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每年约有42470例新发病例,35240例死亡,居所有肿瘤的前五位。虽然诊治技术有所进步,但预后仍然不乐观,半数患者在诊断后6-9个月内死亡,只有10%-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机会,且手术后生存率仍然较低。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背疼、消瘦和黄疸,往往需要长期使用镇痛药物或行腹腔神经丛注射或交感神经切除术来止痛。60-8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症状,一旦出现疼痛特征,85%的患者就不再适合手术切除。
纳米刀消融技术是一种新型非温度物理消融技术,基于不可逆电穿孔的原理。该技术可以精确杀伤肿瘤细胞,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缓解疼痛、消瘦等症状。与传统的基于温度的物理消融技术相比,纳米刀技术不会破坏消融区内的血管、神经、胰管等重要结构,从而降低了出血、胰腺炎、胰漏、胃肠道漏等风险。
微创腹腔镜纳米刀消融治疗适用于直径在3-5cm的实质性单个胰腺癌病灶,特别是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胰头癌、胰体尾癌患者。该技术可以为患者带来治疗的可能,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消瘦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肿瘤,5年存活率不足5%。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几乎相同,仅有13%~15%的患者有可能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3.3个月,而未行手术者仅为3.5个月。胰腺癌主要位于胰头,90%以上的胰腺恶性肿瘤为外分泌肿瘤,其中导管腺癌约占80%,而胰体、胰尾部癌约占1/4。
胰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CA19-9检测,敏感性为79%~81%,特异性为82%~90%。此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高危人群,CA19-9可以用于早期筛查,以便尽早发现胰腺癌。
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和手术。新辅助化疗方案尚无标准,主要参考转移性胰腺癌的方案。FOLFIRINOX和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是首选的1类推荐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需经核苷酸转运蛋白协助在细胞内活化才能发挥作用,缺乏该蛋白的患者不能从吉西他滨的治疗中获益。临床受益反应是评估化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镇痛药用量减少、疼痛强度减轻、体力状况改善和体重增加等方面。
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首选吉西他滨单药或含有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单药或含有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方案也是首选。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S-1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不差于单药吉西他滨,且S-1单药治疗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的生存率。
胰腺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血供,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成功地完成了这类手术。以下是两例成功的案例。
第一例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有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和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在控制胰腺炎后,医生在腹腔镜下成功进行了胆囊切除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术后恢复迅速,患者无并发症出现。2个月后复查,原有的上腹部胀痛症状消失,CT显示胰腺假性囊肿明显缩小,证明内引流效果良好。
第二例患者是一位30多岁的女性,因中上腹痛急诊入院,经CT等检查诊断为“胰腺体部良性肿瘤出血”。医生在腹腔镜下成功进行了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除少量胰漏(术后1个月后痊愈)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病理回报显示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这种手术方式在确保肿瘤切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
胰腺癌和胆管癌是两种罕见但侵袭性强的疾病,预后差。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选择有限。意大利Onesti医生在《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总结了二线/挽救性化疗的临床数据,以帮助医生选择治疗方案。
胰腺癌和胆管癌的发生率低,预后差,通常在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已转移时被诊断。由于胚胎起源相同,两种癌症的生物学行为和病理特征相似。目前尚无明确的二线治疗标准,临床上常采用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在胰腺癌方面,研究表明一线治疗失败后,含喜树碱或铂剂的双药方案是最常见的二线治疗选择。纳米紫杉醇和靶向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免疫治疗也被用于治疗难治性胰腺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对于胆管癌,二线治疗的文献极少,临床试验难以完成。目前尚无明确的二线治疗标准,临床上常采用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被探索用于治疗胆管癌。
节拍化疗是一种新兴的抗癌治疗概念,通过反复低剂量抗增殖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尽管研究结果变化很大,但节拍化疗的耐受性良好,毒性轻微,可能作为耐药胃肠道肿瘤的姑息治疗手段。
总之,更新、更有效的治疗胰腺癌和胆管癌的方法仍在探讨中。未来5年内,可能会看到双药化疗或新药对难治病例的治疗作用。免疫治疗也可能对胰腺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晚期患者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给他们和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西医的三阶梯止痛方法虽然有效,但每一类药物都有其副作用。初级药物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中级和高级药物如泰勒宁、曲马多、美施康定、奥施康定等可能导致便秘、头晕等不适症状。为了减轻这些副作用,许多患者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
胰腺癌是最具代表性的癌症之一,疼痛症状非常普遍且剧烈。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通过临床辩证开药,许多患者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疼痛,甚至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缓解疼痛。
因此,肿瘤患者在面对疼痛时,不妨尝试中药治疗。请注意,中药的方子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开具,所以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来缓解疼痛。
胰腺癌是一种位置深、症状不明显的严重癌症。早期很难通过特异性症状来识别,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疼痛会从左上腹向腰背部放射。然而,胰腺癌的症状有时会与一般的胃病相似,容易被忽略。只有通过详细的检查,包括超声内镜等特殊检查,才能发现早期的病变。因此,尽管胰腺癌的症状不明显,但我们仍需提高警惕,定期接受体检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多做锻炼,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患上胰腺癌的风险。
胰腺癌引起的剧烈疼痛是许多患者面临的挑战。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感会逐渐加剧,甚至在使用止痛药后仍然无法缓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剧痛呢?
一般来说,胰腺癌的疼痛感从早期开始就会出现,并且随着病情的恶化而加剧。超过3/4的患者会经历这种症状。起初,疼痛可能只是一种模糊的不适感,例如饱胀、钝痛、隐痛或胀痛,难以精确定位。但当癌症进入晚期时,疼痛会变得更加剧烈,这主要是由于癌症的转移引起的。
胰腺癌可以直接侵犯胆总管壁,或者在早期由于癌压迫而导致阻塞性黄疸;同时,癌症也可能与胃、十二指肠、大肠和下腔静脉粘连,或者向这些器官发生浸润,进而浸润肠系膜上动脉和门静脉等,引起门静脉高压和腹水等症状;此外,胰体部和尾部癌还可能向腹膜后腔发展,压迫脾动脉,导致脾肿大和食道静脉瘤;癌症向后扩展,压迫或侵蚀腹腔神经丛,引起腰背疼痛,并可能并发胰腺炎;癌症的骨转移也可能导致剧烈、持续的疼痛;而向肺及纵膈转移则可能引起胸痛、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胆汁瘀积或转移到肝脏可能会导致肝肿大;锁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能因癌转移而肿大发硬,进而引发剧烈疼痛。
据研究,约4%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在20年内可能发展为胰腺癌。然而,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并不容易。血液检查结果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了血液检查外,通过腹部CT、磁共振、PET等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发现胰腺癌的存在。最终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胰腺病理检查或胰腺穿刺检查来检测癌细胞的存在。
阿司匹林,作为医药史上的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已经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沉浮。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与癌症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研究。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药物。早在2012年,牛津大学的研究就证实了阿司匹林有抗胰腺癌的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阿司匹林在防癌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除了防癌作用外,阿司匹林还有其他多种功效。首先,它是一种有效的解热镇痛药。其次,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小板的凝结,减轻血栓带来的危险,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此外,阿司匹林还被用于多种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例如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研究表明,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同时,阿司匹林还可以帮助免疫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老年性白内障,阿司匹林也可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对于先兆子痫、女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等问题,阿司匹林也可以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2013年9月1日的一次讨论会上,黄金昶教授与多位专家就胰腺癌的中医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下是对该讨论的总结和重组。
首先,黄金昶教授强调了将胰腺癌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癌的重要性。这种分类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方案,提高疗效。例如,胰头癌可以使用紫杉醇加健择,而胰体尾癌则可以选择健择加特罗凯。
其次,黄金昶教授解释了胰腺癌较早侵犯血管和淋巴管的原因,即胰腺癌的病机偏于寒湿。同时,他指出胰腺癌容易肝转移是因为胰腺癌和肝转移癌同属厥阴病,胰腺癌病机中有气滞血瘀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肝血不足是其转移的根本因素。
黄金昶教授还讨论了胰腺癌肿瘤多向胰腺表面隆起,形成硬实结节或粗大结节、灰白色,肿瘤界限往往不清的原因。这种现象是由于内有火外有寒,也即寒包火,而且也与气滞血瘀有关。与淋巴瘤及淋巴转移瘤的机制相似。
在讨论胰体尾癌疼痛的治疗时,黄金昶教授提出了在背部相关部位刺血拔罐、胰腺体表对应部位火针治疗等方法。同时,他也强调了乌梅丸加味本身祛寒湿可止痛,如加膈下逐瘀汤、失笑散等可止痛,胰腺癌的疼痛治疗不复杂、不困难。
此外,黄金昶教授还探讨了胰腺癌食欲减退的治疗方法。他指出,胰腺癌食欲减退可能与湿阻气滞有关,需要理气、芳香化湿并举可能有一定疗效。
最后,黄金昶教授总结了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胰腺癌不仅仅是厥阴病的寒湿,还包括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养肝血、理气活血也是其治疗重要内容。胰头和体尾癌中医治疗思路不同,两者皆有湿邪、气滞血瘀;胰头癌偏热夹寒,胰体尾癌偏寒。治疗胰腺癌的乌梅丸方中已经含有养肝血、祛寒湿、咸寒清热、抗癌药物,还应加强清肝胆湿热、理气活血药物,清理肝胆湿热用茵陈蒿汤加金钱草、理气活血用膈下逐瘀汤;如出现气滞便秘食欲减退可将膈下逐瘀汤换成大柴胡汤。
全球范围内,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中国近十年来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据美国2001年的数据显示,新发病例达到29200例,约28900人因此而死亡,发病率已经超过胃癌。上海市在1980年至2000年间,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从第10位上升至第8位和第6位,增长了约50%。
胰腺癌因其早期无特征性症状和恶性程度高,肝脏、淋巴结转移率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等特点,被称为“癌中之王”和“二十一世纪的癌”。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仅为10%~20%,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5%,治疗效果明显差于胃癌、结肠癌。
胰腺癌的首现症状如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很容易与消化道常见疾病相混淆,导致患者和医生忽视针对胰腺肿瘤的相关检查,延误诊断。中晚期临床表现包括黄疸、严重腰背部疼痛、消瘦、乏力等,往往难以获得长期生存。
为了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需要加强对其的警惕性。以下人群被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上腹部疼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症等糖尿病易发因素,发病后很快出现胰岛素抵抗者;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不明原因的急性胰腺炎发作者,约15%的胰腺癌病人首发症状是急性胰腺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