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体检中被查出肺结节,许多人会担心是否患上肺癌。然而,肺结节和肺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位于肺内的单个病灶,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并且不伴有肺部炎症、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病变。正常人在各类检查中发现肺结节的概率为6%~66.7%,其中大部分是良性的,只有0.9%~3.7%可能是恶性的。
肺结节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炎症、结核、感染、结节病等。这些结节通常是良性的。另一种情况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肺结节,但这类结节通常伴随着其他症状,如肺不张、阻塞性炎症等。恶性肿瘤引起的肺结节在上肺的位置恶性程度更高。
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依据是结节的大小、生长速度、密度和形态。直径越小的结节恶性概率越低。结节体积增加一倍的时间越长,恶性概率越低。结节的密度和形态也能提供重要线索。纯粹毛玻璃样结节的恶性概率可以达到18%,而完全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约为7%。
如果被查出肺结节,不必过于紧张。首先需要调整心态,然后请专科医生根据结节的大小、位置、倍增时间、密度、体积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一般来说,直径小于4mm的实性结节可以不用太在意;直径为4mm~6mm的结节需要6个月复查一次;直径为6mm~8mm的结节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直径大于8mm的结节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非实性结节如毛玻璃样改变的结节也需要定期复查。
肺癌的诊断基于组织学证实,良性结节的诊断则是基于组织学证实或结节大小稳定至少2年。如果经专科医生检查后为良性结节,需遵循医生制定的复查方案,定期复查即可。一般肺结节需要连续观察3年以上。如果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必须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每隔5年,美国癌症协会(ACS)都会发布一份关于饮食、营养和体育运动与癌症预防之间关系的报告。该指南旨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各卫生健康机构和社区团体之间的交流,并为相关政策方针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国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占全球新增患者的20%以上,这份指南对于提高患者和医生对癌症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ACS发布的31条防癌指南的详细内容:
此外,ACS还对一些常见的食品、辅助营养品与癌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例如,酒精的摄入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各类维生素补充剂并无确切防癌效果;甜味剂、转基因生物工程食品、咖啡等并不会致癌;而过度肥胖、过多食用糖、加工和腌制食品等则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总的来说,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是预防癌症的关键。希望这份指南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患癌的风险。
免疫治疗作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的第五大疗法,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早在十年前,国外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临床试验。今天,我们将回顾一下这些早期试验的结果,并探讨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006年,全球首个PD-1单抗的临床试验确定了nivolumab(O药)在人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008年开始的nivolumab(O药)最早的CA209-003研究证实了nivolumab在恶性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抗肿瘤作用。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的I期,剂量递增的扩展队列研究,旨在评估nivolumab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透明细胞癌(RCC),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总生存(OS)率黑色素瘤为42.3%(95%CI,32.7%-51.6%),总生存(OS)率RCC为40.1%(95%CI,23.6%-56.0%),总生存(OS)率NSCLC为18.4%(95%CI,11.9%-26.0%)。
KEYNOTE-001(ClinicalTrials.gov,NCT01295827)是一项Ib期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多种晚期癌症,包括5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中位随访60.6个月时,18%的患者(100例)仍生存。未经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经治者为15.5%。PD-L1表达水平较高提示生存时间更长。
免疫治疗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用药及经验总结。比如,什么样的患者合适免疫治疗?来自国际及国内指南观点(ESMO/ASCO/NCCN)提供了指导。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肾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都有相应的免疫治疗方案。
PD-L1表达高、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高、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即MSI-H、POLE / POLD1突变、患者肿瘤大小较小、年龄较轻、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等都是选择免疫治疗的重要因素。
然而,免疫治疗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统一名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缩写为irAE)。大约有2/3的患者会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大约有1/7的患者会发生至少一种≥3级的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疲乏、免疫性肝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免疫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针对这些不良事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然而,肺癌早期诊断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许多肺癌患者在早期阶段并无明显症状,尤其是当肿瘤位于肺部周围时。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是在进行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且往往已经不是早期阶段。
其次,肺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很难与其他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区分开来,导致误诊或漏诊的风险增加。例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可能是肺癌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第三,目前尚未有简单、有效的肺癌筛查方法。虽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检查几滴血液就能确定是否患有肿瘤,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因此,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筛查手段之一。
最后,公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体检习惯还有待提高。很多人仍然认为不去医院、不做检查是一种值得自豪的行为。实际上,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吸烟者、慢性肺病患者或因工作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在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之际,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去化疗”模式,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种模式不仅有效,而且安全性高,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该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家领导,采用了两种国产新药——“信迪利单抗”和“安罗替尼”。这两种药物的组合被证明可以达到与传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相媲美的疗效,但无需承受化疗的副作用。首批接受治疗的患者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他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甚至可以每天去上班。
此项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2019年和2020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进行了展示。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治疗模式的客观缓解率高达72.7%,疾病控制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5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达到95.5%。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科学家开发的“去化疗”模式具有巨大的潜力。
未来,随着更多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进行,这种新型治疗模式有望为全球数百万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改善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中国科学家的这项成果不仅是对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突破。
在肺结节领域,特别是磨玻璃肺癌领域,目前的诊疗指南过于笼统,混淆了传统肺癌和磨玻璃肺癌的处理方法。这种情况导致了临床上的不一致和混乱。许多时候,医生和患者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沟通、解释、权衡和共同选择,但这恰恰是许多顶级大医院所缺乏的。
今天分享的病例是在国内一家极其著名的几家顶级医院之一做的手术。由于是多发结节,切除了右侧部分病灶,但左侧仍有多处结节。医院建议再次手术,但笔者认为可能不需要手术,即使2020年右侧的结节也是危险性并不高的。
这位66岁的男性患者在2020年9月进行了右肺上叶尖后段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肺腺癌1A期两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一个。双肺剩有多发结节仍在随访观察中。患者主治医生建议左上肺尖后段等结节再次手术切除,担心有转移风险,但北京、上海等几大医院专家会诊持随访观察意见,认为再次切除后一定会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无法决择,于是来寻求帮助。
在分析了患者的病例和影像资料后,笔者认为没有一处结节是值得开刀的。即使是术后报告的浸润性腺癌和不典型增生,也都是密度低、风险小、能随访的。其他淡磨玻璃密度结节大概以肺泡上皮增生可能性大;不典型增生可能性大;慢性炎伴纤维增生或肺泡上皮增生可能。关键是切了右侧尖段与后段并没有解决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问题,仍在纠结与焦虑中,因为两肺仍有多处结节。
对于今年3月份的影像资料,右侧未见明显有风险的病灶。左侧的结节也多是淡而模糊的影像,基本上即便非良性也只是肺泡上皮增生而已,最危险的也就是桔色圈起来这处,有微小血管进入,整体轮廓清楚,但肿瘤成分的密度仍低,大概率仍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应该没到微浸润性腺癌。当然了,就算到微浸润性腺癌,也没啥,没有实性成分仍能安全随访。再加上肺功能欠佳,右侧手术后不适感明显,针对目前这些都风险还小的病灶再手术是不可取的,肯定要先随访,真有哪处进展并具有危险性了,再考虑楔形切除或消融都可以。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若右侧没手术,大概率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进展的。因为都没有显著实性成分,风险都低、发展都慢的。因此,对于这样的多发的磨玻璃结节,介入干预切除的时机选择是最佳的吗?显然个人觉得这又值得商榷的!
肺癌是一种在呼吸器官肺部发生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和发生位置密切相关。肺癌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中央型肺癌通常会较早出现咳嗽、痰血或胸部不适等症状,因为它发生在主要的支气管上。
在肺癌的早期发现中,特别强调了高危人群的重要性。首先是重度吸烟者,其次是有家族史和直系亲属中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个体,尤其是肺癌病史的人群,这表明他们的基因对抗肿瘤物质的抵抗能力较差。另外,长期在有职业污染的工作场所工作的人群,如放射性污染、化学或物理等可能导致细胞损伤的环境中工作的个体,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如果出现刺激性干咳、持续性的干咳或咳嗽中带有血丝等症状,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应及时就医。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胸部透视和血液化验等相应检测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肺癌的早期症状并进行治疗。
新冠疫苗的接种对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减少重症风险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中国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主要有三种类型: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每种疫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人群。然而,疫苗接种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例如对疫苗成分过敏、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正在发热或患有未控制的慢性疾病等情况。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是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指导意见,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早期肺癌手术患者,如果术后恢复良好且不存在其他禁忌症,理论上可以接种疫苗。然而,对于正在接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建议暂缓接种,待治疗结束后再考虑接种。
总之,疫苗接种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判断。肺癌患者和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对疫苗接种持科学态度,避免恐惧和排斥,尽可能地接种疫苗,以保护自己和社会的健康。
肺癌被视为全身性疾病,治疗模式已转变为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虽然在全国许多肺癌中心开展了肺癌手术后进行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但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进行化疗和(或)放疗。
如果肺癌病灶直径小于3厘米且没有外侵、没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称为“早期肺癌”,医学专业术语为“Ia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表明,对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进行化疗不仅不能延长寿命,反而因化疗的副作用使存活期缩短。因此,Ia期肺癌患者手术后不需要进行辅助化疗,I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切除术后也通常不建议进行术后辅助化疗。
此外,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手术后是否进行辅助化疗也存在争议。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不容易从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中恢复。
在肺癌治疗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服用易瑞沙后出现的副作用越大,说明药物对患者的效果越好。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一些患者在服用易瑞沙后没有任何副作用,但治疗效果却非常好;而另一些患者则出现了严重的皮疹或腹泻等副作用,但治疗效果却不理想。这些情况表明,副作用的大小与易瑞沙的治疗效果并无直接关系。
那么,如何判断易瑞沙的治疗效果呢?首先,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肿瘤是否缩小或停止增长;其次,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例如疼痛减轻、呼吸困难消失等。这些方法比单纯依赖副作用大小更为可靠和科学。
至于副作用的出现和大小,首次使用易瑞沙时皮疹量最多,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皮疹量会逐渐减少。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肿瘤的效果与皮疹量的多少无关。同时,易瑞沙对血压、心率、心酶指标、胃口和体力等方面也没有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平衡副作用和治疗效果,避免过度关注副作用而忽视了真正的治疗目标。
近日,一位49岁的张先生家属向我咨询了他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的问题。去年底体检时,张先生被发现右肺上叶有一个5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半年后,复查胸部CT发现该结节消失,但右肺下叶出现了多个新生磨玻璃结节。经过抗炎治疗和增强CT、肺穿刺等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从CT片子来看,这些结节的形态和演变过程更符合炎症性结节的特征,而不是肺癌。家属后来确认张先生患有肺隐球菌感染,并按照相应的治疗原则进行了治疗。
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可能是多原发肺癌,也可能是炎症性结节。对于张先生的情况,半年内右下肺新增了多个结节,这一特点不符合肺癌的演化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排除肺癌的可能性。然而,炎症性结节的成因可能并不常见,需要进一步的排查和诊断。对于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的患者,建议寻求呼吸科或感染科专家的帮助,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