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在肺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甚至使得一些患者能够长期带瘤生存。目前,市场上有8种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可供选择,包括进口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K药帕博利珠单抗、T药阿替利珠单抗和I药度伐利尤单抗,以及国产的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信迪利单抗、卡瑞丽珠单抗和替雷利珠单抗。这些药物虽然都可用于肺癌治疗,但其适应症略有不同,有些甚至仍属于超适应症使用。
最近,进口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在肺癌领域获得了一项新的适应症批准。2021年6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无EGFR突变和无ALK突变的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该批准基于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III期对照临床研究IMpower132的结果,旨在探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卡铂/顺铂,APP组),对比培美曲塞+铂类(PP组)一线治疗EGFR/ALK阴性、未经化疗的晚期非鳞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免疫联合组在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方面都有所改善,特别是在亚裔人群中,效果更为显著。
阿替利珠单抗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中国无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药监局的批准并不意味着医保可以报销,医保适应症的批准可能会有所滞后。目前,阿替利珠单抗只有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其他适应症仍需自费使用,但有赠药政策,年费用大约在22万左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过去,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通过纤支镜、肺穿刺等检查确诊后,通常会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远远不够,特别是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来说。为了更好地制定后续的治疗计划,必须进行基因突变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敏感型基因突变。
如果基因突变检查结果为阳性,建议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高达70%,且总生存期也比传统的化疗等方法长;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则只能选择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方式。因此,仅有病理诊断是不够的,肺癌患者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因突变检查等,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
当我们在肺部发现了不明物质时,通常会被称为肿物或结节。其中,直径小于3cm的被称为结节,而直径大于3cm的则被称为肿物。对于直径在1cm以上的肺结节,特别是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吸烟史或肺癌家族史),处理是必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穿刺活检和直接手术切除。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CT检查结果和身体状况。如果CT检查高度怀疑是肺癌,通常会建议直接手术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则需要先进行穿刺活检以确定结节的性质,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肺结节可以分为外周型和中央型两种。外周型肺结节离中央支气管较远,可以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而中央型的微小结节则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才能被发现,并且需要进行活检以确定其性质。对于非中央型肺结节或远离中央支气管的外周型结节,穿刺活检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在诊断肺结节时,首选方法仍然是影像学检查。根据CT显示的结节大小、位置和形态等特征,可以决定是否进行穿刺活检或观察。对于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结节,可以通过动态观察来确定其性质。虽然穿刺活检可能存在引起肿瘤扩散或转移的风险,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对于高度怀疑是肺癌的患者,做了穿刺检查后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进行手术,因此不必再做活检,直接进行手术即可。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化疗和中医中药等。然而,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介入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首选。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核磁、超声或X线等影像学监视和引导,将微小导管插入到肿瘤血管处,注入高浓度抗癌药物或堵塞血管,杀死或饿死肿瘤细胞。它还可以使用氩氦冷冻技术或穿刺技术进行微波或射频消融来烧死癌细胞。
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四个主要优势:创伤小、针对性强、副作用小和准确性高。由于其微创性和高精度,介入治疗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肝癌、肺癌和食管癌等。
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只有20%适合手术,而介入治疗可以为剩余的80%患者带来希望。例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局部消融技术、冷热消融及氩氦刀等手段可以控制肝脏肿瘤病灶的发展。门静脉支架技术也可以解决门脉素栓塞问题。肝癌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显著延长了无法手术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空气污染和不良习惯使肺癌问题频发,介入治疗同样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可以起到化疗和饿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微波消融、氩氦刀消融等介入治疗方式也可以获得与外科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介入治疗对肿瘤出血的病人和咳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食管癌的治疗目前有手术和放化疗等手段,但对于术后复发、放化疗失败或有重度吞咽困难的患者来说,介入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食管内植入支架并打开饮食通道,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营养并改善基础状况。
肿瘤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是目前的发展趋势,介入治疗也为此提供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关于CT扫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研究声称,CT扫描的辐射每年可能导致2.9万人患癌症。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首先,癌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很难将其归因于单一因素。其次,CT扫描每年可能挽救的生命远超过可能引起的癌症病例数。特别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CT扫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CT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肺癌等疾病。
肺癌已成为城镇人口的首要癌症类型,并且在年轻人和非吸烟者中呈上升趋势。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肺癌发病率正在下降。因此,中国的肺癌防治形势尤为严峻。定期进行CT体检可以帮助高危人群及早发现肺癌,提高治疗成功率。对于那些忽视CT体检的人来说,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因此,定期进行CT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肺部磨玻璃结节可能是肺癌的征兆,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人对手术的疼痛和可能的并发症感到担忧,特别是是否会出现严重的咳嗽和喘息症状。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咳嗽和喘息,甚至是整个肺的切除也不会对手术前正常心肺功能的患者产生太大影响。只有少数患者可能会经历这些症状,通常情况下,轻微的咳嗽和喘息是可以接受的。
一个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案例显示,一位53岁的女性在半年前进行了肺磨玻璃结节切除手术,手术方式为肺叶部分切除术。尽管她在手术后出现了较重的咳嗽和喘息症状,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手术后的恢复期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康复措施来缓解可能出现的不适。
肺腺癌是目前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靶向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这类癌症的治疗。然而,并非所有肺腺癌患者都能从靶向药物中受益。一些患者在基因检测中没有发现突变,导致靶向药物的效果不佳,进而需要考虑化疗或免疫治疗。
对于不能使用靶向药物的肺腺癌患者,二线或更高线的治疗通常采用免疫药物。近日,中国肺癌诊疗指南的最新版本增加了一个国产免疫药物,名为替雷利珠单抗,可以单独用于这部分患者的二线及后线治疗。这种药物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可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肺癌是中国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癌症之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中国有超过3.2亿烟民,占全球烟草消费量的44%。然而,即使已经患有肺癌,很多人仍然继续吸烟,认为已经患病就不需要再戒烟了。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戒烟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研究团队从俄罗斯国家肿瘤医学研究中心招募了517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吸烟者进行随访,结果表明,戒烟者较持续吸烟者从确诊到死于肺癌的中位时间长22.8个月,总体死亡率降低了33%,肺癌特异性死亡率降低了25%。
此外,研究还发现,戒烟对早期和晚期肿瘤患者、轻中度和重度吸烟患者,以及接受和未接受化疗或放疗的患者的保护作用相似。因此,肺癌患者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鼓励吸烟者戒烟,以减慢肿瘤进展,获得更高几率的长生存期和低死亡率。
不仅仅是肺癌,与吸烟直接相关的癌种还包括肝癌、胃癌和食道癌等。吸烟还与非癌症疾病如冠状动脉性心血管疾病、中风、周围性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了健康着想,人们应该尽早戒烟,避免吸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近期,我们连续手术治疗了12例肺小结节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显示为肺癌,其中包括3例在其他医院随访的病例。这些患者由于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坚持要求手术治疗。我们采用了术前CT引导下的金属钩穿刺定位技术来切除肺结节,所有病例的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肺癌。
随着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发现,这给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科医生带来了更大的诊断挑战。同时,也使得患者在是否接受治疗时面临困扰。据文献报道,超过一半的肺小结节是恶性肿瘤。对于那些距离胸膜较深、直径小于1cm以及一些不很密实的肺小结节,如何精确定位并及时进行正确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快速、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然而,手术成功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病灶。在没有术前定位措施的情况下,有些病例可能因无法找到病灶而被迫中转开胸手术;甚至在开胸手术后也可能无法找到病灶。多年来,我们与放射科紧密合作,在肺小结节术前定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常,我们会根据小结节的位置、大小、密度以及估计的等待手术时间长短灵活选择定位方法,包括术前CT引导下的金属钩穿刺定位、美兰定位和美兰结合明胶颗粒定位肺小结节方法。整个操作过程仅需10-20分钟,患者无明显痛苦。穿刺完成后,患者将直接被送到手术室接受胸腔镜微创肺楔形切除,标本将立即送往病理检查。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也仅需20分钟左右。如果病理报告显示为肺恶性肿瘤,紧接着将进行肺癌的完全性微创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大约为60分钟。患者通常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第1-2天拔除胸管,住院3-5天后即可康复出院。
因此,对于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决不能掉以轻心。最好由经验丰富的胸部外科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因随访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精神和心理压力,甚至延误治疗。如果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无需任何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发现的早晚意义完全不同。
当肺癌确诊后,进行全身系统的评估和身体机能检查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手术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而是依赖于药物治疗。然而,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出现严重异常,靶向药和化疗都可能无法使用。
例如,某位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远超正常范围,达到了2000和3000多,超过正常值几十倍。这种情况下,任何形式的治疗都无法实施,必须首先改善肝功能。
因此,在治疗肺癌之前,必须确保患者的身体机能,尤其是肝功能,能够承受治疗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在门诊中,遇到一位长期咳嗽的病人,经过了解发现其三年来未做过胸部CT检查。医生建议病人立即进行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出现不规则长毛刺的结节影,初步判断为肺癌。另一位同事也遇到类似情况,病人咳嗽减轻后出现双上肢肿胀,经胸部CT检查确诊为肺癌。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许多肿瘤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因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CT检查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向自身的健康,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