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大肠癌早期筛查:三种有效方法

大肠癌早期筛查:三种有效方法
发表人:中医养生之道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由于早期大肠癌通常无明显症状,患者往往在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才就诊,这时分期已经偏晚,治疗效果差,花费也更高。然而,通过定期检查,特别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可以在早期发现大肠癌,避免其发展为晚期,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目前,大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大便潜血试验。这是最广泛应用的初筛手段,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2. 直肠指诊。由于中国人中有75%的直肠癌位于中低位,因此基本都可以通过指诊触及,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

  3. 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唯一可以发现早期接近直肠的方法,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肠腔内部的情况,对于异常病灶可以进行活检,明确其性质。病理检查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

总之,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该疾病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更是如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大肠良性肿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大肠良性肿瘤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大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然而早期确诊的患者却寥寥无几。人们常忽视该病的早期信号,导致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定期体检虽然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少有人会主动做肠道健康检查。实际上,大肠癌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恶性肿瘤。

    与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相反,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在快速上升。由于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健康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三种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方法:粪便隐血试验、肛门检查指检和肠镜检查。

    肛门检查指检可以发现直肠癌的早期病变,7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此方法被发现。粪便隐血试验则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工具,也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筛选指标。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不仅可以清晰观察肠道,还可以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曾经罹患肠癌者、血吸虫病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有盆腔放疗史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一般人群建议45岁以后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高危人群则建议40岁左右开始筛查。

  • 小儿潴留性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乌鲁木齐夏季的气候特点使得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预防小儿潴留性息肉的发生。
    一、疾病介绍
    小儿潴留性息肉是由于肠道黏膜上小血管或淋巴管异常增生,导致局部组织突起形成的良性肿瘤。这类息肉多发生在小肠,尤其是回肠和盲肠。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严重时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乌鲁木齐夏季气温较高,家长应鼓励儿童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注意饮食卫生:夏季是细菌、病毒滋生的高发季节,家长要确保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3. 增强体质:鼓励儿童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观察儿童排便情况:家长要关注儿童的排便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小儿潴留性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药物治疗,如抗炎、止泻等。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伴有并发症的小儿潴留性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家长要关注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并处理小儿潴留性息肉的症状。
    2.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大肠癌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大肠癌的病因

    大肠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患大肠癌的风险较高。
    • 慢性炎症: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 其他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二、大肠癌的症状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大便变细等。
    • 大便带血:大便表面有血丝或黏液。
    • 腹痛:腹部不适、隐痛或绞痛。
    • 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三、大肠癌的诊断

    大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 大便潜血试验: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血液。
    • 肠镜检查:观察大肠黏膜,发现病变。
    •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了解大肠癌的部位和大小。
    • 病理学检查: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大肠癌的类型和分期。

    四、大肠癌的治疗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 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放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大肠癌的姑息治疗。
    • 化疗: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大肠癌的姑息治疗。

    五、大肠癌的预防

    预防大肠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大肠癌的风险。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大肠癌。

  •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天马颗粒剂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辅助治疗。研究表明,天马颗粒剂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以进一步探索天马颗粒剂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

  • 大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并且在恶性肿瘤中占据了死亡率的第3~6位。由于早期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手术后五年存活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大肠癌对人民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大肠癌,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防治措施:

    1. 饮食疗法

    • 马齿苋50g和鸡蛋或瘦肉50g混合包饺子,常食用。
    • 新鲜马齿苋120g(或干品60g)和绿豆60g,煎汤服用,每天1~2次,连续服用3天。
    • 白头翁解毒汤:白头翁50g,银花、木槿花各30g,煎取浓汁200ml,加入白糖30g,温服,每日3次。
    • 核桃枝煮鸭蛋:核桃枝60g,鸡蛋3枚,以水适量,文火煮一小时,吃蛋喝汤。
    • 山药粥:鲜山药120g(或干品60g)和粳米100g,同煮为粥,早晚食用。
    • 大蒜糯米粥:紫皮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过捞出;入粳米100g煮成稀粥,再将大蒜重新放入粥内,共煮为粥。早晚各食1次。

    2. 单方验方

    • 治便血方:地榆、伏龙肝各12g,苍术、阿胶、槐角、侧柏炭各10g,生地炭20g,当归,炙甘草各9g,升麻5g。
    • 白花蛇舌草、仙茅各120g,水煎服,每日1剂。
    • 藤梨根、土茯苓、白茅根各30g,生熟苡仁各24g,七叶一枝花12g,槐花9g,水煎服。另服云南白药,每次0.4g,每日3次,吞服。
    • 晚期直肠癌验方:赤练蛇粉、禹余粮各30g,没食子12g,附子、肉蔻各6g,诃子肉10g,紫河车粉25g,炙五倍子45g,制乳没各15g,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2次。
    • 保留灌肠方:黄柏、黄芩、紫草、苦参各60g,虎杖120g,藤梨根250g,乌梅15g,浓煎成500ml,睡前每次用30~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3. 针灸疗法

    体针:取大肠俞、关元、天枢、上巨虚、下虚,留针20分钟。隔日1次。尚可取百会、中极、关元俞、积聚痞块穴。如腹痛腹胀加用足三里、脾俞、鬼信穴;大便秘取天枢、足三里、脐中四边穴。耳针:取大肠、小肠、腹点、交感、皮质下、埋针或王不留行籽穴位贴压。

    4. 预防调养

    首先要注意忌食烟、酒与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花椒、辣椒、生葱、韭菜等,平素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若大便偏稀者,主用细粮和苡米多食含纤维素少的蔬菜及酸涩的水果如黄瓜、包心菜、石榴、乌梅等;大便偏干者,主用粗粮加核桃仁、麻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手术后及放、化疗时,多食橘子、柑子、柠檬、山楂、罗汉果、元鱼、蜂蜜、蜂王浆等食品。其次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不良的情绪常常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平素情绪宜稳定,既使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既使是精神上的打击,也要想开些,且不可忧愁、悲观、失望、闷闷不乐,而要超脱,积极向上。

  • 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与生活方式和激素密切相关的肿瘤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根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肿瘤将成为人类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的难以控制,部分原因在于目前癌变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限制了我们采取更为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的能力。

    癌变机制的主流理论是以体细胞突变、克隆演进为基础的多阶段癌变学说。然而,近10多年来,肿瘤表遗传学、肿瘤干细胞理论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对癌变机制的深入理解。根据新的事实,许多作者对体细胞突变理论提出了质疑;同时,体细胞突变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肿瘤病理发生过程的理解,并提出了重新调整对致癌因子分类的建议。

    癌变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包括肿瘤的启动或起始、促进、恶性转变和演进四个阶段。每个新阶段的启动都需要附加的遗传学或表遗传学改变,使得启动细胞具有了癌变倾向。癌变过程的多阶段性反映了在正常组织与高度恶性组织之间,存在处于不同恶性状态、具有特定表型的各个中间过渡阶段。癌变过程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癌变过程中存在多种可替代的遗传学途径,最终形成高度恶性的肿瘤。例如,大肠癌的发生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遗传学途径:CIN、MSI和CIN-MSI。

    体细胞突变理论的形成是基于多方面的证据支持,包括肿瘤是单细胞克隆起源、肿瘤细胞存在大量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家族或遗传性癌综合征多为肿瘤抑制基因种系突变所引起等。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遗传学异常同样可以引起基因组不稳定性,并可能是癌变过程之前的早期事件。单倍体不足与“两次击中”理论也为我们理解肿瘤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视角。近年来,癌基因成瘾性的研究受到关注,表明某些特定的肿瘤细胞需要很高活性的癌基因才能存活,这为研究和制定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便血的情况,这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大肠癌。那么,如何准确鉴别这两种疾病呢?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首先,年龄是区分痔疮和大肠癌的一个重要因素。痔疮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这是因为痔疮的形成通常与生活习惯有关,而大肠癌的发生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次,便血的状态也是区分两者的重要依据。痔疮引起的便血通常是鲜红色的,血液与粪便不混合,且没有粘液。这是因为痔疮导致的便血是在排便过程中擦伤患处形成的。而大肠癌引起的便血则可能呈现暗红色,血液与粪便混合,且伴有粘液和浓液,这是由于癌组织破溃、感染造成的。

    除了便血,还需要注意其他症状。痔疮患者除了便血外,可能还会出现肛门疼痛、瘙痒等症状。而大肠癌患者除了便血外,还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

    为了准确鉴别痔疮和大肠癌,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如大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预防也是关键。为了降低大肠癌的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建议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

    总之,准确鉴别大肠癌和痔疮便血症对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在中国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大肠癌被认为是致命的疾病,但实际上,60%~70%的患者可以完全治愈,前提是接受了合理、规范、最佳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国际上肿瘤诊治的“金标准”。一位来自湖北鄂州农村的男性患者在接受了多学科会诊后,成功地保住了肛门并避免了复发和转移。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大肠癌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流程包括病史汇报、影像学和病理学的检查报告、疑难点讨论等环节。通过这种方式,专家们可以共同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大肠癌患者对医疗机构带来的挑战,湖北省肿瘤医院成立了大肠癌诊治中心,由外科、内科、放疗、影像科和病理科等的本专业顶尖专家组成。该中心的成立将使大肠癌的诊疗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对于那些在初次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治疗变得更加困难。局部复发是大肠癌治疗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往往伴随着腹膜播散和邻近脏器侵犯,导致再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增加,非手术治疗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这部分患者通常被视为非常晚期病例,多数只能接受姑息治疗,直至生命终结。

    然而,近年来,一些欧洲中心开始尝试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通过多学科合作,包括骨肿瘤科、泌尿外科、妇科、整形外科等,医生们能够开展联合脏器切除和腹膜细胞减灭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改善了大肠癌术后复发人群的预后。这种治疗方法的成功不仅在于手术技术的进步,也得益于对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在一个具体的案例中,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在初次手术后5个月出现了复发肿瘤。经过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后,肿瘤仍然持续增大,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医生们决定进行一台复杂的手术,切除了腹壁复发肿瘤、部分小肠和肠系膜、右肾下极以及胃壁大弯侧的种植灶,并使用聚乙烯补片修补腹壁缺损。手术后,患者恢复迅速,3天后即可进食流质,显示出积极手术治疗的巨大潜力。

    总的来说,虽然大肠癌复发后手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学科合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接受这种治疗方法,重获生活的希望和质量。

  • 近年来,关于胆囊切除是否会轻微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可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但这种增加的机会非常小,甚至低于抽烟引起肺癌的概率。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种说法不正确,胆囊切除并不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且有循证医学的统计依据支持这一观点。

    在学术界,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尽管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来支持任何一方的观点,但近十年来,科学界的共识是胆囊切除不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包括基因背景、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简单地从一个因素出发来评估其对疾病的影响是不科学的,因为其他许多因素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目前的医学研究还不足以完全解释和解决所有与此相关的问题。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