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状腺癌治疗:手术、放射性碘清甲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甲状腺癌治疗:手术、放射性碘清甲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发表人:健康百科

甲状腺癌的初次治疗通常选择全切或近全切除手术,目的是减少癌症复发的可能性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乳头状和滤泡状甲状腺癌,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然而,是否需要这种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类型和临床特征等。虽然放射性碘清甲可以降低癌症复发率,但其对所有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一些研究表明,对于肿瘤小于1.5厘米且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术后进行放射性碘清甲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然而,其他研究结果显示,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和接受手术联合放射性碘清甲的患者在复发率和死亡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权威专业机构如美国甲状腺学会和欧洲甲状腺学会发布的指南也反映出这一点,例如不推荐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甲状腺癌进行术后放射性碘清甲,除非满足特定条件。总之,甲状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沟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原位癌疾病介绍: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肿瘤直径≤10毫米的甲状腺癌,又称为隐匿性甲状腺癌、意外癌、懒癌、潜伏癌,组织学上常见的是乳头状微小癌。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与接触放射线、碘缺乏、遗传因素等相关,不良情绪、压力过大等也会诱发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可在体检时发现,肿瘤逐渐增大时,部分患者可在颈部摸到无痛性肿块,并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针对甲状腺微小癌除未分化癌首选放射外照射治疗外,其他型癌首选手术切除治疗,大部分患者都可治愈。如未严密监测及治疗,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可持续进展,发展至甲状腺癌,并可发生远处转移,直至危及患者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碘-131治疗已经成为甲亢和甲状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近日,在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多学科论坛上,专家分享了其对碘-131治疗甲亢的八大常见难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包括:哪种病因的甲亢适合碘-131治疗?如何优化剂量?如何处理甲亢持续状态和甲减?如何诊治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和甲亢性心脏病?年龄是否影响碘-131治疗的决策?专家逐一详细讲解了这些关键问题,并与与会者进行了充分互动。该论坛对甲亢患者的临床规范化处置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甲状腺肿瘤的检出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更为常见。然而,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导致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甲状腺癌的治疗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医生们需尽力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应完整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如果肿瘤已经远处转移或不能完全切除,应进行甲状腺全切术,以便进行核素治疗。

    在选择首次治疗方法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的大小、范围、组织学分级、DNA倍体以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男性患者中,年龄大于45周岁、分化恶性程度高、原发肿瘤大、甲状腺外侵和远处转移等因素都被视为高危因素;而女性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肿瘤局限于腺体内、组织分化程度好和无远处转移等因素则被认为是低危因素。了解这些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对确定甲状腺全切的手术适应证非常有帮助。

    对于低危患者患低危肿瘤和高危患者患低危肿瘤,腺叶切除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高危患者患高危肿瘤,则应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对于低危患者患高危肿瘤,是否进行甲状腺全切,需要根据原发肿瘤的范围、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因素来决定。

    如果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可能是因为首次手术未能完全切除肿瘤,或者在体检、CT或核素扫描中发现了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再手术前,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需要进行颈清扫术。再手术的方式需要慎重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在甲状腺内部形成的可触及病变。超声检查可以将其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区分开。虽然有些可触及的病变没有相应的影像学异常,但另一些不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却很容易在超声或其他可显示解剖结构的影像学分析中被发现。不可触及的结节与相同大小的可触及结节的恶性概率相同。

    通常情况下,只有直径大于1厘米的结节才需要进行评估,因为这些结节可能会恶变。然而,如果超声检查结果可疑,或者患者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甲状腺癌阳性家族史,也应该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结节进行评估。

    当发现患者有甲状腺结节后,应收集其完整病史并对甲状腺及邻近的颈部淋巴结做详细检查。一些相关病史,如因骨髓移植接受头颈部或全身放射线照射史、一级亲属甲状腺癌家族史、肿块快速生长和声嘶等病史均预示结节为恶性。声带麻痹、结节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等检查结果也提示结节可能为恶性。

    当甲状腺结节的直径大于1厘米时,应检查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如果TSH低下,则应行放射线核素甲状腺扫描,以确定结节为功能性结节、等功能结节(“温结节”)或无功能结节。功能性结节极少为恶性,因此无需对这类结节作细胞学评估。如果血清TSH未被抑制,应行诊断性甲状腺超声检查,该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确实存在与可触及病变相吻合的结节,结节的囊性部分是否大于50%,结节是否位于甲状腺后侧等问题。即使TSH升高,也建议行FNA,因为正常甲状腺组织与桥本甲状腺炎累及组织中结节的恶变率相似。

    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恶性危险与孤立结节相同。应行超声检查确定多发性结节的形态,如仅对“优势”结节或最大的结节做针吸活检,则可能漏诊甲状腺癌。即便甲状腺结节被诊断为良性,也需对患者进行随访,因为FNA的假阴性率可达5%,这部分患者虽少,但不可忽视。良性结节的直径会越来越小,而恶性结节则会增大,尽管增大的速度很慢。结节生长本身不是恶性病变的指征,但这是再行活组织检查的适应证。

  •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上升,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研究表明,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约为5%,而男性则为1%。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进行筛查时,甲状腺结节的探测率可高达19-67%。尽管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其中5-15%可能是甲状腺癌。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从1973年的每10万人3.6例上升到2002年的每10万人8.7例,且仍在增加。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两类:分化型甲状腺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前者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为主,生长相对缓慢,患者通常没有明显不适。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生存期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然而,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术前存在一定困难,病理检查是最终结果的依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甲状腺超声、放射性核素亲肿瘤显像和甲状腺穿刺,国际公认的鉴别方法是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检查。

    在门诊中,许多患者询问几毫米直径的结节是否需要治疗。手术是甲状腺结节的最佳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在结节体积较小时服用左甲状腺素可以抑制结节的生长。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甲状腺全切(近全切)、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患者,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治疗是必要的。实践证明,根治方案对患者是有益的,文献报道显示接受甲状腺全切和131I治疗的患者20年整体实际生存期为65%。

  • 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头晕、体重增加、畏寒或脱发?这些症状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失调的信号。甲状腺是一种位于颈前、形似蝴蝶的腺体,负责产生控制新陈代谢速度的激素。然而,当甲状腺功能失调时,会干扰激素的产生,导致代谢减慢或加快,引发一系列症状。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两种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失调。甲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心率慢、皮肤干燥、便秘和经期延长等症状;而甲亢的患者则可能会有体重下降、心率快、多汗、腹泻和经期不规律等症状。另外,甲状腺肿大、颈部肿物、心率改变、能量或脾气的变化、脱发以及畏寒或怕热等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失调的表现。

    甲状腺功能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以避免严重的健康问题。

  •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带着一丝丝的凉意。我的宝贝女儿,才2周半大,正兴高采烈地在游乐场玩耍。突然,一声尖叫打破了宁静,我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跑过去一看,女儿的脚纽到,眼泪汪汪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妈妈,疼!”

    我心急如焚,立即带她去医院拍片。医生说骨头没事,但我仍然放心不下。20多天过去了,女儿能走能跳,但走路的姿势总是有点不对劲。每次看到她这样,我就心如刀绞,担心她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我找到了一个全职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告诉我,不排除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可能,建议继续观察。女儿说已经不痛了,但我还是很担心。医生解释说,可能是由于养伤时肢体活动不灵活所形成的,心理作用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听到这话,我稍微安心了一些,但仍然不确定女儿的脚是否会完全恢复正常。

    医生建议,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到小儿康复科进行矫正。我问福州有没有推荐的医院,医生说当地的任何一家3甲医院都可以。听完医生的建议,我松了一口气,决定带女儿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如果不方便去医院挂号看病,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希望我的经历能提醒大家,关注孩子的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

    宝宝脚纽到后的恢复指南 常见症状 宝宝脚纽到后可能会出现走路不正常、脚掌偏斜等症状,尤其是在恢复期内。这种情况多见于2周半的宝宝,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 推荐科室 小儿康复科 调理要点 1. 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 2.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3. 注意观察宝宝的恢复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矫正治疗。 4. 饮食上要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尤其是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 5. 在医生建议下,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或按摩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 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常常面临一个问题:我应该吃什么,避免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患者,甚至引发了一些误解。实际上,关于甲状腺癌术后饮食的研究并不多,且在西方国家并没有特殊的饮食建议。然而,基于营养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科学的饮食指南。

    在手术后的两周内,应以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例如软饭、面糊、米汤和豆浆。暂时避免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建议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蛋白质饮食。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炒菜放很多油;大鱼大肉,鸡蛋、牛奶、豆浆等含蛋白较高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加重淋巴漏甚至乳糜漏,影响康复。

    长期来看,恢复正常饮食后,应遵循肿瘤患者普遍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荤腥肉类;多吃粗粮、杂粮、各种未经加工过的粗纤维食物;食物品种要全,颜色要杂、根茎叶花果都要吃;忌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口味要清淡,不建议放大量的盐、糖、味精等调味品和各种食物添加剂。另外,除了新鲜蔬果之外,其他各种食物都应该煮烂、煮熟,特别是老年甲状腺癌患者,尤其要煮烂、煮透,有利于消化。脾胃虚寒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需要远离各种冷饮、饮料、冰冻食品。

    关于甲状腺癌术后碘的摄入,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补碘过度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概率以及复发的风险。然而,缺碘会增加甲状腺癌风险。因此,甲状腺癌术后身体里面碘含量正常的患者通常正常饮食即可,不用刻意去食用无碘盐,低碘饮食(碘131治疗前4周除外)。如果不确定身体里面的碘含量是否正常可通过尿碘测定评估,再来判断应该高碘低碘还是正常饮食。

    对于一些补品,如灵芝孢子粉、燕窝等,目前没有正式的研究结论证明其对甲状腺癌的治疗有帮助。西医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主要是优甲乐的TSH抑制治疗为主,至于其他“补品”,作用大小,自己掌握。

    最后,如果需要接受碘131治疗,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因素对病灶碘摄取功能的影响,确保碘131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放射性杀伤残余甲状腺癌细胞的作用,一般需要在治疗前4周低碘饮食,并且忌食会导致碘摄取功能下降的食物。治疗后患者不需要严格低碘,完全可以正常食用含碘食物。

  •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其中乳头状癌(PTC)占90%以上。虽然PTC生长缓慢,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达30%~80%,是影响病人复发率和存活率的关键因素。甲状腺切除手术和合理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是目前公认的治疗DTC的首选方法。

    为了规范D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多家知名甲状腺癌诊治中心的专家共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颈深淋巴结分为7个区域,PTC以Ⅵ区为最常见转移部位,随后依次为颈Ⅲ、Ⅳ、Ⅱ、Ⅴ区。准确评估甲状腺癌病人颈侧区淋巴结状况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颈部触诊、超声、CT、核磁共振(MR)等影像学检查都可以用来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US-FNA)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的有效方法。

    本共识推荐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行治疗性清扫,清扫范围包括Ⅱ、Ⅲ、Ⅳ、Ⅴb区。同时,应尽量保护功能,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对于术后复发病灶,建议再次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术者操作技巧具体决定。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被详细讨论,包括出血、淋巴漏、神经损伤等。最后,专家们强调了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命名规范化的重要性,以利于数据分析和同行交流。

  • 在甲状腺癌手术后,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一些特定的改变。气管旁横切面上,手术部位通常呈现为倒三角形的高回声区,这可能是纤维脂肪组织和瘢痕组织的结果。该区域前方是肩带肌和胸锁乳突肌,后方是椎旁肌,外侧是无名动脉,内侧是气管-喉,而食管则位于左侧颈部。

    在34%的患者中,手术部位可能会出现小于5毫米的低回声结构。这些结构如果没有任何可疑征象(例如囊性改变、钙化或显著血流),通常被认为是无临床意义的。然而,也有一些低回声结构可能代表正常的淋巴结、甲状旁腺或低度恶性的淋巴结转移癌。对于后者,需要进行超声随诊以监测其变化。

    因此,在复查时,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彩超医生非常重要,以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误解。

  • 甲状腺癌在孕妇中的患病率约为14.4/10万。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血HCG、肾脏灌注及清除率均有明显增加,对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妊娠前后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与非妊娠人群有所不同。

    对于孕前诊断的甲状腺癌患者,I131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后代没有危险,但应在治疗6个月后再选择怀孕。孕期需维持既定的TSH抑制目标,手术后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妊娠前的抑制水平,防止出现甲减。具体方案为:孕1-3月替代加9%,4-6月加21%,7-9月加26%。定期检测血清TSH,每4周一次,直到妊娠20周。

    孕中诊断的甲状腺癌患者,若甲状腺结节可疑恶性但无肿瘤迅速增长或淋巴转移,不提倡L-T4抑制治疗。因为妊娠期间分化型甲癌的预后与未妊娠者相似,手术可推迟至产后进行。对于暂不手术的患者,每3个月复查B超以检测肿瘤的增长速度;给予L-T4抑制治疗,目标是控制血清TSH在0.1-1.5mIU/L。如果甲状腺癌在妊娠前半期持续增大或发生淋巴结转移,推荐手术治疗,时机应选择在孕4-6月。

    在甲状腺癌未能完成控制的患者中,血清TSH应保持低于0.1 mIU/L;在甲状腺癌已得到控制但仍高风险的患者中,TSH水平应当抑制在0.1-0.5 mIU/L;甲状腺癌控制并为低风险的患者,TSH控制在0.3-1.5 mIU/L。妊娠期间禁忌甲状腺核素扫描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