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赵某,53岁男性,家住安阳市,于1999年2月初诊,自述1998年12月开始出现进食梗阻。经安阳市某医院纤维内窥镜检查,诊断为食道中段未分化鳞状细胞癌。由于体质较差,无法耐受放化疗,转而接受中医治疗。
中医师给予赵某通道化噎丸和抗癌汤剂进行治疗。10天后,赵某自述胸骨疼痛减轻,进食梗噎好转,胃酸症状减轻。32天后,赵某的饮食增加,胃酸和呃逆症状消失。64天后,赵某的饮食恢复正常,体力也得到了恢复。96天后,赵某的身体状况完全恢复,体重增加33斤,且没有接受任何西医治疗。
1999年6月,经安阳某医院内窥镜复查,结果显示:1、食道炎2慢性胃炎,病理诊断为胃黏膜及食道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正常,未见癌细胞。赵某的身体状况良好,无不适症状,能参加各种体力劳动。2000年4月和2001年3月,赵某分别口服了两次上述中药巩固治疗,身体无不适。于2001年6月停药,至今已近十年,身体状况依然良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通常是间歇性的,可能会受到饮食和情绪的影响。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日或2-3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食管癌症状:
中、晚期食管癌的症状包括:
癌症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高达392.9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不同类型癌症的高危人群和相应的筛查建议:
通过以上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可以更早地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60岁的老杨体检前一直身体健康,直到出现吃东西哽噎的症状,经过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和胃里都有癌变。医生对老杨的胃和食管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胃肿瘤尚浅,未见明显的血管、淋巴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早期癌。然而,食管中上段存在问题,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食管中段是一个局部超出肌层外的癌,食管上段范围内还有多个小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称为原位癌。
老杨的病例引发了两个问题:首先,他为什么会同时患有多种癌症?其次,发现这种情况后该如何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与生活习惯、人种、生活区域和基因背景有关。吸烟是消化道肿瘤的一个诱发因素,东亚的中日韩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河南及邻近区域食管肿瘤发生率偏高。一些家族人群可能携带不利的基因突变,会造成肿瘤的遗传或家族高危状态。
对于老杨这样的病例,积极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必要的。老杨的几处肿瘤都可以完整切除,手术范围很大,但应用微创手术技术,已经可以在腹腔镜和胸腔镜下完成这个大手术,避免了巨大切口。手术后恢复的也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小切口才是微创。下面这个CT片显示的病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70岁老人因为出现全身没力、嗜睡一段时间,直到出现呕吐血块才就诊,检查发现病人血红蛋白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输血后管不了几天就降下来了。检查发现这个食管胃交界的地方一个巨大肿瘤,局部扩散到脾脏,但没有其他部位的明显转移,这种情况也需要手术治疗。因为肿块很大,最终需要一个大切口去取出肿瘤。但是能够采用经过食管裂孔的方法完成下段食管切除和消化道重建,避免给老人做开胸手术,也是一个明显降低手术创伤、减少心肺并发症的手术。相对于传统的胸腹联合切口手术,这样做也算是明显的微创手术了。
食管癌的确切病因仍然不明确。然而,研究表明,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近30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已被证实能诱发动物肿瘤。在我国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食管损伤、食管疾病以及食物的刺激作用也可能促发食管癌。例如,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可能导致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引起癌变。
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也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摄入动物蛋白不足和维生素A、B2、C缺乏,是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饮食的共同特点。然而,营养不良并非唯一的因素,因为在大多数营养不良的高发地区,食管癌并不高发。
遗传因素也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病常表现出家庭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中,有阳性家族史者约占1/4~1/2。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食管癌的病理改变主要集中在中段(52.69%~63.33%),下段次之(24.95%~38.92%),上段最少(2.80%~14.0%)。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评定具有重要意义。食管癌的扩散和转移方式包括食管壁内扩散、直接浸润邻近器官和淋巴转移等。
食管癌的肿瘤细胞可能会扩散到颈部淋巴结,尤其是当肿瘤位置较高时。研究显示,食管上段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概率明显高于食管中下段癌。对于T3期食管癌患者,侵犯外膜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24%。
在术前,医生通常会进行体格检查,触诊颈部淋巴结。如果发现淋巴结明显肿大且固定,可能提示存在转移。颈部淋巴结穿刺可以获取病理学证据,进一步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即使颈部未触及淋巴结,也需要进行超声检查以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超声检查中,良性淋巴结通常呈长条形或卵圆形,包膜光整,皮质低回声,淋巴门结构清晰,长径与短径比例大。恶性淋巴结则可能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呈圆形或类圆形,感觉张力高,长径与短径比例小,门结构缺失。
增强CT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用于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尤其是当淋巴结较大时。对比双侧颈部淋巴结或治疗前后淋巴结的变化也对判断转移有临床意义。
一项研究发现,改良Glasgow预后评分(mGPS)的变化可以作为II/III期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独立预后因子。该研究由Yasunori Otowa等人在《食管疾病》杂志上发表。
研究者们对100例临床分期为II/III期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及手术。他们发现,化疗前后mGPS的变化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低mGPS水平的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高mGPS水平的患者(P = 0.030)。
mGPS的评估主要基于入院时化疗之前及手术之前的血液样本检查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及低蛋白血症被定义为2分;C反应蛋白升高但不存在低蛋白血症被定义为1分;C反应蛋白正常无论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均被定义为0分。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mGPS的变化可能对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医生可能需要考虑患者的mGPS水平。
食管癌手术后的饮食恢复是患者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手术创伤和解剖位置的改变,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餐后饱胀不适、返酸、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以下是四个阶段的饮食调节建议。
第一阶段:手术后1-5天,患者处于创伤愈合期,食管胃连接处尚未牢固,胃肠功能也还未完全恢复。这个阶段,医生通常会给予鼻饲饮食和静脉营养支持。患者需要耐心等待,直到胃肠功能恢复。
第二阶段:手术后5到7天,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碘水造影检查,检验吻合口状态及胃排空能力。如果检查结果良好,患者可以开始经口进流质饮食。首先从少量温水逐步过渡到进食米汤、鱼汤等液态食物。需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进食量可以从每次几汤匙逐渐加量到每次100-200毫升,每天6-8次左右。
第三阶段:手术后8天左右,患者可以进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馄饨、鸡蛋羹等,仍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如果半流质饮食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状态良好,就可以安排出院了。出院后,一般再保持半流质饮食2周左右。进食后要进行适当的活动半小时左右,不能马上平卧,这样有助于预防、减轻返酸、呕吐等症状。
第四阶段:手术后3周开始,患者可以慢慢向普通饮食过渡,仍需保持少食多餐一段时间。进食后可少量饮水,冲洗食管,清除食管内的食物残渣。睡觉时可垫高枕头,减少反酸症状。食物选择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姜、蒜等,同时也要少吃熏烤及腌制食品。另外应格外当心,不要食用过热、过硬或粗糙的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造成食管胃吻合处的损伤。
总之,术后饮食对食管癌患者来说是一件需要多加注意、精心安排的事。只有科学合理的饮食,讲究营养均衡与搭配,才能有助于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增强,从而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命。
食管癌是一种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癌症,近年来在“4050”男性群体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虽然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饮用水和食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能与此有关。
对于食管癌肿瘤小于6厘米的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然而,手术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相反,它只是开始。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早期食管癌不需要接受放疗,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从食管的生理结构来看,上段通道较为狭窄,整体长度约57厘米。手术对下段的效果较好,但上段并不适合手术治疗。由于本市食管癌患者大多为鳞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因此针对上段的治疗首选放疗。
即使食管上下段都接受了手术,治疗仍未结束。因为这种手术的创面“战线”拉得比较长,为了防止局部复发,仍需要回到放疗这条路径上来。现代放疗技术已经发展到精、准、狠的“导弹时代”,可以大幅降低食管肿瘤的复发几率。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早期症状包括吞咽食物时的梗噎感、进食时的胸骨后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感以及食物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等。传统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需要在胸部、腹部或颈部取多处切口,手术范围广,损伤大,恢复慢。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逐渐成为微创食管外科发展的方向。这种方法只需要在胸部和腹部各取4-5个小孔,通过腔镜器械进行食管肿瘤游离和胃的裁剪切除,再于胸内或颈部行食管与胃的消化道重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并且可以使原先必须通过大切口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仅通过数个小孔就可以完成。得益于超高清腔镜系统的近距放大作用,操作更精确,创伤更小,环周切缘更干净,淋巴结清扫更完整彻底。目前,约七成食管癌患者可采用这种全腔镜微创手术,尤其适合早期食管癌和不能耐受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且手术时间和费用与传统手术相当。食管癌的高发因素包括饮酒、吸烟、慢性刺激、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食用酸菜和吸烟等。另外,喜吃烫食、重度饮酒、人均月收入低、体质指数偏低、既往食管病变、不按时就餐、喜食辣食、肿瘤家族史等也可能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一旦诊断明确后,如无手术禁忌症,首选手术切除治疗。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安静。然而,我的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刚刚从医院出来,手里攥着一张CT报告单,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温和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描述我的病情:“今天做增强CT,有一个骨窗下部分锥体见结节状骨密度减低区。”
“我想咨询您一下,这个是骨转移么?”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心跳加速,仿佛下一秒就能听到命运的宣判。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你是有什么肿瘤病吗?”我点了点头,声音颤抖着说:“对,前几天刚发现的食道癌。”
“不一定是骨转移了。”医生的话像一根救命稻草,让我抓住了一丝希望。“需要做食管镜检查。”他继续说。
我想起自己一直没有其他骨疼痛的地方,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就是说这个也不一定是吗?”
“是的。”医生肯定地回答道,“食管镜检查做了吗?”
我告诉他已经做完了,现在就是又要做一个全身骨显像检查,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医生安慰我说:“放松心态,等检查结果吧。”
挂断电话后,我独自一人坐在家中,心情如同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窗外的阳光依旧温暖,但我却感受不到一丝一毫的温暖。我的思绪开始飘忽,想象着各种可能的结果,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
我知道,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