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癌患者家属的选择:科学引导下的抗癌之路

肺癌患者家属的选择:科学引导下的抗癌之路
发表人:未来医疗领航员

从患病开始的那天起,患者和家属就面临着无数选择。这些选择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首先,获取充分的信息量是做出选择的基础。我们不能轻信所谓的“奇迹创造者”,而是要依靠科学的批判精神来面对新奇的治疗方式。

其次,了解现代癌症治疗的前沿知识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来获取最新的治疗方式。同时,药厂在科学家支持下,不断推进新药研发,为生命创造机会。即使在面对未知和新奇的治疗方式时,也要坚持大道直行,相信主流医学科学意见。

此外,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条件和医生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多学科专家会诊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误诊率,并让患者减少等待时间,避免不断转诊和重复检查。然而,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有害信息,例如来自七大姑八大姨或患者家属群的信息和压力。

最后,平衡金钱、时间与人生是抗击肿瘤的关键。我们需要做好金钱预算,选择合适的药物,尽早开始治疗并耐心等待。同时,也要平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家庭与外界,坚持下去,相信生命中有更好的安排。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肺肿瘤切除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肺肿瘤切除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肿瘤的防治中,早期发现和治疗一直是关键。对于肺部肿瘤,胸部CT是主要的筛查方法。随着CT机器价格的下降和普及率的提高,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中,许多磨玻璃结节被诊断为早期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这些患者手术后的预后非常好,复发率几乎为0,长期生存率接近100%。

    肺癌构成比的变化要求胸外科医生在治疗理念上不断学习进步。近年来,研究表明,对于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的肺小结节,可以采用肺段切除术。那么,什么是肺段切除术?它与传统的肺癌根治术(需要做肺叶切除术)有什么区别呢?

    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适用于较小的结节。它避免了切除整个肺叶,有效保证了患者不会损失过多的肺功能。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已经能够非常成熟地完成各个肺段切除术。然而,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也有严格的指针:结节直径小于2cm、以磨玻璃成分为主、结节增长较慢。

    联合亚段切除术是肺段手术中技术难度较高的一种。它适用于部分结节位于两个肺段之间的情况。与传统肺段切除需要切除2个相邻肺段不同,联合亚段切除仅切除两个相邻的亚段,保留更多肺功能。这种手术方法可以确保结节位于标本中间,切缘安全足够。

    微创手术不仅是减小切口的“外部微创”,更是减少组织损伤的“内部微创”。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正是做到了内外都微创的效果。从肺叶切除,到肺段切除,再到联合亚段切除,体现出胸外科医生精益求精,避免了无谓的肺功能牺牲。

  • 近日,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因胸疼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肺部存在一个结节。初步判断该结节可能为恶性,需要进一步系统检查。然而,在住院的前几天中,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病情严重性,仍然抽烟,未做好呼吸道准备。他的肺部状况非常差,双肺布满肺大泡和间质性肺炎,肺气肿也十分严重,这使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医生强调,肺结节手术前必须戒烟,并进行呼吸锻炼,否则手术难以进行,且术后恢复困难。因此,对于打算进行肺结节手术的患者来说,早日戒烟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恢复速度。

  • 近年来,PD1和PD-L1药物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许多患者因此受益。然而,对于一位50多岁的男性肺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时,家属询问是否需要同时进行免疫治疗。事实上,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靶向治疗的同时,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专家们普遍不建议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虽然有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的临床试验,但联合免疫治疗的案例却鲜见。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在进行常见基因靶点靶向治疗时,免疫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目前不推荐将这两种治疗方法同时使用。

  •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每年新增120万病例,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肺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其中,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干预,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相比传统的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小的副作用,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肺癌的两种主要类型是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并且有多种亚型,包括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等。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毒副作用和痛苦。

    相比之下,靶向治疗药物如易瑞沙、特罗凯、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和赛可瑞等,能够精准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这些药物的疗效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并且正在成为肺癌治疗的新趋势。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其他研发中的肺癌靶向药物,如西罗莫司、西罗莫司脂化物、依维莫司和Y15等。这些药物的出现,为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带来了新的希望。

  • 肺结节的存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那么它们是否也可能从有到无呢?这确实是有可能的。例如,齐先生在发现肺部多发结节三年多后,经过几次观察,有的结节消失了,而新的结节也出现了。尽管这些新结节的直径相对较小,但我仍建议他继续观察。

    最近,齐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进行了胸部平扫CT复查。在查看最新的片子后,我发现一些结节已经不见了,而剩余的结节可以继续观察。齐先生询问了这些结节消失的原因,我解释说有些肺结节可能会在观察过程中自行消失,这类结节通常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肯定不会消失。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结节。这种情况往往引起恐慌和担忧,许多人会问:“我有肺结节,会不会是肺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肺结节并不一定是肺癌。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常见的良性肺结节包括肺炎结节、结核结节和纤维增生等。而恶性肺结节通常就是肺癌,还有小部分是其他恶性肿瘤。据统计,所有肺结节中约85%为良性,15%为恶性。因此,从概率上来说,肺结节十之八九是良性的,恶性只占十之一二。

    如果发现肺结节,即使是肺癌,也大概率是早期甚至是原位癌(良性)阶段。就此而言,得了肺结节这个“病”应该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到医院就诊,不用过度紧张恐慌。但是完全忽视它则更是不可取的,因为早期肺癌往往就是靠CT上的肺结节发现的。

    对于肺结节的治疗,首先需要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来解读CT片子。虽然最有经验的专家也不能仅仅靠CT片子告诉你良性还是恶性,但他们可以根据结节的生长方式、边缘形状、密度强度、周围血管结构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对于观察稳定的可以视为良性,有增大趋势的则建议穿刺或者手术治疗。穿刺有引起恶性肿瘤播散的风险,一般不优先考虑。而手术则可以选择微创的方式进行,这种手术方式既安全、有效,同时又痛苦小、美观,一般术后3到5天即可恢复出院。

    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增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避免感冒或肺部炎症。锻炼心、肺功能,延缓肺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尽量不要在雾霾天、污染环境的户外运动。不要在新装修房子中居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然后必须戒烟,避免二手烟接触。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肥胖会增加心肺负担,加大手术风险。控制好血压、血糖;有胸闷胸痛,怀疑冠心病时,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排除。

    总之,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时就诊和正确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手段。

  • 肺结节的形成时间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难以一概而论。通常,医生会将8mm作为观察界限,认为8mm以内的结节可以继续观察。然而,5mm的结节长到8mm需要多长时间则因人而异,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和类型。

    如果肺结节是由急性炎症引起的,可能在一个月内甚至半个月内形成,并且可以通过抗炎治疗迅速缩小或消失。对于可能是早期腺癌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磨玻璃结节,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可能需要2-3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从4-5mm长到8mm。这种类型的异型细胞生长惰性,呈贴壁生长,属于典型的“懒癌”。

    实性微小结节(5mm以内)恶性概率较低,大部分是纤维增殖灶或硬结灶,常见于长期抽烟或接触粉尘污染物的人群。这些良性实性小结节几乎是长期稳定不变化的,不会增大也不会消失。但是,单发结节、形态不规则、有毛刺、胸膜牵拉、分叶等恶性征象时,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如果是小细胞肺癌,生长速度可能非常快,几个月就可能超过1cm。

    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来说,出现肺结节时需要警惕可能是转移灶。肺部转移性结节生长速度较快,几个月内可能增大一倍。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定期复查,肺部CT是常规复查项目。

    总之,肺结节的生长速度与其良恶性性质有关,即使是恶性结节,不同患者、不同类型的生长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定期随访复查对于肺结节病人来说至关重要,过度焦虑或放任自流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只要在密切监控之下,1cm以内的恶性结节都不会失去根治的机会。

  • 肿瘤靶向药物是一种新型的抗癌治疗手段,它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相比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损伤更小。使用靶向药物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找到相应的基因突变靶点,才能确定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在肺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变以及跨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基因突变。特别是对于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几率较大,基因突变阳性患者使用靶向药物的有效率可以达到70%-80%。

    EGFR类靶向药物已经从一代发展到三代。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案:首选一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后转用三代EGFR靶向药物;或者首选二代EGFR靶向药物治疗,耐药后转用三代EGFR靶向药物。虽然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的疗效显著,但由于一线使用该药物的总生存期数据尚不成熟,直接使用第三代靶向药物可能会使后续治疗陷入被动,导致无药可用。

  • 孙星,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南阳人,医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郑州大学。他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协作中心会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孙星医生主要从事肿瘤内科综合治疗,擅长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并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他的科室率先在南阳市引入了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恶性肿瘤TACE治疗等先进技术。孙星医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肿瘤的深入探讨,例如诊断和管理胃部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治疗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析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等。他的工作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近日,一位82岁的老太太在接受了胸腔镜微创手术后成功战胜了肺癌。据悉,这位老太太因“刺激性干咳”就诊,经CT检查发现右下肺占位,考虑为肺癌。考虑到老太太的年龄和体质,家属一度陷入深深的纠结中,担心手术后的恢复问题。然而,医生团队向家属详细解释了病情,并制定了胸腔镜下右下肺肿瘤切除的微创手术方案。经过术前的精心准备调整,老太太的肺功能明显改善,手术在短短1小时内顺利完成。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腺癌,纵隔淋巴结阴性,证实了术前的诊断。由于采用了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老太太术后第2天就能下床活动,第6天康复出院了。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肺癌的筛查和微创治疗对于高龄患者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通过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可以显著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于发现的肺癌早期患者,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风险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疗效及长期生存率得到提高。因此,高龄肺癌患者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等方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