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我作为一名临床观察者前往美国,目的是了解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在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方面的最新进展。我的访问重点集中在美国进行PD手术量最多的三家医疗机构上。
通过对多家大学和私立医院的访问,我收集了大量关于DBS治疗PD的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手术的适应症、操作技术、患者选择标准以及术后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访问过程中,我还与多位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他们对DBS治疗PD的看法和经验。他们普遍认为,D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我的美国之行让我对DBS治疗PD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阶段出现轻微的震颤,但这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然而,医生们往往将这些症状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老年性震颤、脑血栓或颈椎病等。实际上,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评估。
一项研究显示,近1/4的帕金森病患者曾经被误诊。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例如,超过34%的人认为中医和针灸可以根治该疾病,而超过93%的人不知道外科治疗手段。这些误解和误诊都给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专家强调,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和管理至关重要。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嗅觉下降、便秘、睡眠障碍、夜间喊叫说话等,这些都是前驱期的表现。前驱期可能持续5~10年,之后发展为典型的帕金森病症状。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些前驱期症状对于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专家建议采取全程化管理的策略。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和照料护理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治疗在药物效果减弱后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康复科的康复辅导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总之,早期识别和管理帕金森病是至关重要的。公众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该疾病的知识,避免误解和误诊。同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采取全程化管理的策略,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静止性震颤,但少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动作性震颤。针对动作性震颤,除了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外,还可以考虑添加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或阿尔马尔。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血压和脉搏的变化,确保血压不低于90/60mmHg,脉搏不小于60次/分钟。
失眠是帕金森病患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原因可能是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不足,导致症状控制不佳;也可能是药物过量引起的精神症状。针对前者,应增加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或种类;针对后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减少夜间药物的剂量。若以上方法无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安眠药帮助睡眠。
抑郁焦虑也是帕金森病患者中常见的症状。根据研究,大约25%至61%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其原因可能是心因性的,即由于对疾病的过度担忧引起的;也可能是躯体性的,即与帕金森病的生理变化有关。针对心因性的抑郁,可以通过改善疾病症状来缓解情绪;针对躯体性的抑郁,需要进行抗抑郁治疗。目前,百优解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对缓解患者的少动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66岁的尹先生在经历了7年的帕金森病折磨后,终于找到了希望的曙光。早上8点30分,他在一家医院的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进行了DBS术后开机,结果震颤和僵直等症状瞬间消失。尹先生原本的生活状态是弯腰驼背、行走困难,但开机后他可以挺直腰板,行走自如,异常开心地与同病相怜的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历,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不要放弃希望。
7年前,尹先生右侧肢体开始出现震颤,一年后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起初,他服用美多芭药物控制症状,效果明显。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近两年来药物的有效时间越来越短。为了延长药物的有效时间,尹先生开始自行增加药量,导致出现异动现象等并发症。最终,他每天服用的美多芭药量增加到十几片,息宁4片,森福罗4片。尽管这样做可以让他的肢体在大剂量用药后短暂“放松”,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副作用。
尹先生的妻子说,自从他患上帕金森病后,睡眠一直不好,每晚都会做噩梦被吓醒。近两年来,他还出现了植物神经紊乱,稍微动一下就会满头大汗,一天要换好几身衣服。更糟糕的是,尹先生每天失眠,半夜起来洗衣服、拖地来打发时间,每晚的严重失眠让他和家人都非常痛苦。
今年6月份,同为陇县的帕金森病患者王阿姨在一家医院成功进行了DBS手术,术后效果非常好。这让尹先生看到了希望,三周前,他也在家人的鼓励下进行了DBS手术治疗。术后在没有开机的情况下,由于微损毁效应,尹先生感觉症状改善了很多,药物剂量开始规律服用,自己都敢出门见人了……今日开机后,震颤与僵直症状瞬间消失,立竿见影的效果令他异常开心……
DBS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结合,全程管理”的医疗服务。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需要密切配合,调整刺激参数和药物用量,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达到最好的症状控制和最小的副作用;还需要配合精神心理科的心理干预,解决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结合运动疗法,以保持最佳生活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运功功能。
在一次义诊中,我遇到了一个48岁的女性患者,她的四肢活动不灵活、行走困难已有两年余。尽管她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都未能明确诊断。近半年来,病情进行性加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某三甲医院为其行头颅CT显示无异常,诊断为帕金森病,并给予美多巴每天4片口服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我认为患者的帕金森病诊断不能成立,癔病的可能性较大。虽然患者有肌肉僵硬、行动迟缓等症状,但其手指成爪型伸展,不是帕金森病患者典型的手指内收、拇指对掌的特殊手姿,且患者做闭目难立征试验时突然瘫倒,这种现象是肌张力低下的表现,与帕金森病的肌肉僵直相矛盾。
我给患者进行了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并进行心理暗示治疗。数分钟后,病人自觉周身发热,肢体肌肉轻松,鼓励患者自己下床行走时,其在走廊内往返行走数次,行走自如,转身灵活,并做起广播体操。患者高兴的说好几年没有这么轻松走路了,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
神经科病情复杂,同一种疾病可有多种临床表现,相同的临床表现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因此,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并进行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诊断失误。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随着病情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治疗方法和策略。然而,在增加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和种类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隐匿的问题,例如不自主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中线运动症状等。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异动症和直立性低血压的防治。
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在长期使用复方多巴类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一种不自主异常运动。预防异动症的最佳方法是适度推迟服用复方多巴类药物。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可以使用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金刚烷胺等药物来改善症状,而不必服用复方多巴类药物。对于出现“剂末现象”和“运动波动”的患者,虽然需要增加抗帕金森病药物剂量和种类,但不应过度追求疗效,特别是避免复方多巴类药物剂量过大。COMT抑制剂等药物在与复方多巴联用时也可能诱发异动症,因此添加此类药物者也需要控制复方多巴剂量过大。对于运动波动的患者,在增加复方多巴剂量或者次数前,应考虑先添加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金刚烷胺等药物,避免诱发异动症。B型单胺氧化物抑制剂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复方多巴等多巴胺能药物相比,诱发异动症的风险更低。金刚烷胺不仅可以治疗帕金森病,也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异动症。
直立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由于帕金森病病变范围广泛,影响到调节血压的交感神经系统,因此早期帕金森病就可能存在隐匿的、无症状直立性低血压。随着疾病的发展,直立性低血压可能会加剧。过度添加复发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有降压作用的药物,也可能进一步加重直立性低血压。防治帕金森病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避免大量服用有降压作用的药物、采用非药物措施如适当饮水增加血容量、增加盐摄入量、使用医用腹带、压缩服和弹力袜等,以及根据病情适度应用升压药物。关键的治疗措施是穿医用弹力袜或者医用腹带等非药物方法。
帕金森病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早发型帕金森病指的是在21岁到40岁之间发病的帕金森病,或者21岁到49岁发病的帕金森病。这种类型的帕金森病与典型的晚发型帕金森病有显著的差异,表现出独特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特征。由于早发型帕金森病影响的是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的患者,因此常常对他们的家庭、社会和职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一般认为,早发型帕金森病占所有帕金森病患者的5-10%。有国外研究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早发型PD(发病年龄≤49)、中间年龄发病PD(发病年龄介于50岁-69岁)和晚发型PD(发病年龄≥70岁)等三组。其中,中间年龄发病的PD占51%,晚发型PD占39%,早发型PD占10%。
早发型PD的临床特征与晚发型PD不同。早发型PD中有阳性家族史的更多,存在GBA、LRRK2或PRKN等基因突变的比例高于晚发型PD。早发型帕金森病的进展速度通常比晚发型帕金森病更慢,生存期更长。早发型帕金森病发生冻结步态FOG的风险低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是抑郁(23.7%)和失眠(22.9%)。
对于早发型PD,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最常用的初始药物,其次是抗胆碱能药、左旋多巴类药物和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随着疾病的进展,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在病程中逐渐增加。早发型帕金森病对多巴胺能药物的需求低于晚发型帕金森病。
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对于早发型PD植入脑起搏器,术后疗效持续而稳定。DBS术后7年,早发型PD患者仍有持续改善,表现为UPDRS第二和第三部分评分明显改善。DBS术后7年仍可显著降低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然而,早发型PD植入脑起搏器术后发生短暂性异动症的比例较高,达到47.1%;另有11.8%的比例发生多巴胺失调综合征。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客厅,照亮了老人那双疲惫的眼睛。他一如既往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遥控器,目光却空洞地盯着电视屏幕。看到他这样,我心中不免一阵酸楚。帕金森病已经折磨了他好几年,虽然我们尽力照顾,但他的身体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爸,普拉克索吃完了。”我轻声提醒他。老人点了点头,示意我去买药。这个药对他来说太重要了,能暂时缓解他的症状。于是我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开始了这次的医患互动。
“你好,目前有什么不适症状?”医生问道。我把老人的情况简要说明了一下,包括他之前服用过普拉克索的事实。医生很专业,问了很多细节,包括用药方式和用药目的。最后,他确认老人确实需要继续服用这个药。
“因为什么疾病服用?需要明确具体服用情况?”医生再次追问。我告诉他老人是因为帕金森病才需要这个药。医生听后,表示理解并开始开具处方。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医生也很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
“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医生说完后,我就等待着药师的审核结果。几分钟后,处方审核通过,我可以一键预约药品了。整个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完全不需要出门就能解决问题。
当我把药送到老人手中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看着他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我也感到一丝安慰。虽然帕金森病无法根治,但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症状,给老人带来一些舒适和尊严。
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让我们在困难时刻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并使用这个平台,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毕竟,健康没有小事,我们都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王阿姨是一位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已经十年了。近两年来,她的病情逐渐恶化,出现了肢体僵硬、行动迟缓、步履蹒跚和翻身困难等症状。即使在不服用药物的情况下,她也需要依靠轮椅出行。王阿姨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她不想依赖家人,总是尽力保持最佳的生活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需要服用越来越多的药物来控制症状。她的日常用药包括美多芭、息宁、柯丹、泰舒达和金刚烷胺等,有效时间却只有不到两个小时。
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王阿姨决定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也被称为脑起搏器。经过手术后,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视频显示,原本僵硬的肢体已经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虽然她还需要自己纠正长期形成的异常姿势和步态,但随着脑起搏器的持续刺激,她的状态将会越来越好。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深部脑刺激(DBS)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手术后如何调整起搏器参数以改善症状并应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许多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在此,我们将探讨DBS手术后如何调整起搏器参数、如何应对副作用以及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于那些在DBS手术后仍然出现小碎步、起步困难、夜间和清晨起床费劲等症状的患者,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起搏器参数。一般来说,刺激参数包括频率、脉宽和电压都有增加空间,通过逐步增加刺激强度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步态和起床困难。同时,药物的用量也应该适当减少,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电刺激的效果。
其次,DBS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肢体异动、张力障碍、异常步态、肢体协调性下降、双下肢肌肉关节有烧灼疼痛等。这些副作用大多数与刺激靶点的选择有关,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刺激位点或手术靶点。对于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需要判断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重新调控起搏器参数和调整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最后,术后恢复的关键在于稳定。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适应新的治疗方案,保持生活状态、情绪心理状态的稳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电刺激器的作用是机械性的,刺激器的输出参数是恒定的,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的情况。
我国约有200万帕金森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一半,且每年新增10万病患,防治形势严峻。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中脑部位。该病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本身并非致命疾病,不影响寿命。
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为帕金森患者带来了希望。脑深部电刺激疗法(脑起搏器)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症状,使病人恢复原有活动能力。
此外,帕金森4S新模式也被广泛应用。该模式在精神心理支持干预、精确药物精准辅助调节的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脑起搏器植入技术,配合专业康复训练的4S个性化治疗方案,全面改善患者的状态,使其逐步具备重返社会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及长期精神压力,都可能导致症状的出现。对于少年帕金森患者,新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要全方位、多学科的团队合作。除了医务人员外,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这样才能让患者重启对正常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