腺癌患者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如何避免

甲状腺癌患者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如何避免
发表人:医者荣耀

甲状腺癌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手术。每次手术都是一种折磨,难道真的需要这么多次手术吗?实际上,许多患者并不需要承受这样的痛苦。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为什么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手术。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有大量淋巴结转移,需要进行碘131治疗,但只做了腺叶切除;二是甲状腺局部切除术后出现肿瘤复发;三是术后或随访过程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不放心;四是术后未做碘治疗,出现远处转移,需要碘131治疗。

针对以上情况,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避免再次手术。首先,手术前需要对病情进行仔细评估,以确定手术范围和方式。评估方法包括病史、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B超检查、可疑淋巴结的细针穿刺及洗脱液Tg检测、其他影像学检查等。然而,由于医生的经验、水平等因素,一些患者未得到准确评估,导致手术不到位,需要进行碘治疗或再次手术清除未清除的转移淋巴结。

其次,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在业内存在争议。一些外科医生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保留残余甲状腺组织,以便患者不吃或少吃优甲乐,觉得复发了可以再手术。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较高的局部复发率,甚至远处转移。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建议在发现患病时,不要急于决定治疗方案,多咨询几家医院和专家,听取他们的分析和评估。同时,根据术后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碘131治疗,必要时进行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对于一些转移淋巴结,可以选择动态随访的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清除。

总之,甲状腺癌患者多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是手术前评估不充分、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不当、术后未及时进行碘131治疗等。通过充分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及时进行碘131治疗,可以大幅度降低复发率,避免不必要的再次手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原位癌疾病介绍: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肿瘤直径≤10毫米的甲状腺癌,又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意外癌、懒癌、潜伏癌,组织学上常见的是乳头状微小癌。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与接触放射线、碘缺乏、遗传因素等相关,不良情绪、压力过大等也会诱发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在体检时发现,肿瘤逐渐增大时,部分患者可在颈部摸到无痛性肿块,并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针对甲状腺微小癌除未分化癌首选放射外照射治疗外,其他型癌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治愈。如未严密监测及治疗,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可持续进展,发展至甲状腺癌,并可发生远处转移,直至危及患者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了显著的增长,仅在过去10年中就增加了约4.6倍。这种情况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甚至将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上升归咎于过度补碘,甚至传言说使用无碘盐或者炒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碘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无论是碘摄入不足还是过量,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例如,孕妇如果缺乏碘,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脑发育,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流产、胎儿畸形或死亡;而儿童和青春期的碘缺乏则可能引起甲状腺肿大、智力和体格发育等方面的障碍。相反,碘过量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因此需要严格限制碘的摄入。

    关于我们是否因为食用加碘盐而导致碘过量的问题,中华内分泌学会前任主委滕卫平教授的研究表明,自从中国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来,2014年以后我国人群尿碘中位数一直处于国际组织界定的碘营养适宜范围内,没有出现“补碘过量”的迹象。因此,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碘摄入过量会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

    甲状腺癌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快节奏、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以及环境污染等。放射线暴露和遗传因素被公认为是甲状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另外,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人们体检意识的增强,很多小病灶很早就能被发现;二是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超声诊断设备的进步和超声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很小的甲状腺肿瘤性质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早期发现癌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 甲状腺B超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具有极高的灵敏性,能够检测出几毫米的甲状腺结节。然而,当人们发现B超报告中存在“异常”时,往往难以理解。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甲状腺B超报告中的关键词和异常情况。

    甲状腺B超报告单通常会描述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钙化等几个方面。这些描述背后隐藏着各种疾病的信息,包括异位甲状腺、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解读这些描述的含义。

    结节的数目

    结节的数目可以分为单发和多发。单发结节多见于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而多发结节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可能是多发性腺瘤或多灶性甲状腺癌的表现。研究表明,恶性结节通常是单发的,而良性结节则多为多发的。

    结节的形态

    结节的形态可以分为类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甲状腺良性结节多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而不规则形的结节则需要高度怀疑其恶性的可能性。

    结节的边界

    结节的边界可以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良性结节的边界通常清晰,而恶性结节的边界往往模糊不清,因为它们会侵袭周围组织。然而,炎症引起的病灶也可能边界模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恶性的。

    结节的内部结构

    结节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和囊实混合性结节。囊性和囊实混合性结节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也可能是恶性的。甲状腺癌通常是实性结节。

    结节的内部回声

    结节内部回声对鉴别良恶性的特异性不大。良性结节内部可能呈现等回声、高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恶性结节内部多呈现低回声,甚至可能出现回声衰减的情况。

    结节的后方回声

    结节后方回声可能出现增强、减弱或无变化的情况。结节后方回声增强通常见于甲状腺良性疾病,而结节内的钙化或恶性结节可能引起结节后方回声减弱。

    包膜

    包膜完整提示良性;无明显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则提示恶性。

    结节的钙化

    钙化是甲状腺结节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如果B超报告显示细点状或沙粒样钙化,特别是伴随边界不清的情况,通常提示结节可能是恶性的。过去,粗大钙化被认为是良性结节的特征,但近年来也有很多B超报告显示粗大钙化的结节最终被诊断为恶性。因此,任何合并钙化的甲状腺结节都应该积极处理。

    结节的生长速度

    结节的生长速度可以通过观察其血流信号来判断。一般来说,有血流信号的结节生长速度较快,短期内迅速增大的结节需要高度怀疑其恶性,排除囊内出血的可能性。

    结节的纵横比值

    结节的纵横比分为小于1和大于1两种情况。纵横比被认为是甲状腺结节形态的变异指标。甲状腺结节的纵横比大于1是恶性结节的重要超声特征之一。

    颈部淋巴结

    均匀低回声、长径/短径比小于2、淋巴结构消失、多个淋巴结融合等情况都提示可能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

    血流

    结节周边见完整的声晕、结节周边测及环状的彩色血流信号通常提示良性;血流信号分布紊乱,多由结节周边向内部穿入则可能提示恶性。

    最后,甲状腺B超报告中通常会出现“TI-RADS分级”的字眼。TI-RADS是一种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医生根据这个系统对所发现的结节进行分级诊断。级别越高,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的可能性越大。一般来说,TI-RADS分为6级,从1级(正常)到6级(恶性结节已被细胞学检查证实)。

  •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甲减患者和甲状腺癌术后接受激素抑制治疗的患者的常用方法。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目前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效果稳定和副作用小等优点。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甲状腺功能的波动可能会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依从性、生理功能紊乱、药物相互作用和胃肠道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影响左甲状腺素钠治疗效果的药物:

    • 铁剂:如果患者同时服用铁剂和左甲状腺素钠,铁可能会干扰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甲状腺素的水平。解决方法是,在服用左甲状腺素钠后至少2小时再服用铁剂。
    • 雌激素:女性患者服用雌激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因为雌激素会增加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量,从而影响血液中游离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解决方法是,正在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通常需要增加左甲状腺素钠的剂量来进行补偿。
    • 钙剂:长期接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同时服用钙剂可能会降低游离甲状腺激素水平。解决方法是,建议间隔至少4小时服用这两种药物。
    • 胃药(抗/抑酸剂):如果患者需要服用抗酸剂来治疗胃十二指溃疡,这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吸收。解决方法是,尽量在早餐前1小时服用甲状腺素,并保证最佳的胃酸浓度,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其他药物:还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干扰甲状腺功能检查,如泼尼松或泼尼松龙、胺碘酮、苯妥英等。其他报道的可能会产生干扰的药物还包括卡马西平、苯巴比妥、锂制剂和他莫昔芬等。解决方法是,建议晨起空腹服用甲状腺素钠,并在进食前至少30-60分钟空腹服用,以获得最佳效果。如果患者正在服用已知会干扰甲状腺激素吸收的药物,建议将这些药物间隔至少4小时。

    总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需要注意许多细节,包括服用药物的时间、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只有在正确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热消融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与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热消融治疗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微创、恢复快、不留瘢痕等。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彻底消除病灶,还可以保护正常甲状腺功能,避免长期服用药物的不便和麻烦。

    热消融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热凝固治疗过程,目的是将病灶彻底灭活;第二阶段是消融区的免疫吞噬过程,目的是使消融区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患者通常关心的是第二阶段的结果,即消融后结节什么时候才能消失,但实际上第一阶段结节的灭活是否彻底才是关键。这个关键阶段受消融医生的技术水平影响较大,通常需要全身介入超声治疗经验的超声医师集中学习3个月才能基本掌握消融治疗的技术方法与技巧。

    消融治疗后,病灶会在原来的位置上发生坏死,并逐步缩小直至消失。这个过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别,快慢不一,受原病灶大小及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大部分结节经过1年的随访均会消失,个别患者的消融坏死区域吸收极其缓慢,存在数年之久,但是没有给患者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微波及射频都具有较强的脱水作用,微波的作用相对更强。结节经消融后水分脱失,质地变硬,因此术后摸上去反而比治疗前硬了,这是正常且必然的术后改变。消融区的超声影像表现与术前不同,回声减低且较杂乱,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因而易被没有治疗经验的超声医师或临床医师误判为恶性肿瘤,甚至建议患者再行手术切除,造成没必要的手术创伤。

    术前、术后均需对患者实施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超声检查,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让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评分量表的提示对自己的临床表现进行打分,对结节进行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结果。上述基础资料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的重要参数,用于客观反映治疗效果。术后随访时间节点为: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

    充分的临床资料证实,热消融治疗可以完全治愈甲状腺癌的结论(不包括髓样癌和未分化癌,主要指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尤其是微小癌)。术后我们会对每一位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及穿刺评估,一旦发现新生癌灶或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也完全可以通过消融的方法再次治疗。

    诊断是治疗的前站,清晰、正确的诊断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基础,而病理诊断不仅是金标准,更是循证医学的要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安全、微创、便捷,已成为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肿瘤术前病理诊断的常用方法。无论是粗针活检还是细针活检,只要穿刺都是有创的,都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发生脱落、播散,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穿刺导致的转移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是全球范围内大样本统计的结果。

    有些甲状腺结节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位置深或者是与重要的大血管、气管、食管、神经等相距甚近,不适合一次性消融治疗。或者有些患者的结节虽然具备一次性消融的条件,但是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这样那样不能耐受的情况,为了安全起见,医生会适时中止治疗,如果结节还没有全部消融完,那么就会留待下一次继续消融。因此,分期消融主要是由患者的病情决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 甲亢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心慌、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大便次数增多、疲乏无力、情绪易激动及甲状腺肿大等。甲亢多见于女性、年轻人及有甲亢家族史者。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131碘治疗。其中,放射性131碘治疗因其简便、经济、安全无痛苦、治疗效果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成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治疗甲亢,还可以用于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恶性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外恶性副神经节瘤及其转移灶、类癌、甲状腺髓样癌、某些血液疾病等的治疗。然而,放射性131碘治疗也存在禁忌症,例如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甲状腺显著肿大且有压迫症状者、甲亢伴有近期心肌梗塞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等。因此,在进行放射性131碘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 付女士,51岁,2018年7月28日首次就诊。过去5年间,她反复出现胃肠多发息肉,共10余枚,每年初都需要通过胃肠镜进行息肉切除术。4年前,她被诊断出甲状腺癌,进行了次全切除术。术后1年,残余甲状腺组织中发现结节,同时也查出肺结节,但未进行特殊治疗。

    2018年1月30日,肠镜检查显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可见散在多发大小约0.3-0.5cm的广基隆起,表面充血(升结肠活检1块),共15处。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粘膜片状充血、水肿。病理结果显示为腺瘤样息肉。

    首次就诊时,付女士的症状包括:多汗,活动后加重,容易水肿,腿疼,腰部不痛,睡眠良好,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虽然息肉病理结果显示为良性,但付女士更担心甲状腺和肺结节的问题。

    根据临床分析,患者的甲状腺术后又出现结节,同时伴有肺结节和多发胃肠息肉,这属于典型的风邪致病。中医认为,风邪泛滥容易导致肿瘤转移。甲状腺属少阳,少阳多风火相煽,风邪与体内痰湿搏结,则化热成结成瘤。因此,其病机为:风邪入里,痰热互结。治疗方用厚朴麻黄汤加味。

    2019年1月9日,复查肠镜结果显示:只发现2枚息肉。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循腔进镜达盲肠,盲肠、回盲瓣、阑尾开口未见明显异常;横结肠可见一处直径约0.3cm的广基隆起,直肠可见一处直径约0.2cm的广基隆起,分别取活检1枚,质软,弹性可;所见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粘膜光滑,肠腔无狭窄,血管纹理清晰。

  •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同位素治疗,特别是碘131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的原理是利用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功能,通过内照射杀伤复发和转移的癌细胞。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患者需要在治疗前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低碘饮食、提高血清TSH水平和进行碘131诊断性全身显像检查等。

    在进行同位素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治疗剂量的碘131可能会对正常组织器官形成直接辐射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炎症反应。其次,同位素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乏力、颈部肿胀和咽部不适等。最后,同位素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和肿瘤是否临床治愈的评估。

    总的来说,同位素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 纳米炭示踪剂是一种新型的染色材料,由150纳米的炭颗粒制成。它具有高度的淋巴系统趋向性,能够快速、精确地示踪淋巴管和淋巴结。与传统的显影剂亚甲蓝相比,纳米炭示踪剂具有更高的黑染率、更长的持续时间和更好的对比度,且不易进入血管。

    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纳米炭示踪剂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亚甲蓝相比,纳米炭示踪剂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明显更高。通过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医生可以清晰地标识出肿瘤周围的淋巴管和淋巴结,从而进行精确的活检,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炭示踪剂的应用也显示出很大的潜力。通过注射纳米炭示踪剂,医生可以轻松地区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避免误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纳米炭示踪剂还可以帮助医生精确地清除淋巴结,减少不必要的创伤和并发症。

    总的来说,纳米炭示踪剂在甲乳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它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 甲状腺,位于我们颈部的一个小器官,虽然体积不大,但却是身体代谢的主要调控者。它通过制造、储存并释放甲状腺素进入血液,来调节身体的组织、器官正常运转。然而,近年来,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甲状腺结节已成为普通人群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甲亢、甲状腺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甲状腺上出现多个或单个结节。中年女性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结节,尽管大多数患者的结节是良性的,但恶性结节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尤其是在中青年男性中单发的甲状腺结节更需引起重视。

    人体需要碘来制造甲状腺素,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碘主要从食物中获取,但在碘缺乏地区,由于水和土壤中的碘含量非常少,导致当地收获的粮食和生长的动、植物中碘含量也极少。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碘缺乏,进而引发“大脖子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甚至智力障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了在食盐中加碘的国际通用做法。

    正常人每天摄入的碘量不足50微克时,就可能患上碘缺乏病,需要增加碘的供应。如果每天能从外界获得100微克以上的碘,就已经足够满足身体需要了。但是,摄入过多的碘同样不利于健康。青春期生理性甲状腺肥大的患者可以多食海藻、海带等海产品,以满足身体的需要。然而,如果是甲亢患者,自行食用富含碘的食物而不及时就诊,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甲状腺危象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长期过高服用碘也可能引起甲状腺结节的产生,甚至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

    在缺碘地区,食用含适量碘盐仍然是消除碘缺乏病最重要的举措。沿海居民,尤其是经常食用富含碘的海产品的人,可以适当减少碘盐的摄入。对于有甲亢病史或甲状腺癌的家族成员或个人,应采取低碘饮食。当然,适量食用碘盐对身体并无大碍,不应过度恐惧或排斥。

    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切勿盲目加碘或戒碘,应及时就医。医生可以通过TSH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细针穿刺活检、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确定甲状腺肿块的大小及性质。如果B超显示结节是实质性包块、点状微钙化、边界不规则、其内血流丰富、周围组织浸润、或伴有淋巴结转移,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冷结节,那么这些都是提示可能患有甲状腺癌的信号。甲状腺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主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尤其适合怀疑甲状腺癌的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帮助您拥有健康的甲状腺。

  • 近年来,桥本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桥本氏病转变成甲状腺癌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甲状腺病变。据相关文献报道,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在0.5%~38%之间,因此,了解桥本氏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桥本氏病又称为漫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广泛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甲状腺实质萎缩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后期可能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尤其是女性和年轻患者多见,合并甲状腺癌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能无症状;全身乏力,局部压迫感或甲状腺区的隐痛;甲状腺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也可单侧性肿大;颈部淋巴结一般不肿大,少数病例也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但质软;发展为甲状腺癌出现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则质硬。

    术前桥本病的确诊主要依据为TMAb、TGAb和TPOAb的检测和FNA。其中,TGAb阳性率仅60%,McAb阳性率可达95%,TPOAb阳性率更高。然而,术前确诊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则比较困难。原因在于:①桥本病患者甲状腺一般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未触及结节时多不考虑伴有甲状腺癌;②患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炎的症状,如局部疼痛,一过性甲亢等;③CT及B超检查在早期没有特异性。

    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对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者,应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直至维持量。桥本氏病早期会出现轻度的甲亢症状,多数不需治疗。激素治疗主要用于疼痛性慢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疼痛、肿大明显时。手术治疗的指征仅有两个: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影响呼吸;并发甲状腺癌。其他情况不要轻易选择手术,术后大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终生服药。合并甲状腺癌的甲状腺切除范围取决于甲状旁腺的保护,术中确认旁腺功能可行全切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