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候,肺癌患者可能会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点发现两处肺癌,且这两处肺癌的病理类型可能不同。这种情况并非罕见,例如,某位80岁的老人在15年前因右肺结节接受了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为IA期的肺鳞癌。随后,他通过定期复查保持了稳定的病情,直到去年左上肺发现了新的肿瘤。经检查,这次的肿瘤被诊断为肺腺癌。这种情况下,两处肺癌的病理类型不同,属于原发性肺癌,而非一处转移到另一处的肺癌。
肺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它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了解肺癌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对于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因此,公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以提高对肺癌的认识和理解。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梁XX女士,63岁,来自辽宁大连,近日因右侧胸痛伴间断性干咳1年余就诊。经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外侧基底层段团块,考虑肺癌可能性大。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肺腺癌。梁XX女士随即接受了右下肺癌根治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胸膜粘连烙段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结果为肺乳头状腺癌。梁XX女士在14天后出院,住院总费用45122.85元。
肺部结节的出现常常让人担忧,尤其是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肺癌发病率上升的背景下。传统的CT扫描可以发现肺部小结节,但难以确定其良恶性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出现为此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技术通过高分辨CT扫描生成的肺部导航“地图”,精准定位病灶,避免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到达段支气管的局限性。医生可以在患者体内放置电磁定位板,通过导航系统引导探头到达病变位置,进行活检和病理诊断。整个过程无需开刀,仅需30-40分钟,且对患者的影响极小。
相比于PET/CT等影像学检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且无辐射风险。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部小结节的性质,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随着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应用为早期肺癌筛查提供了新的手段。未来,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肺癌筛查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
肺癌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靶向治疗的出现。然而,在选择靶向药物时,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药的概念。那么,这些几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
以EGFR靶向药为例,一代靶向药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等,是最早出现的肺癌靶向药。然而,这些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并不牢固,会在一段时间后分开。相比之下,二代靶向药如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会不可逆地与靶点结合,控制住相应的靶点。二代靶向药的靶点也更加广泛。
三代靶向药以奥希替尼为代表,主要用于在接受一代或二代靶向药治疗后,出现T790M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三代靶向药不仅为耐药患者提供了解决办法,也已获批辅助、一二线适应症。
因此,一、二、三代靶向药适用的肺癌患者有所不同,靶向药的选择并不是简单的根据几代顺序使用。正确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对于中国的肺癌患者来说,免疫治疗与化疗的结合是必须了解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然而,单独使用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联合化疗是最简单且受益最大的方式。国内已经有多个PD-1单抗药物上市,选择时应考虑适应症、疗效、安全性和价格。
在选择使用免疫治疗时,需要谨慎对待一些特定患者群体,包括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脑转移、HIV/HBV感染者。这些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免疫治疗的兴起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根据美国FDA的审批结果,这些患者可以一线直接使用免疫治疗或联合化疗,效果都比单独使用化疗好,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单药还是联合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PS评分和免疫治疗禁忌症来决定。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单用可能比化疗好,但这只占少数病例。联合化疗可以让绝大多数病人受益,不需要查TMB,且不管PD-L1指标的高低或不表达,联合化疗都有受益。
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单用免疫治疗的效果不如化学治疗,但联合化疗后是否有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的临床数据显示,EGFR驱动基因阳性病人,在接受免疫联合化疗和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后,OS有很大的改善。
免疫治疗一定要在患者的基础免疫功能状态好的时候使用,否则效果可能不佳。免疫治疗往前推肯定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可以用于三期或者手术后病人的辅助治疗。病人状况越好,免疫功能越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越好。
一旦免疫联合化疗针对肺癌的适应症在国内获批,意味着大部分无EGFR/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可以尝试此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PD-L1高表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用免疫治疗,而一些特定患者群体在使用免疫治疗时需要谨慎。
在选择PD-1单抗药物时,首先要看适应症是否获批,然后看疗效、安全性和价格。进口PD-1单抗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大部分基于欧美患者的临床研究,用于中国患者时,临床数据可能会有差别,但总体来讲差别不大。
肺部阴影是指在X光或CT扫描中显示的肺部异常影像。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肿瘤和先天性发育异常等。了解这些成因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引起肺部阴影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肺炎、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等都可能导致肺部阴影的出现。肺炎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或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烧、胸闷、乏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肺结核则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和食欲减退等。支气管扩张是一种不可逆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脓痰和咳血。
肺部肿瘤也可能导致肺部阴影的出现。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肺部转移癌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肺部。肺炎性假瘤是一种由肺部炎症治疗后病灶未完全吸收所形成的假性肿瘤。
先天性发育异常也可能引起肺部阴影。肺囊肿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壮年。肺错构瘤是胚胎发育时错构成的正常组织,包含脂肪、结缔组织、软骨和钙化。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肺发育异常,特点是一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隔离开来,形成囊性包块。
如果发现肺部阴影,患者不必过度紧张,应该积极找专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其它的辅助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一旦诊断明确,医生就会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低剂量CT是唯一推荐的筛查方法。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手术和放化疗的效果有限。分子靶向药物以其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毒副作用成为了一种更好的治疗选择。这种药物通过针对肿瘤特定位置的基因突变进行治疗,减少副作用。医生在决定是否使用靶向药物前,需要先检测肿瘤组织是否存在基因突变,以指导药物的使用(不同基因突变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肺癌的发生与吸烟、放射性氡气、金属铬、石英等微细矿物粉尘、含复杂成分的灰霾、油烟等外部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基因,导致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癌症真正的分子病因,所有肿瘤都是由基因(DNA)变异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肺癌基因突变包括EGFR、ALK、HER2、BRAF、MET、ROS1、RET、KRAS等。其中,EGFR基因突变在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最为成功。自2004年发现EGFR基因突变和临床靶向药物的相关性以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EGFR基因突变患者使用第一代、第二代或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的一线疗效优于化疗。目前,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已成为晚期肺癌治疗实践的常规项目。对于晚期EGFR突变型的肺癌患者,建议一线上给予EGFR靶向药物治疗。目前针对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一代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抑制剂阿法替尼;三代抑制剂奥西替尼。
ALK基因融合、ROS1基因融合、RET基因融合、NTRK1基因融合、BRAF突变、MET分子突变、HER2突变、KRAS突变等也是常见的肺癌基因突变类型。针对这些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正在研究和开发中。
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基因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肿瘤组织的特点,医生会推荐不同的基因检测方案。以下是肺癌患者应该了解的两类基因检测项目。
必须检测的基因
对于含有腺癌成分的肺癌患者,以下三种基因是常规检测的对象:EGFR、ALK和ROS1。这些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应该检测的基因
除了上述三种基因外,还有其他几种基因也值得关注。它们是BRAF、MET、HER2、KRAS和RET。虽然这些基因的检测结果不如前三者那么直接影响治疗决策,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尤其是在考虑参加临床试验时。然而,对于资源有限的实验室,常规检测这些基因可能并不可行。
关于豆制品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存在许多流言和误解。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豆制品含有植物雌激素,会使男性出现女性化特征,并且可能会杀精,降低精子数量和活力。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支持。
首先,植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远低于药物雌激素,正常食用豆制品的剂量不可能逆转激素平衡,影响男性性征或男童正常发育。其次,虽然一些动物实验表明大豆食物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但人群研究并未得出豆制品对男性生殖有害的结论。实际上,适量食用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并可能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胃癌、肺癌等多种疾病。
总的来说,豆制品并不会杀精或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适量食用反而可能带来健康益处。因此,男性完全可以放心享用豆制品。
一位肺腺癌IV期患者,携带KRAS突变,经历了一年半的化疗和免疫治疗后,病情仍然在恶化。家人不懈努力,终于从香港购买到了Sotorasib(AMG 510),这是一种针对KRAS G12C突变的靶向药物。仅在第二天,患者的病情就开始得到缓解,包括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乏力感减轻。这种快速的疗效是靶向药物独有的特点,相比之下,免疫治疗通常需要半个月到三个月才能看到效果。
2021年5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Lumakras(索托拉西,另称Sotorasib)作为首种治疗成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药物,适用于那些携带KRAS G12C突变的肿瘤,并且之前至少接受过一种全身治疗的患者。Lumakras是首个针对任何KRAS突变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KRAS突变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突变的25%,其中KRAS G12C突变约占13%。
Lumakras的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肌肉骨骼疼痛、恶心、疲劳、肝损伤和咳嗽。如果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病的症状,应立即停用Lumakras;如果确诊为间质性肺病,则应永久停用该药物。医护人员应在开始和服用Lumakras之前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测试,并在患者出现肝损伤时停用、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同时,患者在服用Lumakras时应避免使用减酸剂、诱导或作为肝脏中某些酶的底物的药物以及作为P-糖蛋白底物的药物。
肺部CT在肺癌的筛查和初步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它不能作为确诊肺癌的金标准,但它是目前最有效的筛查和初步诊断工具。肺部CT可以检测到小至2毫米的肺部结节,包括实性小结节和磨玻璃小结节,这些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的征兆。通过肺部CT的连续动态观察,可以对肺部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对于无法确定良恶性的肺部结节,需要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外部结构和内部特征的变化,以判断其是否为恶性肿瘤。
肺部CT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许多早期肺癌都有一些特征性表现,如分叶征、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等恶性征象。如果肺部CT显示出这些典型的诊断特征,医生可以进行临床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通常很好,因此肺部CT的筛查和初步诊断功能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然而,肺部CT并不能提供病理学上的确诊结果。要获得100%的确诊,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见的确诊方法包括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和手术切除治疗确诊。这些方法可以获取肺部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从而确定肺癌的存在和类型。
总之,肺部CT是肺癌筛查和初步诊断的重要工具,但它并不能替代病理学检查。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肺部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癌,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