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安罗替尼是一种靶向药物,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副作用小、抗肿瘤效果好、全身病灶都能缩小、口服方便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体内没有肿瘤病灶,不应该使用安罗替尼,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它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每天早饭前口服一粒(12mg),连续服用两周后停药一周。在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西柚、杨桃、葡萄柚等水果。
为了确保安全和有效性,患者需要每天早上监测血压情况,并且每三周进行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和尿常规检查。服药六周后,需要复查病灶部位,通常可以通过胸部CT平扫、超声或核磁共振等方式进行观察。根据医生的建议或用药前的肿瘤检查结果,后续的复查时间会有所不同。
在评估药效时,如果肿瘤消失、缩小或保持不变,则被认为是有效的;如果肿瘤增大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则被认为是无效的。手术前或有创操作前需要停用安罗替尼5-7天,手术后需要等待伤口完全愈合后才能重新开始使用。
在使用安罗替尼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口腔溃疡、胃疼、反酸、恶心呕吐、疼痛等。针对这些副作用,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调整饮食、使用降压药、涂抹软膏、漱口、服用止痛药等。
总之,安罗替尼是一种有效的靶向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影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理论的新型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精确的靶向作用,相较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许多优势。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以肿瘤细胞水平表达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被开发出来,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这些药物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新生血管抑制剂、靶向端粒酶抑制剂以及针对肿瘤耐药的逆转剂等。肿瘤的靶点有多种,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主要有肿瘤细胞表面的靶点(如CD13、CD20、CD22、CD33、CD52、CD117等)、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如EGF及其受体EGFR和VEGF及其受体上的酪氨酸激酶)以及法尼基转移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这些新型药物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在手术前进行的辅助化疗方法。这种方法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部分患者在手术探查中发现肿瘤无法切除,主要是因为肿瘤过大或已经侵犯到邻近的器官;另外,胃癌手术后的化疗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只有在肿瘤复发后才能确定药物的有效性。
从理论上讲,新辅助化疗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它可以防止手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对化疗效果的影响;其次,通过切除原发肿瘤,可以防止剩余肿瘤的生长;第三,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降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第四,它可以减少手术中肿瘤的播散,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第五,新辅助化疗可以进行化疗敏感性实验,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合理选择敏感药物;最后,新辅助化疗还可以筛选出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
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时间一般为2-3个月。其作用机制与手术后6-12个疗程的辅助化疗不同,因此不被称为术前辅助化疗,而是新辅助化疗或诱导化疗。胃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与目前化疗药物的疗效好、毒副反应显著降低有关。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新辅助化疗对胃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帮助。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主要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其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发病率更低,约占1/10~2/10。由于其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黑便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约占60%(8/13),表现为反复少量黑便,极少出现呕血,因而常伴有贫血。腹部隐痛是另一常见症状,由于间质瘤发生于十二指肠壁,向浆膜面生长,极少侵入腔内,故肠梗阻症状少见。
十二指肠间质瘤较易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发现腹部肿块者又易判断为腹膜后肿瘤或胰头肿瘤,故常需综合利用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腹部B超、腹部增强CT扫描、纤维胃镜和超声内镜等检查。目前由于内镜的普及及十二指肠间质瘤常伴发黑便等出血症状,故消化道钡剂造影的应用较少。
积极手术切除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术中根据肿瘤大小、局部浸润及转移情况、核分裂象程度、包膜完整性及是否合并瘤内坏死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判断为良性或低度恶性且距离十二指肠乳头1cm以上的十二指肠间质瘤,可行局部切除和肠道的部分切除。已有临床研究证实局部切除和根治切除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因此采用局部切除尤其对十二指肠间质瘤而言,可以避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创伤大的、费用高的手术。但应强调切缘阴性避免肿瘤残留或破裂。
对于术中诊断为高度恶性或肿瘤靠近乳头的病例,我们主张行根治性切除术,除非淋巴结明显受侵,否则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对于肿瘤直径大于10cm者,术后可建议服用相关药物以预防复发。对于合并肝转移患者,只要可能,也应当积极手术切除肝转移灶,以延长生存时间。
总之,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好于消化道癌,完整地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
王娟教授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肿瘤学专家,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2000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肿瘤专业的临床工作,积累了20余年的宝贵经验。她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腹部复发肿瘤的放射治疗和相关研究领域,成果斐然,国内领先。
王娟教授不仅在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声誉,也曾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荣誉称号。例如,2001年她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被评为省十大科技女杰,2007年入选省十大女杰,2008年荣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
作为一名杰出的肿瘤学专家,王娟教授始终坚持用最前沿、最人性化的理念服务于患者。她的手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保证了根治性,又兼顾了安全性和功能性美学效果。
王娟教授的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她的工作不仅推动了肿瘤学领域的发展,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肿瘤治疗中,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往往受到患者体内特定分子标志物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的疗效,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与药物疗效的关系。
1. EGFR外显子突变:对于EGFR18、19、21、22、20(S769I)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吉非替尼、厄罗替尼)可以提高有效率。然而,EGFR20(T790M)外显子突变可能会引起易瑞沙耐药。
2. ERCC1表达:铂类药物(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络铂、奈达铂、碳铂)的疗效与ERCC1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ERCC1 mRNA表达水平过高会导致铂类药物耐药,疗效差;而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疗效好。
3. RRM1表达:吉西他滨的疗效与RRM1的表达水平有关。RRM1 mRNA表达水平低的患者疗效较好,水平过高则疗效差。
4. β-tubulinⅢ表达:紫杉类和长春碱类药物(如泰素、艾素、多帕菲、泰索帝、复昔)的疗效与β-tubulinⅢ的表达水平相关。β-tubulinⅢ mRNA表达水平低的患者疗效较好,水平过高则疗效差。
5. TS表达:5-FU和培美曲赛的疗效与TS的表达水平有关。TS mRNA水平低的患者对5-Fu为基础的化疗敏感,表达水平高则疗效差。培美曲塞的作用靶点之一是TS,TS mRNA水平低的患者对培美曲塞敏感,表达水平高则疗效差。
6. k-ras和B-raf基因突变:爱必妥(西妥昔单抗)的疗效与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关。无突变的患者药物效果好,如有突变则该药物效果差。PTEN基因表达和PI3KCA基因突变也会影响爱必妥的疗效。
7. UGT1A1启动子区TA多态性:伊立替康的疗效与UGT1A1启动子区TA多态性有关。FDA规定,UGT1A1启动子区7/7TA纯合子基因型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治疗时应减量。
8. DPD多态性和TS表达:5-FU的疗效与DPD多态性和TS表达水平有关。TS mRNA水平低的患者对5-Fu为基础的化疗敏感,表达水平高则疗效差。DPD多态性也会影响5-FU的毒副作用。
9. HER-2基因扩增:赫赛汀(曲妥珠单抗)的疗效与HER-2基因扩增有关。HER-2扩增是决定曲妥珠单抗使用的关键性指标。
10. 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和苏尼替尼(索坦)的疗效与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针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基因突变检测,C-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高;未突变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低。
在寻求肿瘤科专家门诊时,患者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首先,确保携带所有外院就诊过的资料,包括治疗经过、化验检查报告、影像学报告及片子、病理报告等。特别是如果病理报告来自外院,可能需要到当地医院病理科借肿瘤组织所有HE染色+免疫组化切片。
其次,选择合适的门诊时间非常重要。例如,某专家在每周二上午和每周四下午(双数月)有专家门诊,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
最后,挂号方法也需要注意。可以通过医院的APP或其他在线平台进行预约挂号。例如,通过“北肿云病历”APP或好大夫在线平台,患者可以轻松预约专家门诊并获取凭证。
总之,预约肿瘤科专家门诊需要患者提前做好准备,携带必要的资料,选择合适的门诊时间,并使用正确的挂号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就诊过程顺利,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通常包括无痛性肿块,常见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这些肿块可能会在洗澡或更衣时被无意中发现。少数患者可能会经历触痛、刺激或乳头溢液。随着肿瘤的生长,乳房的外形可能会发生改变,出现皮肤凹陷、乳头内陷等体征。晚期乳腺癌可能会导致皮肤硬结、溃疡,甚至是胸壁固定化的肿块。淋巴转移通常首先影响同侧腋窝淋巴结,表现为无痛的、可推动的硬结。远处转移可能会引起肺部症状、椎骨疼痛、黄疸等多种表现。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可能导致静脉炎或局部组织坏死。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医生和护士通常会建议患者在化疗前进行深静脉置管。
深静脉置管有多种好处。首先,深静脉管腔较大,血流速度快,因此通过深静脉给药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小,不易引起静脉炎。其次,深静脉置管也可以用于补液、补充营养和采血等,为患者提供便利。
常见的深静脉置管方式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等。如果需要进行中长期化疗,通常首选PICC或输液港。
在面对肿瘤治疗的挑战时,TRL型热化疗灌注机的引入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项。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避免手术、放疗和化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TRL型热化疗灌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对温度的不同敏感性,以及抗癌药物与热疗的协同作用。通过大容量灌注,化疗液可以充分接触体腔内脏器和胸腹膜,直接清除游离癌细胞,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TRL型热化疗灌注机的特点包括一次性治疗管路、四路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感应式加热治疗液体、多种治疗模式和计算机全程动态控制。这些特点使得TRL型热化疗灌注机可以安全、方便地为发生于胸腹腔的肿瘤患者实施热化疗。TRL型热灌注化疗适用于各种侵及浆膜或被膜的腹腔内恶性肿瘤,包括进展期胃肠恶性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卵巢、子宫恶性肿瘤等,以及癌性腹水和癌性胸水。
我们已经成功地使用TRL型热化疗灌注机治疗了多名患者,包括一些常规治疗失败的患者。所有治疗患者中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反应,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TRL型热化疗灌注机被誉为肿瘤的“绿色”疗法,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21日)期间,临床营养科医生强调了营养支持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关键作用。其主要目标是提供适当的营养底物,改善机体生理及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厌食等症状,降低治疗中断的风险,并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治疗阶段,减少或避免由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一旦肿瘤患者被确诊,应立即进行规范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包括饮食调查、体重丢失量、体检、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发现营养不良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原因、类型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重要的是,肿瘤患者不应盲目选择“饥饿疗法”,也不应过度担心某些食物会加速肿瘤发展。相反,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物摄入量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健康体重时,必须接受专业的营养支持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并非简单的“缺什么,补什么”,而是一种科学的、个性化的营养干预。
肿瘤营养疗法是肿瘤治疗的基础和一线疗法,与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肿瘤基本治疗方法同等重要。它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