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它们通常在桥小脑角区出现,占该区域肿瘤的80%~90%,同时也占颅内肿瘤的10%。虽然大多数听神经瘤是单发的,但也有少数情况下会双侧发病,特别是在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患者中。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常伴随着多种先天性畸形和其他颅内病变。
临床上,听神经瘤的主要症状包括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症状。肿瘤的压迫也可能导致第四脑室受阻,引起颅高压。从病理学角度看,听神经瘤绝大多数是神经鞘瘤,具有完整的包膜。随着肿瘤的增长,可能会出现退变或脂肪变,偶尔还会发生出血。肿瘤周围可能伴有蛛网膜粘连或囊肿,并且内耳道可能会扩大。
在影像学诊断中,CT和MRI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T扫描显示肿瘤通常为均匀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有时也可能呈现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肿瘤大多会出现强化,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70%~90%的听神经瘤患者在CT扫描中可以看到内听道扩大,形成漏斗状,并且有时伴随着骨质破坏。肿瘤与岩骨的接触面积小,形成锐角征。对于直径小于1.5cm的肿瘤,CT扫描可能难以发现内听道的明显扩大,但如果相比对侧大于2mm,则具有诊断意义。
MRI扫描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位置。肿瘤主体位于桥小脑角区,以内听道口为中心生长,并且可以看到内听道扩大和听神经增粗。肿瘤形态通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这与肿瘤大多数有包膜有关。肿瘤的信号特征在T1WI和T2WI上不同,实性肿瘤在T1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囊实性肿瘤在T1WI上呈低及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及稍高信号;而囊性肿瘤则在T1WI和T2WI上都呈现长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通常会出现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部分肿瘤可能呈现不规则形状,压迫邻近结构,导致脑干、小脑受压和第四脑室变形。
在鉴别诊断中,需要将听神经瘤与其他可能的病变进行区分,包括脑膜瘤、蛛网膜囊肿、胆脂瘤和三叉神经瘤等。通过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曾经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轻人,直到去年八月,我被诊断出患有听神经瘤。经过一番挣扎和考虑,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我的恢复进程一开始非常顺利,刀口也愈合得很好。但是,今年一月初,我的刀口突然感染了,伤口周围红肿、疼痛,甚至有脓液流出。我感到非常恐慌和无助,担心这次感染会对我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了在线问诊服务。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图文问诊功能,我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手术历史。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建议我立即去手术所在的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扩散。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医院进行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和伤口护理,我的刀口终于开始恢复正常。虽然这次经历让我非常焦虑和困扰,但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在线问诊服务的便利和有效性。它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神经鞘瘤,起源于前庭神经的许旺细胞。它占颅内肿瘤的7%,主要症状包括轻微耳聋、耳鸣、眩晕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的表现,例如梅尼埃病或高血压。然而,听神经瘤的症状会随着肿瘤的生长而逐渐加重,可能引起步态不稳、面神经麻痹或疼痛、面部抽搐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恶化,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严重症状。
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听神经瘤的预后至关重要。不要忽视轻微耳聋等早期信号,及时就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位于桥小脑角区并可能延伸到内听道。由于其位置接近重要的神经结构如颅神经和脑干,手术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然而,通过应用显微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和磨钻技术,医生们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起着基础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重要血管和神经结构的损伤。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则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超视眼”,从功能角度出发,尽可能保护颅神经和脑干,提高手术质量。同时,磨钻的使用可以充分暴露内听道内的肿瘤,确保肿瘤的完全切除,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听神经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细胞,位于脑部的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随着肿瘤的缓慢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一侧听力完全丧失。然而,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影像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听神经瘤在早期被发现,部分患者在发现时仍保留有效听力。
听神经瘤切除手术需要保护脑干、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以减少可能出现的功能影响。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已经从保护脑干等重要结构进步到在此基础上保护面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目前,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绝大部分情况下可以保留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多数听神经瘤切除后面神经功能影响不大。
然而,对于听神经瘤切除后听力的恢复和保留,仍然是一个挑战。对于手术前听力已经完全丧失或不存在可测听力的患者,即使手术切除了肿瘤,听神经的功能和听力也不能恢复。对于手术前仍存在可测听力的患者,手术时应尽力保留听力,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在手术后仍会丧失听力,只有部分患者可以保留有效听力。
对于仍存在听力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的同时并保留听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手术前需要特别注意听力的检查,如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言语识别率等,判断有无可测听力或实用听力。手术目标不仅要保留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更要尽力保留听力功能。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听神经瘤的早期症状。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这种疾病,除了注意症状外,还有哪些客观检查可以帮助你更精确地诊断?以下是详细介绍:
1. 听力测试:这是一个基本的检查,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现听力下降的迹象。
2. 自描听力曲线和音衰变实验:虽然这两项检查在临床上不再常用,但它们的原理是利用蜗后神经病变导致的听敏度下降来进行诊断。
3. 言语测试:此测试可以测量言语识别率的下降,通常在30%左右。它有助于评估听神经的功能。
4. 声导抗测试:主要通过镫骨肌声反射来进行,能够检测到潜伏期延长、反射阈升高等异常情况。
5. ABR(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此测试可以观察到V波潜伏期的延长和I-V波间期的增加,提供了关于听神经功能的重要信息。
6. 耳声发射:通常情况下,这项检查结果是正常的。
7. 眼震检查:可以观察到自发性眼震的出现,帮助医生判断听神经瘤的可能性。
8. 影像学检查:CT和MRI都可以用来诊断听神经瘤,MRI的敏感性更高,能够早期发现小肿瘤。
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听神经瘤,首先应该进行内听道MRI和电测听检查。其他检查可以在确诊后再进行详细评估。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忽视一些听力问题,认为它们只是暂时的或无关紧要的。然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可能是听神经瘤的早期迹象。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在小脑半球和脑干之间的良性肿瘤,尽管它是良性的,但由于其位置深入,手术切除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了解听神经瘤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早期症状:
如果您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通过专业的听力测试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医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也称为前庭神经鞘膜瘤或听神经许旺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它由听神经的Schwann鞘形成,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早期症状包括耳聋、耳鸣和眩晕等,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压迫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引起更多严重的症状。
对于听神经瘤的诊断,神经耳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听力检查和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听神经瘤。CT和MRI扫描也可以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性质。
治疗听神经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尤其是对于Ⅲ期以上的肿瘤。然而,对于一些特定情况,例如老年患者或全身状况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治疗策略。立体定向放疗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特别是对于直径小于3cm的听神经瘤或手术后有残留肿瘤的患者。
我从未想过,耳鸣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会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七八年前,我的耳鸣开始了。起初,只是偶尔在安静的夜晚,听到一丝细微的嗡嗡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从一个耳朵到两个耳朵,最后变成了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生活,影响着我的工作、学习,甚至是休息。每当我试图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它总是会出现,打断我的思路,令我心烦意乱。
我曾经去过医院,做过一些基本的检查,但结果都显示我没有中耳炎。医生告诉我,可能是肾虚引起的耳鸣,建议我注意休息和饮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耳鸣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我甚至会因为耳鸣而失眠,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影响到日常生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接触到了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医生。他详细地询问了我的症状,包括耳鸣的类型、频率、伴随症状等等。然后,他建议我进行纯音测听检查,以确定耳鸣的具体原因。同时,他也提醒我,长期的耳鸣可能需要精神科医生的介入,以帮助我更好地适应和习惯这种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我的听力并没有问题,但医生还是建议我做核磁共振,以排除听神经瘤的可能性。虽然这项检查花费不菲,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毕竟,我的耳鸣已经影响了我太多年了,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正在等待检查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感激那位医生和互联网医院。他们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指导,我可以战胜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桥小脑角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手术是唯一可以根治肿瘤的方法。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还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
面神经的运动纤维起始于脑桥下网状结构深部的面神经运动核,面神经纤维从核出发后向背内侧行走,向上弯绕外展神经核,形成菱形窝的面丘,随后向前、下、外侧延伸,于脑桥和延髓交界的外侧部穿出脑桥,在桥小脑角处位于听、展神经之间,与听神经一起进入内听道,在内听道底部与听神经分道进入面神经管,于该管以前外-后外下方的迂曲径道出茎乳孔。由于与面神经位置紧邻,起源于前庭神经的听神经瘤常与面神经粘连、压迫使面神经变薄、移位,使得外科医生在术中辨认保护面神经变得困难,造成面神经损伤,甚至断裂。
面神经功能的评价通常采用国际上公认的House-Brackmann分级。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与保护非常重要,通过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手术开始前将面神经肌电图记录针电极置于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上,接地电极置于胸骨上凹,刺激电极置于锁骨上。术中确定面神经位置,当分离肿瘤囊壁牵拉面神经时,持续监测的肌电图可表现为单发或连续收缩的波形,待全部摘除肿瘤后刺激脑干段面神经,在不使用肌松药的前提下,引出面神经动作电位的最小毫安(mA)数即为面神经的刺激阈值。大量临床研究证明,面神经监护在术中的应用能提高手术面神经的解剖和功能保留率,且术中面神经刺激阈<0.1mA的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超过3mA者术后面神经功能较难自行恢复。
对于听神经瘤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重建,除了术中面神经监护和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之外,影响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因素还有肿瘤的大小、类型、曾经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等。一般而言,肿瘤越大对面神经压迫越严重,对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存越困难。囊性听神经瘤在切除时损伤面神经的比例远高于实性肿瘤,术后面神经HB评分也明显较低。对于先接受伽马刀的患者再行手术治疗会造成面神经与听神经肿瘤粘连,暴露分离困难,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小肿瘤且术前面神经功能较好的患者,采用迷路径路和乙状窦后径路对面神经功能保留优于颅中窝径路。对于大型肿瘤,不宜采取颅中窝进路,迷路进路能早期定位面神经近心端和选心端,面神经功能预后要优于乙状窦后进路,但更重要的是术者的手术进路和手术技术的熟练掌握。
对于术中面神经离断的患者可一期进行面-副神经吻合、面-舌下神经吻合或神经桥接对面神经进行重建,其效果在术后半年可达到HBⅢ-Ⅳ级水平。对于虽然术中面神经保存完整,但由于长期压迫缺血,术后较长时间面神经功能仍然达不到Ⅳ级以上的患者可考虑面肌训练、面部理疗等方法来改善面神经功能。
经常头痛难忍?你知道吗?头痛有时并非真正的头痛,而可能是由于颅内肿瘤刺激或压迫局部神经纤维引起的。今天我们将揭秘脑瘤会引发头痛的主要原因,并详细介绍听神经瘤的症状演变。
脑瘤引起的头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手术是肿瘤的根除术,若能早期发现,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很多良性脑瘤患者是可以得到治愈的。
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多源于第Ⅷ脑神经内耳道段,亦可发自内耳道口神经鞘膜起始处或内耳道底。听神经瘤极少真正发自听神经而多来自前庭上神经,其次为前庭下神经,一般为单侧两侧同时发生者较少,肿瘤外观呈灰红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质底视脂肪性变与囊变的有无和程度的差异而软硬不同。
听神经瘤位于小脑桥脑角,病程长,首发症状几乎都是听神经本身的障碍包括头昏,眩晕,单侧耳鸣及耳聋,耳鸣为高音调,似蝉鸣或汽笛声,并为连续性,常伴听力减退。以下是随着病程的进展,对症状出现的程序的详细描述:
听神经瘤多出现在40-50岁的中年男子身上,所以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是否出现了以上的病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