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过去的20年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以每年6.2%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在女性中。然而,尽管数字看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却保持平稳。这得益于检查手段的提高、手术技术的改善以及术后治疗和管理的完善。
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检、超声和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来确定诊断。如果无法排除恶性,手术是必要的。手术中,病变组织将被切除并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调整手术方案。
手术后,可能需要接受内放射治疗,具体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是否有远处转移或周围侵犯等因素。同时,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也是必需的,以补充人体正常需要的甲状腺素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注意的是,甲状腺素片的用药量必须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过多或过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经过综合治疗,甲状腺癌的十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这是所有癌症中非常高的生存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癌的分期和治疗原则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内容。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期系统是TNM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侵程度和是否有远处转移来确定分期。甲状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方法。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则作为辅助治疗。对于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
在甲状腺癌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分为外放射治疗和内放射治疗两种。外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残留病灶和转移灶,内放射治疗则主要用于消灭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病灶。内放射治疗的主要药物是131I,通过口服给药,能够选择性地杀死甲状腺癌细胞。
甲状腺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和治疗是否恰当。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通常较好,10年生存率可达91.9%。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的预后则相对较差,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很低。因此,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甲状腺癌的预后至关重要。
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手术后,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纠正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另一方面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表面都有TSH的受体表达,TSH的刺激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如左甲状腺素,优甲乐)来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分泌TSH,从而实现TSH的抑制。
TSH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密切相关,特别是对高危患者。TSH>2mU/L时,癌症相关死亡和复发率会增加。对于高危患者,术后TSH抑制到<0.1mU/L时,肿瘤复发和转移显著降低;而对于低危患者,术后TSH抑制到0.1~0.5mU/L时即可明显改善总体预后。然而,进一步抑制到<0.1mU/L时只会增加副作用而不会改善预后。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不表达TSH的甲状腺癌,如未分化癌、髓样癌等,即使将TSH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包括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亚临床甲亢、长期TSH抑制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心脏负担和心肌缺血、引发或加重心率紊乱、导致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高,以及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严重时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因此,TSH抑制治疗的最佳目标值是既能降低DTC的复发和转移,又能减少外源性亚临床甲亢导致的副作用。对于个体来说,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评估患者的肿瘤复发危险度和副作用风险度,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DTC术后复发危险度分为低、中、高三层。低危组需符合特定条件,中危组须符合某些条件之一,高危组需符合特定条件之一。TSH抑制治疗副作用风险同样分为低、中、高三层。低危组符合所有条件,中危组需满足某些条件之一,高危组需满足任一条件。DTC术后TSH抑制治疗期限分为初治期和随访期,初治期为术后1年内,随访期根据复发危险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基于双风险评估的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目标包括四种情况,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过程中,应逐步调整优甲乐的用量,直到达到目标值,并定期检测TSH水平。在剂量调整阶段和达标后不同时间段内,需要测定TSH的频率也不同。服用优甲乐时,应注意服用时间、漏服补救、与其他药物的间隔等事项。
在普通外科领域,完成一例晚期甲状腺癌根治手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然而,通过精心策划和高超的技术,医生们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复杂的操作,展示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特别是在晚期阶段,手术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然而,普通外科团队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成功地进行了根治手术,有效地控制了癌细胞的扩散,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对医生们的技术和勇气的认可,也是对整个医疗团队的协作和专业精神的赞扬。他们的努力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展现了普通外科在治疗复杂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甲状腺肿瘤的检出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年轻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更为常见。然而,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操作,导致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甲状腺癌的治疗目标是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医生们需尽力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应完整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如果肿瘤已经远处转移或不能完全切除,应进行甲状腺全切术,以便进行核素治疗。
在选择首次治疗方法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的大小、范围、组织学分级、DNA倍体以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男性患者中,年龄大于45周岁、分化恶性程度高、原发肿瘤大、甲状腺外侵和远处转移等因素都被视为高危因素;而女性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肿瘤局限于腺体内、组织分化程度好和无远处转移等因素则被认为是低危因素。了解这些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对确定甲状腺全切的手术适应证非常有帮助。
对于低危患者患低危肿瘤和高危患者患低危肿瘤,腺叶切除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高危患者患高危肿瘤,则应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对于低危患者患高危肿瘤,是否进行甲状腺全切,需要根据原发肿瘤的范围、是否有远处转移等因素来决定。
如果患者需要再次手术,可能是因为首次手术未能完全切除肿瘤,或者在体检、CT或核素扫描中发现了肿瘤残留或可疑肿瘤残留。再手术前,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需要进行颈清扫术。再手术的方式需要慎重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并发症。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占据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绝大多数(80%以上)。在手术切除后,131碘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这种放射性药物能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和杀灭肿瘤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率,并能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提高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然而,131碘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甲状腺癌。只有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保留了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够摄取和利用碘离子的特性,才能有效地进行治疗。对于甲状腺微小癌不伴淋巴结转移且无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指南并不推荐术后常规131碘治疗。
在进行131碘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副反应和防治措施。病人可能会出现乏力、颈部肿胀和咽部不适、口干甚至唾液腺肿痛、味觉改变、鼻泪管阻塞、上腹部不适甚至恶心、泌尿道损伤、血象下降等不良反应。为了减轻局部症状,可以口服泼尼松,15—30 mg/d,持续约1周。同时,多年累积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数据显示,采用现行的131碘治疗方法,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远期副反应。
在接受131碘治疗的早期,病人会有大量的放射性排泄物,这些排泄物需要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否则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在进行大剂量131碘治疗时需要采取屏蔽隔离。另外,病人在接受大剂量131碘治疗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住院治疗可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意外发生。
如果患者身体内残留的甲状腺病灶较大、或者转移病灶较多、较大时,则需要多次131碘治疗。每次131碘治疗的间隔时间一般在3~6个月。患者131碘治疗后一个月,需来门诊复查,复查当天需空腹和挂号,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观察患者血象、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
总的来说,131碘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副反应和防治措施。
我有甲状腺结节,怎么办?这个问题在我心中盘旋了好几天。从单位体检报告上看到这个结果,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每天晚上,我都会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安慰或者解决方案。然而,越搜索越焦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在我脑海中交织,像一团乱麻,无法理清。
直到有一天,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看到了一个在线医生咨询的入口。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点击进去。毕竟,网上有太多的信息,真假难辨,还是专业的医生更可靠一些。
我被分配到一位名叫李医生的医生。我们开始了对话。他问我有没有不适症状,我说没有。然后他问我以前有过什么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我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最后,他建议我完善甲状腺彩超和甲功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结节的情况。
我按照李医生的建议去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我的甲状腺结节需要进一步评估,可能需要穿刺活检。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我开始担心自己是否患上了甲状腺癌。李医生安慰我说,目前还不能确定,需要等待更多的检查结果。
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我变得越来越焦虑。每天晚上,我都会失眠,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可能的结果。我开始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试图保持良好的心态。李医生也提醒我,甲状腺是情志器官,平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管理和保健,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我的甲状腺结节被确定为良性。这个结果让我如释重负,感激涕零。李医生也再次提醒我,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情绪,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保持室内的空气湿润和通风,多饮水,避免酸、麻辣、刺激、生冷、油炸的食物,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烟酒,注意保暖。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不恰当的治疗仍可能影响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外科治疗作为重要手段,存在很大争议。以下是对美国专家Ashok R. Shaha教授关于外科治疗热点问题的观点和个人体会的总结。
Shaha教授强调风险分级在甲状腺外科中的重要性,主张将甲状腺癌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等级。低危组包括年龄小于45岁、肿瘤最大直径小于100px、无腺外浸润、良好病理亚型、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高危组包括年龄大于45岁、肿瘤最大直径大于100px伴有腺外浸润、不良病理亚型或存在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危患者则是指不良亚型的45岁以下患者或良好亚型的45岁以上患者。Shaha教授认为,进行风险分级的必要性渗透在甲状腺癌治疗策略的各个环节中,不仅是制定合理外科治疗方案的基石,也是术后选择相关辅助治疗的基础。
在原发灶的处理上,Shaha教授建议切除范围应以风险分级为基础进行个体化选择。对于高危组患者,应行全切术,但必须注意所谓的全切并不意味能够沿甲状腺包膜以外做所有腺体的真正全切。对于低危和中危组患者,腺叶加峡叶切除术和全切术的远期效果相似,推荐对于良好病理亚型的低、中危组患者行腺叶加峡叶切除术。然而,腺叶切除的范围还应考虑患者自身特点以及医院和外科医生自身习惯。
在颈部淋巴结的处理上,Shaha教授并不推荐常规行预防性选择性颈清术,尤其是低、中危组甲状腺癌,但强调术前应常规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评估。如果考虑存在可疑的淋巴结或高危患者,术中应充分利用冰冻行病理学分析。Shaha教授提倡仅对存在可疑淋巴结者适当行气食沟区清扫,提倡仅对可疑淋巴结行选择性颈清,并非一概清除,而清扫单侧还是双侧气食沟区,主要还是取决于术中探查和冰冻结果。
对于局部浸润灶的处理,Shaha教授谈到术前对此因充分评价,完善各项辅查,尤其是颈部B超、增强CT或MRI以及纤维喉镜等。对于各局部组织浸润的处理,Shaha教授的观点如下:如若肿瘤浸润RLN,术前确已证实存在RLN麻痹者,术中往往需要牺牲神经的完整性以换取肿瘤的完整切除;当RLN受侵,而术前发音功能正常,那神经则可能在术中分离保留,但术后需联合RAI治疗以更好地消除残余病灶,实现局部控制。倘若肿瘤为高浸润型或低分化癌,那其对RAI则不甚敏感,这时最好还是牺牲神经,毕竟无瘤原则更为重要。
总之,Shaha教授的观念倾向于保守,强调风险分级在甲状腺外科中的作用及更加关注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并且提倡肿瘤外科医师进行内分泌外科的培训,掌握不同病理亚型的甲状腺癌生物学特性,因为这些才是做出正确外科决断的基石。
在2021年3月20日举行的第103届美国内分泌学会年会(ENDO2021)上,三位专家就“甲状腺癌治疗后,现在怎么办?”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分别从患者满意度、长期监测和放射性碘治疗的长期结局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首先,Anne R. Cappola教授介绍了甲状腺疾病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在线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患者对当前的治疗方案不满意,并且至少更换过两次医生。针对这个问题,教授提出了几点可能有助于提升甲状腺疾病患者治疗满意度的措施,包括评估治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探讨改进措施等。
其次,Megan R.Haymart教授详细讲解了甲状腺癌术后长期监测的重要性,并指出过度监测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给患者带来一些危害。她强调,需要避免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在低风险患者中。同时,教授也提出了几点建议来避免过度监测,例如遵循ATA指南中的监测模式等。
最后,Anna M.Sawka教授回顾了与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长期不良影响相关的临床证据。她的研究团队比较了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和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结果显示,放射性碘治疗不增加任何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然而,教授也指出,需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了解放射性碘治疗对长期生殖结果和其他潜在影响的影响。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碘131治疗是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治疗方法通过放射性碘131的摄取和聚集在甲状腺癌细胞中,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一般来说,碘131治疗需要进行2-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的间隔时间通常为6-12个月。
在进行碘131治疗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患者需要停止摄入含碘食物和药物,以提高放射性碘131的吸收率。其次,患者需要进行全身性放射性扫描,以确定甲状腺癌的分布情况和大小。最后,患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剂量和方法服用放射性碘131。
碘131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唾液减少、味觉改变等。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缓解。例如,多喝水、避免辛辣食物、使用口腔湿润剂等。
总的来说,碘131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愈率。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充分了解治疗的原理、流程和可能的副作用,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进行甲状腺癌手术前,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必须进行相关的化验检查,包括T3和T4的检测,以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性。其次,患者需要适应手术时的体位,特别是对于伴有颈椎病的患者来说。建议从术前三天开始,每天进行头低肩高的体位练习,时间逐渐延长,直到可以坚持2小时而不感到不适。同时,需要在床上训练大小便和深呼吸,以便术后更好地应对各种引流和恢复过程。术前6-8小时内禁食禁水,晚上8点后不能进食,晚上10点后不能喝水,以防止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和吸入性肺炎。睡眠充足也非常重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定类药物帮助入睡。进入手术室前,需要取下活动性假牙和松动的牙齿,并排空大小便。眼镜和饰品等物品应交给亲属保管。
手术后,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避免情绪波动。观察进食情况,注意是否有呛咳现象。术后2-3天可以开始进半流食,但如果出现呛咳,应暂停进食。病情稳定后,可以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切口渗出物的引流。在变换体位时,应保护颈部,避免剧烈转动颈部。术后当天应卧床休息,少讲话;术后第一天可以离床活动,并进行小幅度的颈部活动和按摩。术后24小时内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需要注意伤口渗液和颈部肿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报告医生处理。了解自己的肿瘤病理性质、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围也非常重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保持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来说,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
在饮食方面,术后病人应以高蛋白质、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营养膳食为主,例如牛羊肉、瘦猪肉、鸡肉、鱼虾、鸡蛋、排骨和豆制品。但如果出现乳糜漏,需要低脂低蛋白饮食,必要时禁食。忌食油腻、辛辣和煎炸食品。禁烟禁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