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青少年患上甲状腺癌的报道也时有耳闻。这种成人多见的恶性肿瘤为何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预防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疗效如何?治疗会给孩子的生长带来影响吗?
青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尤其是在15-19岁人群中,女性患病率可为男性的4倍。放射线接触史、碘摄取不足或过量、家族遗传因素都可能诱发甲状腺癌。对于父母中有一方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家庭,应该提高对子女甲状腺及其他内分泌腺体的检查重视,必要时采取基因检测的手段为相关诊治提供依据。
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与成人相比有明显不同。甲状腺肿瘤体积更大,恶性率更高;复发、转移率更高。因此,对于肿瘤性质的判断,除体格检查、颈部超声外,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家长应考虑到甲状腺癌转移的可能,及时就诊。
一旦诊断甲状腺癌,需要进行手术、放射性碘治疗以及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手术既要考虑到病灶切除的彻底性,也应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应对患儿进行治疗益处及风险评估,根据复发转移危险分层,选择适合的患儿接受同位素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青少年患者转移率高,但青少年患者的转移灶对放射性碘治疗较敏感,因此及时治疗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经过合理、积极地治疗,仍能让这些孩子们顺利成长,获得更好的未来。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最常见的疾病,5.0%~15.0%可能最终演变为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尤其在女性中,已成为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北京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城镇发病率为农村的1.9倍。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有效诊治。
在我国,甲状腺结节的诊治流程通常从病人因颈部包块或体检时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开始。接诊医生会根据颈部包块的部位、大小、活动度和硬度等因素作出初步诊断,并建议行颈部超声、CT、MRI检查。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方式主要以完整去除病灶为主,最大限度保留甲状腺功能最为重要。对于甲状腺恶性结节,手术方式选择在2012年以前没有中国版诊治指南可以遵循,导致了甲状腺癌手术方式的混乱,增加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规范我国甲状腺结节的诊治,特别是甲状腺癌的治疗,2012年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版《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该指南明确建议超声检查可以协助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并提出了甲状腺良性结节具备手术治疗条件的五种情况。如果超声影像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实性低回声结节,纵横径比>1,部分结节内部可见砂粒样微小钙化灶或点状钙化灶,检查提示血流信号异常等,则考虑恶性可能性较大,建议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
甲状腺癌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最为常见,手术后应及时给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并可选择性行131I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中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可以考虑服用靶向治疗药物,同时,应长期随访观察。
长期以来,人们对131碘治疗甲亢的安全性存有疑虑。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验证和大量的随访研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证实了131碘治疗甲亢的安全性。这种治疗方法既不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提高其他器官癌症的发病率。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与“核”相关的问题。
随着体检技术的不断进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在逐年上升。每5个人中就有1人被诊断出患有此病。面对这一情况,许多人开始担忧:我该怎么办?是否需要手术?
实际上,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其中,良性结节占据了绝大多数,恶性结节的比例不足1%。虽然目前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成因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与碘摄入异常、长期熬夜、情绪急躁、过食刺激性食物等因素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患有甲状腺结节,也不必过于焦虑。研究表明,百岁以上的老人中,多数都有甲状腺结节。因此,我们可以将甲状腺结节视为体内的“皱纹”。此外,权威研究证实,甲状腺良性结节与甲状腺癌并无关联,甲状腺癌是从正常甲状腺直接发展而来的。
然而,定期复查仍然非常重要。因为目前的医学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可能,即:即使是甲状腺癌,也可能被误诊为良性。因此,定期复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辅助检查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的,关注自身的变化比重视检查结果本身更有意义。
如果出现以下四种症状,即使检查结果无大问题,也应该引起重视:(1)声音改变;(2)咳血;(3)吞咽或呼吸困难;(4)严重腹泻,尤其是慢性腹泻长达数月、数年,在消化科查不出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甲状腺髓样癌的可能性。
最近进行了体检,结果显示甲状腺有结节。这一消息让人心生恐惧,是否意味着患上了癌症?是否需要立即进行手术?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实际上,甲状腺结节并不总是需要手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手术才是必要的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甲状腺结节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甲状腺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小包块,类似于绳子打了结一样。值得注意的是,90%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只有10%可能是恶性的。因此,绝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无需手术,定期复查即可。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此外,如果最大包块直径超过4厘米,或者是高龄患者且包块在增长,策略性手术也可能是合适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恶性包块通常需要手术,少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可以考虑动态观察,但这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
甲状腺癌具有独特的生长特点,往往在早期就能通过手术进行有效治疗。然而,即使在手术后,仍有可能存在微小的残留病灶,这些病灶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复发。因此,使用碘-131进行清除残留病灶的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碘-131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能够被甲状腺细胞吸收并破坏这些细胞。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来说,碘-131治疗不仅可以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还可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这种治疗方法在多个临床指南中都被推荐使用。
在进行碘-131治疗前,通常需要进行诊断性全身显像(DxWBS),以评估体内的碘代谢和分布情况。DxWBS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治疗决策。例如,如果DxWBS显示大量残余甲状腺组织存在,那么可能需要再次进行手术以清除这些组织;如果DxWBS发现远处转移灶,但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那么可能需要调整治疗剂量以确保有效治疗。
此外,治疗性全身显像(RxWBS)也是一种重要的核医学检查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的转移灶,并根据这些结果调整治疗策略。RxWBS的应用已经被多个指南所推荐。
除了碘代谢显像外,18F-FDG PET/CT显像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探测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来反映病灶的恶性程度。对于Tg阳性但131-碘阴性的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尤其有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碘-131治疗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合理应用各种核医学检查手段,医生可以更精确地评估病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甲状腺髓样癌(MT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源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或C细胞。它在甲状腺癌中占3%-5%,并且大部分病例都为散发性。MTC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降钙素,这使得它与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有所不同。
散发性MTC的最常见表现是孤立性甲状腺结节,发生率为75%-95%。大部分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发生了疾病转移。血清基线降钙素浓度通常与肿瘤体积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其在肿瘤可触及的患者中通常偏高。
MTC的诊断方法主要是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或多结节甲状腺肿中的主要结节进行细针抽吸活检(FNA)。辅以降钙素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提高FNA的敏感性。然而,在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诊断中,是否应该常规使用血清降钙素筛查一法来辅助超声和FNA活检仍存在争议。
一旦根据甲状腺结节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诊断为MTC,患者的评估应包括检测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CEA)、颈部超声(如果尚未进行)、针对RET生殖系突变的基因检测,以及对共存肿瘤(特别是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评估。若超声显示局部淋巴结转移或术前基线血清降钙素>500pg/mL(提示局部或远处转移疾病风险高),则需要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转移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看似散发性MTC的患者可能存在未经察觉的RET生殖系突变(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2型中的基础缺陷),并因此存在遗传性疾病。因此,建议所有新诊断为C细胞增生或看似散发性MTC的患者都接受RET生殖系突变检测。
任何MTC患者都有可能存在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2型(MEN2),因此在RET基因生殖系突变检测结果未知(或阳性)时,术前检查还必须包括血清钙检测(以排除需要同时采取手术干预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检测。我们建议采用血浆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甲氧基肾上腺素+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作为嗜铬细胞瘤的初筛。
在甲状腺癌手术后,复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些关于复查的常见问题和解答。
1. 复查时能否进食?
在复查时,患者可以按照平常的饮食习惯进食,并按时服用药物。饮食对甲状腺功能检查没有影响。由于甲状腺激素在体内的代谢时间较长,所以无论在复查前是否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都不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化验的结果。
2. 通常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常规的复查项目包括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彩色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三项或五项检查(对于全切除的患者,建议额外检查甲状腺球蛋白和抗甲状腺球蛋白)、血钙水平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可能会调整检查项目,例如添加肺部CT检查、颈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癌胚抗原、骨扫描等。
3. 复查时需要携带哪些资料?
在复查时,建议携带与手术相关的病历资料复印件(特别是术前超声、手术记录、术后病理报告等)以及以往复查时的检查结果。这些资料将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复查。
4. 如何调整用药?
在甲状腺癌手术后,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的用量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情况、病理结果、手术后时间、复查超声结果、患者的年龄、体重、心脏状况、血压状况、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因此,不建议患者自行调整用药,应咨询专业医生并提供详细的个人和疾病相关信息,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化验单上有很多异常箭头怎么办?
在查看甲状腺功能化验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甲状腺癌手术后,TSH值偏低并不一定意味着药物用量不合适;(2)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使TSH值偏低可以减少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复发,但并非越低越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范围;(3)甲状腺球蛋白(TG)值低不必担心,尤其是对于全切除的患者,越低越安全;(4)如果TG值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升高,但定期复查的影像学检查未见可疑病灶,且TG值没有逐渐成倍增加,也不必过于担心;(5)在调整用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FT3或FT4值轻微异常的情况,但只要TSH值大致在目标范围内,医生可能不会立即调整用药。这种波动是正常的,不必过度追求所有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我还记得那天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舒适。然而,当我打开手机,看到体检报告时,心情瞬间跌入谷底。降钙素7.75ng/L,这个数字在我看来就像一个不祥的预兆。
我匆忙穿好衣服,赶往京东互联网医院。走进医院大厅,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我的心跳加速,仿佛预感到即将面临的挑战。
医生是一位中年女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一种既专业又亲切的感觉。她仔细阅读了我的体检报告,然后问道:“你做过甲状腺彩超和胸部CT吗?”
我摇了摇头,心中充满了不安。医生解释说,降钙素升高通常与甲状腺癌的治疗预后和复发情况有关,但也可能是肺和乳腺疾病的迹象。她建议我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甲功、胸部CT和乳腺彩超等。
我感到一阵恐慌,仿佛自己的身体正在叹息,向我诉说着某种不祥的消息。医生似乎察觉到了我的紧张,轻声安慰我说:“别担心,我们会一步步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经历了一系列的检查和等待。每当我独自一人在家时,心中总是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有时候,我会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说:“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终于,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我的甲状腺左侧有一个0.6厘米的结节,乳腺也有增生和结节,但目前看来都不是恶性的。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回家的路上,阳光依旧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脆弱。从此以后,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也更加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和关怀让我在最困难的时刻找到了希望和勇气。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及时就医,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甲状腺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疾病,尤其是在其临床病理和手术后131I治疗的关系方面。根据最新的文献资料,甲状腺癌可以分为六种病理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许特尔细胞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未分化癌和甲状腺髓样癌。其中,前四种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常常摄取碘,特别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因此是术后131I治疗的普遍适应证。然而,后两种肿瘤类型不摄取碘,因而不是131I的应用范畴。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占到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的95%。在考虑是否进行碘131治疗时,需要关注以下十二个热点:基本信息、亚型、原发灶的大小、原发灶的部位、原发灶的多灶性、原发灶的侵袭性、肿瘤切除边缘阳性、原发灶的BRAF基因突变、病理颈部淋巴结转移(pN1)、临床颈部淋巴结转移(cN1)、复发性或持续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合并其他良性甲状腺疾病。这些因素将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执行。
总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和手术后131I治疗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通过了解不同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甲状腺癌术后是否可以食用加碘盐一直是患者关注的话题。实际上,这取决于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碘131治疗。如果需要治疗,患者在治疗前至少两周内应避免摄入碘,包括加碘盐,以使甲状腺处于“碘饥饿”状态,提高对碘131的吸收率,有效消灭残留癌细胞。
然而,如果不需要进行碘131治疗,患者就不必忌碘,可以适量食用加碘盐。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或不足的碘摄入都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患者应尽量保持碘摄入的平衡:如果食用加碘盐,应减少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的摄入;如果食用无碘盐,可以适量增加这些海鲜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