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中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化学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挑战。过去,由于可选药物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大,化学治疗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使用并不广泛。然而,随着对老年人群生理、病理特点的深入研究以及新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化学治疗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近年来,一些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在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的前提下,老年或高龄的肿瘤患者同样可以从单药或联合化疗中获益。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老年或高龄患者的化疗效果并不逊于年轻患者,且耐受性也可接受。类似的研究结果也在大肠癌等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证实。
尽管如此,老年或高龄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接受化疗之前,仍需深入了解其生理变化、药理和药代特点、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抗肿瘤药物的选用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年肿瘤患者提供有效而安全的化疗服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还记得那天,手术后的我躺在病床上,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胃癌,这个词就像一把利剑,刺穿了我的心脏。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去找谁,做什么。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医生走进了我的病房,他是我的主治医生,也是我的救星。
他告诉我,术后需要进行化疗,以防癌细胞复发。我问他,化疗会很痛苦吗?他笑着说,会有一些副作用,但我们会尽力减轻它们。然后他建议我找肿瘤内科的医生进行后续治疗,因为他们更专业。
我感激他的建议,但我还是有些犹豫。毕竟,手术已经让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我不想再去其他科室了。于是,我问他,能不能在原来的医院继续化疗?他说可以,只要有床位就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化疗。虽然有时候会感到疲惫和恶心,但我知道这是为了我的健康。同时,我也开始尝试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比如热疗,希望能缓解化疗的副作用。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但是,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医生,他不仅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了我很多鼓励和支持。如果没有他,我可能无法走出那段黑暗的时期。
近日,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发表。该研究报告了呋喹替尼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呋喹替尼是一种口服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经过严格的三期临床试验验证,证明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研究结果显示,呋喹替尼治疗组的总生存期为9.3个月,而安慰剂组仅为6.6个月。同时,呋喹替尼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较对照组延长,分别为3.7个月和1.8个月。这些数据表明,呋喹替尼在大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呋喹替尼的上市将为大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期待着这一创新药物能够尽快获得批准并投入临床使用,以便更多患者受益于其独特的疗效。
结直肠癌在早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察觉。往往等到出现症状时,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因此,定期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受到空气、食品和水污染,以及精神压力等社会因素影响的人群。一些医院甚至将检查年龄降至35岁。
如果您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条件,建议进行早期检查:1)有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2)本人有癌症病史;3)有肠道腺瘤或息肉病史;4)大便隐血试验结果为阳性;5)出现粘液血便;6)长期便秘;7)长期腹泻;8)有慢性阑尾炎病史;9)长期情绪不良并伴有肠道症状者。
检查步骤包括:1)大便隐血试验;2)直肠指诊;3)内镜检查(包括肛门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4)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腔内超声、MRI、CT和腹部超声检查);5)肿瘤标记物检测;6)淋巴结活检(在低位直肠癌伴有淋巴结肿大时);7)阴道检查和双合诊检查(在肿瘤位于直肠前壁的女性中);8)膀胱镜检查(在男性伴有泌尿系症状时)。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临床上遇到的高龄患者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70岁以上的患者被视为高龄患者。在消化肿瘤外科领域,高龄患者约占全部住院患者的20%左右。许多人认为高龄肿瘤患者的治疗没有意义,并且部分家属认为高龄患者的消化道肿瘤发展缓慢,更适合采取保守治疗。然而,即使是高龄肿瘤患者,只要身体可以承受手术并且肿瘤仍处于中早期阶段,手术仍然是最好的治疗选择。高龄患者仍然有康复的机会。
老年人对各种创伤打击的耐受性较差,手术也不例外。特别是对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切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手术创伤很大。以前,高龄病人被列为手术禁忌症之一,导致许多高龄病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死亡。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高龄手术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外科手术的年龄限制也大为放宽,并且疗效得到了肯定。只要认真评估老年病人的手术风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恰当掌握手术适应症,加强老年人围手术期的监测与处理,重视老年人并存病的治疗,一般不会增加手术的死亡率。
高龄患者的肠道肿瘤多数是高分化的,高、中分化者占70%以上,即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接近正常细胞,恶性程度及浸润转移度均较青年人低,这为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近年来,80岁以上的高龄手术病人越来越多。高龄手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老年人器官衰退、手术耐受性差,合并多种疾病,手术后恢复慢等。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早期的药物干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控制。
还有一部分人担心高龄患者无法承受手术麻醉。实际上,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并不仅仅取决于年龄,而是与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合并症有关。例如,一个40岁的中年人如果有多种疾病缠身,其心肺功能可能比一个健康的60岁老人还要差。因此,在手术麻醉上来说,年龄不是一个绝对的决定因素。目前,全麻手术患者的最高年龄记录是103岁。
决定是否进行手术,需要权衡手术风险和疾病本身的利弊。对于消化肿瘤外科的手术,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建议积极手术治疗。这样可以打断保守休养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高龄患者能否手术,主要取决于病人的身体条件,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水平、血压水平等。一般来说,老年人能够活到80岁以上,身体状况就还可以,心肺功能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差。因此,他们一旦需要手术,身体底子就能承受这些打击。
因此,高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也不会完全阻碍手术的选择。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更多考虑病人的“生理年龄”、机体状况、病变类型、病理分期,而不是因年迈体弱、全身免疫力下降、手术并发症多、危险性大而放弃手术。
大多数癌症患者在就医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早期发现是治愈癌症的关键,而科学的癌症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重要手段。那么,哪些人需要进行筛查?高危因素有哪些?有哪些筛查方法?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及预防建议。以下是对其中几种癌症的详细介绍。
大肠癌
高危对象包括: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的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筛查建议: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对于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预防建议包括: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高危对象包括: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家族中有乳腺癌者,发病年龄在45岁前;家族中有2人患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在45~50岁;家族中有2人或2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者。
筛查建议: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预防建议包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适时生育,母乳喂养;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宫颈癌
高危对象包括:有多个性伴侣者;性生活过早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预防建议包括:接种HPV疫苗;不吸烟或戒烟;安全与健康性行为;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增强体质。
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消化道的末端,也是息肉、溃疡、恶性肿瘤的高发区域。特别是直肠腺瘤性息肉,它是癌前期病变,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也常易癌变,甚至有多处癌变,癌变率可高达15%~60%。此外,溃疡性结肠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癌变诱因。恶性肿瘤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连接处的最多,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占肠癌的75%,约一半发生在直肠。因此,对于便秘病人,凡疑为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的人,或者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和便血等症状的人,都应及时进行直肠和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在于:可以证实直肠指检的发现,还可以发现肛门直肠指检无法摸到的肿块,并且可以对可疑病变采取活体组织标本作病理检查,从而帮助明确疾病诊断。对于疑有下消化道肿瘤、各种炎症、溃疡、寄生虫感染、息肉等疾患,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或作鉴别诊断时,或者由于局部原因造成的继发性肛门瘙痒症也有必要做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检查。通常约有70%的大肠癌可通过此镜直接看到。除用于诊断外,还可用于治疗,例如直肠息肉即可通过乙状结肠镜进行电灼或摘除,也可用于直肠、乙状结肠的异物取出。
然而,这种检查也不是对任何人或任何时候都适用。如遇有直肠或乙状结肠远端狭窄,窥镜不能通过时,就不要强行插入;或当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状,不能胜任检查时,也不要强行检查;对于同时患有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近期发生的心肌梗塞、急性腰背部损伤或下肢扭伤,以及妇女经期等,则要延期检查;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的病人,应禁忌取肠活组织检查。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无论男女,大肠癌都位列肿瘤发病率前四名。近日,一位40岁的青年男性在做肠镜检查时被诊断出结肠癌,引起了人们的深思。早期的结直肠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进行早期筛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社会和国家的全面负责。
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吸烟、过度饮酒、摄入过多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缺乏体力活动、家族史、遗传因素以及其他肠道疾病等。为预防大肠癌,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控制体重、戒烟、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肉食、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坚持规律的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情等等。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居民的第三大致命疾病。特别是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增长速度更为显著。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将对国人健康造成灾难性后果。
大肠癌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属于下消化道肿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肠癌发病率略低,但增长速度却比他们快。三四十年前,大肠癌在我国“癌症杀伤力排行榜”中,居第6位,如今已跃居第3位。广州疾控中心数据显示,1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上升了50%;30年间,上海大肠癌患病人数也增加了5倍多。
生活饮食习惯与大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过多的食物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和脂肪,会增加肠道的排泄压力,产生大量毒素。研究表明,日本人移民到美国夏威夷后,胃癌发病率下降,但大肠癌的发病率却上升,可能与饮食差异有关。欧洲的肉类主导饮食也被认为是大肠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排便异常是大肠癌的主要症状之一。便血、大便变细或形状不规则、排便习惯改变、出现腹泻、便不净等情况都应引起重视。然而,由于都有便血症状,很多大肠癌在早期易被误诊为痔疮。经常腹胀的人也需警惕,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腹胀特别难受,且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加重,应及时就医。肠梗阻患者也需排除结肠癌的可能性。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易发生癌变。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方法包括肛门指检、大便潜血检查、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的检测以及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应每年按时做肠镜,一般人群建议45岁开始,每隔3~5年做1次。
多发性结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需要尽早处理。原位癌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切除黏膜内癌变和传统手术切除已发生病变的肠段两种。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即便是根治性手术,仍有40%的大肠癌会发生复发或转移,且术后两年是复发高峰期,发生率约65%~80%,但5年后的复发率则降为6%~8%。
预防大肠癌的方法包括:适量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回归传统饮食结构,多吃新鲜、天然、低盐少油少肉的食物;不偏食,吃尽可能多的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更容易患上大肠癌。这种疾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肠镜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大肠癌至关重要。
据研究表明,至少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肠息肉是一种在肠黏膜表面上隆起的病变,通俗来说就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息肉可能会慢慢长大并发生癌变。幸运的是,结肠镜可以在无症状时发现并切除这些息肉,有效地阻止了癌变的发生。
然而,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比例仍然不足15%。这表明我们需要更多地宣传和推广肠镜检查的重要性,鼓励中年人群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大肠癌,保护自己的健康。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大肠的黏膜上皮细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一、直肠癌的病因
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 肥胖:肥胖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
3.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代谢减慢,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直肠癌病史的人,其发病率较高。
5. 其他因素:如慢性炎症、便秘、腹泻等。
二、直肠癌的症状
1. 便血: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大便中带血或黏液。
2. 腹泻或便秘:直肠癌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或便秘。
3. 腹痛:直肠癌晚期可出现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
4. 腹部肿块:直肠癌晚期可触及腹部肿块。
5. 体重下降:直肠癌患者晚期可出现体重明显下降。
三、直肠癌的检查
1. 大便潜血试验:用于初步筛查直肠癌。
2. 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
3. 超声检查:可了解直肠癌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4. CT检查:可了解直肠癌的转移情况。
5. MRI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直肠癌的侵犯范围。
四、直肠癌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2. 放疗:适用于直肠癌晚期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3. 化疗:适用于直肠癌晚期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4. 靶向治疗:针对直肠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5.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直肠癌。
五、直肠癌的预防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率。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5. 家族史: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